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传说时代 > 第十四章 阴差阳错

传说时代 第十四章 阴差阳错

作者:奥尔良烤鲟鱼堡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12: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期末的紧张冲刺期间,张晨倒也没有闲着,欧洲杯在比利时和荷兰举行,将持续到7月2日。

网易在纳斯达克上市,但这个时期不是什么好时候,今年三月开始,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到达峰值后开始大幅下跌,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缩水,甚至无数之前著名的公司倒闭,譬如,诸多强者陨落,新神又在潜伏崛起。

对于张晨来说,互联网是这个时代决定未来的大势,只是他暂时没有那个能力和心计去介入,以后可以跟着买一点互联网股,或者入个股,提前占个坑得了。

重生而来,只有一件事让他最在意,那就不知道谁说过的:人最要紧的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完这一生。

此前听到这种话只觉得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要真能以喜欢的方式过这一生,我不过吗?我喜欢的方式就是想有很多钱,家人长命百岁,一辈子无祸无灾,我喜欢就能过得好这一生吗?

有可能用尽全力,也无法触及到最基本的那条线啊。

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有时候别说,这句话还真特么有那么一点道理。

有句话叫做祛魅,其实很多你渴望拥有的东西,那只是你没有拥有过而已,但往往这些你从未拥有过的东西,构成了你所向往的远山,想去的远方。

有的人张口闭口想着去转个山,去趟遥远的地方洗涤洗涤心灵,后面付诸实施伊拉克难民一样的经历吊打了那点养尊处优的小资情调,去趟远方就死里逃生,回来后老老实实该干啥干啥,再也不装比。

而有的时候特别渴望甚至不顾一切放弃底线都要拿到的那个东西,在真正不择手段取得之后,竟然也会如贤者时刻一样索然无味。

反而回过头来仔细思索,原来自己猪油蒙了心,夺取这些过程中所放弃的那些东西,反倒是越加成了一个执念挥之不去,甚至长久以后成为了一个黑洞。

所以那么多物质**,那么多旁人设定的成功典范山峰,真的就是适合自己的吗?真的成为别人眼里的仰慕者或者成功者,就是你自己的路?

但这个没法说,所以这句话也是对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完这一生”,前提是你要找到什么是自己真正喜欢的方式。

但这才是最难的。

因为人生只有一次,你没把握住的事,你错过了的人。

试错的成本,往往就是一生。

……

对于张晨来说,这句话还要深刻一些。

他还像上辈子那样疲于奔命,四处奔波?这大可不必,自己又不是冲锋陷阵的主,后世有个词叫“躺平发育”,张晨觉得挺好,又躺平又发育,躺着还能把钱挣了,这不比站着挣钱舒服?

但张晨又是矛盾的,或者随波逐流的,他想着躺平,却又没有完全的躺平,譬如重生回来,自己居然开始努力刷题,这也就奇了怪哉,不去参股搞互联网,不去在这时代浪涌中折腾大杀四方,你特么刷题你是什么重生者啊?

但对于张晨来说,现在做题解题弥补落下的那些知识,顾好身边发生的事,反倒让他内心更踏实。

比此时此刻跳出学校,跑去美国纳斯达克折腾风云,或者立即就去打造一个商业帝国,似乎更踏实得多。

大概是他提早就知道了这些事务的发展规律,反而觉得那些风云变幻他目前把握不住,只需要看着风云成事,顺时而动就够了。而现在让他去主导什么风云,早早的站在聚光灯下,反倒是让他觉得自己才不当这个出头鸟呢。

毕竟早早成事的不少人里,后来被埋在土里的也不少,无论是所做的事业,还是那些因为规则被颠覆而一并倾覆的人。

眼下的时光显得具象化了。

每天冲刺期末的做题,倒是成了眼下小小的生活。

父亲张忠华还在为了攒起人马而努力,只是刚刚卖了房子,有了钱,一下子好像腰杆子硬了不少。这条路张晨支持张忠华去走,那七十万也是变相倒腾出来支持父母的。他现在手里加上文化节王博文给他打入卡里的分成,一共也有近三百万了,拿了七十万出来支援父母,其实还有很多存粮的。

但另一方面又让张晨感觉有些迷幻,陈旭冉和黄慧芬结拜了金兰之后,竟然要联手干事业了?

这却是大大出乎张晨意料之外的,这天回家就听老妈在那里说,“起源是榕城进行旧城改造,旭冉本身也就是和很多老板打过交道,政府上面也有听说这个事情,好多地方都在招商引资,大地块我们肯定拿不到,但是现在有很多规划,譬如城乡结合部的那种,可以开个公司,资质其实都不用太高,我们负责将农田建设成市政公园,然后以此换取一部分规整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

张晨有些震惊了,不是……自己老妈黄慧芬这是因为此前的那个商铺尝到了甜头,开始折腾房地产了?

而且直接就进入房地产?

张忠华本质对这个并不懂,所以其实一直在阻止,表示黄慧芬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料,不要想这些东西。

他说的也是对的,就连张晨听到也都惊了一下,若不是陈旭冉在其中参与,张晨真担心自己老妈撞进了诈骗陷阱。

黄慧芬已经骂起来了,“你看你,一说个什么你就不支持!你这边要创业,要贷款,我不都支持你了!换这边,你就不支持了?你们两爷子,就是我的绊脚石!”

张晨心忖我还什么都没说呢,怎么就把石头抛自己头上来了?

赶紧道,“妈,不是,什么事你说来听听。”

他知道这个时期其实很多东西野蛮生长,好多规程其实并没有那么严格,所谓规章制度都要为经济建设让步,他只是先听听这到底是个什么事。

黄慧芬从买到商铺后,一直在房产交流中心研究学习的一些个知识,似乎在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看到张晨并没有和张忠华一样反对,在家庭大计上面占了仲裁位置,也就竹筒倒豆子给张晨说了一番。

历史的经验来看,一件事情但凡沾着天时地利人和,就可能成功。放在张晨看来,天时就是多种要素结合,地利无非就是资源、资金支持。人和自然就是人脉关系。

黄慧芬说的这事,其实是榕城房地产业的一个“风口”,西部大开发,招商引资热潮之下,进行各种城市规划,这个时期榕城二环还有很多城乡结合部,农田,待开发区域,而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风潮,整个榕城的规划都在往外拓宽,说白了,上面在进行一场系统化城市化的运动。

这不仅仅是榕城,而恰是整个国内城市化运动的开端。

很多边际用地一夜之间成为了规划用地,然后就开始全城范围的招商引资,按照一亩地十几万几百万不等的价值,向开发商卖地,这就是土地财政的开端。

当然,这种情况此时也正是起步阶段,这时候各种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公司,在这个时候开始成立,起步,然后布局。

从圈地运动,发展到后面的资本博弈,后面小地产公司基本上都被大资本大地产公司给兼并了。但是这个期间,小型房地产公司成立拿地开发地块卖房,就是从这个潮流开始的。

如果黄慧芬要做这个事情,当然没问题。

但光是风口,还不足够,资金问题更为关键。

钱从哪里来?

黄慧芬道:“所以啊,我才说啊,你陈旭冉干妈就是这个意思,我们成立公司,拿到旧城改造置换开发地产的项目,然后用这个项目跟省农行贷款,你旭冉干妈本事大着呢,人家行长都要买她面子,所以基本上资金问题没有关系的,可以贷个几百万来做开发。”

张晨也就没有问题了。完全没有想到,这里面还有陈旭冉的人脉和资金扶持。阴差阳错,竟然让自己老妈上了这趟车?

====

今天十点还有。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