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内 > 第五百七十七章 决意7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内 第五百七十七章 决意7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5:01:09 来源:小说旗

回程的道路走的很快,也很方便。

作为淮东治下的为数不多的几条主干道,都是用沙石灰浆,多层硬化过的复合路面,因此载重的马车走起来,颇为稳妥。

沿途的田野和山林里,到处都不乏正在忙碌劳作的身影。

得益于南边淮河水灾,和西面的战火不断,造成无数人流离失所,而纷纷涌入邻近海州等地的缘故和关系。

因此原本青州南线相对单调乏味,甚至有些荒凉孤寂的景象,随着视野一个个接踵而至的安置聚落和用木栅围起来的临时据点,以及在原址重建的新移民村邑,而已经不复存在了。

而在我离开时,还是各种翻开的新鲜泥土,被暴露在空气,而引来成群飞鸟逐食的田地里,却已经重新种满了矮小的灰绿作物从列。

两淮作为南北交汇的缓冲过渡之地,在作物种类和环境气候适应性,显然远其他地方更加丰富而多产的多。

无论是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还是棉花、油菜,都可以在这里很好的生长而共存着。

因此,只要肯舍得投入肥力和人工,在几条河谷流域的传统农业区,大约十几万倾的新旧熟地,通过不同作物的轮流套种,想要取得两年三获或是一年两获,却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

不过相应不足的是,传统的青、淄、潍、密各州,低产出的山地和丘陵,也是不少的,因此,多少影响了垦荒开拓的限和潜力。

不过,随着西向开辟的郓州徐州战线的稳固和加强,从济州到兖州再到徐州境内,黄淮大平原的东端,所谓南四湖流域的传统农耕产区,也被逐步利用和恢复起来之后,相应的担忧和顾虑,也被从容化解了。

要知道,徐州作为老牌藩镇青徐镇,的基本盘兼核心腹地,最盛时可是供给和喂养了了,本州境内数十万的居民百姓,而在这纷乱的天下大势,营造出堪称偏安一隅的数代乱世乐土假象。

毕竟,除掉四战之地的天然地理弱势之外,徐州本地的条件实在好的不能再好。相对普遍干燥苦寒的北地,这里气候温宜而光照充足,降水适。对于江南来说,又是四季分明而雨热同期。

四季之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还有传统的运河干道和支流四布境内,而提供了水6转运的极大便利。同时运河也为周边的农业开,带来充足的灌溉水源与局部气候的调节。

虽然,徐州的基本格局已经在北伐,被长时间的往复拉锯给打个稀巴烂,而令几乎每寸土地,都浸渍了无数将士的鲜血与汗水。

但是人口被屠戮和征用光了,地面的东西和财货都被抢光了,建筑也被烧光拆毁成一地废墟,但是唯独脚下的土地和矿藏,却是没有办法彻底毁弃掉的。

反而一些因为过度开,而地力下降的土地,因为在战火,吸收了太多的血肉与尸骸,又覆盖了各种灰烬,而变得更加肥沃丰饶起来。

根据故青徐镇田土户册的记录,这片贯穿三州条状的区域内可复耕地,至少淮东六州现已开和恢复的田土,全数加起来还要多倍半有余。

这还不包括那些寄附在豪强权贵名下,而不用编列入册的隐户匿田。而在理论,这一切现在都成了我领导下的淮东置制使,所支配和掌握的公有财产了。

正所谓投奔的人多了,要愁集体安置和经营的土地不足,产出不够用;而外围的地占多了,又要愁开利用的具体人力不足了。这是一种快乐而积极向的,烦恼与困扰的循环。

因此,此时此刻的道路沿边,距离夏收和秋收都已经过了好些时间了。

空气弥漫的也主要是,各种翻晒粮食和秸秆被暴晒加工过的气息。各种水渠沟壑的分布密度,也似乎有所增加。

走在路的人流和队伍,也不再是面有菜色,骨瘦如材为主要特点和卖点。虽然大多数体形看起来,还是干巴巴的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善,但是体现在脸的表情,却已经是生动泛活了许多。

看见我的车驾一行,居然也懂得敬畏和简单行礼,甚至参差不齐或是结结巴巴的嚎几句口号,显然经过了严格的编管和训练。

在那些车马人流较繁忙的路口,甚至出现了一些,穿着青色短褂手持小旗,嘴衔哨子,地指挥交通的身影。

沿途经过和停驻的驿站,也明显经过了扩建和重新修缮。但是其最大的变化,多了臂扳信号机所特有的高耸架塔,以及在空风车扇叶一般,镶有各色泛光透镜的多节长臂。

因此,不免让人很有些日新月异的感触和错觉。

当然了,作为同行的为数不多绿叶的红花,深受打击的三枚,还是没能从某种自艾自怨的情绪里走出来,因此大多数沿途的风光和生产建设的景象,都是我和两只萝莉一起分享与领受了。

只是在进入沂州境内之后,除了我带来的装备辎重继续向临沂前进外,我的一行开始转到向西,沿着另一条干道改道前往徐州,开始先行巡视前沿的战区。

作为前线集结地和战线支撑点的州治彭城,依旧是空空荡荡的缺乏人气,偌大的城池里,只有七八个轮驻整修的营头,以及一万多民夫、军役之属。

以猎骑营赵良嗣、罗克敌为的在地军将们,也为我举办了一个小规模的校阅式,权作简单的欢迎礼。数千马步健儿具列开来,昂挺胸鱼俪而过也是颇为阵容雄壮的。

然后在彭城过夜的当晚,私下召见了士兵委员会的代表,对她们的工作予以了肯定和鼓励。也听取了一些来自底层建言与意见,主要都集在装备、器械和补给的一些具体细节。也有抱怨主官过于严厉,操训太严格,有些死板和教条化,临机应变的手段不够,诸如此类的个人问题。

不过,对于现有的军队制度和组织建设的抱怨很少了,哪怕新败了一场的影响,前沿将士整体的精神和士气还是不错的,正所谓有钱有粮有盼头,足以体现大多数人的基本诉求了。

在过了彭城之后,却又是另一番情景了,林立在原野的,除了田埂的稻草堆之外,是各种烽哨和小型堡寨,所有的聚居点和劳役营,都是依托在这些据点周围,一有闻警可以迅退入防守。

因此,这里更多充斥着二线战备和军屯的色彩。相后方,他们必须遵守更加严格的作息时间和条令,鸡鸣而出工,日罗前必须全数退回到堡寨之,在狭窄局促的集体宿舍里过夜。因此,这些据点是没有任何的老弱妇孺。

不过令我较欣慰的是,根据沿途的调查观闻,这里虽然地处四战之要的大平原,却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不闻兵戈和警讯了,显然投入大量资源的,前沿缓冲区的清扫和驱逐作战,还是卓有成效的。

然后继续北,6续检点和慰问了,微山湖昭阳湖南阳湖一线的驻防将士,穿过兖州境内的金乡与任城,最终抵达前沿突出部的郓州境内。

从某种意义说,继婆罗洲和润州之后,这里已经便成了本军的第三大兵源地了。属于某种阴错阳差的因缘际会下,本军颇得人心的地区。

如果说本军在北方其他地区的声望和态度,是敬畏和冷淡,甚至不乏恐惧与憎恨的话,那在这里起码也是尊敬与友善之间,几乎仅次于我统制的基本盘青州地区了。

因此,会见了父老乡人的代表,象征性的给于嘉勉和抚慰,也是情理之的事情。

当我完成这一切而绕了一大圈,沿着济水重新转回到青州境内的时候,当地也已经准备好了我开衙议事的一应事宜。然后需要我处理的第一桩事件却是,

“北面有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