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段王爷的江湖 > 第十四章 六朝金粉(5)

段王爷的江湖 第十四章 六朝金粉(5)

作者:一玄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16:47:06 来源:小说旗

第2卷 潮起潮落 第十四章 六朝金粉(5)

段郎道:“第一是金钱的诱惑。读书人如果太贪财,则必然是贪官污吏,即便文章盖世,中了状元,最终的结果也无益于社会,有害于人民,甚至会成为阻挠社会进步的绊脚石;第二是美色的诱惑。读书人如果太贪色,则必然是庸官俗吏,即便是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能,最终也不会有好的结果;第三是权力的诱惑。这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来没有人能抗拒的巨大的诱惑。就算是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也一样对此津津乐道,耿耿于怀。不过,圣人与一般读书人的区别是,圣人获得权力的目的是以自身的智慧奉献给社会,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而一般人则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享受权力带来的愉悦……”

岳灵珊问段郎:“为什么进入龙门的人都要经受权钱色三项考验呢?天子门生们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啊?”

段郎道:“天子门生就是统治阶级用以治理国家的人……如果这些人经受不住三项考验,那怎么还能治理国家呢?”

岳灵珊道:“王爷哥哥,你也算是天子门生吧?是不是也能经受住三项考验呢……”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段郎正是因为三项考验过不了关——圣贤难过权力关,豪杰难过金钱关,英雄难过美人关。三关都很难过,但作为生在帝王之家的段郎,又都得过。段郎是真性情的人,不会弄虚作假,虚与委蛇,有圣贤情怀,过不了权力关;有豪杰情义,过不了金钱关;有英雄情结,过不了美人关。在年度目标考核考察的时候段郎一关都没有通过,被评定为成绩最差,皇兄将他贬谪到江湖行走:“处处留心皆学问,御弟应该去基层锻炼锻炼,去江湖经历补缺,以便今后提拔重用……”

回想自己在江湖流浪的这些日子,离开权力的核心,躲开曾经的红颜,抛开一向视为粪土的金钱,也不知道在江湖上学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加上莫名其妙地穿越到了这个陌生的时空,往日大权在手的王爷,如今只不过平平常常的一个江湖看客,浑浑噩噩,竟不知道今夕何夕了。

见段王爷无言可答,岳灵珊自言自语地说:“也许压根儿就不是什么天子门生,还冒充是什么王爷呢……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草民都不如,王爷的称呼真的是白瞎了!”

何碧香终于找到了合作伙伴,迅速与岳灵珊达成统一战线:“呵呵,珊妹妹的目光就是看得准,能洞穿事物的表面看到其本质。高,实在是高,比高导游还高!”

李湘白捡一个人情:“王爷哥哥,她们俩都是胡说八道,我永远相信你是正儿八经的王爷,什么天子门生,咱们王爷比天子门生可高多了!”

三个美女的这台戏唱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人家导游小姐的队伍已经启程往别处去。段郎一行为了免费的导游,也结束了争论,继续跟着大部队前进。

导游小姐带着大家来到明远楼。明远楼是贡院内楼宇之一,位于贡院中间,原是用来监视应试士子的行为和院落内执役员工有无传递关节的设施,也是考试期间考官和执事官员警戒、发号施令的地方。大门上悬有横额“明远楼”三个金字。楼下南面悬楹联,系清康熙年间名士李渔所撰并题:

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器尽息;

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余。

导游小姐介绍道:“‘明远’是‘慎终追远,明德归原’的意思。明远楼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道光年间重建。平面正方形,三层木结构建筑。底层四面为墙,各开有圆拱门,四檐柱从底层直通至楼顶,梁柱交织,四面皆窗。登临四顾,整个贡院一目了然。好了,尊贵的客人们,咱们的贡院之行就介绍到这里,大家难得来一趟六朝古都,特别是在咱们夫子庙,不去逛一逛,这趟旅行就丧失了许多乐趣。余下时间自由活动,你们就在附近游玩,30分钟后咱们集合,参观乌衣巷王谢故居!”

岳灵珊道:“王射是谁?他的故居那里很好玩吗……”

李湘道:“你没看门票啊?我真是白出钱了……人家居然没看一眼。王谢故居就是两个名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王导在今紫金山前有良田八千多亩,谢安的大量财富也集中到建康,他们是扶持东晋政权的擎天双阙。等一会儿咱们的免费导游自会为咱们解说,何必急在一时?”

段郎一行在中国古代四大闹市之一的夫子庙闲逛了30分钟,其间,毛手毛脚的岳灵珊小朋友因为好奇,差点把人家摆在地摊上的玩具掉地上砸碎,幸好段郎同志轻功与手法一流,在未曾落地的瞬间接到,免了一场无谓的纷争。

一会儿,导游小姐招呼大家集合,从夫子庙西南行,就是文德桥。

导游小姐道:“文德桥的‘文德’二字取自儒家思想‘文章道德天下第一’。由于这座桥正处在地球的子午线上,所以每逢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子时,皓月当空,水中月亮正好被这座桥分为东西两边各一半,这一奇观被称为‘文德分月’,又称为‘文德桥半边月’。这一自然奇景每年吸引无数的游人竞相观赏。”

再行数十米就是乌衣巷了。这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端游小姐道:“朋友们也许会问,咱们没看见有人穿乌衣啊?为啥这里被称作乌衣巷?答案啊,有两个,这其一是说,旧时王谢子弟善着乌衣,因而得名乌衣巷。为纪念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曾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仕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地方。你们谁记得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那首脍炙人口的《乌衣巷》诗吗?”

岳灵珊举手,被导游小姐点名:“那边,最漂亮的那个小妹妹,你来背诵一下!”

岳灵珊被导游成为最漂亮的小妹,心花怒放,朗声诵读:“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导游小姐道:“很好。果然是人漂亮,声音也洪亮……刘禹锡此诗成为我们乌衣巷旅游宣传的招牌广告语。”

欲知后事,请看下集:《潮起潮落》第十四章 六朝金粉(6)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