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内 > 第八百零五十章 风动10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内 第八百零五十章 风动10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5:01:09 来源:小说旗

营州境内,柳城镇,

作为平卢道十四州三府之中,仅此幽州州城的第二大城和军事重镇。柳城镇以地理枢纽要冲的位置,管领着燕山山脉以北所谓山外地区的,威州、师州、崇州、顺州、慎州、北黎州、夷宾州、鲜州各地。

而在历史上,这里曾经作为大唐攻略高句丽的前沿重镇,在安东都护府建起起来之前,也曾经是管领东北各族列国的营州大都督府治所。

沿袭至今,则成为了北朝运转了数代安东行营的常驻之地,作为北朝大军长期经略和攻打桀骜不驯的安东诸侯,的转运大后方和运筹帷幄的指挥中枢。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里也曾是操持权柄的权臣一族,前代现任家崛起的地方。

因此,事实上作为平卢道军政方略的主导权和统治重心,也始终是在山内山外的两大派系,平卢道的府幽州和安东行营所在的营州之间,不停的迁转和隐隐争夺着了。

故而历代增筑营建下来,现今的柳城已是方圆数里的方形城围,麻条石与灰砖包贴的数丈城墙,四面皆设的的瓮城和林立的角楼、箭塔,无不是在昭显这作为山外军事重镇的显赫威仪。

但是,经过了数年前南北大战,洛都朝廷轮番大幅抽调走军力之后,所谓的安东行营事实上已经是名存实亡,只剩下各留守文职佐僚构成的空架子了;

再加上后来的而塞外番胡南下流窜烧掠,平卢道四镇为主的地方军队,因此数度分裂和追随宿元景出走塞外,讨伐那些草原诸侯等等,一系列战争和事件的严重削弱之后

相应带来的后遗症,也很快就在地方上体现出来了,作为营州府的柳城大邑之中,市面上是一片死气沉沉凋寂萧条的景象,走在街头上的也都是妇孺老弱居多,就是现在局面的最好写照。

而在城中的行营官邸,刚刚经历了一场充满了扯皮、争执和讨价还价的高层会议。

关于是否入援洛都的话题,虽然来自朝廷的额信使,各种威逼利诱和晓以利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最终还是列席的将帅们被以南方道路不靖,而割据河北中部和东部的张邦昌态度不明,再次以相对微弱优势否决了。

随后,又有人建议可以直接沿着运河南下突入沧州,可以借助那些尚未淤积漕运河段来输送军淄,却又被以很容易遭到来自黄河对岸,那只大名鼎鼎淮东军突袭的理由,给再次驳斥了。

但是,接下来关于另一个扯皮了数次的事情,却已经有了结论。

曾经的卢龙军副使知都团练使李希尧,无疑成最大的失意者和输家了;他不但失去了大部分的军职和头衔,驻地和防区也被剥夺,还被变相软禁式的要求在家闭门思过。

作为一个大小将门构成的联合体,平卢道的范阳、卢龙、营州(柳城)、蓟镇等四镇之间,也并不总是一个声音和步调的,特别是在失去了来自洛都方面的压制和凭衡之后。

从积极内赴洛都的勤王派,到联境自保的观望派;从主张对那些草原诸侯动惩戒性打击的北上报复派,到主张乘势的东进派等等,诸如此类的不同观点,在不同时期和阶段,相继的涌现出来。

甚至也有人曾经提出过,效法格局河北的那位大都督张邦昌的做法,与南方的淮东镇达成某种妥协和默契,以较少后顾之忧的经略其他方面的建议,但是很快就被泯然与大众了。

而在前些时日,为了解决辽西薛氏内部分裂和架空藩主,试图私自向宿敌辽东罗氏妥协求和的突然事件,再加上宿元景留下的安排和手段;

除掉已经倾巢而出攻略塞外的蓟镇,平卢道的其余三镇内部,好容易才达成某种共识,由熟悉辽西方略的李希尧,就近火带一部精锐人马北上,伺机支援弱势的薛氏本家,迅平定薛氏的内患和可能的动乱,

乃至制造机会挫败和打击,老对手辽东罗藩的野心和,如果在薛氏已经无法挽救而事不可为的情况下,最不济也要保住进兵安东的重要通道——辽西走廊。

只可惜,虽然他一开始做的很不错,在大势难以正面阻挡的情况下,断然借助薛氏本家的内应,躲在幕后顺水推舟将计就计,几乎都达到了大部分目的,几乎将局面彻底逆转过来,甚至还远远过了预期的效果,

在东山城一役,不但把薛氏内部主张妥协的实力派给一网打尽,甚至差点儿就毁灭了国朝在安东最大的对手,辽东薛氏的整个上层;却又因为意料之外前来观礼随行的淮东军,突然横插一杠而功败垂成。

不但最后大好局面尽丧,就连营州派系中颇具分量,关系也最为密切的地方势力辽西薛氏,也都被彻底激怒而同仇敌忾的罗氏,所召集而来的诸侯联合大军给逼上了绝路。

在主要战略和大局上陷入严重被动和劣势的情况下,就算他再如何的殚精竭虑,智计百出的取得多少场局部的胜利和优势,但也无助于挽回己方阵营在辽西山河日下的颓势了。

哪怕他果断裹挟了少藩主在内的薛氏高层,屠杀了开义城中的潜在投降派,而用诈降和偷袭来激怒和挫败罗氏的联军,一石数鸟的逼迫薛氏上下不得不死战到底,给敌人造成更大的损伤。

但是北赋予厚望的辽西薛氏,在巨大的力量悬殊面前,还是不可避免的走向了灭亡,而他也只能带着最后一点希望和保障手段,突围求生了。

然而做为补救措施的幽州水师,连同他们所负载一只准备突入辽东后方的偏师,因为遭遇了淮东水军而几乎尽数覆灭在海面上。

而好容易组织起来的后援兵马,也迎面撞上了传说中“满万不可敌”式的火器坚垒,重挫在小清河沿线,又在后方粮道受袭的噩耗下,不得不急忙退兵之后;

营州境内那些原本支持和为他说话、辩解的声音,也不得不闭上嘴巴而改弦更张了。因为这已经是营州地方上,可以抽调出来的最后一点余力了。

前前后后搭进去的将士,也达到了近三万的青壮年,放在过去或许只是稍微缓一口气的事情;但是放在现今只能自顾自得的局面下,却是足以令城内家家带孝,户户挂白的重大噩耗和损伤了。

至少在营州境内的新一代青少年,完全成长起来之前;再继续损失下去的话,营州方面或者说是柳城镇的治下,不要说守垒戍防的人手严重不足;只怕来年就连种田做工的人都凑不齐了。

为了抽调出足够的后援兵马,甚至连一些次要地段的哨所烽燧驻留编制,都已经撤出了,就算现在已经知道罗氏生了内乱,短时之内也无力再继续做些什么了。

除非他们有决心全力攻破那道,横亘在辽西走廊中段的小清河防线。

因此,最终损兵折将仅以身免逃回来的李希尧,无疑要背负上最大的责任和过失。

就算他能够带回来一个自称薛氏的少藩主,那也是聊胜于无的添头,却是于营州现下局面,并无太大的改观和裨益。

只是,当李希尧回到了城中的住所,却现就连亲兵都被人换了下去之后,也只能重重叹了一口气接受了这个现实。

他推开门走了进去,却现已经有访客等候在其中了。

而在登州蓬莱港,一只临时组成的武装船团,正在起航离港而去,

在与淮东关系密切的船商胡静水引领下,他们将前往位于扶桑藩九州太宰府南端的大隅国,自从分藩改制之后又俗称隅州的地方。

这是一个由半岛和群岛构成的古代区划,因为这里有后世闻名的雾岛火山群落。因此,一直沿袭到现代的频繁地壳运动,也带来了大量硫磺等矿物的出产。

不过,因为当地属于九州太宰府治下的偏远之地,又土地贫瘠而人口有限,因此产出的规模也很小,在这个时代几乎不见诸历史。

地方上为数不多的人口主要集中鹿儿岛和种子岛的港区,在南北海路贸易的支线中,挥着中转地的作用。

目前由位于西国的平成京朝廷,所派出的代官桑原氏一族,统治着世代居于此地的隼人族及熊袭族等土族的后裔。

而且,这里也是在纸面上的海6距离,离淮东最近的选择了。

因为,前些日子与扶桑藩方面的交涉和其他努力,可以说是无功而返;倒不是私下接触的那些候选对象,不想做这个生意或者根本无欲无求没有这个需要。

而是在四国大岛的动乱没有平息之前,基本上没有人能够跨越漫长的海岸线,将北方平安京朝廷控制下关东之地所产的硫磺,给完好无损的送到大路上来。

所以,只能放弃寻找代理人和经销商的打算,而直接从扶桑之地南方地区,自行想一些办法了。

当然了,这就是我身为现代人,在地理知识上先知先觉前眼光的一点好处了。如果不是硫磺缺乏的危机,我还真想不起来这个后世被列入,海上邮轮旅游项目途经地的偏僻角落。

而别号“海狐狸”的胡静水,早年因为随船往来九州之时,曾遇到风浪而漂流到当地过,因此在地方上养伤盘桓了一段时间。

对于这片终年弥漫着火山烟尘的半岛海岸,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倒也间接印证了我的想法和猜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