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碧落赤血 > 194 志得气盈鬼胎现 14

碧落赤血 194 志得气盈鬼胎现 14

作者:巴山顽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27: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岳飞自知失言,他虽说忠肝义胆,但向来言辞激烈,更不避上下,是以也不辩解。

余者如刘浩等军中将领也都跪下请赵构饶岳飞性命,汪伯彦却说道:“不可,若这般轻饶了他,军中上下人人效仿,大元帅如何治军,还谈甚统率天下兵马?”

黄潜善道:“下官请大元帅下令治岳飞大不敬之罪,正军纪,明律令,以此立威,军中上下方知军令之不可违,尊卑之不可废。只有如此,大元帅在号令三军之时,方能如臂使指,遵令而行。”

宗泽急道:“大元帅,万万不可,杀了岳飞一人是小,失了军心是大。兵马未动,先斩大将,若是杀了岳飞,军中上下必定猜忌四起,到时军心分崩离析,还如何退得鞑虏,如何保得皇上安危?请大元帅三思。”

其余众将也齐道:“请大元帅三思!”

赵构思虑再三,眼色终是缓和下来,他摆手道:“罢了,眼下正值大宋危难之时,正是用人之际,今日便不治岳飞之罪,待其来日再戴罪立功。”

上官云、宗泽、刘浩等人都松了口气,汪、黄二人愤恨不已,黄潜善喝道:“岳飞,还不谢过大元帅的恩典么?”

岳飞只得磕头道:“岳飞谢大元帅不杀之恩。”

赵构抬手示意众人起身,道:“今日正是大宋用得着各位之时,本王在此集思广益,还望各位出谋划策,想出这退敌之法。”

宗泽知赵构必定不允渡河南下,是以不敢再提此议,其余众人都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不过却无人上前献策。

赵构见无人开口,又问道:“哪位大人有退敌之策?”

众人窃窃细语却无人答话,岳飞仍不死心,说道:“大元帅,发兵渡河方是正途,只要汴梁之危一解,我大军再守住黄河天险,鞑虏长途跋涉,寒冬之时粮草不济,到时自会北退。”

汪伯彦道:“金人虎狼之师,万不可与其正面交锋,以免金人引为借口不肯罢兵,绝了将来议和之望。”

黄潜善道:“发后渡河并非万全,绝不可采纳,金人既敢深入宋境,必定有所防备,万不会轻易让我大军阻了后路。以少战多更无胜算,若大军败于金人之手,罪责无人担当得起。”

岳飞争辩道:“相州距汴梁不过三百来里,只需一万精兵日夜飞驰,以迅雷之势直捣汴梁城外之鞑虏大营,完颜宗望不知我军底细,必定措手不及,何愁不能以少胜多?鞑虏南侵日久,已成疲劳之师,其孤军深入我大宋境内何止千里,他们必定心虚莫名,加之正值严冬,粮草不济,其败已成定势。我大宋男儿,哪个不恨鞑虏凶残狡诈,军中上下直欲食其肉寝其皮,自古道两军交战勇者胜,鞑虏人数虽众,奈何不占天时地利,加之军心不稳,若是两军对垒,我大军必定能胜。”

宗泽也硬着头皮说道:“岳飞之言大为有理,请大元帅采纳岳飞之言,发兵渡河,以解汴梁之危。”岳飞及十数名军中将领都齐齐跪下,齐声道:“请大元帅发兵。”

赵构仍不为所动,摇头道:“宗泽,岳飞,你们休再提此议,发兵渡河太过冒险,若无万全之策,本王定不会发兵。”

宗泽、岳飞等军中将领面面相觑,不料赵构心意已决,都只得住口不再提了。

赵构道:“你们平日也都熟读兵法,难道还想不出不条万全之策么?”

众人均现惭愧之色,但见赵构坚不发兵渡河,就连岳飞也无话可说了。

金万城清了清嗓子,他朗声道:“康王殿下,草民倒有一策,却不知可不可行。”

赵构奇道:“金掌门有何计策,请细细道来。”

金万城道:“鞑虏虽说有十多万人马在汴梁,可他们孤军直入,其后的援军大多都在河北大名府,其粮草也自燕云走水路运来。前有古人围魏救赵,今日我大军何尝不能派兵直攻大名府?大名府的金军至多不过两三万,其中不少又要担负运送粮草之责,守城的人马定不足两万。只要大元帅发兵拿下大名府,抄了鞑虏的后路,断了其运粮之道,再派军将其挡在黄河以南,完颜宗望必定着慌,只要他们派兵驰援,汴梁之危自然而解。”

赵构闻言大喜,笑道:“赛诸葛果真名不虚传,这围魏救赵的确是良策。”

黄潜善点头赞道:“若是攻打大名府,一来不用与金军主力正面交锋,可保不败。二来抄其后路,完颜宗望必定慌乱,汴梁之危同样可解,远胜发兵渡河南下之策。

宗泽并不认同,道:“此计虽说可行,但鞑虏何尝不知大名府乃重中之重,加之数万人马东移,难保不会走漏风声,鞑虏必定严加防范。他日若攻不下大名府,汴梁那边完颜宗望势必大举攻城,皇上将更加凶险。”

金万城笑道:“这有何难,另发兵万人佯装渡河,作势欲攻汴梁,鞑子定不料我大宋主力直扑大名府。到时非但汴梁之危可解,说不定还可让鞑子有来无回,让他们尽都葬身于我大宋境内。”

黄潜善大喜道:“大元帅,此计甚善,必定可行。金人见我大军南下,说不定还会自大名府派兵驰援,到时便成空城一座,何愁断不了金人的退路。”

汪伯彦拍掌笑道:“金掌门之计果真一石二鸟之策,既可解汴梁之危,又能将金军退路截断,我大军以多敌少必定可胜。宋金两国既不需大动干戈,我大宋又不负仁善之名,便是日后议和,金人也理亏心虚,必定不敢谋求过甚。大元帅,攻打大名府正是万全之策,不若立即发兵。”

上官云摇头道:“在下虽不会行军打仗,可也觉此计并非良策。金人早已派人施计谋要破汴梁,那郭京作法之时,既不让人看,又要大开城门,只怕还未将大名府拿下,汴梁便已破城。到时皇上、朝中大臣尽在金人手中,大宋无主,天下必将大乱,各州府也将各自为政,金人那时再趁机攻宋,更是易如反掌。他们只需暂时舍弃大名府,却能换得大宋整个天下,何乐而不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