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奋斗1981 > 第012章 合作伙伴

奋斗1981 第012章 合作伙伴

作者:步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25: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广播里播放着进行曲,锵锵有力,极富时代风格。

李路坐了212吉普出来的时候,正好是上下班的时候。光明厂实行的是三班倒制度,每八个小时一个轮换。早上九点,下午五点,凌晨一点,三个节点是最热闹的时候。

下班的工人潮水般出门,上班的工人潮水般进门。几乎人手一台自行车,有说有笑的往外走,或三五成群,或一蹬脚独自飞奔。

光明厂的两个家属大院都在西城区里,编制内的成了家的工人每天上下班是常态,单身的工人基本上是安排在厂区里面的生活区,有这个时代的单身公寓。编制内职工与合同工又是泾渭分明的宿舍楼。

李路想象着,国企改革形成的数以百万计的下岗工人,若是放在其他国家,不陷入战乱才怪。经过系统政治思想教育的华夏国属企业工人为了经济建设付出了两代人的代价,时代的悲哀,也是必然的趋势。

远远的就看见郭翰威鬼头鬼脑的在门卫室边上,抬眼看见霸气的212吉普开过来,郭翰威立马招手激动喊,“哥!哥!”

“你怎么来了?”李路跳下车,道。

百兴村有四大天王,说的是村中最捣蛋的四个孩子。这郭翰威是李路的邻居,今年十六岁,在四大天王里排行老四。初中毕业后就满大街乱窜,既不混也不做事,整天瞎转悠。李路回来之后,马上就把他用了起来。

李路要积累第一桶金,就必须得做点什么。

他瞄准了稀缺的普通老百姓很难买到的收音机、电视机。

郭翰威羡慕地看着李路身上的武装带和手枪套,“厉害了我的哥!”

示意张卫伟带人维护大门口秩序,李路把郭翰威拉到一边,道,“怎么跑这来了?”

郭翰威眼里闪着激动的色彩,四下看了眼,压着声音说,“那个香港人来了,就住在友谊宾馆。”

眉头挑了挑,李路道,“你去盯着,一会儿交接完了我过去。别给人弄丢了,盯死他。”

“你放心吧哥,我办事你放心!”郭翰威把胸口的排骨拍得山响。

一溜烟就走了,郭翰威追上一骑车的工人,说了几句什么,然后跳上了车架,坐着走。

李路一笑,这小子倒是个八面玲珑的人,做生意绝对是一把好手。

没多长时间上下班高峰就过去了,保卫科的值班也是跟着三班倒,张卫伟知道李路有事,就说:“头儿,要不你先走,我留下交接。”

也不叫李副科长了,直接亲切称呼为“头儿”,张卫伟是打定主意紧跟李路步伐了的。

“也行。”

交代几句之后,李路把手枪套接下来递过去。

张卫伟却道:“头儿,这是你配枪,应该交回装备室,也可以带着,你是副科长,可以带武器回家。”

“不违反纪律?”李路问。

张卫伟一笑,说,“这有什么违反纪律的。厂里有些子弟,没少把装甲车开出去耍。”

李路也懒得跑办公楼那边交接武器,来回得花不少时间,下个轮班还得用,摆了摆手交代几句就推了自行车走了。

说起来,这个年代对枪支的管理是很松懈的,部队如此地方也是如此,而且,陆港地区靠近战区,当年还组织过民工支援前线。别说民兵,当年打仗的时候,民工手里都有枪。

李路依稀记得,后世陆港清剿民间枪支弹药这项工作一直进行到二十一世纪,据说九十年代有两个村庄打村战,连迫击炮和机关枪都用上了。

凤凰牌二八自行车蹬得飞快,赶到友谊路的时候,正看到郭翰威在友谊宾馆对过的街角看来望去的。街角那里开了个小店,卖些香烟瓜子什么的,郭翰威正跟老板胡侃神聊。

友谊宾馆就在友谊路口,这是个Y型路口,倒过来就是个人字,宾馆在裆部。两个分叉,一条路沿着海边往西北方向走,一条路直接往海边走,都是土路,偶尔有卡车经过就是一阵沙尘暴。

这是从地区公署招待所演变而来的宾馆,现如今还是企事业单位编制。

看见李路,郭翰威扔了烟跑过来,“哥!我都摸清楚了,那香港人住在303,人没出来过。”

看李路目光落在自行车上犹豫着,郭翰威连忙接过车把,道,“我推小店那边去,让老板帮着看一下。”

郭翰威这个机灵劲没说的。

两人径直走进了友谊宾馆,那小店老板一直观察着他们,一看进了友谊宾馆,瞪大了眼睛,暗忖道:“郭翰威发达了?”

友谊宾馆最便宜的单间住一晚要十二块钱,赶上普通干事半个月工资了!

“你们干什……同志你好,请问……”

前台的姑娘连忙放下镜子站起来,一看李路身上的军装那黄牛皮手枪套武装带什么的,硬生生的把到嘴边的话憋进去换了客气出来。

李路这身套装唬人绝对杠杠的。

摆了摆手,李路说,“我约了人,你忙你的。”

前台姑娘哪敢说个不字,眼睁睁的看着李路二人上了楼梯,心想,不会出什么事了吧。那人一看就是干部,走路都带着气势,不过跟在身后那人怎么看都不像是好人。

“哥,303!”郭翰威压着声音指了指前边的一个门。

李路扫视了眼走廊,对郭翰威说,“你在外面看着,有情况就敲门。”

“哥你放心!”郭翰威胸脯一挺。扒了冬衣能看见的是排骨,典型的营养不足。

走上前,李路敲开了门。

开门的是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子,大背头梳得一丝不苟,打了发蜡,白衬衣黑西裤黑皮鞋,脸上带着笑容,抬眼看到一身军装的李路,顿时愕然。

“同志,请问你有什么事?”

李路背着手,微笑说,“是余嘉豪先生吗?”

“我是,请问你……”余嘉豪警惕地看着李路,有随时准备后撤步的迹象,下意识的危险意识。

笑了笑,李路拿出自己的工作证递过去,“不要紧张,我是光明厂保卫科的,冒昧来访,是以私人身份和余先生谈一桩生意。”

“光明厂保卫科?”余嘉豪接过工作证仔细看了看,没有错,的确是大名鼎鼎的光明厂,而且还是副科长,这么年轻的副科长。

不是假的,这气势,腰间那手枪,不能有假。

在余嘉豪这样的港人眼中,光明厂是超级大厂,上万人的工厂,这在本港是看不到的。

“李科长,你好。”余嘉豪换上笑容,和李路握了握手,但还有有些畏惧,携枪带弹的,谁都怕。

李路呵呵笑了笑,指了指腰间的手枪,解释道,“下班直接过来的,怕余先生你出门没遇上,绝不是有意冒犯。”

“没关系没关系,请坐。”

两人落座。

招待所再简单不过,但和很多家庭比起来,这甚至显得有些奢侈了。这个年月住招待所,那是要单位开介绍信的。不过这对港人来说不是问题,市场放开了,各地都眼巴巴地等着港澳同胞投资办厂,怎么方便怎么来。

余嘉豪虽然只是电子厂销售,但是他手握货源,是各地供销社的座上宾。因此每次来都是供销社直接给安排住进市府招待所。

“不知道李科长想要做什么生意?我只是电子厂的销售,恐怕帮不了你。”余嘉豪说。

上来就拿话给堵上了,李路并不介意,太顺利那才不正常。

“我要跟你谈的是一年十万起步的生意。”李路说。

余嘉豪皱眉看着李路,他怀疑自己遇到的是个精神有问题的,张嘴就十万二十万的,他们电子厂一年的产值也就百十万,十万是什么概念,这人傻了吧?

这个年代的十万块钱的社会价值,从某个纯粹的角度来看,是比三十年后的一千万发挥的作用都要大的——尽管账不能这么算。

“李科长,你知道你们陆港地区,一年销多少货吗?哦,既然你知道我,那你一定打听到,我们电子厂主要是生产收音机和录音机的。”余嘉豪说。

李路说,“一年卖多少,这个数据我没有掌握。但有一个情况,你我都很清楚。购买收录音机需要相应的票,票是配给的,很多人弄不到。这就等于切割了市场的一个大部分出来。余先生,我可以在供销系统之外卖货,并且,我敢保证,一年的销售额不低于十万元。”

市场经济正在启动,今年明年就会开始发力,他怕吓着余嘉豪,否则一百万一年的销售额他都敢说!

余嘉豪不再把李路当成神经病了,很明显,李路是做过调查的,而且李路说的,正是余嘉豪苦恼的地方。买收音机要收音机票,买电视机要电视机票,买自行车要自行车票……

这让自由市场过来的余嘉豪实在是很难适应,但是大陆市场那么庞大,他只能和供销社合作。供销社的货不是不好卖,而是想买的没资格买,想卖的不能随便卖!

“十万有些夸张了吧?”余嘉豪笑道。

李路一听,就知道有戏了,一年十万,李路根本没放在眼里,要快速积累第一笔启动资金,一年之内他至少要弄到五十万元!

为此冒些风险是值得的,卖点收音机电视机什么的,只是开胃菜。

“如果余先生能够联系到电视机货源,我敢以我光明厂保卫科副科长的身份担保,一年销售额至少达到十万。”李路笑着说道。

只能拿光明厂来背书,除了光明厂,李路没有任何能够使人信服的底气。

余嘉豪不动心是不可能的,惊讶而怀疑地看着李路。光明厂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而且是陆港地区购买力最强的一个群体。这么看,合作倒不是不能考虑。

李路抛出合作方案:“成立贸易公司,我用销路入股。”

不是不学无术的武夫。

余嘉豪陷入了思考当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