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东汉之乱世黄巾 > 第173章 撤回唐县

东汉之乱世黄巾 第173章 撤回唐县

作者:用户1407842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7 22:02:15 来源:小说旗

董卓眼神流转,凝视着飘荡营帷,轻抚额头,眉头紧皱,沉默不发。

李儒建议非常适合,冬季出兵本就困难重重,汉军后勤难以抵达,十万人吃喝,所需物资庞大。

刚解决柴薪问题,士兵保暖尚未解决,接连遭受大败,军中谣言四起人心惶惶。

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询问昨夜逃跑了多少士兵,各城部队中掩藏卧底,即便杀敌立威也不可久用。

董卓思虑极多,身为此战名义上主帅,大军损失极大,却毫无建树。

消息还未传回朝中,坐视叛军不断壮大,恐怕有人诬陷他作战不力,养寇自重嫌疑。

之前唐县战斗失败,曹操揽了全责,若不是司徒袁隗极力争取。

让其戴罪立功,又逢朝廷立太子之争,曹操站队世家,汝南袁氏、弘农杨氏等全力袒护,才安然无恙。

就是前车之鉴,如今依靠何进,背叛以袁氏为首世家,抨击势必激烈。

十常士联合何家,拥有皇子作为筹码,立为太子几率很大。

毕竟王美人孩子刘协年幼,仅仅六七岁,刘辩年长许多,出生较早,现在有十四五岁。

恍惚间,天空缓缓阴沉了下,冷风呼呼狂啸,营帐连连鼓起,寒气渗透入军营中。

“又要下雪了!”

董卓突然出言,说出一条奇怪言论,众人不解其意,纷纷看向帐外。

只见天色阴沉,乌云漆黑如墨,滚滚翻涌,果真有零星雪花飘荡。

李儒思维灵活,聪慧机敏,瞬间领悟董卓话中含义,猜出了撤兵心思。

李儒主动站出来,再次提议道:“主公,今冬严寒,这才安静几天,大雪接踵而至。

观察天时,这场大雪旷日持久,五六天内不会停下。

大军驻扎地方低洼,两条河流之间,湿气聚集之地,寒气更甚。

战斗并非一朝一夕可完成,敌军蜗居城中,根本不会出城作战。

先入唐县驻守,等这股冷气散去,敌军粮草用尽之际,就是破敌良时。”

李儒言辞凿凿,分析透彻,声音极为洪亮,传遍四座,惊醒众人迷糊心思。

董卓身为主帅,一军旗帜,自是不能提出撤兵,折损自身威信。

场中皆是武将,哪能理解主动忧虑,只好做这个恶人,到时候作战不力,他拉出来作为替罪羊。

若武临得知此事,李儒全力打好辅助,为他争取宝贵时间,肯定会狠狠报答他。

武临现在最缺时间,招募新兵训练不足无法上战场,兵力上处于明显劣势,不敢出城正面作战。

先前接到飞鸽传书,管亥领十一万大军驰援河北,不出半月便可抵达河间。

若所料不差,一个月之内,张曼成、波才等人可抵达河北了。

中午时分,安平城宽阔街道上,道路上干净整洁,零零散散雪花飞落而下。

武临身披银铠,携带数名亲卫,前往校场观摩士卒,巡视军中秩序。

“握枪用力,腰挺直,马步扎稳,挥刀要快!”

武临不禁摇了摇头,隔着数百米,就听见典韦洪亮严肃喊声。

一行人走近一看,就见一名光膀子魁梧汉子,一身肥瞟横肉,气势汹涌令人胆寒。

“啪啪啪!”

右手握紧一条数米长棕色鞭子,狠狠摔在光滑青石板上,激起层层刺空声,传播很远很远。

新军排列整理,很好清算,分成十个方阵,总计一万兵力。

徐晃、周仓两人在两侧,两人各分配一千人,车环、马久各领二千人,典韦组建了四千部队。

几人各自带一部分,昼夜训练,负重跑步训练耐力,相互间挥刀对抗,军秩依旧按照汉军布置。

武临军待遇极好,粮饷、伙食、奖赏、上升通道以及战后补偿公布分明。

军民协和很是团结,许多人想要参兵,可招兵非常严格,精挑细选下,城中仅有万余人符合要求。

这也是完全没有办法,城中百姓害怕战争,开战前就放大部分人自由离去。

博陵城跟随着老幼妇孺,加上各地难民,唐县五六万人口,均以妇幼居多。

五万大军算是掏空安平城军民了,再多就只得降低标准,拉低全军作战能力。

“参见将军!”

典韦见武临带人视察军队,抛下士兵,一路小跑着过来。

其他几人也先后赶了过来,武临本不想打扰部队训练,可被发现了,

只好大致问道:“新兵战斗技巧不足,缺少应对经验,可有刺头扰乱秩序,何时能拉上战场血斗?”

几人闻言脸色严厉,齐齐正色道:

“随时可以上战场,末将有信心击败汉军,一雪前耻。”

武临哈哈大笑,对这番回答很是满意,将帅是一军主心骨,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

赞赏道:“很好,有信心、有战意,猛将无弱兵,装备武器可完善?”

车环获得了领兵机会,掌握一支兵马,很是喜悦,一脸笑道:

“城中武器充沛,又缴获许多敌军辎重,并未有缺失,全军配备齐全。”

几人交谈一番,了解军中组织问题,为他们解决些训练问题。

特别是参考现代部队训练模式,也一一传授出去。

接下来,前去看望曹仁、公孙越、公孙范、单经等汉军俘虏。

一些士兵不愿投降被放了回去,什长及以上军官仍然关押起来。

当他抵达俘虏营时,一群人衣服破旧,冒着严寒,灰头土脸上上下下搬运石料修葺西墙。

亲卫朝看守将士俯身轻说一番,监管人员一路快跑,很快就带过来一名魁梧汉子。

武临并未回避其他人,当面大声喊道:

“恭喜曹仁将军,曹校尉特意发信用粮草赎回了,不出几日,就可返回高阳城了。”

曹仁现在颇为狼狈,身为俘虏干着苦力,却有一身傲骨。

面对这位年轻贼将,心生敬畏,也是十分震惊,拱手做礼道:

“在下就是曹仁,听闻将军起兵事迹,又极为年轻,败军之将,多谢手下留情。

我家主公出粮赎买俘虏,可是汉军大将,若安全离开,定劝告主公不可与将军为敌。”

曹仁语气缓慢,但也带有一些怀疑,明显不信会放敌将大将离开。

武临看出他心中所想,解释道:“曹校尉不过区区三万兵马,但智谋无双,算无遗漏。

我军不过占据城池坚固,人数众多优势,若正面一阵,睡熟水印尚未可知。

况且,曹校尉在三日前返回高阳城,不在与我军敌对,本将军敬仰许多,岂能为难将领。”

转头对着一旁监管将士吩咐道:

“你们怎么能这般折磨曹仁将军,修城苦力活就不必做了,接下来好好招待,不可有损我军颜面。”

监管长官闻言毫不迟疑,大声回复道:“谨遵将军指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