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内 > 第六百六十章 出援10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内 第六百六十章 出援10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5:01:09 来源:小说旗

一行来人穿过一重重的建筑,惊动了十几处!哨位与巡兵队之后,终于在一座高大的殿堂前,被更多的护卫给挡了下来。

半天之后,随着飞骑四出,东宁城中的若干脑人物,也得到了消息,而不得不临时中断了各自的事务,而聚集到这里来商洽,这个突的议题。

“西南路的蒙山军已经完了,”

“我们在全罗道的布局和经营,自此尽付东流了。”

“整整数万人马啊,无数的钱粮甲械,”

“还有历年情汛上的投入,就这么没了么”

“缺少了这一路的攻略手段,其他方向的手段和策划,也不得不要变化了。”

“对方究竟是什么来头。”

“当地的眼线可有回馈呼……”

“对方追攻的十分紧,蒙山军也仅有极少残余逃出来”

“地方上估计还没来得及送出消息的”

“那就再听听逃出来的怎么说了……”

“全是使火器的兵马,打起来铺天盖地的烟火。”

跪在堂下的人,断断续续的道。

“然后各队当头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阵列队容也全惊散了。”

“虽然大统领又重聚了数次抵挡……但都无法挽回了”

“就连秣赫人的马队和那些九州义从,也不免败下阵来……”

“善使火器的部伍,这当是南梁的特色”

上座的人不由接口道

“难道是神机军或是拱卫军,有所介入了么”

“他们鞭长莫及远在数千里之外,怎么可能介入新罗之事……”

“你这都是老黄历了,别忘了,海那头还有个淮东镇……”

“淮东镇!,他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难道大梁有心重新介入东海各藩么……”

这时候最后一个没有开口的居中之人,挥手让他们安静下来。

“无论如何,不管用什么手段。”

“盘踞地方上的那些藩家,必须不留手尾的剪除干净,”

“日后我们接掌和处置这些地方起来,才能无有后患而更加得心应手。”

“哪怕眼下暂时要与他们之中的苟且之辈,虚以委蛇而互蒙其利,”

“那也只是为了。最终的大业之期。”

“但是我们的唯一目的,还是鼎国重铸,”

“而不是要继续蓄留这些三心两意句营私利,根本养不熟的狗贼,”

“而继续让他们把持代行牧守地方之责。”

这时外面也传来新的通报。

“泪城隘陷没了,”

“明光度世,往生净空……”

上座的数人之中,一个僧人打扮的光头,不由念了一声佛号。

虽然他生的一副慈眉善目,但是孔武有力的身形和锦袍之下逬张的肌肉,显示了他并不是一个好善于之辈的复杂背景……

沿着积雪已经被清理出来的山道,踩在犹有又有余热的的残垣当中,我缓步攀上了这座刚被夺取的半截子山城。

而那些像蚂蚁一样忙碌的藩兵们,正在清理出穿城而过的路面。敬畏与恭顺,是他们此刻溢于言表的唯一事物。

而我也可以清楚的看到,还算完好的后半部分里,

安置在木地板下的荫蔽粮窖,事先大量储集在山凹下的柴碳,至少千人份的武库,以及沿着山体用木构导渠,收集雪水融化取用的布置;

这一切都昭示着,这伙蒙山军在这里的准备充足,以及重要作用和意义。

而且他们的装备都不错,虽然不够整齐,却是人人都有甲,甚至有小半是部分铁甲和铁盔;每个人手头都有一副便于远射的弓箭和近战格杀的刀枪。

这就足以远远抛开,我所见过的蒙山军中,那些衣不蔽体的,只有一只削尖木棍或是农具改造而来的锈刀!乌合之众,或是在胸口上绑块木板,在身上捆扎上皮革或是竹篾片,拿着锅盖和门板,权作防护的大多数炮灰了。

就连那些穿着半身破烂皮兜,或是只有一件陈旧护胸,头盔都没法配齐;多数只有一杆磨光的矛头,或是一把质地稍好的砍刀、斧头的普通兵卒,也比不过他们。

甚至连金氏藩那样中流偏下的领有藩兵,也有所不及的,也就是直接对家主负责的少量卫队可比的。

毕竟,虽然这些地方分藩诸侯,不乏穷奢极欲好纵情享乐之辈,但在本藩的武备投入上,只能说是“钱也不是大风给刮来的”的谨慎和节制。

少而精的卫队和少量的半脱产藩兵,才是维持日常最多兼的状态。

而在需要相互攻伐的时候,才会额外征召青壮,在农闲时间简单的操练和打造武装,乃至从海外雇佣一些义从,作为短期的参战。

而其中藩兵主要是拿来守卫,藩家主要成员所在居城,或是港口、矿山这样可以提供产出的重要据点,而卫队则是用来保护藩主日常或是战场上的周全。

而征召来的民壮才是争斗的主力,再加上少量作为突破先手使用的海外义从,构成了新罗藩的诸侯们日常相爱相杀的常态。

而在这各过程中,就算是因为某个藩家的压榨,而时不时爆的民变和骚乱,依靠这些少而精的卫士,也可以保护主人或是重要成员,在暂时的劣势之下全身而退,然后寻找外援重新卷土重来。

除掉诸侯之间纷争所产生的阴谋和暗杀事件,通常大多数冲突和战斗的烈度和上限都不高,很难将有城防依靠的对方,给彻底压制和消灭掉。

时间拖得稍微就一些,消息泄露开来之后,这也给了外部其他势力介入和插手的机会,而让这些相互牵制和纠缠的诸侯们,不容易将对手一竿子打死,多少稍维持了身为上位者的底限。

像是突然横空崛起的蒙山军这样,一鼓作气就又要把攻破的藩家,给不分情由的连根拔起一锅端的做法,乃是极少见的事情。

因此话说回来,虽然他们既有险胜的地利,又有天寒地冻积雪深厚的天时,还有居高临下准备充足,甲械齐备饱食以待的人和。

这座山城本身的土木结构,成为了最大的破绽和弱点。

虽然早有预防性的针对墙上,用泼水的手段,挂上了白霜和冰层,让人滑不留手的难以攀越,又能坚固防火和加固。

估计大多数情况下,就算有数倍之兵和悍战之士,估计短时之内也只能望而兴叹。但偏偏他们遇到的是我的淮东军,玩火器尤为擅长的淮东军。

不但拥有堪称攻坚大杀器的随军火炮,还有相当数量的飞火雷,也就是南朝版的大型康格里夫投射火箭。

这东西虽然投射距离不算稳定,而且准头也是大概而已,因此在海6战斗中主要用来攻击,城池军营之类的大型固定目标,但是用来打一座,相对高度其实不算高的小山城之类,却也是绰绰有余的。

而且携带和架设使用相当方便,将药筒和头部分开后,单人轻装之下就可以背负前行,或者马驮或者车载,都有相应的便利;而抵达阵地之后,任何物品都可以支撑起射角度和方向里,甚至是一个土坑也行。

只是长期战斗中,被掩盖在火铳排射和炮击的光彩之下,而在远程压制和战阵掩护上,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一次,也只是因为沂州的军工第三场批量仿制成功后,考虑到在新罗的地形,可能崎岖山地中的战斗实践需要,而特地从海上随船带了一批出来。

但没有想到居然在这里开了利市,虽然飞火雷的头壳里容量有限,装的却是提炼过的精火油,只有来源有限而已。

做好冲击的准备之后,

几十枚一口气烟尘飞舞的射出去,哪怕只有一半以上的直接命中率,撞上延迟爆炸的燃烧物,一旦四处溅射的起来之后,在火光中惨叫惊呼连连的守军,就顾此失彼的很难在控制住了。

顿时山峡之间烟火滚滚,就连那些冰壳也被附着上去,烧的脆裂流淌开来,又蔓延了更多的地方,

光是乘乱推到山道朝上轮流炮击,就足以造成加剧其中的伤亡和混乱。

然后在对方无暇顾及的情况下,轻装的工程兵们,用大片木板在积雪上铺出一条通路来,再用预制好的攀梯,直接通过山道上下交错的叠加处,而木板兼带大排的交替掩护的之下,就轻而易举攀越过诸多险要之处,而迅逼近了山城。

等到负责突击的选锋队,也已经冲到了足够投弹的距离,对方勉强反应过来,也已经晚之大矣了。

期间,惟一的伤亡,就是踩到虚浮的积雪,而失足跌倒滚落下山道的意外而已。而当燃烧的城墙,被挖开崩塌出一个大缺口之后,仅用了比我预期更少的时间,就结束了战斗。

山城中的守军其实不乏悍勇与敢死之士,并且依托建筑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奋力抵抗,但在临战的经验和韧性上,就比我带来这些身经百战的淮东健儿,差上了许多了。

至于装备和战术水准上的差异就落后了好几个层次。他们的垂死挣扎,也不过是将唾手可得的胜利,稍稍推阻了一小会而已。

大半数人都在肉搏的距离前被火铳击杀,余下的小部分被一步步推挤压迫到城墙边上之后,自此相互推搡着滚落下了山崖。

但是事后打扫战场,不管是堆积起来尸体,还是痛苦挣扎的伤员和少量垂头丧气的俘虏,

不管质地如何,他们都随身携带一个模糊不清的石刻小像。这个现,让人稍稍有些意外。

“他们可是弥勒教的邪祟……”

匆匆赶过来浑身冒汗的崔成吉,急忙对我解释道

“新罗藩历代动乱与民变的主要罪魁祸之一……”

说到这里他以及很有些咬牙切齿的为我详细介绍道。

弥勒教最早于梁武帝时期创立,因为梁武帝萧衍盲信释门而滥行礼佛之事,而导致各种佛门打着旗号的流觞大兴于世。

其中就有,米勒教的创始人傅大士,自称“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广弘菩萨行,门下有傅宣德等人。

此后,假弥勒降世为旗号,起骚动和变乱的事件就此起彼落,。

而其中一支,经由张保皋传到新罗之后,就变成底层人民益都广为流行的信仰,只要搓土为香,插草棍三支,口称弥勒出世号,就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礼敬。

于是这种门槛极低,可以提供有限精神上的慰藉和寄托,很容易就成为挣扎在乱世之中,民不聊生的底层大众,籍以依赖和寻求的对象。

因此,虽然一只被各家藩主为上层查禁打压,在本地土户为主的下等人和驱奴、贱民和野人中,却是依旧屡禁不绝。

当年的贼酋张保皋,就曾经建立赤山法华院为传道中心,而在下层民众散布弥勒教的思想,而成为自己的助力。

张保皋之子弓裔,更是以当代米勒化身,而蛊惑人心而高举起叛旗。

却未想到在这里可以遇到潜藏的信众。难道那些所谓的蒙山军背后,还有这种地下宗教结社的背景么。

这就有些麻烦了,我不由看向了那些,正在山城废墟上忙碌的藩兵和本地夫役们。

面向贫苦大众而教义模糊的地下宗教,虽然最初总是打着良善无害或是劝人向善的旗号,却总是很容易成为野心家聚众散播阴谋,和扭曲为自己私欲服务的土壤。

如果再加上新罗本地的多种民族因素,外来和本地藩主们的新旧土客矛盾,那就更加的麻烦了,就不知道其中有多少眼线或是潜在的同情分子。

一不小心踩进一个烂泥塘里的可能性,以及反过来影响我淮东治下的可能性,我就愈加的烦恼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