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内 > 第八百零十一章 启新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内 第八百零十一章 启新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5:01:09 来源:小说旗

在建安州短暂停留和部署后续的期间。

除了好好休息一下,西去征程的尘埃和疲惫之外,就是马不停蹄的派出更多的武装信使,召集来自建安州都督府境内的各处城主、邑令和乡社长,到建安山城中觐见和开会。

而明面上的理由,则是意图借助众人所长,为境内的长治久安和稳定展的大计,统一思想和踊跃建言建策云云。

根据我与前两代的藩主的后续协定,位于半岛上的积利州、复州和建安州的三州之地,将作为后续执行条款的抵押和保证,以及借道出兵征讨东南诸侯的大后方和跳板,而在此期间由淮东代管一切军民事务。

然后宣布进行户口统计和土地清丈工作,来自淮东的武装工作组,将深入到大多数的额村邑基层,去执行这些活动。

然后,在根据收集的数据来,制定各级各种丁税、田赋和徭役的征收基数。

而在势比人强的占领军刀枪环列之下,前来的大多数人等,也纷纷公开是表示了某种心悦诚服,或是坚决遵从前代藩主遗愿的态度。

乃至还有人私下纷纷跑来拜会和暗中向我宣誓效忠,之类层出不穷的闹剧。

因为半岛地区,除了建安州的沿海平原之外,其他地方都是绵连起伏的山地和被分割城支离破碎的人口聚居区;背山面海相对贫瘠而产出不丰。

因为是半岛的地形,既没有更多拓展的空间和余地,也没有大多数军事防备上的压力,是以在罗藩所辖十一州的领地内,也属于某种意义上鸡肋一般的边角之地。

因而被安置在这里的世臣,也只有三家而已,分藩之家更是没有的事情,其他都是直接委派过来的代官。

因此目前真正需要解决的,也就是这大小三家别姓的世臣而已;当他们站在我面前一至表态,愿意遵从新的管领当局之后,暂时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至于大多数本家委派的代官则要简单的多,只要保证他们的基本待遇和标准不变,已经保障他们在当地的身家财产,就很容易接受了换了一个负责对象的事实。

而至少辽城的本家在之前好几个月内,以及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能力给他们和他们的家人,放俸料米和供养金了。

当然了,其中显然也有并不同意的异见和杂音;只是,我也不会做公然对异见分子,做出**毁灭这种残忍的事情;

最多是也就是把对方全家都控制起来,然后签下一份放弃一切去留自便声明书,一股脑儿全部礼送出境好了。

相信他们在辽城的罗湛容那里,会得到更好的前程和机会。

至少这个已经变相控制在手中的半岛中南三州,我是不会在主动吐出来了,所谓的停战之约,同样也需要足够地缘上的军事存在,来作为直接的保证和制约的。

此外,就算是罗湛容取得了本家的控制权,但罗藩及其周边附属势力的内乱,只怕还要持续上很长一段时间;在需要的时候同样可以应邀派兵北上,或是主动撕破协议重新介入辽东的局面。

更何况,我已经从这各半岛上得到了不少利益,并且还有更多的利益,等着我去挖掘和开。

比如,作为东海大三角贸易的重要节点和中转地,辽东半岛所拥有的多处深水良港,所带来的贸易增值和财富吸聚效应;

还有半岛沿海横跨渤海与黄海之间,极为丰富的渔获;以及在6地上探明的数处浅层矿藏;大片山林中动辄数十年生、上百年生,造船所需的充足大料和板材;都有待更多的投入去开和应用起来。

只可惜往昔的罗藩历代当主,重心都在与西面薛氏的相爱相杀上,在这些方面也只是浅尝即止开个头而已,就无暇更多投入和长久坚持下去了。

而半岛三州的具体情况也是具体处理,像是控制最早最南端的积利州,因为人少地狭而基本已经完成了自上而下的人员更替,形同淮东直接治理的地区;

而复州境内则是,来自驻屯开拓点和当地居民的村邑、市镇,比较紧密的混杂在一起,而以有偿劳役的交流方式,形成某种初步共生共存的局面。

建安州的局面则要更加复杂一些。其中既有保留了原本世臣有限自治权的小片封地;也有通过留任代官来沿袭旧有管理体制的“前直领”地区;乃至淮东为了开当地资源,所设立的山地牧场、种植园、伐木场、矿山地、渔业码头等的新筹备当中据点。

从表面上,淮东的政权机构,暂时只掌握了军事上的存在和要点控制,已经大部分的商业贸易和经济活动,同时在一些主要城邑,受理和行驶司法方面的审判权而已。

无论我在底下怎么改天换地或是潜移默化的改造,但至少表面上还要维持一个基本保持原来现状的姿态。

这样,当北面的安东诸侯们相互争斗,战乱不休的时候,在淮东军事保护下相对平静而安宁的半岛上,就可以很容易吸引到北面,大批流离失所无所生计的民众来投奔。

这时候,来自海对面的淮东,关于新一轮夏季动员背景下的人口统计,也出来送到了我的手中了。

不知不觉之间,如今淮东直接治下的人口,就已经悄然突破了百万之数;其中除了收容安置了大量新罗藩流民的全罗道南部以外,还有就是新纳入淮东管控治下的辽西五州,所6续搜括出来的编管人口。

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北向南狭长分布的辽西五州,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大后方和战略缓冲。北面和西面都是重山阻隔山外草原,而东面则是传统意义上的盟友罗藩,

因此,只要守好南端与平卢道的营州邻接的小清河防线,以及东北一隅的屏州与遂州之间的关要,就可以关起门来安枕无忧的玩种田暴兵了。

当地既耕且牧,果木山林皆宜,更有将近二十万编管下的户口,日后这个数量还有可能继续增加当中;

因此,无论是潜在的兵员基数,还是粮食和农副业上的产出,除了基本维持的驻军之外,都可以很轻松的再提供半个军,到七八个正编营头的日常所费。

当然,装备能够跟得上就是另一个问题了。至于代管的半岛三州,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添头,虽然也有若干人口,但是短期内只能做有限的变动和调整,也不能算在正常的动员计划和体制内。

当然了,如今的淮东在官面上的管辖,还是青、沂、潍、淄、密、海六个州,至于北方黄河边上的济、齐、滨三州,南边临淮水的泗、宿两州;东边半岛上的胶、登、莱三州,还有西面主要用来备敌的郓、徐、兖三州;

除了军事上的兵马使、团练使和都监官外,都是不存在州一级行政建制的。而是以二三十个县一级权代官的名义,归属在六州镇抚使的名下,进行统一管理和分配职能的。

然后通过内部的协调将其中一些具体上的管辖,再间接的分配给相应的观察使、转运使、布政使,乃至监察里行等相应的衙门。这样就等于是变相的规避了来自国朝内部,在淮东地方人事任免权上,过多介入和干预的机会。

淮东制置使和六州镇抚使,能够自行任免代行职事,而事后报备的权宜之便,正好就卡在县下这一级。

另一个方面,则是有两个突状况,需要我这个层面来处理善后。

先是,在各种暗流涌动的幕后推动和促进下,以秦长脚为的肃反委员会,最后还是在当地搞了一件大新闻出来。

他们在四月末和五月初之间,动了一次突然行动,将即将离开淮东的官方巡访团内,所有的跟班和扈从都给扣了下来,顺便查获了一堆赃物和证据。

然后,只剩下一堆身边清洁溜溜的光杆官员,被淮东水军强制监督着,从板桥老港上船,而带着各种恼羞成怒、不甘和愤恨之类的情绪,被迫出海往南方江宁而去了。

这等于是他们前呼后拥的风光嚣张得来,但无论做了多少事情,使了多少手段,最后都只能灰溜溜的只身,被驱逐回去。

就连带地上上搜刮和敲诈的东西,都没有机会带走,就变成了他们手下人等,某种现成的罪状和证据。

毕竟,怀东虽然有前沿管领军民的权益之便,但还没有达到可以擅自处断,这些朝廷派遣官员的地步。

据说他们前脚一走,这些被扣下来形形色色的数百号人员,就进入了明典正刑的公开审判的流程。

一时间,淮东地方上下,简直是民情鼎沸,大快人心而无不拍手称赞啊。

就连一贯身为人所诟病和畏惧的肃反委员会,也在一夜之间仿佛被洗白成为,一个不畏权贵与强横,受人尊敬而崇尚的部门和标志了;一时间风头甚至过以各军将虞侯为的军中监察部门,以及观察使下的提刑和察访有司。

作为幕后的推手和布局的一部分,我再怎么不喜欢或是暗中看不顺眼,还是得必须全力保住秦长脚这个站在明面上的挡箭牌,或者说替罪羊了。

毕竟这也是针对江宁方面,以及国朝内部的某种试探和博弈,起码对于朝中派系错杂的党争和侵轧构陷,表明足够分量的置身事外,而坚决反击过界的态度和手段。

另一个则是不择不扣的坏消息,肆虐于淮南境内的蝗灾,终于越过了淮水的阻隔,而蔓延到淮北之地来了。

因此,当其冲沿淮的宿州和泗州境内,已经是哀声一片了。

但是好歹这两州在去年和今年,都在忙于道路水利城池修缮的土建工程,真正应急性的农业复耕的规模并不大,因此受灾的面积也是相当有限的。

但是剩下来,就是如何预防和阻止蝗灾,继续从沿淮地区扩散北上到淮东的腹心地带和主要农业产区,就需要花一番大力气,调动投入相应的人力和资源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小农为主的前农耕时代,对于这种事情是几乎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的。一个处理对应不当,就是接下去一连串天灾**的开端了。

而对于淮东治下带有军管色彩而集体化经营的农业生产,同样也需要付出相当的气力和心思去对应。

而按照淮东的现有体制,在6务观和辛稼轩都不在任上的情况下,也只有我亲自出面才能调动和指挥的起来,这个层面上的军民一体动员和奔走出力的救灾事宜了。

这可并不亚于指挥一场全局性的大型战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