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冰轮长安:唐门逆子称霸商途 > 第160章 烟雨迷蒙中的一场幻梦

暮色渗进椒房殿时,秦军的蟒纹靴尖碾过金砖上的**碎屑。贤妃腕间的鎏金护甲划过香炉盖沿,\"咔嗒\"声响里,西域**混着椒墙特有的辛味翻涌而上,如同一记闷拳撞进他的喉间。这气味比之福宫的腐木味更叫人窒息——前者是被遗弃的残烬,后者却是悬在头顶的焚心之火。 \"见过母妃。\"他的揖礼低至眉骨,玄色广袖垂落如夜,袖中玄武纹玉佩正硌着掌心的朱砂痣。那是昨夜占星官密奏\"玄武犯紫微\"时,他亲手系上的辟邪之物。 贤妃指尖顿在鎏金螭龙纹上,烛火将她眼角的细纹投在粉墙上,像极了《玉牒》里那些被朱砂勾掉的皇子名讳。

\"秦鸿又在胡言乱语?\"

她忽然笑了,笑声里带着椒墙特有的辛辣,\"你倒说说,他又编了什么市井话本?\"

秦军抬头,看见贤妃鬓角的银丝在烛下泛着冷光。那抹银白上月还被波斯珍珠粉盖得严严实实,此刻却如破冰的银针,刺破她精心维持的华贵表象

\"他说...父皇在陇右有个...\"他忽然噤声,目光落在贤妃袖口滑落的银镯上。那是去年她寿辰时,他特意命人融了父皇当年亲赐的银锭所铸,此刻却被她刻意掩在茜素罗袖里。

\"够了!\"

贤妃猛地合上香炉盖,火星溅在《女戒》扉页,烫出焦黑的斑点,\"景云十七年夏,陛下因坠马伤了腰肾,连射鹄的力气都无,谈何风流?\"她转身指向窗外的未央柳,枝条在夜风中狂舞如鬼手,\"你查《起居注》?可曾查过随驾的医正名录?那些是记载着帝王隐疾的医案。还有就是陪侍的刘公公。\"

秋雨突至,檐角铜铃碎成一片。秦军站在西市杂役巷的破茅檐下,听着屋内传来的剧烈咳嗽声,忽然想起贤妃方才说的\"十两银子\"。那数目与他今早查到的、刘公公历年领的\"伤病抚恤\"分毫不差。

\"刘公公。\"

他掀开霉味扑鼻的棉帘,鎏金暖炉的光映在老人沟壑纵横的脸上,\"当年那王家姑娘,可曾有孕?\"

正在吐痰的老人突然呛住,艾草混着血沫的腥气扑面而来。\"九皇子这话...要折煞老奴!\"他枯瘦的手指死死攥住秦军的袖口,浑浊眼球里突然泛起诡谲的光,\"那姑娘当日穿的红围裙,还是老奴亲自盯着她换下来的——怕污了陛下龙袍!\"

秦军瞳孔骤缩。他想起秦鸿书房暗格里的《陇右风物志》,其中\"服饰篇\"明明白白写着:陇右民女仅在出阁时系红围裙,未婚者皆着青裙。

\"公公可知她去向?\"他将暖炉又推近三分,炉上云雷纹在老人瞳孔里晃成碎金,\"听说她跟着货郎...\" \"货郎?\"老人突然尖笑,缺牙的嘴咧开如黑洞。 三日后,当\"丰年米行少东家纳征陇右王女\"的婚书摆在案头时,婚书案由栏的\"媒妁之言\"四字上,陇右知府的朱砂印泥还未全干,却偏巧盖在\"王巧儿\"三字的\"儿\"字旁,洇出个诡异的红点。

\"去查米行东家的生辰八字。\"他捏碎蜜渍槐花,琥珀色糖浆顺着指缝滴落,在婚书边缘的云雷纹暗纹上晕开,\"再查这印泥...为何用的是陇右特有的朱砂石?\" 窗外,秋雨正淅淅沥沥地打在未央柳上。

千里之外的陇右山村,王绣娘望着天边流云,颤抖着摸向贴身藏着的半幅锦帕。帕角绣着的槐花旁,那道被血浸透的缝痕里,依稀可见\"景云十七年夏\"的字样。她不知道,长安城里的那场雨,正将她藏了二十年的秘密,一点点泡发成杀人的毒药。

秋雨叩击着麟德殿的琉璃瓦时,秦正明正在批阅军报。烛火将\"陇右增兵\"四字映在他左手虎口的旧疤上——那是景云十七年围猎时,被野猪獠牙划开的伤口,至今阴雨天仍会作痒。

\"陛下,内廷司急报。\"随侍太监王忠捧着鎏金密匣跪呈,匣盖上的蟠龙纹与秦正明腰间玉带扣严丝合缝,\"二皇子今日未时三刻踏入西市杂役巷,滞留两刻后离去,随行暗卫增至十二人。\"

秦正明放下狼毫,指尖划过密匣边缘的云雷纹,往事如潮水般涌来。

那年征梁凯旋,身为太子的他绕道陇右围猎。追捕野猪时,坐骑被枯木绊倒,他摔落马背,左臂重重撞上树干,传来刺骨的剧痛。随行军医断言需静养三日,刘公公便寻到山下一户农家。

农舍内,土炕上还铺着半新的蓝粗布,屋角的陶罐里飘出隐约的桂花香。农女王绣娘腕间的银铃随着动作轻响:\"老爷可是中了暑?俺爹去镇上抓祛暑药了,您先喝碗薄荷蜜水。\"她系着靛蓝围裙,围裙上绣着简单的几何纹,递来的陶碗边缘沾着蜜渍,碗底沉着几片薄荷叶。

高烧之下,秦正明浑身滚烫,意识也变得模糊。绣娘守在床边,不时用湿毛巾为他擦拭额头。当王老爹与刘公公深夜抓药未归时,屋内只剩摇曳的烛光和两人的呼吸声。

秦正明烧得昏昏沉沉,只觉浑身似被火烤,衣物也成了束缚。绣娘犹豫再三,终是红着脸,颤抖着双手,为他褪去染血的征衣。她的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他的肌肤,两人皆是一怔。

屋内的气氛陡然变得暧昧而灼热。秦正明望着眼前娇羞的绣娘,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冲动。绣娘慌乱地想要转身回避,却被秦正明一把拉住手腕。在高热与**的驱使下,秦正明将绣娘拉倒在床。绣娘轻呼一声,想要抗拒,却在他炽热的目光与滚烫的体温下,渐渐没了力气。

烛火摇曳,映着土炕上纠缠的身影。绣娘的靛蓝围裙被随意地扔在一旁,银铃发出细碎的声响。秦正明紧紧拥着绣娘,在她耳畔低语。绣娘脸颊绯红,娇喘连连,原本慌乱的双手也渐渐环上他的脖颈。

屋外秋雨淅淅沥沥,屋内春意融融。不知过了多久,一切才渐渐平息。绣娘依偎在秦正明怀里,红着脸,手指无意识地在他胸口画着圈。秦正明轻抚着她的秀发,心中满是柔情。

然而,因急着赶回军中,秦正明未及多留。临行前,他解下腰间的云雷纹玉佩放在枕边——那是太子东宫的信物,刻着他的小字\"明\"。马车启动时,他从车窗望见绣娘站在门口,靛蓝围裙被风吹得扬起一角,腕间银铃的声响渐渐消失在雨幕中。

\"陛下?\"王忠的轻声提醒打断了思绪。秦正明回过神来,发现密匣已被打开,内廷司的奏报上用朱砂圈着\"杂役巷刘姓宦官\"字样。

\"传旨,着内廷司严密监视二皇子动向,无需惊扰。\"秦正明将奏报收入匣中,目光落在左手虎口的旧疤上,\"再命陇右节度使,暗中核查景云十七年户籍档案。\"

王忠领命退下时,殿外的秋雨忽然变大。秦正明望着案头的《陇右舆图》,指尖停在\"桃花驿\"的标记上——那是当年他与绣娘分别的地方。三年间,他派亲信王千里遍寻陇右,最终只在桃花驿的老货郎处寻得半块云雷纹玉佩,内侧刻着模糊的\"绣\"字。

是夜,秦正明梦见自己重回陇右农舍。绣娘的靛蓝围裙在灶台前晃动,怀里抱着个襁褓。孩子的啼哭混着雨声,他想看清孩子的脸,却见襁褓中掉出半块玉佩,与他藏在暗格的碎玉恰好拼成完整的云雷纹。

惊醒时,烛火即将燃尽。秦正明摸出暗格中的玉佩,触感温润如初。他忽然想起绣娘熬的薄荷蜜水,想起那个雨夜的温存,那抹清凉与柔情至今留在心间,却再也无处可寻。

秦正明的手指猛地收紧,玉佩边缘刺痛掌心。他望着窗外的雨幕,仿佛又看见绣娘在桃花驿挥手的模样,靛蓝围裙与雨后的天空融为一体。

而千里之外的陇右,王巧儿正将半块碎玉缝进嫁衣内衬,针脚穿过\"巧\"字纹路时,她忽然想起母亲常说的\"贵人\",不禁轻笑——有些故事,终究只是烟雨迷蒙中的一场幻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