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亮剑:执笔人,兵王连夜改战局 > 第113章 无计可施

亮剑:执笔人,兵王连夜改战局 第113章 无计可施

作者:拂雨见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7 23:32:21 来源:小说旗

“第二阶段的目标,是摧毁这十三个坚固的大据点。”

战事刚刚告一段落,各主力团需立即调配兵力,务必保证每个关键据点至少驻扎两个团。同时,还要预留六至八个团作为应急力量,以应对日军两个机动旅团可能发起的突袭。

即便战场的情报网络已被我们彻底封锁,在接下来的一到两天内,集中三十多个主力团的力量,彻底拔除所有十三个重要据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这里,我必须着重提到娘子关火车站。

娘子关火车站属于一个复杂的军事据点,驻守着两个中队的敌军,并且还有一个营的伪军协同防守。另外,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这里可能成为一些退伍日军的过境点。

“退伍?”参谋长眉头紧锁,问道,“小王,这是怎么回事?”

王野解释道:“日军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成熟的征兵体系,通常服役两年期满后便会退伍返乡,随后会有新兵补充进来。然而自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以来,这一制度受到了极大冲击。由于兵力短缺,几乎所有的老兵都未按计划退伍。直到今年,才有少量日军开始退伍。”

他接着说道:“这个消息还是我之前侦察娘子关车站时偶然得知的。当时发现第36师团的一个步兵中队正在返乡。不久后,又听说第41师团也有一个步兵中队同样返回家乡。”

旅长沉思片刻后说道:“明白了,看来我们必须对此提高警惕。”

会议室内,诸位首长与团长皆神色微沉。

王野言道:“故此,针对娘子关火车站的敌军兵力,我们必须按四个步兵中队来规划方案,以防届时措手不及。”

程世发疑惑问:“火车站一个中队,兵站一个中队,再加上复员的一个中队,合计应为三支中队,怎会陡然多出一支?”

王野答曰:“因火车站尚有日军巡查。”

“巡查连同车站职员,至少百余人。”

旅长道:“如此一来,攻打娘子关火车站的难度将极大。”

“正是,日军与伪军合起来可能上千人。”参谋长亦称,“确实不易。”

“旅长,攻打娘子关火车站的任务就交给我们 ** 团吧。”李云龙站起道,“我们 ** 团绝不会误事!”

“有何依据?”程世发一听即急。

傻子都知娘子关火车站是块肥肉。

单说兵站末端就价值不菲。

粗略估算,内里必有武器修理厂和汽车修理所,枪炮零件不少,定还存有军需库。

正太铁路可是山西日军的生命线。

而娘子关火车站又是正太铁路的重要站点!

故此,娘子关火车站的军需物资岂会少?

这般美味,怎能便宜了李云龙?

程世发大喊:“老子的772团还未发言,你们 ** 团算哪门子?”

“胡说八道。”李云龙怒斥,“程瞎子莫非忘却当年是谁教你打枪?竟敢顶撞老子,找死不成。”

“两回事。”程世发愤道。

“不管怎样,772团始终是386旅的尖刀部队。”

“尖刀部队?不过是成立得早一点罢了。要说装备、训练、士气,咱们**团哪样比不上772团?”

“咱们**团强过772团?这话也说得太满了吧。”

程世发勃然大怒:“番号可不是随便来的!”

“够了!吵什么吵?”旅长开口,“这么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哪个团攻哪个据点,难道由你们两个团长说了算吗?都给我闭嘴!”

程世发和李云龙立刻噤声,坐回原位。

“小王,继续说。”旅长看着王野,语气柔和了一些。

王野笑着继续道:“由于第一阶段的战场封锁,敌人通信中断,只要我们的动作够快,完全可以在日军第4和第8旅团的四个机动大队反应过来之前,提前拔掉这十三个大据点,完成第二阶段的任务。”

“不过,为以防万一,必须安排足够的预备队。”

“必要时还要负责拦截可能出现的敌方援军。”

“适合设伏的地方我已经在地图上标注好了。”

说到这里,王野用手中那根长木杆指了指地图上的几个圈点。

稍作停顿后,他继续说道:“拔掉这十三个据点后,就能集结所有力量攻打最后剩下的四座县城。”

“只是我个人认为,寿阳和获鹿这两个县城没必要攻打。”

“因为它们空有外壳,没什么实质意义。”

“我们应该把主力放在阳泉和井陉两地。”

“只要控制住这两座城池,不仅能够收获大批武器与各类军需物资,还能获取巨额资金,这样我们129师的现状就能大幅改观。”

“确实如此!”旅长愉快地回应,“这个方案已经很有看头了!”

参谋长也连连点头,“我觉得可以直接实施了。”

“旅长,参谋长,别这么夸我。”王野说道,“这作战计划是我独自构思的,尽管前后琢磨了三个月多,但个人能力终究有限,所以其中必定有不少瑕疵。”

旅长道:“这点你无需担忧。”

稍作停顿后,旅长继续道:“今天咱们386旅内部先进行头脑风暴,找出漏洞加以修正,尽量把这个计划完善起来。”

“之后再报给师部和总部。”

“我相信总部定会采纳的。”

旅长话音刚落,丁伟便站起来问:“小王,我有个疑问,你是不是遗漏了一支重要的日军机动部队?”

王野答:“丁团长指的是第11装甲列车队吗?”

“对。”丁伟点头确认,“就是你说的从东北调来的第11装甲列车队,你之前详细描述了日军第4、第8及第9旅团的情况,偏偏没提到这支装甲列车队,不知你是疏忽了还是有意为之?”

王野道:“算是有意而为吧。”

旅长说道:“那你具体说说你的想法。”

王野解释:“第11装甲列车队配备有一列94式装甲列车。”

“整列94式装甲列车由八节车厢组成,分别为警戒车、炮车甲、炮车乙、炮车丙、指挥车、机车、煤水车和发电机车。”

“警戒车上配置着两挺7.7毫米的九二式重机枪。”

“甲型炮车与乙型炮车分别装设一门14式10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并且每辆车还配备了一挺7.7毫米的九二式重机枪。”

“丙型炮车装载两门88式的75毫米高射炮,必要时可以改为平射。”

“指挥车、补给车和发电车均配有两挺7.7毫米的九二式重机枪。”

“因此整列装甲列车共有四门大口径火炮,加上十挺九二式重机枪。”

“警戒车与发电车各自装备一具60厘米的探照灯,能够灵活地朝各个方向旋转。”

“此外,列车四周布满射击孔,士兵能利用这些孔洞,手持武器对敌方进行精准射击。”

“从火力配置来看,”

“这样一列装甲列车的力量相当于一个步兵大队。”

“它的唯一劣势在于依赖铁路运行,一旦轨道被毁,便完全失去机动能力。”

丁伟提出疑问:“接下来的问题是。”

“在清除那十三处重要据点之前,我们无法接近正太线,更别说破坏沿线的铁轨了。”

“这形成了一种困境。”

“不击溃这十三个据点,就无法切断铁轨。”

“而未能切断铁轨,就难以阻止敌人的装甲列车行动。”

“但若不对付这些装甲列车,又无法有效攻击那些据点。”

“道理显而易见,有这样一支火力强劲如步兵大队的装甲列车在正太线上巡逻,我们很难安全地进攻那些据点。”

几位指挥官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连旅长也不例外。丁伟说得没错,如果这样一支火力凶猛的装甲列车频繁出现在正太线上,那可真是一大麻烦。

一旦他们部署兵力去攻打某个重要据点,敌人的装甲列车就会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一阵猛烈射击,就能让进攻的主力部队受到重创。

更糟糕的是,这支装甲列车依靠铁路机动,打了就撤,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能跑遍所有十三个据点。这岂不是意味着,进攻这十三个据点的二十多个主力团都会陷入困境?

孔捷和程世发表情凝重,唯有李云龙依旧泰然自若。在前往旅部前,王野已经详细告知了他整个计划,其中包括如何应对第11装甲列车队的威胁。

于是众人的视线再次集中到王野身上。就在刚才,他还明确表示已有其他安排。

孔捷忽然提议:“能不能先找出正太线的薄弱环节,比如炸毁桥墩或隧道之类的,这样就能把这列装甲列车限制在主战场之外。”

“恐怕办不到。”王野回答,“因为日军的这十三个据点本身就是设在正太线的薄弱位置。”

程世发高声说道:“那我们可以动员根据地里的民兵和百姓,在相邻的据点之间破坏铁路,拆掉铁轨不就行了吗?”

“恐怕也难以实现。”丁伟反驳。

“为什么不行?”程世发追问。

丁伟解释:“因为除了你说的这列装甲列车外,正太线上还有几辆公路铁路两用车,虽然它们的火力远不及装甲列车,但用来在相邻的据点间巡逻已足够。我们的队伍根本找不到机会进行破坏行动。”

丁伟心中尚有一句话未出口,半月之前,他便将目标锁定在一个重要据点之上。他计划夺取桑掌据点,劫下一辆日军军列,从而提升新一团的装备水平。然而,初次试探后,他立刻放弃了这个念头,因其中潜藏的风险过大。

“确实如此。”王野接口说道,“若不能先摧毁那十三条大据点,我们就无法对正太路进行破坏行动。”

但王野此话也并非全然真实。

民兵与民夫无力完成对正太路的破坏,即便新一团亦难以做到,不过 ** 团或其麾下的战狼小队却能够胜任。

孔捷叹道:“难道真无计可施了吗?”

王野却道:“非也,仍有法子可想。”

旅长催促道:“小王,快讲,是什么法子?”

王野却将视线投向李云龙,这个难题还是交由李云龙来应对为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