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我的心路与脚步 > 第232章 更喜欢什么

我的心路与脚步 第232章 更喜欢什么

作者:诗情画意的太姬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7 21:19:33 来源:小说旗

1

每天看那么多的快餐文学,快餐文学数量实在是多,每天我追求的好像只是故事情节,对于所看书的语言美不美,表达的寓意深不深,根本没有什么要求,毕竟内容是王道。

看的时间久了难免觉得审美疲劳,很多的书看了开头基本上就能知道结尾,中间会经历的环节或许曲折或者直白,无所谓。

有的书实在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看的多了忍不住自己也要给做一个比较。

我看书基本上就是那么几个固定的平台,看来看去,觉得有些东西看完索然无味,白浪费时间和感情,还不如不看。

是因为太久没有欣赏到好的文章了吧。每天看着大白话的小说,或者是文邹邹的国学,就如同烈火岩浆和南极冰川,中间的江河湖海还有娟娟细流都直接跨过。

不知道何为美,不知道文学的魅力在哪里,也没法理解那么多爱看书的人,那么多国内外着名的作家为啥会“着名”?

直到今天早晨听书的时候偶尔听到了杨绛传这本书。

2

这是我刻意找出来的一本书,我想看一些人物传记,想了解一些国学大师他们的生平以及他们的感悟,以及对人生的态度。

仅仅听了十几分钟,我就被杨绛写的第一篇文章所打动。

《收脚印》,这是当初朱自清大师推崇的杨绛先生写的这篇文章。 听着手机上传来娓娓动听的读书声,感受这篇文章的意境和每一处细节,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才是文学。

读了一篇这么美的文章,我突然感觉文学这件事情很让人上头,好的作品竟然如此的吸引人。我平时读到的那些大白话,一般的渣渣文跟这个一比,弱爆了。

网络上的小说多如牛毛,我记得原来读过一篇文章,其中有一个很搞笑的细节,那就是几个妇孺坐着马车,文章是这样描述的:“他们赶路的速度一点也不快,半天的时间才走了几百里路。”

我记得当初读到这儿的时候,忍不住笑出了声音,就是这样无脑的一篇文章,让人拉低智商的文章,有的时候我还经常去看。

我当初读这样的书,是为了释放压力,单纯是为了释放压力吗?或者是仅仅是把这类书当成笑话来读了吧,读这样的书真的会拉低人的智商。

3

我突然对大师们的作品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开始看杨绛先生的书,开始看余华先生的书,我想看看真正的文学书。

同样的语言描述,同样的事情,却总能带给人不同的意境。

我看的还是太少了,总是自以为博览群书,其实我离这个“博”连个九牛一毛都达不到。

我记得以前曾经看过描写钱钟书老先生的一段话,说钱钟书以前在伦敦的时候,他到图书馆里面看书不是一本一本的借,而是一层一层的“扫书”,就是书架上的书,他要么不借,要借就是一层,借完了这一层再借下一层,把图书馆里所有的书都阅读一遍。

初看这段话的时候我是不相信的,一个人怎么可以不加选择的去看书呢,一个人又哪来的时间能够阅读那么多的书籍?

现在我是相信的,我的相信来源于他的文学才华、文学素养;我的相信来源于他能留下那么多大家喜爱的作品。

我现在也相信,只要我们能够集中精神,每天不要再抱着手机看各种无聊的信息,其实我们也可以阅读很多的书籍。

我原来的读书只不过是读错了赛道,读这些文学大家的书是有点烧脑的。当你头脑清醒的时候,有闲情逸致的时候,会觉得这些文学大家的作品很美,写的很好,但是当你疲劳的时候,还是读一些渣渣文学更放松。

如果想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是不要把读书的底线一降再降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