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诛明 > 第二百零二章 欲言又止的倾谈

诛明 第二百零二章 欲言又止的倾谈

作者:特别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9:03:32 来源:小说旗

“这是多少银子?”

“粗估一万余两,主要是这金子的成色折算不好说。”

内宅书房里有五个人,秦川父女,朱达、周青云还有李和,他们围着几个木箱,箱子里盛装着金银钱财。

看着金银光芒闪烁,秦举人有片刻的恍惚,不过很快就镇定下来,他缓缓摇头,长吐了口气,脸上这才浮现笑容,对朱达说道:“给我说说来龙去脉,讲讲你们怎么逃出来,又怎么得了这么一注大财。”

在秦举人面前,朱达和周青云很是自然,李和才有些手足无措的样子,秦川只是摆手说道:“都坐下说话,李和你别见外,都是自家人。”他看似无意的招呼之后,李和脸色也舒缓了很多。

朱达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从带着秦琴回白堡村开始,到去山间小屋,再到发现鞑虏袭来,看到白堡村和河边新村被屠戮血洗,熬到鞑虏退走他们进村子去查看,然后带着秦琴向县城赶来,再接下来就是入城、做生意、死斗和挟持县令直到秦川回来。

这些事只有朱达和周青云都经历过,很多事连秦琴和李和都是第一次听到,每个人都听得很入神,朱达当然没有全部描述,离开郑家集去杀郑勇,发现官军骑兵参与屠戮,他和周青云深夜下山查探两个村子都没有说,这其中秦琴能猜到些真相,但以朱达对她的了解,女孩不会和她父亲说的。

讲述的过程中,并没有因为秦琴是个孩童就有所避讳,夜里去方家和杨家杀人放火,去行商路上和贼兵乱民的厮杀,以及临阵对家丁和车夫的处置,都说得很详细,女孩听得认真,尽管有些时候露出畏惧和紧张,却没有失态。

听完这些之后,秦川半响没有出声,末了又是长出了口气感慨说道:“这真是天降横祸,若是平常人就死在这场大难之中,你们还能护送着秦琴逃出来,这真不容易。“

说完又是沉默,秦举人也不知道该如何说,沉默片刻后沉声问道:“你父母和师父那边可曾下葬,总得入土为安。”

“天气炎热,尸体太多,我和青云忙不过来,又怕鞑子没有走干净,所以放了把火全烧了。”朱达闷声回答。

这边又是沉默,秦川叹了口气,众人都是无话可说的样子,只是看向当众的金银财货,就这么安静片刻,秦举人才说道:“找一日方便的时候,带人将骨灰什么的埋了吧,也算有个去处。”

“这么多天没有去管,风吹雨打的恐怕早就和泥土混合在一起,何况那边死伤太重,火未必能烧干净,或许会有疫病,父母和师父记在心里就好,一辈子都不会忘的。”朱达说得很平静。

“这辈子都不会忘。”周青云跟了一句,这话的意思只有他们两个能明白,除了仇恨外,也有现实的考虑,只怕被鞑虏和官军洗过的区域很不安全,除了疫病之外,天知道官军什么时候会再洗掠一次,他们杀的这么彻底,肯定是有别的打算,就凭自己和家丁的武力,根本没办法从官军骑兵手上逃出来,甚至会引起别的波折。

“既然你们这么想,我也无话可说了。”秦川摇头说道。

“叔叔婶婶和伯伯都死了吗?”秦琴小声问了句,那些残酷的景象女孩没有亲见,尽管知道却没有确认,或许心中还存着几分侥幸,今日听朱达说得确实,心中最后一丝侥幸才崩散无踪。

看到朱达点头,秦琴小声啜泣起来,坐在一角的李和不住擦拭眼泪,没有人问他什么,但李和的全家都死在鞑虏入寇之中,他同样有刻骨的仇恨,这些日子忙碌紧张,很多事都是忽视,提起后才发现心中剧痛。

秦川脸上有悲恸惋惜的神色,但秦举人的悲伤和愤怒仅此而已,对他来说,自己的女儿还活着,自己又中了举人,还有光明远大的将来,秦川的情绪也就到目前这个地步了。

死的人死了,活着的人还要活着,这是旁观者才能说出的豁达言语,至亲家人死去给活着的人带来的伤痛是永远的,或许会隐藏下来,但永远不会忘记。

秦举人也没做错什么,但朱达更确认了一点,官军骑兵参与屠戮的秘密现在不能说出来,天知道会有什么不可测的后果发生。

屋中又是安静,这样的沉默安静让每个人心里都是沉甸甸的,末了还是秦川长舒了口气说话:“这次我去太原赶考,那杨雄做了些顺水人情,我这位兄长是个人才,就是太圆滑了些,为人处世面面俱到不是坏处,但边将做商人样却是差处,有了当年那些算计,彼此都是路人,何苦还要做个兄弟情分给旁人看。”

秦举人把话题引开,说起自己去太原赶考的事,他的态度让李和很诧异,秦川明显是和朱达还有周青云分享经历和消息,这样的做派并不是父子和长辈晚辈该有的,反倒有几分平辈论交的的意思,一个是新晋举人,一个孤苦的少年强豪,怎么看也不该这么平等论交,难道是看在这些财货上?李和猜测很多,但都放在心里。

杨雄如今已经是大同镇西北方向的游击了,手握军权的实职武将,已经是这大同边镇的上层人物,虽说杨雄私底下的腌臜事做了不少,可面子上的名声一直维护很好,尽管秦川被他出卖,如果没有朱达相救甚至会暴死街头,可在外人眼里,杨雄和秦川一直是兄弟,杨雄还有个不忘贫贱的美名。

对于杨雄来说,他坐上游击的位置后,钱财权势都是膨胀了许多,也有更多的余度施恩做事,他和秦川翻脸后,当时的秦秀才除了不和他来往外,并没有掀老底死斗之类的事,杨雄就把这面子上的工夫一直维护了下来,反正是顺手为之的有益勾当,年节馈赠,对达川号的关照,这都是少不了的,不提秦川心里如何想,秦秀才面子上也是老道人物,自然是笑着应对,客气往来。

这次秦川去太原赶考,杨雄也是派人提前过去招呼,虽说大同一个游击对乡试无能为力,可总能安排人照应下,外地生员来到省城,若是住在客栈或者租住房舍的话,就算舍得花钱也会有各种麻烦,很是浪费精神,影响科考的状态,若是有个体面人家接待借宿,各方面招待的很好,甚至还能和乡试相关各方有所往来,那就好处多多了。

“谁能想到王恭襄公故去不到六年,子侄辈就会因为边地行商求到大同镇的一个游击,放在从前,杨雄连王家的门都进不了。”秦川说起这个的时候,又是冷笑,又是感慨。

“义父,这王恭襄公是谁?”朱达问道,秦川点点头就开始解释,话题变幻的太快,倒是让李和没有反应过来,心说正是这等哀痛时候怎么突然就开始讲述典故了,随即意识到,双方都在转移话题,有些话都不想说的太透。

秦川提起数次的王恭襄公就是太原王琼,成化年的进士,历任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朝,从工部主事做到户部尚和吏部尚书,另外还有少师和太子太师的荣衔,死后追赠太师,谥号为恭襄,从官职荣衔和谥号来说,是文臣的巅峰了。

熟悉大明国史的人都知道,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朝,内廷外朝,天下大势完全是不同的,每一次驾崩登基都是大范围的洗牌和死人,多少权倾朝野的人物就在这更迭中黯然身退或是身死败亡,内廷的刘瑾,外朝的杨廷和,都已经败灭,而这王琼则是相对太平的在任上善终。

这王琼一来是善于为人处世,无论忠臣奸佞,宦官文臣武将,他都能相处的很好,能根据不同的形势改变策略达成自己的目的,二来就是有能有为,一生中有几大功勋,在工部时治理漕运,漕运畅通有功,推举王守仁镇守江西,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有大功,整顿西北防务,抵御西番部落和蒙古大军的侵扰有军功,有功勋傍身,轻易撼动不得,更别说历次功勋都是荫蔽家人,王琼三个儿子一位是世袭锦衣卫佥事,两位是世袭的锦衣卫千户,可以说是富贵满门了,在太原在山西都是最顶尖的门第,

可王琼一死,家中子弟在科举上没有寸进,中过秀才,乡试上却没有收获,只能安排着去国子监熬,但这也是科举路的下乘了,没有科举功名,只有世袭的衔头,这门第迅速败落下来,各方也不怎么买账了,更别说王琼当年与包括内臣奸佞的各方交好,又和边军搅合的很深,和如今的官场士林隔阂颇深,也没有人顾念旧情照顾什么的,王家后人越发的不顺。

王家是文臣出身,自然明白科举的要紧,但自家子弟不争气不得寸进,那就琢磨着从别的路子上找补,比如说招婿,所以杨雄请托王家照应秦川,王家发现秦川如此年轻有为,又是丧偶未娶,自然热衷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