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 102 时代的疯子:500公里射程的火箭炮

“谈钱就没法谈。校长啊,作为一名大一学生,我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您的要求……”

谢威没想到,还没走几步,就被冲上来的李瑞一把抓住。

当即板着脸说道。

他不打算跟李瑞谈了。

遇到如此领导,能如何?

别说这年头,即使在几十年后,各单位也不是谁有能力就能上位的。

谢威现在的年龄、身份,在体制内都是硬伤。

等把李瑞熬走了,看看新来的校长什么情况再说吧,反正现在基础配套什么的都差,也不急于这一时间。

“不谈钱!不谈钱!”

李瑞见谢威急了,急忙表态,“三百万就三百万。不过谢威啊,校企办除了投资、以及按照市场需求在学校跟各系实验室投资技术研发,多余的钱……”

“只有不够的,不会有多余的!”

谢威冷声说道。

开玩笑呢,搞科研,会嫌钱多么?

“……”

此刻,李瑞看向谢威是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没有多余的!

这就意味着,校企办赚到的钱,除了投入到合作项目的技术升级中,谢威还会主导校企办投入一些新的技术项目。

那是校长的权利啊!

“能说说,你准备投入到哪些领域吗?”

李瑞满脸严肃,让谢威的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

“计算机、非金属材料、自动控制技术……”

谢威毫不犹豫地说出了一连串的基础技术项目,在李瑞不解的目光下,他继续说道:“校长,之前我说过,校企办投入的每一项研发,都会上报学校,获得学校同意。”

“如果学校不同意呢?”

“那就绕开学校!”

谢威没开玩笑,要是学校不同意,他有很多种办法可以绕开学校。

“……”

李瑞也没想到,谢威会如此直接,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接话。

好一阵,才叹了口气,“也是老子……行了,文件拿来。”

李瑞的反常,让谢威顿时警惕起来。

以他对校长的理解,老头子绝对没有这么好说话,虽然自己提出用于基础技术项目的研发,跟目前学校搞的军用技术可以关联起来,显然老头这么容易就松口,绝对不是正常事。

“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果然!

老家伙没那么好说话的。

谢威也不吭声,等着李瑞说他的条件。

“考察团这边,你得帮我应付过去……之前你说从三机部挖人,学校那几个项目也都是你提出来的。这次战机项目,上面领导很不满,无奈之下,我就说这是载人航天工程的航天飞机基础才过关……”

“……”

老头子的胆大,再一次刷新了谢威的认知。

看着李瑞,谢威突然想到:在原本世界哈工大率先发布月球基地建设方案,甚至后来月球基地建设学校承担也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工程,难道不是几十年后才开始?

从这年头就开始了!

“怎么?714工程下马是因为基础技术薄弱、控制技术不过关、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等问题得不到解决……现在只是就往这个方向搞,向着这方向布局。你搞的民用技术不要告诉我只为赚钱……”

见谢威微微张着嘴不说话,李瑞板着脸,冷声对谢威说道。

眼前的年轻人谋划什么,李瑞不清楚。

谢威当初以“洗干净碗开发AES”、“想读哈军工结果来了哈工大”、“战机模型只是哄妹妹的玩具”等等理由,没有一条能让李校长相信。

“考察团如果应付得好,学校将会有1200万的科研经费。虽然有部分跟你校企办有关系,你不愿意提高上交学校经费,这钱就跟校企办没关系……”

此刻,李瑞才彻底给谢威交底。

1200万!

果然,七机部还是有钱的。

“上面会同意给这钱?整个七机部项目不少,一年经费也没有几亿吧?”

对于1200万的科研经费,谢威一点不眼红。

14厂归了校企办,发展两三年利润都不止这点。

他疑惑目前国家一年财政收入也不过才1100多亿,全国各个系统分这部分财政,七机部能分到多少?

“年轻人,眼光高一些。再穷的单位小金库里总有点钱的。苏联先把宇航员送上太空,不到10年,美国人就登录月球了……咱们现在连宇航员送上太空的技术都没有,再拖下去,你觉得月球还有咱们的地盘么?”

李瑞的话,让谢威不知道怎么回答。

这年头的人好像对登录月球有着让人无法理解的执着。

老娘觉得东北冬天太冷,谢柔来这边会受罪,不如留在蓉城或是去南方的大学。

面对妻子跟中科大少年班的侯教授,谢建国也以要在月球上占地盘反驳的。

谢威很想告诉李瑞,美帝登录月球是假的。

真正第一个登录月球的是中国人!

天河、广寒宫两大月球基地投入使用的时候,也没见到美帝的宇航员脚踏月球土壤。

虽然找到了阿波罗号登录月球的遗迹,并没有看到星条旗,也没有看到脚印……

甚至,连月壤,美帝都得求着中国给。

美帝用“星球大战计划”忽悠得苏联解体,忽悠得曾经不如欧罗巴一些小国的华夏科技成为美帝自己的梦魇……

“有什么直接说,男人嘛,痛快点!我接受以后不干涉校企办财政的条件,也在你这《若干意见》上签字……你帮我搞定考察团。”

李瑞见谢威神游天外,一脸不悦地说道。

自己都已经放权了。

难不成,这小子不满意部里下拨的1200万经费不分给校企办,想要打这笔经费的主意?

“那笔钱你可真别打主意。学校一些无法公开的项目需要的经费不少;战机技术项目仅靠校企办每年那几百万无法支撑;学校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也得修……等这笔钱到手,我还得去找三机部跟空军总司令部搞点钱……”

听到这些,谢威才意识到李校长的胆子,远比他想象的更肥。

只要他不插手校企办财政就行。

见谢威同意,李瑞痛快地在文件上签字,从兜里掏出了公章,哈了一口气就给戳上了。

“……”

“有啥奇怪的?你爹用绳子把公章系在腰上不容易丢,我试了试,很不错。”

李瑞没好气地对谢威说道。

“不对啊,校长。我对航天相关技术不太了解,也跟考察团不熟。”

谢威不理解为什么李瑞要找自己。

“带队的任副部长亲自点你名了。要不然,你觉得我会让你跟部里领导接触?等毕业后,一边攻读研究生一边担任助教,研究生毕业当讲师,然后系主任、一路上来坐我这位置……”

李瑞一点没把谢威当成外人。

直接告诉谢威,以后的路都给他计划好了。

“……”

谢威不知道说啥了。

难怪李瑞之前说自己这么早就开始迫不及待地争夺他手中的权利。

······

动力实验室。

一台小型液体火箭发动机轰鸣着,尾部喷口喷出炽白的火焰。

布置在周围的各种环境传感器把检测到的数据传输到了隔壁监控室的黑白显示屏上。

很快,发动机轰鸣声就停止。

“领导,经过对比,加了三氟化氢的新燃料配方,能量密度比之前的提升了约12.37%……”

动力室主任方鹏举把记录着两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推力、火焰温度等表格递给了任副部长。

任副部长接过表格,看了上面手写的数据后,严肃地说道:

“学校实验条件比较差,检测数据不完善。真空比冲无法获得准确数据,传感器灵敏度也不高。先提供一批给101所进行测试。”

任副部长不满意地摇头。

不满意不是对燃料,而是学校的实验条件停留在十多年前,根本就无法完成所有实验。

“学校平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只是进行部分基础实验。”

刘德宝急忙回答,“没法跟部里专门的研究所比。”

经费有限,动力实验室的发动机平台一年都点不了几次火。

学校火箭相关技术项目,考察团很快就了解到了详情,并且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到现在都没有进行任何评价。

“鹏举,你带我去你办公室看看。”

任副部长让动力实验室负责人方鹏举带他去办公室。

说完,扭头看向其刘德宝,“刘书记,麻烦你带他们去校企办了解学习。”

任副部长的安排让陪同的刘德宝跟张鸣秋等人担忧不已。

可也没法强行跟着。

任副部长跟方鹏举的关系,不是他们能比的。

无奈之下,只能安排陪同众人的袁振越找机会溜去找校长汇报,同时带着考察团其他人往校部楼的校企办而去。

方鹏举把任副部长迎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亲自倒水泡茶,小心放在桌上,随后恭敬地垂立在一侧。

“坐吧。”

“老师,我站着……”

方鹏举于1957年毕业于哈军工的炮兵工程系,当时,留学归来的任副部长担任炮兵工程系教授。

上学期间,方鹏举没有少得到任副部长的关照。

“你现在还没有改变想法?”

任副部长没有强求让方鹏举坐下,转而询问方鹏举的想法。

“目前还没有……”

听到老师询问自己想法的事,方鹏举低着头小声回答。

他担心老师的责备。

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他被不少人骂疯子,甚至拒绝了去火箭研究所搞研究。

“谢威你接触过吗?”

任副部长默默地叹了口气,没有过多在方鹏举的想法上纠缠,转移了话题。

学生的性格,他了解。

犟!

“听说过,三氟化氯是他带着同学搞日化时意外搞出来的。谢威最先提出三氟化氯性质活泼,可以试试用于火箭燃料……”

学校领导跟教职工作人员,即使不熟悉谢威,也听说过。

目前学校规模不大,全校加起来也就3000多人,其中一千多是学校的教职员工跟工作人员。

而谢威这样的学生,哈工大这么多年历史,就没出现几个。

任副部长一脸果然如此的表情。

问了不少谢威在学校的事,不过方鹏举很多时候都在动力试验室,并不太了解谢威。

“有空你跟他聊聊。谢威最强的不在学习能力,他更擅长把技术结合在一起,并找到解决办法……你想搞射程超过300公里甚至500公里的火箭炮,不一定是错误……”

“……”

老师的话,让方鹏举又惊又喜。

惊的是老师居然让自己去询问谢威这个刚进学校没多久的学生!

喜的是,老师现在转变态度,不再反对自己搞超远程火箭炮了。

53年,方鹏举考上哈军工炮兵工程系,接触到火箭炮后,就把所有精力用在学习火箭炮相关知识上,结果出现了偏科。

当时还是炮兵工程系教授的任副部长告诉他:要想搞火箭炮,就必须掌握火箭跟大炮以及其他相关知识,否则搞不出来。

56年,任教授被调入国防部五院搞火箭研究。

方鹏举在57年考上哈工大控制科学与技术的研究生,进一步学习火箭知识。

毕业后,方鹏举留校任教。

在国家远程火箭炮项目启动时,本打算调方鹏举参,而方鹏举提出开发射程300到500公里甚至以上的超远程火箭炮……

在当时直接被认为是疯子。

后来部里其他研究所调他去搞火箭研究,结果遇到了刮风……

他就一直留在了学校。

即使到现在,方鹏举提出的射程300公里以上火箭炮,也没有得到任何部门的认可跟支持。

如此射程的火箭炮,没法跟射程相当的近程弹道导弹比精度;造价又远比普通炮弹贵。

主要是陆军的战略支援根本就不需要几百公里。

学校研究经费不多,都得用于七机部下发的相关技术研发。

方鹏举的想法,也就仅仅停留在纸面的理论设计。

任副部长的态度,让方鹏举感觉自己的想法或许可以实现,至少有了试一试的机会。

“行了,有空跟谢威聊聊,看看他怎么说。得到他的支持,你就可以试着搞一搞,校企办有部分立项权。目前部队不需要,不代表未来也用不上……”

任副部长说完就向外走去。

方鹏举愣了片刻,才追上去。

纵使心中有着万般疑惑,也不好再问。

只能默默地陪着任副部长向校部楼走去。

“……校企办的情况就是如此。本着问市场要经费的原则,校企办不仅准备利用学校已有科研成果回收研发经费、给学校提供更多科研经费,同时也承担着合作方技术升级的义务……合作方负责生产跟市场开拓,学校提供技术,双方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

得了谢威的提点,吴涛跟王征两人满脸自信地把校企办的运作模式、合作方案向考察团做了介绍。

跟红光厂、花都油脂化工厂签订的合同,也拿出来让给考察团的成员观看。

考察团的部分人就为了改革试点而来。

有完善准备的校企办,自然很容易就把他们打发了。

到了晚上,部分考察团成员被安排到招待所后,任副部长带着几名成员出现在学校的会议室。

被袁振越叫到校部楼会议室的谢威,刚到门口就见到对自己微笑的任副部长。

记忆瞬间浮现:这老人,“自己”见过!

蓉城人民公园。

谢威不由疑惑,七机部在大巴山建设的062跟064指挥部,可不在蓉城。

蓉城的航天,还要等十来年才会从大巴山中搬出来……

当年航天的大佬,怎么会在蓉城停留那么久?

正想着眼前大佬怎么会出现在蓉城人民公园时,李瑞的介绍让谢威无法淡定了:任副部长,国内航天事业奠基人、开拓者之一,被誉为航天“总总师”的顶级大佬!

“谢威同学,当年一别,也快十年了。”

在谢威还愣神时,刚六十出头的任老笑着给谢威打招呼。

“任老,我还想着毕业后去拜见您呢。”

谢威急忙笑着回答。

之前想不起当年见过哪些大佬,也不好去找大腿。

眼前如此粗的大腿,自然得抱紧了!

任老在国内导弹跟火箭事业的建树,仅次于钱老。

两弹一星元勋之一。

航天四老之一。

“你把学校跟三机部下属单位合作的技术项目给大家做一下介绍吧……”

寒暄后,任老直接让谢威介绍情况。

谢威本想找借口推辞,见李瑞不停地给自己使眼色,再想到之前李瑞给说任老主动点名让自己汇报工作。

此刻谢威顿时明白,自己又被李瑞这老家伙给卖了。

想到这关系到1200万经费,还有可以提前着手预研载人航天工程相关技术,谢威也懒得跟李瑞去计较。

大方地走到了前面。

“跟三机部的合作是学校充分考虑到技术储备跟基础等方面……”

之前已经有过介绍,谢威一丝停顿都没有。

面对任老这样的航天泰斗,也没有了刚到学校时那种担心自己被拆穿的担忧。

在成为一帮未来大佬的班长后,谢威才逐渐意识到,自己脑海里的那些研究方向,比这年头绝大部分天才的天赋还强。

几个项目,谢威都做了详细介绍,并且把各个项目跟航天所需的基础技术关联了起来。

这次,他没有藏着掖着。

任老在航天的地位,如果有他的支持,提前对一些项目进行预研跟基础配套,后续搞起来就没那么困难。

“校企办的众多项目,也是为学校军用技术研发配套的基础研究项目?”

谢威汇报得差不多时,任老才开口问他。

“对!如果全靠等着上级立项、部里拨款,发展起来太慢。有了项目,才能清楚哪些配套跟不上……计算机属于核心……”

这时候,李瑞主动站了出来,向众人接着介绍:

“……以目前国内技术储备跟工业配套,直接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不现实。火箭推力依然达不到,控制技术、远程通讯技术等等也都无法满足……学校有自主立项政策,可以提前进行预研跟准备工作……”

“根据学校的研究讨论,先从基础的控制技术、原材料、通讯技术等方面着手……”

李瑞的话,让考察团的几人都不停点头。

部里怕学校直接上马搞项目,把所有资源砸进去。

李瑞的性格太让人放心不下。

“计算机技术确实是核心,之前你们校长向部里介绍,你们在计算机上取得了突破?”

任老没有问李瑞。

李瑞满嘴跑火车的性子,他是知道的。

直接问谢威。

“是的。学校电子跟计算机专业联手设计了一款8位通用芯片,准备以此为基础,开发计算机相关产品,以此促进相关技术发展……计算机不只是用于科研,也能用于辅助设计、制造等。”

谢威向众人介绍了计算机的前景。

都是专家,尤其是火箭相关的,自然清楚计算机对于火箭跟导弹的重要性。

“李瑞说限制集成电路制造的关键也取得了突破。”

“……”

谢威看向李瑞,后者仿佛什么都没发生,端起白色的瓷茶杯喝茶。

“之前在14厂,通过覃副总了解到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虽然光刻技术还处于半自动,没法跟国际比,也没落后太多。限制集成电路质量的主要在于硅晶圆的纯度、尺寸;光刻过程产生的废品率是最高的,主要在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不纯,使得蚀刻过程精度较低……”

去了14厂,通过副总覃秋华,谢威对国内集成电路基础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如果学校提供给14厂的材料没问题,很快生产质量就能提升上去?”

“覃副总说如果在光刻过程精度能控制,合格率能提升到20%以上。”

谢威直接把覃秋华说的合格率砍了一半。

即使20%,比起不到2%的合格率,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提升。

谢威就怕最后达不到预期。

换成面对其他领导,谢威可能会夸大。

眼前是任老啊!

会议持续到晚上十点过,大部分时间都是学校相关人员介绍,考察团的飞快记笔记。

谢威本想等会议结束跟任老聊聊,混个眼熟。

奈何他跟学校领导还要继续开会,谢威只能返回宿舍。

刚到宿舍,就看到一名四十左右的老师在宿舍。

“谢威同学,你好,我是动力室的方鹏举。”

“方主任,您好!”

没见过,却听梁红斌跟吴浩文等人提起过。

眼前这位可是学校动力实验室主任。

“是这样,今天我老师到动力室,让我来跟你聊聊我的一些想法。”

方鹏举没有因为自己跟对方身份、年龄差距而觉得伤面子,直接把来意说了。

“啊?”

任老的学生!

任老让他来跟自己聊他的想法?

谢威整个人再一次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