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诛明 > 第八十四章 土围夜色 连环杀人

诛明 第八十四章 土围夜色 连环杀人

作者:特别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9:03:32 来源:小说旗

“古色古香”的街道,耳边能听到欢声笑语,太阳落山,将要挂起灯笼,在前方突然响起哭声,还是蕴含着凄惨和绝望的女人嚎啕......

朱达突然响起当年看过的一些东西,只觉得心底冷意升起,全身汗毛都竖起来,当真是毛骨悚然,随即看到身旁秦秀才神色如常,大多数的本地人等朝那个方向看了眼,就自顾自的忙碌起来。

“咱们正朝着那边走,到那里就知道是什么事了。”秦秀才淡然说了句,却是继续讲这郑家的过往。

运气来了的确挡不住,郑家拼死护下的两支商队却和大同镇守太监有些关系,在这样兵荒马乱的时节还敢做生意的,背后的确会有几分仗恃,实际上,这两支商队根本没想到会在郑家集这个位置遭遇马贼,再向前几十里的话就会有官军过来接应,当然,马贼的来历也很蹊跷。

在郑家眼看就要扫地出局的情况下,大同城内的某位人物说了几句话,郑家人不做百户,那么他们所守卫的这块土地也从卫所里剥离出来,成了怀仁县的土地,那郑百户的长子莫名就有了个巡检的官衔,这可是地方官府中分守一处的主官,虽说品级九品远不如六品的百户,可实权远远超过,这是标准的因祸得福了。

有了这巡检的位置是个助力,但真正让郑家集发达起来的则是他们一家的做法,别处巡检都是设卡收税,这里是商队汇集之地,抽水收税最是合适,可郑家却不这么做,他只是在食宿上收钱,然后拿出本钱按照商场规矩做生意,这本就是交汇所在,郑家身为巡检,又有仗义的信誉,大家都愿意把货物卖给他,卖了之后也的确不会吃亏,没过多久,郑家就成了这一带最大的中转商人。

再者,地面上繁荣起来后,除了投奔过来的农户之外,三教九流的江湖市井人物也跟着越来越多,郑家对开设赌场青楼之类的并不反对,也承诺不会抽水,但必须要参股,他会花钱建好房宅,会帮着看护安全,其他不合王法的产业也都是照此办理。

郑家对所有开在郑家集的店铺都有个要求,那就是按照市价买卖,不得坑骗欺凌客人,不然就会关店封门。

对这些规矩,有人愿意听从,有人不愿意,但凡是不听的,都被郑家赶了出去,他们家和马贼打过那一场之后,在当地已经有了赫赫威名,更聚起了一支过百人的精强队伍,加上这分守一方的巡检职司,没什么压不下的乱子,真正郑家得罪不起的,基本都不会走这条路来。

“......军伍草莽之中也有英杰,郑家这法子看似粗陋,却将人财货集中这一地,把这荒芜村子硬生生变成了类比县城的繁华处所......”

秦秀才说到这时候,忍不住感慨了几句,对郑家的做法,朱达完全能理解,和那些年几个弹丸之地的***区别不大,低税甚至免税,酒色财气的销金窟,还要充分的保障安全稳定,有公平的规则运行,做到了这些,人流物流汇集,其中自然而然就产生财富。

而升平盐栈依靠盐货将客商集中到店里贸易,其实用的就是类似道理,只不过规模和方向不同。

“......现在的郑巡检四十多岁,是当年那郑百户的孙子,这就是郑家的宅院了......”

不用秦秀才指点,朱达也能认出郑家来,因为在眼前只有一个大宅院,沿路走来,这是规制最大的一个,看起来倒是和白日里练武的场院差不多,而且从位置上来判断,这郑家就是在郑家集的中心了。

两人多高的土墙,四角和几处都有望楼箭塔,能看到正对着的大门处有六名带刀持矛的青壮汉子守卫,除此之外,又有三五成群的小队巡逻周围,这些青壮的状态可比路边店面门前的护卫要好很多,警惕警觉,不时的扫视人群。

朱达本以为秦家门前的两条街是郑家集最繁华的地方,等来到这郑家大宅门前,才知道此处更胜一筹。

这里能看到茶馆酒楼和妓院,酒肉和脂粉的味道交杂缭乱,却不见什么卖货的商铺,也就是说这边都是娱乐消费场所,当然,酒和**同样是货物。

“......大生意都是在这里谈的,各路将主下面的掌柜,南边商队的买手,都是在这边坐着谈定下个月甚至半年后的生意,郑家或者是参与,或者是牵线,其中自有大利......”

听到秦秀才的解说,朱达心里补了一句,在这茶馆酒楼妓院的花费也是不小的收益,不过他更感兴趣的是郑家大宅的规制,这其实就是缩小一号的土围子,真要有敌人打破了外面的防御攻进来,郑家大宅就是内圈的防御堡垒。

只是在这样的欢声笑语和繁华热闹中,却始终有凄惨的哭声,朱达已经看到了何处在哭,三名衣衫褴褛的男女在大宅正门边上磕头号哭,让他奇怪的是,护卫们警惕的看着四周,却对这三人不理不睬。

大户人家门前不是要保持体面吗?这样的穷苦人哭闹怎么看怎么扎眼,郑家这种手里有刀枪的豪强怎么会容得下?

更让朱达纳闷的是路人们的反应,驻足观看的似乎都是外来人,本地人熟视无睹,甚至连常来的外人都不好奇。

“......又死了一个......”

听得路人这么说话,朱达心里倒是明白几分,难不成这等事经常发生,正想着,就听到秦秀才开口说道:“连续五年,这周围的村子每年总要死三四个女人,都是穷苦人家的女儿,他们只能来求这郑巡检做主抓人。”

说话间那大门前有一名身材不高的壮实汉子走了出来,相比于外面的棉衣皮袍,这汉子身上穿着的居然是细纹绸布,裁剪的很用心,脚下是上好的皮靴,看着就有股富贵气,他走到跪着号哭的三人面前,那三人一看到他出来,磕头的频率更加急促,哭声也变得更大。

那绸衣汉子安慰了几句,然后又从怀里掏出些什么递过去,跪着的三位男女又是急忙磕头,哭声却小了很多,那绸衣汉子没有耽搁太久,他转身回转的时候,还能看到那几人不住磕头。

“这人是郑巡检的大儿子郑成勇,将来也要接这个巡检位置的,郑家在本管的地面上做事还算仗义,虽说破不了案子,可总会接济些银钱。”

边说边向前走,却看到那跪着的三人已经起身,正和他们走个正对面,两男一女的脸上被泪水冲刷尘土,糊成了一团,他们随手抹了抹也不去管,却都盯着当中那人手里的散碎银钱,也是刚才郑家长子接济的。

那妇人看起来五十多岁,脸上还有悲戚哀恸,两个差不多年纪的男的则只盯着银钱了,朱达倒不敢判断年纪,他已经有了概念,这时代的贫苦男女被生活摧残的很厉害,三四十岁看起来会很老。

年纪是一回事,三个人的表情却让朱达心里发凉,死的女人应该是他们的至亲,难道刚才他们的哀恸和绝望是装的吗?

擦身而过之后,身后响起了争吵,三人为这钱谁该拿的多些闹了起来“女儿是我家的,你个当叔叔的掺合什么”“你家闺女也在我家吃过饭”之类言语。

“他们知道破不了案,去县城里的衙门反倒会被苛责敲诈,还不如来这边,人死了就指望不上,还能换些钱贴补,去年有一桩惨事,十五里外村子里一户人家的女儿病重,家人不愿意去治病,自家把人杀了过来磕头哭求,要不是他家孩子说破了,又把钱骗走了。”

在开始时候,秦秀才和朱达说话还顾及他是个孩子,随着交流的深入,却完全当成成人看待,周青云的承受力也很强,大部分的话他都能听到,一直是神色淡然。

听着秦川的讲述,朱达的表情变得僵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果然是人吃人的,每年死几个年轻女人,而且尽人皆知,却没有任何波澜,很少的银钱就可以打发,每个人都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那杀人凶手一直没有被抓到,还在外面活动,难道就没有人担心吗?

边说边走,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可这条道路还是通明,店面门前的灯笼都舍得用烛火,还有直接在饭庄门前空地摆设烤架,上面有肥羊翻转,香气四溢,用这个招揽客人,烧烤用的火堆也明亮的很。

最亮的地方应该是三家妓院的门前,门上挑着四个大灯笼,下面站着浓妆艳抹的粉头,笑脸迎人,灯下看美人七分变十分,南来北往的客商路上清苦惯了,总是会驻足观看,或者向内走去,还有些熟门熟路的寻欢客,也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妓院门前设置很有趣,粉头们站在正门,客人们却走边上的小门,那边就显得阴暗了不少,寻花问柳的客人们没几个愿意张扬的。

从出门到现在,秦秀才一直在介绍郑家集的来龙去脉,还在点评郑家和其他所见,淡定轻松,不过接触了几天之后,朱达已经大概了解了秦川的习惯,他心里在思考或者很激动的时候,会习惯性的喋喋不休,也就是说,昨日那番科举的言语对秦川并不是毫无触动,可朱达也没办法肯定对方一定是想这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