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内 > 第六百零五章 怅怀5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内 第六百零五章 怅怀5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5:01:09 来源:小说旗

河南道,单州,广济军,凄霞山下。敬请记住我们的址::.。

随着密集的小鼓点响过,各组的小旗挥下。

“斜二五。。放”

骤然扩散的烟团与火焰,从粗长的管径喷吐而出,然后才是平地旱雷一般的震鸣声,给对面的城寨,带去死亡与毁灭的讯息。

经过半个呼吸的延迟之后,在对面的城垒,绽放开一蓬血色的烟尘来。然后是更多的铁弹,追寻着前者的轨迹,或高或低的崩击在城垒。

只是当数轮炮击结束,由步队的白兵起冲锋之后,还没冲到轰开的缺口前,对方迅战意消融,而在嘈杂纷纷的内乱,迫不及待的举起了白旗。

这也意味着,这处军寨城垒,此沦陷易手。

多筑垒,广立寨,这个权宜方法,似乎成了北朝控制区下,那些前沿对峙军队,有些无奈的对策与手段之一。

驱使民夫和兵卒,尽可能的在平原筑垒立寨,然后少量驻兵期,用相对密布的驻扎据点,来充当某种缓冲和预警,

被夺取或是摧毁的同时,也为后方的主力调集迎战,争取了相应的时间和机会。

虽然在战术层面,实在有些消极和被动,但是起码可以有效的降低火器杀伤效应,约束兵员不至于第一时间逃跑。

只是相淮东前线,那些精心营造起来,承当战线支撑点的堡垒,这里的据点更像是某种意义的炮灰和牺牲品。

因此,其最多的是各色轻装的弓手,在墙壁和工事的掩护下,至少有勇气和野外的火器阵列,对射一二。

直到存身之所被打破,才会士气大溃像是被烟熏的老鼠洞般,乱糟糟的开始择路逃亡。

不过,这样对方的部分目的也达到了。

因为,北朝的骑兵也应该出现在原野的天际线之,

呼啸着骚扰,牵制,偷袭,是他们最多见的三板斧,至于正面突击和硬干,在吃多了“野战守御第一”的亏之后,很少有人愿意这么做了。

毕竟,北国在骑兵的来源虽然有所优势,但也不代表能毫无节制的挥霍了浪费了。

更何况他们还有,外诸侯带来的藩军和胡马儿,这个迫在眉睫的对手,在仍和一个方向的战线,损失太多的话,很可能是被其他方向的敌人,给乘虚而入。

因此,骚扰和牵制,小规模的接触和缠战,拖滞淮东军的攻势和出击方向,直到粮草耗费的差不多,或是因为气候环境的变化,最终主动退去了。

才是最常见的主要对策。

随着作为先手的数千军伍缓缓推进,北军花费了大半年才布置妥当的城寨、防垒,也一个个拔除殆尽,而化作一处处被拆平的废墟瓦砾。

作为俘虏的第一用途,是在少量看守的监督和鞭策下,把这些好容易营造起来的存身之所,给拆了先。

.....

“大平寨、兴元堡已陷。。”

“广阿镇已经失守。。”

“大登堡告急.”

定陶城的临时军,杨可世也在一处沙盘前,听取着前沿送回来的急报,脑急转沉思着。

这一次那些南军,突然倾力而出,究竟打的是什么主意。

难道想在过冬之前,重新划分战线和拓展地界么。还是纯粹的一次强行驰进的武力威慑?

却没有想到过,是因为私底下那一番行事所造成的。

不过,经过这段时间的经营和征拓,他也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除了缺粮少械的疲惫之兵数千,无地无财,徒有虚名的淮西节度使。

无论是,用几个干净利落的奔袭战为开端,从那些塞外番胡手,夺回来的土地牛羊人口;或是搜检地方那些南军狂奔败退时的所遗之物,重新整修翻新之后,以充阵容行壮;

或是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强行收并那些躲在一个个邬堡、围子里的地方土团、豪强,抽选青壮而纳其资财储集。

为此他还特地杀灭了十几个,声名不好或是屡有恶迹的地方豪族,来换取大多数人的顺服和归心。

然后,又冒险跟着淮东南军的脚步后面,几次三番对那些被击破溃走的塞外番胡,乘火打劫而落井下石,也获得了不少好处和资源。

自此才拥有了初步稳固下来的基数和根本。

不过,朝那些大员们,愿意在实质支持他这个淮西节度使,还多是看了他在河南前沿,作为直面盘踞在淮北道东部各州的哪只,“满万不可敌”的挡箭牌与缓冲。

只是,经过了那么多事,又到了他这一步,曾经的公忠之心也不免有所变化。

再加作为一方镇帅,拥有相当的自主与权宜行事之便,自然也不会轻易将自己的实力根本,拿去随意消耗掉。

因此在更多时候,都是保持有限的拉锯和小规模的战斗接触,来保存有生力量和士气。

而在多数时候,对那些淮东军四下出击,收集人口和牲畜的举动,采取了某种意义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积极避战措施。

乃自不惜代价的组建足够规模的骑兵,利用平原的机动之变,冒险跟进敌方的步骤,在对方打击那些番胡的同时,也顺水推舟的做一些捡便宜的勾当。

甚至在暗地里,对与那些饥而无食向东投奔的流民,都采取了变相的放任态度。对包括他在内的大多数北军将帅来说,无法养活的人口,同样是潜在的隐患和不安定因素。

虽然,在洛都方面几次三番敲掉和勒束下,不免有饮鸩止渴的资敌之嫌,但是好歹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包袱搜甩给了对方不是?

唯一不甚满意,也不如人意的。

便是在他主导下的对峙前线,对于淮东各州的情报收集和渗透,一直进行的很不顺利。

原因无他,淮东对外来流民的强制编管和检疫,足以让大多数掺沙子,混入眼线的布置和手段无用功了。

毕竟,再怎么得力精干的探子,被关在某个封闭性的营地和区域内,日夜不停歇的劳作大半年,也没有办法挥任何作用了。

好容易在日常艰苦的劳作,通过甄别和检疫被放出来,依旧要被圈定在特定的地域内,继续参与集体性的劳动,并且用编组连座来相互监督和制约。

到了这个阶段,如果想要逃亡的话,倒是不成问题,但是这继续潜伏的意义和用途,也没有了。

而且在淮东治下,基本没有任何游荡在外的闲余人手,一经现被举告的话,是送去采石场或是海边挖盐之类,劳动改造的结果。

因此,最后能够挥作用,并传回消息来的,只有两三年前刚进淮东的一开始埋下,为数不多的几个暗桩而已。

但是同样的,他们能够提供的消息,也是相当不稳定也缺乏重要的东西,毕竟不是什么人都有机会前线服役,又能成功在高度戒严的军队,收集到有用的东西,再安然无恙的传递出来。

至于尝试性的想要在对方内部获得火器,则是来自洛都方面的要求和主张,而姑且为之而已,他自己并不抱有太大的希望。

毕竟是敌方战力的根本重器,能够在战场有所捡漏,获得一些样本也算了。

还要想要从对方内部打开缺口,获得批量的火器,那是某种不自量力的痴心妄想了。

对于这种威力不俗的火器,杨可世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只可惜他的治下,一无足够的技术和匠人,二无相应的产出和原料。

事实,连相当部分的钱粮器械,都是仰仗洛都为主的后方提供。算运气好在战场缴获一些,也被他送到洛都去,作为某种献礼和示好。

因为,那里据说在着手重建一只,类似被击灭的神彪军一般的火器部队。

因此,他更注重立足现实,至少他的部队惯用的都是使用刀枪弓弩,也只能在这个便于修造的基础精益求精,然后用战术和谋略,来弥补相应的差距和不足了。

至少在扬长避短,与敌周旋之,他还是有所信心和底气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