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决战第三帝国 > 第五百七十七章 格罗德克

决战第三帝国 第五百七十七章 格罗德克

作者:远征士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19:45:20 来源:小说旗

第1山地经过一夜的急行军,在第二天凌晨就赶到了克里木的苏达克以西并在那里构筑了一道防线……把第1山地师安排在苏达克以西的山地构筑防线是有道理的,首先是因为他们是山地师适合在山地作战。其次,就是有他们在苏达西也就是德军的防线后方驻守德第42军的撤退就不至于被苏军一路追杀而变成溃败。

这种情况如果是对于德军来说一般是不会发生的,他们的撤退会重重防御、层层阻击。

问题就是执行这个任务的是第42军,一支主要由罗马尼亚士兵组成的部队。

罗马尼亚,是德国的主要石油供给国,但这个国家很长时间都处于摇摆状态,也就是一方面不愿意得罪盟军另一方面也不愿意得罪德国,直到英、法战败才不得不选边站避免覆灭。

其实这就是小国的命运,就像瑞士、瑞典等国一样,就算它们生活多富足终归无法成为强国,在大国纷争面前只能是案板上的肥肉任人宰割。

因为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所以罗马尼亚军队也没有多少作战需求战斗力当然不堪一击。

不过即便如此,他们的素质对比苏联军队来说还是略胜一筹……苏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大约损失了一百万军队,此时的苏军充斥着大量缺乏训练的新兵,而罗马尼亚军队至少还训练过。

因此,罗马尼亚军队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打得还算差强人意,两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骑兵师为后来增援赶至克里木岛的)互相掩护且战且走一直退到苏达克一带。

费奥多西亚的情景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苏军一批一批的朝德军的防线冲来,又一批批的在防线前倒下……德军几乎都不需要设置地雷、路障或是铁丝网,因为泥泞的道路使苏军的冲锋十分困难。

秦川曾经到前线附近观察了下交战情况,在他望远镜的光圈里,苏军几乎连前进都十分困难,因为一切都深陷泥泞,坦克在炮火里发出“隆隆”的轰鸣声却无法前进半步,大炮困在后方由人力推着缓缓前进,因为拖挂大炮的汽车也陷住了。

那些苏军士兵脸上都带着无奈和茫然,他们任人宰割完全不知道自己做什么或是做这些有什么意义。

他们面前既没有散兵坑,也没有可以藏身的战壕,四面八方毫无遮掩,有的只有德军打去的一片片子弹和一发发炮弹。

更糟的还是当苏军发起集群式冲锋的时候……或许苏军是希望能以这种方式冲过德军的火力网,但这一切显然都是徒劳,因为塞瓦斯托波尔的十余个炮台数十门巨炮已经被德军利用起来并将炮口对准了这里。

只听一阵“隆隆”有如雷声般的巨响,德军阵地前就爆起一团团冲天的烟雾将正在冲锋的苏军士兵完全淹没。

硝烟散尽时,就看到鲜红的泥土上横七竖八以各种姿势躺着的苏军士兵尸体以及残肢断臂,这其中甚至还有许多人已经被炸成了碎块不知道所踪了。

苏联军队这样的进攻当然是愚蠢的,他们除了消耗德军的弹药外什么目的也没有达到。

但这却并不是那些苏军士兵们的错。

不难想像,苏军指挥层里肯定又在上演着谏言但却又被梅赫利斯无权的拒绝甚至直接撤职的一幕,其结果就是苏军还是不得不一个个像是上刑场一样踩着战友的尸体往前冲。

这些不需要秦川关心,秦川需要关心的就是左翼的苏军已经突进前伸了5到6公里,而在费奥多西亚面前只会强攻的苏军因为死伤惨重一时半会人员又无法补充上来,于是就在左翼第47集团军与右翼第51集团军中间拉开了一个宽2公里长的空隙。

“机会来了!”曼施泰因望向秦川:“一切都像你说的那样,上尉。你的分析比气象专家的天气预报准确多了。”

“我在非洲打过仗,将军!”秦川说:“那里的非洲人更相信神明,所以在他们的军队里都有巫医,每场战斗开始前,巫医都会代表神明告诉他们这场仗会赢还是会输!”

“嗯哼,然后呢?”曼施泰因问。

“你或许可以问问我,这场仗会赢还是会输!”秦川说。

曼施泰因愣了下,然后就哈哈笑了起来,并排着秦川的肩膀说道:“很有趣的笑话,上尉,你很幽默!”

这是个冷笑话,但曼施泰因这种较为传统而又带着贵族气息的人却偏偏喜欢这类笑话。

“但是现在!”曼施泰因接着说道:“我不需要问你这个‘巫医’了,我相信我们会赢得这场战役,就算我们没能到达终点,但我们的精神也一定能占领刻赤港!”

秦川明白曼施泰因这话的意思,他打算亲自带领这支机动部队实施突击。

曼施泰因话里的“精神”,可以说是对自己的写照,也可以说是对全军士气的激励。

这支机动部队一共有两个步兵师和一个装甲师。

德第30军共有三个师:第28猎兵师、第50步兵师和第132步兵师。

曼施泰因将第28猎兵师及第50步兵师及第22装甲师编在一起组成了机动部队……其中猎兵师指的就是轻装快速机动的步兵,装备有许多边三轮和汽车。

其实第50步兵师也差不多,因为曼施泰因在这段时间收罗了所有可以使用的交通工具甚至还临时从罗马尼亚骑兵师那征调了一千匹战马。

剩下的第132步兵师就被安排在费奥多西亚继续牵制德军。

曼施泰因还为这支机动部队取了个响亮的番号:“格罗德克”摩托化旅。

原本秦川还不知道这个“格罗德克”是什么意思,问过斯莱因上校后才知道那是一个名叫特拉克尔的诗人写的一首诗,诗文写的就是精神:

精神是火焰,

而且也许只有作为火焰,

精神才是一个飘忽的东西。

它照亮并且让它物闪闪发光,

但同时也能不断地吞噬并把一切化为白色的灰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