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内 > 第七百七十二章 萌动2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内 第七百七十二章 萌动2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5:01:09 来源:小说旗

决定支持罗允孝的原因也很简单。

根据辽东半岛进击渡海送过来的消息,罗氏后方似乎生了重大的阴谋和变故,其中已经严重损害到了我,事先取得的既得利益和后续的预期结果。

其中甚至就算我的淮东镇,也可能被算计了进去。

因此,必须有所表态和作为,才不至于让之前那些努力的成果,不至于随随便便的功亏一篑。

就算是日后想要有所妥协和交涉,也得等让对方付出相应的代价,得到足够的教训,才有可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和有利的局面。

随着两军汇合,我也应邀出现在东山城外,万人戴孝的葬礼现场,算是某种公然支持的站台和背书。。

而这也只是暂时的安葬,日后如果有条件,还是要迁回到辽东辽城附近的泰和山上,属于罗氏的祖陵之地。

罗允孝扶棺誓师的演说和鼓动,看起来也是很有些效果;再加上来自我方提供的甲械粮草,这只滞留大军之中低迷不振的士气,总算是被重新鼓动起来,而在短时之内可堪一用了。

当然了,很多人脸上的茫然和无措,短时之内还是难以掩饰和消褪不去的。

毕竟,一夜之间后方的本家,居然变成了被野心家所窃据的敌对方,而追随藩主作战到现在的大部分人,则成了对方口中被蒙蔽和从逆的帮凶了。

要知道,许多人的家庭和亲眷,都还在对方的掌握范围之中,因此人心和思想上的混乱,也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若不是被罗允孝当机立断强行镇压下去,又快刀斩乱麻的籍着藩主公开告丧的机会,清理和撤换了一些中下层的不安定因素,处决了一些散播悲观失望言论的个体。

只怕滞留在这里的三万七千大军,马上就是各自散伙走人的节奏了。毕竟,除了重建的安东守捉军和辽西郡兵之外,其他主要成分还是各地征而来的藩兵为主。

尽管如此,罗允孝还是在原地又花了三天时间,来整肃和梳理这只大军的内部状况,以自己带来的六千人马为基础,初步掌握了这只军队之后,才得以重新启行。

从另一方面说,罗允孝出前,已经将辽西郡内搜刮的绝大部分钱粮,给带了过来,再加上我方提供的甲兵和军械,至少足供这只大军的三个月到半年所用。

有这些物资条件的支持,又拥有军力上优势的罗允孝,在无形间的胜算上,就不免大了许多了。

当然了,直接参战的请求就被敬谢不敏了,我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被当成出头吸引仇恨的的靶子呢,

而是作为某种不但万不得已的保险和后路,继续坐镇辽西后方好了。

若是日后局势有所不利,也可以在我方的支撑下,作为亲附的地方势力;继续与辽郡本家为的敌对势力,更加长远的周旋下去。

因此,在已经残破不能守的东山城外,芦关里留下一个防戍营,作为前方的前哨基地和粮台地之后,我就开始挥师向北。

我当下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紧急从淮东征更多的军队和劳力,以配合我迅接管辽西五州的步骤和行动。

之所于只是五州地盘,主要由于东山城所在显州以西的两个州,都处在缺乏险阻的辽河平原之上,而且残败凋零的厉害。因此暂时不做考虑,而留给罗允孝作为后方来经营。

而南部两州,早已经在我方的掌控之中;而辽西郡和府开义城,其实内部空虚得很呢,也只剩下后续接管的问题;我军只要优先解决了辽西郡的北面,原本划给诸侯的燿、屏两个州,就可以建立起一道屏护整个辽西北部的防线来。

按照路上遭遇的那些残余的诸侯势力,当地大多数城邑和堡寨,都已经被放弃了,因此,我们所要面对的,很可能只是一些散兵游勇和散落地方的薛氏残余势力。

说我是落井下石,或是乘火打劫也好,这一番计划,也是目前最符合我方现状和利益的选择了。

当然在名面上的领头人,我还是决定将放上一个当地人士,作为避嫌和掩人耳目的招牌或者说旗帜;比如罗氏当代的十一房,家老罗思谨一系,就是很好的选择。

如果罗允孝失败了,我还可以以罗思谨的旗号,以辽西八州为舞台和基础,继续与来自罗藩的敌对势力周旋下去。

如果他成功的平定了内乱,那实质上已经掌握在我方手中的辽西各州,无论是重新合并会罗藩本家,还是另立门户同样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筹码和交涉条件。

因此,既不怕他背信弃义,也不用担心后续的交涉和利益获取。同时还可以维持一个在基本线上的名声和人望。

......。。

与此同时,

辽城,以罗肃先一群人等,也在鸡飞狗跳兵马戎禄的纷乱当中,紧张备战和准备应敌的措施;

大量郡内郡外征的丁壮,被聚附到辽城附近子城当中,就地接受整编和训练;而辽城之中的各处仓禀库房,也被纷纷打了开来,用其中集藏的钱粮和甲械,竭尽所能犒赏和武装,那些新募来的丁员。

在此期间,带着各种藩主手令,威逼利诱的条件和许诺,各自背负着相应使命的各路信使,如流水一般的分奔而去。

罗湛基真的死了?

虽然再次确认了这个消息之后,身为总摄藩务的席元宿罗肃先,在感情和理智上还是有些难以置信的,心中既是庆幸又是后怕。

庆幸的是作为最大对手和目标,被针对性的策划和构思了,种种手段和对策的当代藩主罗湛基,居然就这么死了。

后怕的是博罗会那些人的手段,挑起诸侯联军的纷争和宿怨也就罢了,怎么连藩主都弄死了,这不由让他生出深深的忌惮来。

因此,他才按捺下有些迫不及待的心情,以老藩指定的名义,将年轻的罗湛戎推到了前台上,然后又以整备军伍为名,带着亲信住到了军营之中。才觉得稍有些安全感。

然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也现显然高估了自己,在这方面所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之前藩主罗湛基尚在之时,他假传起号令来固然是得心应手而无往不利。

几乎没有人能够察觉,也没有人能够抗拒。

但是一旦他宣布,另立新主自行号施令之后,罗藩十一州两都督府下辖,各个地方的各自反响虽然不尽相同,就明显的区分出高下来了;

实际上,响应和宣布声援他,并且派人到辽郡本家宣誓效忠的人,基本只有辽郡附近的几个州;而真正付诸行动出兵出人,出钱粮的还不到一半;而稍远一些的地方,甚至以暧昧和推诿、观望的居多。

如果不是有北面和东面的两镇一军,为的那些将领们的支持和背书,仅仅靠城中数千藩兵来掌握局面的他,甚至可以说是政令不出辽郡的尴尬局面。

罗氏所拥有的名分大义,就已经被撕裂成了两半,而被严重削弱了。

而博罗会那些人,显然在幕后操控各种阴谋诡计和暗杀劝诱,挑拨和煽动固然是一把好手,但对于正面战场上的决胜之道,以及堂堂正正的实力比拼,就显然有些力有未逮了。

毕竟,这只是罗氏的内乱,除了少部分野心家和投机分子,迫不及待的要开始站队,以打破旧有格局,攫取更多权势和利益之外,其他大多数与罗氏相关的附庸和分家,还是持着独善其身的谨慎观望态度,也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事实上,从另一方面说,因为持续的战争和征调,已经让已经让包括罗藩在内的,大部分地方有些穷尽其力,而无以为继了。

且不要说其他的,光是因为缺乏壮劳力,所造成的农业生产的减收,就足以让人出现饿肚子的担忧,更别说是出钱出粮出任,继续参加涉及到藩主身后之争的内战了。

只是相争的两方面都已经走到这一步,却是没法退让或是轻易罢手,而只能迎着头皮坚持下去,知道对手支持不住而落尽下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