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内 > 第二百八十一章 邪恶守序?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内 第二百八十一章 邪恶守序?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5:01:09 来源:小说旗

只可惜外来攻击的那只部队,还是溃散而逃了,约莫九千多人的军势只留下四千多,其中俘虏不过数百,其余全跑了,而在内外交击之下焦头烂额,颇有伤亡的我也无力追击,就匆匆把人手转向江宁方向,确保堵截下来的战果。

只可惜教导队的马,还落在后队没有送过来,仅凭京口获得一些牲畜,没法组织其像样的追击来。不然尾衔冲击之下,战过说不定还能翻一番。

毕竟那些临时用来负重拖载的牲畜,与专门训练过与骑手的默契,可以对着敌阵起冲锋或是承担急行军的军马,还是没法可比的,起码在因为风暴而耽搁的后队,跟上来之前这种尴尬状况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想到这里我还是有些意犹未尽的遗憾。

不过围城官军的马队已经追过去了,应该不出多久就有结果了。

拷问俘虏才知道,这是江北最后一次冒险渡江增援的解围行动,只是因为江北水军的损伤不小大量征用了民船来来输送,结果其中一部部上错了岸,多绕了远路耽搁了时间,才被刚好移防到这里的我部人马,给堵上了。

作为经验教训丨就是进一步加强夜袭训练,比如在弹药相对充足的情况下,进行划定射界的盲射训练什么的,多花点子药的代价,总比事到临头的多余伤亡好。

而随着守军突围不成,而内乱出降,

江宁之战终于落幕了,宣告着那些长江以南最后一个顽抗的据点的覆灭,以及一个新的征程开端。

虽然还有部分江北兵,退到故石头城继续负隅顽抗,但这不过是某种绝境下的垂死挣扎而已,通过前番的阻击战我已经多少直道,江北的藩镇,已经无力再组织起足够规模的增援行动。

相比国朝动辄以千百为单位大小船团,江北这些老牌藩镇的底蕴,毕竟相对有限,更别说要将他们有限的水面力量集中在一起,统一号令行事。之前江北兵占据上风之时,或许尚有可为,但是现今的情况下,

就算他们敢再搏一把,失去了江宁大城提供的纵深掩护,江堤上那些用野战炮火和热气球观察哨构成的临时防线,会好好教授他们如何做人的道理

虽然城市易手了,但是对于江宁城中生活的那些人来说,战争结束了,不意味这苦难和噩梦也随之结束,而是另一种灾难的来临。

控制了外六内四门的前沿军行司,布了自由捕亡的大索三日令,没错,就是大索三日令,当然明面上的说法是,为了搜捕那些散落私藏在民间的散兵游勇和北兵残余。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也就是动用战事的某种权益和便利,给予划定了一片自由行事的区域,让将士们去予取予夺的变相犒赏和激励而已

当然,用军行司到统制帐下,某些人流传的话说,就是一开始顺风顺水推进得太快,那些地方守臣几乎都是望风而降,因此没有能真正停下来好好的抢劫收刮,将士们已经颇有怨念了,这次好容易遇到个硬骨头,怎么能不好好放纵一番呢。

而自从隋军灭陈后平毁城邑宫苑,将建康城全部平毁为农田,仅在石头城设蒋州以来,已经过了五六百年时光,足够正处水路冲要的江宁故地,恢复到繁华大邑和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规模,因此官军早就磨刀霍霍,想好好收割一番了。

然后我们也接到了派兵一部入城,“协助”友军清理城区的新命令,说是协助其实是某种心知肚明的纵容……

这种好事本来应该是属于那几只登城战中出力甚多的部队,但是因为考虑到某种表现和权衡的打算,把我们这只负责外围警戒的部队,也算上一份。

这大概就是徐庆所说的,受赏内容一部分把。当然根据前来联络和沟通之人的说法。

主要因为我们是新军,理论上直属后方大本营机动力量的资序,因而在具体职衔官品上,没法像本战区的其他部队一般,直接根据功劳给更多的奖赏。

因此便慷慨的划出一片坊区,任由我们便宜行事,也就是说用这片区域内的搜掠权,来作为变相的补偿。

我们得到了位于秦淮河南岸,定淮门到莫愁湖之间,包扩鸡鸣里、青溪里和运渎里三个大城坊及其周边地区的警戒和搜索权,

虽然不是什么官衙、府库云集的里城区,或是驻军和官吏家眷汇聚的重点地区,但是这三个城坊,也是城中重要的人口聚居区之一,随便哪一个的人员密度,估计可以用万为单位计算。

一时间掌握如此多人的生杀予夺,感觉虽然很好,但是我还是没有被冲昏头脑,而是先派人警戒街口坊门的要害,设置街垒和巡哨,在制高点安排弓弩和火铳,防止别的友军冲过来,侵犯了我们的地盘和权益。

然后才慢慢炮制生下来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甚至因此,当场处罚了十几个,迫不及待的破门而入,想要冲进去施暴的士兵,用他们的惨叫和哀嚎,警醒那些新进补充进来的军人。

我当然不是迂腐到为了自己的精神洁癖,可以网顾大多数人诉求和利益道德先生,只是不想让他们沾染上,来自传统军队的某种恶劣风气,变成和光同尘的老兵柚子。

所谓令行禁止,并不是禁止战时的抢劫,而是禁止毫无目,效率低下的私掠,也得到命令和许可,在上官的指挥下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收刮和抄掠,以最大限度的觉和整理出,战利品和俘虏的价值。

再统一进行估价、折算和分配,所谓有技术有纪律的战地抢劫,放羊一样把士兵撒出去,肆意妄为,那是最愚蠢最落后,而且往往投入和收获不成比例的做法。

这样可以避免各种士气败坏,矛盾丛生的苗头,也可以培养某种优越感,增加队伍的凝聚力和体现某种相对的公正。

特别在对照邻近地区正在肆虐的暴行和丑恶现象面前,很容易获得某种道德上的制高点和优越感,虽然实质上所做的事情,性质差别不大。

用某种bnd的术语说,就算我扮演的是某种大反派角色,至少也是那种守序邪恶的阵营。

对此,作为副手的辛稼轩,或是多少有些道德矜持的6务观他们,也多少松了一口气。

至少在集体决定和有序行事的名义下,不用为个人某种道德观的反差,而继续太过失落和不知所措了。

反倒是充当军法官的赵隆,前骑兵官宁志远,都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个事实

至少在这个乱世中,依旧有所良知和道德洁癖残留的人,比如姚平仲、杜士仪这样,初出茅庐尚未被残酷现实磨平浸染的新人,也能安慰性的自我解释

这是在乱兵大掠全城的情况下,最能够保全这些被牵连的士民百姓,又能让军士们满意的这种兼容方案了。

至于杀人放火,那是毫无意义的泄愤行为,除非遇到强烈抵抗作为惩罚性措施,否则暂不在考虑中,

道理很简单,人杀光了找谁去承当役使,房子烧光了固然一时痛快,可让我们选择住那里去,

因此,这一整天下来,相比其他地方已经烧杀抢掠的热火朝天,我这里是死一般的寂静和空荡荡,

不过我兵没有动手第一时间下令直接搜掠,而是先查封了坊官的公事所,和潜火铺,水局等公共设施,虽然人跑光了,只剩下两三个又聋又哑的看门老头,但是各种户籍文档还在,甚至还有一大笔刚刚收上来没多久的捐税,

然后的事情就简单的多了,我只要按图索骥,按照最有钱的上等户和从事生意最多的大户人家为第一批,一个个优先找上门去

“你们想办法自赎把……”

我对着整片齐刷刷跪在街口的人群到,如是道。

“这样我可以少杀人,也可以避免一些悲惨的事情生……”

“给你们两个选择……”

“自己出来,让我的人进去搜查和搬运,”

“或是等我杀光了一切碍事的人,再自己去拿……”

于是他们在刀枪的警示下,纷纷大彻大悟从善如流的选择了后者,然后以街道为单位派出代表,带着家人仆从成群结队的跑出家门来,聚集在我们指定的街口上,在枪尖和刀刃的看管下,搂着女人孩子,低声的哭泣和流泪,等待着不可预期的命运。

站在空空荡荡的最大一条街道上。

“再次强调,约法三章……”

我再次对着部下宣布道。

“不准私藏,所获一律按队公中分配,违令严惩……”

“诺……”

“尽量只取最贵最值钱的轻便物件,已经我们可能用的上的东西,……各队队官负责互派监督……“

“诺……”

“不准随意打砸抢烧,看中什么都要好拿轻放,不管是自用还是卖钱,越是完整才越是值钱,明白不……”

“明白……”

这是声音显得格外的响亮。

“然后我们先颁奖吧”

值日的军法官赵隆,拿着一张纸面无表情的走上前来,开始念名字,最后在一片羡慕的目光中,足足有三十多人站了出来,昂挺胸凹肚的站成三排。

他们都是在战斗中表现出众,或是斩毙敌战绩最多的军士代表,眼光热切的瞪着我的下文。

“你们于的好,废话我也不多说了”

我指着一个看起来最豪华,最大的宅邸。

“给你们半个时辰,想要什么尽管进去尽量拿……“

“只要沙漏落完锣响之前,越过这道大门……”

“能拿多少都算是你们个人的……但是不准打坏东西,也不准拆墙哦”

话音刚落,顿时激起一片哗然声,和各种羡慕妒忌恨的目光灼灼,这样我激励士气鼓舞奋勇争先的目的也间接达到了。

于是变成一场老鼠搬家式的搜掠比赛,在无数站在墙头和树上的围观将士,声嘶力竭的呼喊助威下,他们几乎是使出吃奶的力气和浑身解数,智计奇想百出的给我们表演了一场,名为财帛动人心的人类体能极限挑战赛。

最变态的是,赶在最后一刻的锣鼓敲响,三个人合力抬着一只半人高的五彩骆驼瓷,哼哧哼哧的挪出来,让人掉了一地眼睛。

且不论这些间隙和闹剧。

虽然总体抢劫收刮的秩序还好,但总有一些保有侥幸和投机心理的存在,尽可能的像隐瞒身份和财产来逃避,这时候,另一种手段就派上用场。

在某种患均不患贫的心态下,我总是不缺乏受一点好处反馈,而出来指认的告密者。于是他们就成了杀鸡儆猴的典型。

作为一个乱世中的武人立场,我兵不排斥暴力手段,只是讨厌纯粹为了泄而滋生多余的暴力而已。

拷逼和压榨豪门大户,这显然是一个颇有讲究的技术活,不过也因此现了一个刑讯人才,我在军中眼线头目童昊,出身狱吏世家的他,对于如何在不明显伤害对方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取得所需的内容。

另一方面,江宁也是江南手工业荟萃的中心之一,因此除了本地作坊之外,城中也聚集了大量周边地区逃亡来的人口,其中各种金石铁木泥瓦等手艺匠人的比例,相当的高,这也是一笔不小的隐性财富。

而且对照了其他坊区的居民百姓的惨痛遭遇之后,“说服”他们成为我私人名下,暂时随军的财产,也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

我甚至派人去和邻近的友军交涉,用一些收刮来的财货和急需物资,完成以物易人的临时交易,

毕竟,钱财再多总是会有花光的时候,但是有手艺和经验的人,只需合适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却是可以源源不断产生价值,细水长流的生财工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