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决战第三帝国 > 第六百三十五章 霍特上将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六百三十五章 霍特上将

作者:远征士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19:45:20 来源:小说旗

安置好部队后,斯莱因上校就带着副官和秦川一同前往指挥部报告。

他们事先被告知隆美尔所带领的第21装甲师被编入第4装甲集团军,同时隆美尔在集团军指挥部内任参谋长。

没有花多少功夫,两人就在一幢两层的水泥房内找到了装甲集团军指挥部……在城市里往往就是这样又矮又坚固的房子有很强的生存力,所以它们总是会被用来当然指挥部。

当斯莱因上校和秦川走进指挥部的时候,隆美尔正在和一名军官在地图前比划着商量着什么。

看到斯莱因和秦川两人,隆美尔先是一愣,然后就哈哈大笑着上前热情的拥抱了下表示欢迎。

“上校、少校……我还以为曼施泰因那家伙怎么都不会放你们走了!”隆美尔说:“看来他总算是表现出一点绅士风度了!”

接着隆美尔就向那名军官介绍道:“霍特将军,容我向您介绍下我的两位部下,斯莱因上校、弗里克少校……”

“我知道,我知道!”霍特将军走了过来,分别与斯莱因上校和秦川握着手,说道:“这段时间我总能在隆美尔将军那听说你们,确切的说不只是隆美尔将军,我们所有人都知道了一件事……曼施泰因依靠你们拿下了整个外高加索地区尤其是巴库,这太让人吃惊了!”

“我说过……”隆美尔十分自豪的拍了拍秦川的肩膀说道:“无论他们走到哪,胜利就会跟到哪!”

“将军!”斯莱因上校谦虚的回答道:“那不仅仅是我们的功劳!”

“是的,我当然知道!”隆美尔回答:“但是我相信没有你们,曼施泰因就别说占领外高加索了,只怕连刻赤海峡都无法渡过!”

这一点倒是真的,这其中尤其是两栖登陆船和两栖坦克。

接着隆美尔就向秦川和斯莱因上校介绍道:“在你们面前的这位是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赫尔曼.霍特大将!”

斯莱因上校和秦川挺身朝赫尔曼.霍特敬了个礼。

对这个赫尔曼.霍特,秦川也略有了解,他是德军四个王牌装甲集团军司令之一,同时也是隆美尔的老上级……隆美尔曾在1940年至1941年期间任第七装甲师师长,第七装甲师同样也隶属赫尔曼.霍特指挥的第4装甲集团军,他们共同参加了针对法国的战斗。

如果想到这层关系的话,也就可以理解当非洲战事趋于僵持的时候,霍特会希望隆美尔到东线任参谋长。

不过霍特对隆美尔的评价有些让隆美尔有些受伤:霍特认为隆美尔太容易凭一时的冲动行事,并指责隆美尔对别人质疑他所作出的贡献时表现得过于心胸狭隘。

(注:许多人认为隆美尔能够在战场上取得成功有相当一部份原因是希特勒对他的“特殊照顾”,而隆美尔也总是毫不客气的反唇相讥、针锋相对,这在霍特眼里就是一种心胸狭隘的表现)

应该说,这两个缺点还真是隆美尔无法回避的,不过这似乎也不能说是缺点:前者让隆美尔在北非战场一次又一次的打败了盟军,而后者则是性格直爽的一种表现。

“少校!”霍特对秦川说道:“最让我感到吃惊的是……你们建造的两栖登陆船和两栖坦克,应该说它们在外高加索战场上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是的,将军!”秦川回答,接着就隐隐猜到霍特和隆美尔这么急着催第一步兵团归建的原因了……要知道B集团军如果加上预备队的话,总兵力将近一百万人(包括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军队),根本就不会差一个步兵团,哪怕这个步兵团战斗力十分强悍。

霍特一边引着秦川走到地图前,一边说道:“而且,隆美尔将军还告诉我,他对你的这些颇具创意的发明已经是屡见不鲜了,因为诸如此类的还有火箭筒、扫雷坦克等等。当然,这些故事我也听说过,只是之前一直不认为它们是真实的,我以为那些至少有一大半是科学家研发出来的东西,但我似乎错了,是吗?”

“也不能这么说,将军!”秦川回答:“它们的确是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做出来的,我只不过告诉他们方法!”

霍特翻了翻白眼,回答道:“嗯哼,我明白了。我的确是错了,因为谁都知道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顿了下,霍特又接着说道:“抱歉,我似乎有些离题了。你知道的,我们这场仗主要是对河流进行的攻防,你认为……我们是否有必要将两栖登陆船或是两栖坦克从外高加索地区调过来?或者,我们应该扩大规模建造这些东西?”

霍特这话说的有些不明白,前言不搭后语思维跳跃得厉害……聪明人经常会这样说话,因为他们往往认为有些事情太明显了用不着说太多。

秦川是听明白了,其实他之前就猜到了,霍特和隆美尔是希望能使用两栖登陆船和两栖登陆坦克来打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表面上看是对一座城池的攻城战,但其实从军事上来说……它更应该被称作是在两条河流上的攻防战。

这两条河流就是顿河及伏尔加河。

应该说也是造物主的功劳,这两条分别进入黑海和里海的河,从走势上来看在接近斯大林格勒时就像被它吸引似的不约而同的向其靠拢,这其中尤其是顿河,原本南北走向几乎都被拉成了东西走向。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半边是顿河半边是伏尔加河的天然包围圈,苏军就沿着顿河和伏尔加河防御。

这个包围圈就只一个小小的长约一百公里的缺口,斯大林格勒就座落在这个缺口上。

(注:苏联在1952年峻工的连通两河的伏尔加河-顿河列宁运河就位于这个缺口,总长101公里。这条运河除了运输的需要外,还有战略防御的作用,因为它可以补上这个缺口)

因此,攻陷斯大林格勒才会如此困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