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 106 哈工大出国留学禁令&全国第一个厂长竞选

胡春林来了?

谢建国疑惑地看向门口的秦柏林。

秦柏林看到正怒气冲冲走过来的胡春林,对着谢建国点头,又返回办公室。

“谢建国,你究竟想干什么?之前让你提供生产技术跟工艺给日子不好过的兄弟单位,你说技术是红光厂辛苦研发的,不免费给!现在又突然提供给这么多家单位,还让他们压低价格?”

还没进门,胡春林就板着脸质问谢建国。

“啊?”

谢建国一脸迷糊地看着胡春林。

“红星、红河等厂,不是你们给的技术跟工艺?”

胡春林见谢建国装傻充愣,气不打一处来。

跟在他身后的秘书黑着脸质问谢建国。

谢建国扫了秘书一眼,没理会。

顿时让秘书本就阴沉的脸更加阴沉。

谢厂长恍然大悟地向胡春林解释:

“胡局,之前您让红光厂要有大局观,不能搞山头主义。眼看过年了,红光厂虽然无法又是海鲜又是水果地过个肥年,也能勉强过日子。看着兄弟单位几个月没发工资,干部职工吃饭都成了问题,我心中不是滋味啊。这不,厂里领导干部讨论后,决定跟兄弟单位一起……”

说到这里,谢建国停顿了一下。

胡春林愣了。

秘书正要开口,谢建国又疑惑地看着胡春林:“领导,红光厂按照您要求,自己吃饱穿暖,也想着挨饿受冻的兄弟单位,把生产技术跟工艺免费提供,难道错了?”

“你……”

谢建国的话,噎得胡春林说不出话来。

这些都是胡春林的原话。

“或许是我理解错了您的意思,只选择一家给技术跟工艺,让这家单位大口吃肉,全国调集各种紧缺物资过年……”

“好!谢建国,你很好!”

谢建国指桑骂槐的话,让胡春林气得直哆嗦。

不就是说红峰厂?

此刻也顾不得秘书偷偷拉扯衣角提醒自己,指着谢建国,气急败坏地丢下这样一句话,转身就走。

“领导,感谢夸奖,我确实很好。不过您可别给我升职啊,我就只想当个厂长。”

对着胡春林的背影,谢建国满脸笑容。

胡春林走得更快。

秘书见谢建国几句话就把老大挤兑得话都没法说,本想警告谢建国,嘴唇动了动,最终什么都没说,向着胡春林追去。

“胡局,咱们可是来让谢建国出面,让其他几家单位不要降价啊!”

秘书追上胡春林,提醒着。

胡春林没好气地看着秘书,“你觉得他这态度,能商量?那几家厂自己都不愿意!”

秘书默然。

以谢建国这态度,没可能。

“厂长,您把胡局气得不轻,别到时候找咱们麻烦。”

一直在旁边全程看着的秦柏林,担忧地提醒谢建国。

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

胡春林心眼小着呢!

“不气他,他会不找咱们麻烦?今天来,不就是为了找我们麻烦么?”

谢建国没好气地说道,“这狗曰的以为咱们不知道,红星、红河几个厂都不同意把价格提升起来,他来找我,让我去当恶人!”

“这次的价格战太恶劣了。我们的市场也会受影响,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价格居然降低到咱们6成!”

秦柏林叹了口气。

以红光厂六成的价格供货,绝对不是他提出来的。

“咱们又没有打算长久做锑锅跟高压锅这种低端产品。”

谢建国眉头一挑,满脸不屑,“他们愿意,就随便他们狗咬狗呗。”

“……”

秦柏林无语地看着不负责任的谢建国。

既然不做,厂里还疯狂生产干什么?

仓库都快堆不下了。

“你想说既然咱们不做,何不送人情给兄弟单位,没有必要把价格搞得这么死对吧?”

秦柏林没回答。

表情却反应出他就是这么想的。

“小秦,你觉得免费他们,那些单位会记我们人情么?对我们再没用都不该免费给,否则谁都觉得理所当然。以后咱们的产品,他们依然会想免费拿到。这世界上,最不能赌的,就是人性……”

“而且,降价的事情,咱们没有干涉半点吧?他们不愿意去开发市场,直接抢咱们找来的客户,这是记着我们人情?”

秦柏林瞬间默然。

他清楚,等到年后,厂里电饭煲市场稳定后,谢厂长会直接以现在价格的一半把仓库里的货全部清掉,不再接受预定。

到时候,锑锅跟高压锅依然还有利润,以红光厂的成本控制,半价情况下,每口锑锅有1块6的利润、高压锅利润3块8。

养活厂子不是问题。

想赚很多钱?

没可能!

······

“老头子这招不错啊。”

听完徐昌帅介绍蓉城的情况,谢威意外不已。

老头子这招数狠辣,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锑锅跟高压锅这两种市场规模很大的产品,从明年开始利润会降得非常低……”

徐昌帅一脸惋惜地说道。

他不知道红光厂的生产成本,肯定不会比其他单位低太多。

而红光厂在谢建国要求下,全力生产,不仅压着给供应商的货,反而不停地秘密往仓库存放。

想要干什么,作为局外人的徐昌帅很清楚。

不等谢威开口,徐昌帅又笑着说道:“谢厂长给身边的人说一切都是你安排好的,他只是按照你的计划执行。”

“……”

谢威哭笑不得。

老头自己腹黑,把锅推给儿子。

有这样坑儿子的爹么?

不过,这对谢威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厂里电饭煲小批量试制的质量没问题,性能跟设计没有出入,使用寿命需要继续测试……工艺已经按照要求进行了标准化。不过,谢厂长不愿意把聚四氟乙烯的生产放到蓉城……”

徐昌帅见谢威对红光厂跟其他厂的商战没兴趣,立即转移了话题。

“四平联合化工厂被我们看上的生产车间处于亏损状态,在没有明确政策情况下,他们负责人并不支持学校提出的承包方案。”

谢威为难地说道。

学校实验室的制备,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的原材料供应。

不只是聚四氟乙烯,还有过氟烷基化物以及AES、香精的生产,都需要掌握在校企办手里。

“谢厂长希望学校能在年后先提供厂里一批,按照目前的产能,前期每个月两吨就足够。电饭煲生产计划稳定后,红光厂会放弃锑锅跟高压锅市场。”

徐昌帅是专门回学校的找谢威解决用于涂层材料的聚四氟乙烯供应。

年后还得回蓉城。

“年前会有解决方案。要是没有,就只能校企办投资搞厂。校长去了四平联合化,希望会有结果。”

“芯片搞出来了吗?”

徐昌帅问谢威,“以前金工车间生产的都是简单机械产品,能搞成自动化相关,技术实力可以提升很多。”

当初谢威没少给徐昌帅画饼。

徐昌帅一心想要把金工车间的设备改造成各种自动化设备。

“还没呢!于主任亲自去了沪市。前段时间刚传回消息,需要跟沪市仪表局以及厂里交接完才能启动生产,你还是先在蓉城帮着把电饭煲大规模生产工艺搞好再考虑其他吧。”

谢威内心尴尬,表面却装出淡然。

他清楚徐昌帅并不想待在蓉城。

虽然哈城冬天气温比蓉城低了很多,相比蓉城冬天需要靠着一身正气御寒,哈城有暖气的室内,冬天最寒冷的时节能穿着短袖啃冰棒。

提到芯片,谢威就无奈了。

于国峰去14厂二十多天了。

因为上级命令,沪市仪表局把14厂交给了学校。

这段时间,于国峰等不及校企办的人过去交接,自己跟沪市仪表局、14厂相关领导交接。

学校几个等着芯片的项目,都在不停地催谢威。

谢威也没有办法。

晚上,谢威去杜国旺家看谢柔时,正在做饭的王征问谢威:“吴涛带着两个人跟20万现金,真没问题?”

“当初我爹提着10万现金从蓉城过来,身边就谢柔呢!”

谢威根本不担心。

火车上,乘坐卧铺的吴涛跟另外两个同事一起,学着当初谢建国用旅行包装10万现金往沪市送钱,直接带着了20万现金去14厂。

钱不到,14厂没法开始生产。

“我就纳闷了,即使需要咱们给14厂发工资,也不用这么急啊!上个月的工资不应该由沪市仪表局发么?”

王征一边切菜,一边抱怨。

14厂的关系已经转移到哈工大,校企办代为管理。

仪表局除了留下少量原材料,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按照谢威的要求调走。

“这样不错了。至少,他们没有把未结清的货款跟欠账留给咱们。”

沪市无线电14厂只有700多人,一百多号技术研发跟管理人员。

全厂每月工资不到5万块。

厂里在78年初才引进GK-3型半自动接触式光刻机,还没创造多少效益,厂子就被上级划给哈工大。

换成谁,都不会乐意。

沪市仪表局只是通过少发一个月工资来表达不满,也没有其他动作。

“道理是这个道理,想起来心中就不舒服。”

“自己投资没有上千万建不成14厂的规模。有这钱,熟练的技术工人跟技术研发团队呢?对我们来说,厂子划拨给我们,直接就生产,除非扩大规模,短期也不需要技术升级。”

谢威远比王征看得开。

别看14厂生产质量不咋样,沪市一直都重视基础投资。

在轻工业跟高科技领域,沪市一直都是国内最强的地区。

GK-3型半自动接触式光刻机,中科院刚研制出来,就给无线电14厂配备上,能说明很多东西。

“以后校企办要发展,从其他单位收购的单位不会少,基础好的单位肯定需要更多钱。基础不好的单位,即使免费拿到手,不花钱么?不仅需要投资升级技术生产线,从技术研发团队到生产工人,所有的一切统统都得从头来!”

虽然王征比谢威年龄大,这段时间,只要有机会,谢威没少教育王征。

搞得王征看着谢威比看着杜国旺还闹心。

年后王征会去沪市无线电14厂负责全面工作,所以谢威一旦逮着机会就不停地给王征灌输各种市场竞争机制下的管理思路。

学校已经放了寒假。

跟以往不同,参加项目的学生全留在学校。

除了不再上课,每天时间都花在项目所需的基础学习、设计研发工作上。

谢威的出现,提前了不知道多少年让哈工大的优秀学生开始没有了寒暑假。

直接让“考上哈工大就失踪”直接具象化。

“谢威,你过年不回去?”

王征不想听谢威说教,果断转移话题。

“哪有时间回?整个实验班就只有没有参加项目的魏炳坤一个人回家了。”

谢威苦笑着说道,“谢柔也不想回去。我给我爸拍了电报,看看他跟我妈有没有时间来这边过年。”

“魏炳坤年后得转出实验班吧?”

谢威不回去,王征并不意外。

转而询问魏炳坤的情况。

“对,他自己不愿意留在实验班,实验班没有他想要的。”

“你真不打算出国?如果你想出去,学校会优先考虑……”

王征提醒谢威。

这次期中考试,不出意外地谢威依然第一,比第二名的莫灵羽高的分数没有刚入学时那么夸张了。

期末考试难度没有入学时候那么大,而且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其他人的基础短板都补了起来。

连原本只是擦着尾巴进入班上的姚鑫伟,在短短三个月疯狂的学习中,成绩也到了班上中等,各基础科的分数都在80以上。

原来第三的魏炳坤,整天在醉心于各种活动组织,积极参与到学校团委工作中,成绩滑落到中间水平。

从辅导员罗浩口中得知,年后的新学期,77级优秀学生会补充到实验班中。

而魏炳坤主动找到了罗浩,希望转到其他专业班级。

罗浩跟学校领导开会讨论后,直接向班级公布,不愿意留在实验班的可以申请转到其他普通专业班级。

班上有好几名学生都会从实验班转出去。

原因无他,实验班的学生一旦在后续接触到军用科技研发项目,自动失去出国留学机会。

学校已经开始筛选第一批出国留学的本科学生了。

“趁着假期,你可以好好考虑一下。”

谢威看着王征,一脸鄙视。

“李瑞那老头试探了我好几次,老杜他们也是逮着机会就试探我。王哥,你觉得你这试探有意思嘛?”

“我可不是试探!说真的,我要不是外语不行,也想争取出国学习学习。国外比国内先进太多,学习了回来能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王征愣了一下。

急忙解释自己不是试探谢威。

可惜,他自己外语水平,仅限于能把英文字母认完。

要是俄语,还有机会。

“拉倒吧!你信不信我只要透露出国的意思,李瑞那老头会提着枪来找我?目前学校里只有我没选择的机会……不对,张敬研也没机会出去。”

谢威撇嘴说道。

“不至于,不至于……”

王征尴尬地说道,差点把手指切到。

看着他的动作,谢威默默地叹了口气:选择哈工大,终究是没选错的。

跟其他学校不同,从刚开始外派人员留学,军工相关项目的学生被禁止出国。

78年6月,总设计师在召见科技和教育领导人时说:“我们要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要向发达国家派遣大批留学生去学习。”

外派留学生的提议,让不少领导提出了反对意见。

总设计师力排众议:“不要怕留学生受外国影响或跑了。我们要相信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要相信他们对祖国有感情。”

9月15日,全国几个重要城市举行了出国留学生公开选拔外语考试。

14717人报名,实际参加考试12083人。

3327人达到录取线,大致达到“今年派遣3000人”的指标。

不过,由于时间来不及,全国从这3327人择优选拔50人,加上北大两名破格录取的数学副教授,首批由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各大高校在职学者组成的52名访问学者于12月26日踏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

从此,拉开了整个蓝星未来40年规模最大的出国留学大潮序幕。

去年教育部《关于加大选派留学生数量的报告》中提出:78年至少选派3000名留学生,为明年工作做准备;至少选拔5000到6000人,大学生占60%~70%,以后逐年提高研究生和进修生的比例。

第一批走出去后,剩下的,还会远么?

如同恢复高考一样。

哈工大作为全国重点大学,自然有选派留学生的指标。

魏炳坤从知道消息后就一直在跟学校相关领导拉近关系,他很清楚实验班刚入学就开始参与到项目实验中,未来长达五年的学习时间,很大可能会参与到保密项目中。

一旦碰了保密项目,没有丝毫出国的机会。

为了出国,魏炳坤第一个主动提出离开实验班。

按照国家标准,以谢威的外语水平,争取到出国名额的机会很大。

可李瑞跟其他一心发展军用技术的校领导,能放谢威出去么?

“王哥,其实,禁止实验班接触到保密项目的学生出国,是我向学校提出的……”

“啊?”

王征听到这话彻底愣住了。

一不留神,锋利的菜刀切到了手指上。

鲜血瞬间流出。

他不可思议地看着谢威,万万没想到,谢威跟这有关系。

······

沪市,无线电14厂。

厂长曹忠办公室。

“于教授,局里文件下来了。我真不明白为什么非得把我们厂划拨给学校……距离太远,学校管理也不方便……”

对于把沪市的无线电14厂划给远在东北的哈工大,14厂不少领导干部是抵制的。

奈何,文件是从上级下达的,沪市仪表局都支持。

曹忠只是14厂厂长,更是反对不了。

“作为改革试点,学校一些技术成果需要转化成产品投入市场,以此回收研发经费,给学校后续研发提供经费……”

这理由,于国峰不知道说了多少次。

他甚至后悔听谢威的来14厂了。

厂子归属变化,又在年底,在吴涛带校企办的人到这边前,李瑞直接让于国峰先负责交接。

沪市仪表局下属电子厂中,14厂属于技术水平一般的企业。

有上级的命令,学校能解决厂子技术升级的经费跟技术,又没有打算把厂搬走,仪表局自然巴不得。

“于教授,学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单位,我不觉得你们能把厂子管好。虽然您强行留下了应该被调走的技术人员……既然是试点,提出管理制度也改革,上级担心我留在厂里,会影响到贵方对厂里的改革……”

曹忠的话说得冠冕堂皇的。

他并不看好哈工大的校企办主管14厂。

原本归属沪市仪表局,厂领导可以直接通过仪表局升迁。

仪表局又是政府单位,下属厂里领导干部做出成绩后,直接就能往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调动。

哈工大校企办主管,人事调动就得从学校那边走……

沪市的干部,往几千公里外的偏远地方升迁?

还是教育系统……

几个干部能同意?

“曹厂长,我还是希望您能留下。”

对于曹忠等管理人员,于国峰丝毫都不愿意挽留。

即使他们不愿意离开,校企办后面也会想办法把中高层管理人员全部调离!

校企办作为改革的试点,沪市无线电14厂这家在谢威整个计划中无比重要、又是第一家掌控的工厂,必须从一开始就完全以市场需求为向导。

这也将会是未来学校校企办下属单位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中心。

目前14厂的领导,不一定不合适谢威的要求。

可谢威没时间去甄别。

8位芯片一旦开始生产,14厂生产质量又得到了提升,管理跟不上,谢威想扩大产能、升级技术等想法,容易遭到厂里原来的负责人抵制。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一开始,就把整个管理团队全部换掉!

“我也想留下,调令下来了,没法更改的。”

曹忠一脸无奈地表示。

这次调动后,他升半级。

两人都是虚假地寒暄着,最后自然不会有意外的结果。

从曹忠办公室出来,于国峰去了覃秋华办公室。

“怎么样?”

覃秋华急切地问于国峰结果如何。

于国峰带着新的光刻材料到厂里后,却因为厂子归属变动,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前段时间一直都开始实验。

不只是厂里的领导干部都主动申请调离14厂,就连总工也调离了。

还好技术部的人走得不多。

技术序列跟管理序列的不一样。

厂里的工人倒无所谓,归属任何单位都得按照工资级别发工资、奖金以及其他福利。

“曹厂长那已经交接完了,明天校企办的人就到……你那边的实验如何?合格率能提升多少?”

于国峰同样急切,“学校好几个项目都在等着芯片。”

“按照目前实验,良品率能提升到18%……”

“怎么会才这么点?之前不是说能到40%以上?”

于国峰不解地问道。

“40%是光刻阶段,而不是整个生产流程达到这样的良品率。从投料的硅晶圆算起,整体良品率达到这数据,成本直接就降低二十多倍了。”

覃秋华解释着。

虽然良品率依然不高,可比起之前已经提升太多了。

按照原本产能,每个月14厂可以提供超过400块的被命名为HZ80的8位通用芯片。

每块芯片生产成本降低到3000以内。

“目前也没有别的订单,先把学校设计出来的芯片生产一批。”

“生产没问题,原材料都有。不过,厂里财务部的资金都没了……”

管理人员全部被抽离,副总覃秋华是目前厂里级别最高的干部。

“明天吴涛会带来20万,资金不会出问题的。”

于国峰知道覃秋华的意思。

仪表局虽然不反对把14厂转交给哈工大,并没有留下经费。

连上个月工资都没发放。

理由是已经转手给哈工大,工资得哈工大发放。

没工资,谁干活?

尤其目前面临过年。

于国峰把情况通过电报传回去后,原本还在四平联合化工厂谈判承包车间的吴涛被李瑞调回学校,带着20万现金南下。

“全厂都知道厂里转移给了学校,以后不会再有计划订单,很多人对未来很担忧……”

“明白。厂长人选,你这有没有推荐?”

于国峰知道覃秋华的意思。

不发工资跟过年钱,厂里的生产无法启动。

不是14厂的干部职工现实,而是他们对未来的迷茫。

一旦发不出工资,指不定会出现什么意外。

“中高层都调走了,哪有人选推荐?”

覃秋华没好气地说道,“哪个混蛋提出的这种要求?仪表局下属很多单位本来就缺人呢!”

一说到这,覃秋华就气不打一处来。

厂里的中高层领导干部全部被调走,如果不是他拦着,技术部门的技术骨干也会被调到其他单位。

关键这不是仪表局坑学校,而是学校主动提出的要求。

“我也不知道……”

于国峰确实不知道。

却能猜到谁提出的这要求。

除了谢威,他想不出任何人能提出这种不靠谱的提议,关键还能说动校领导同意。

······

“领导,厂里一切都完成了交接。”

曹忠完成交接后,到了仪表局汇报情况。

“厂里没留一分钱,连原材料也没多少,哈工大那边没意见?”

仪表局局长杜启航轻声问道。

“没有。于国峰向厂里的干部职工承诺,明天下午会当众发工资,并且增发一个月工资作为过年钱。还承诺过年物资发放不会比去年差……”

曹忠的话,让杜启航一脸意外。

“哈工大这么有钱?”

“那么大一所大学,一二十万应该有吧!”曹忠也有些不确定。

旋即,又是一脸不满:

“14厂之前技术升级可是花费了两百多万,真不知道上面是怎么想的,就这么划给了他们。”

两百多万的技术升级,目前投资都没收回来。

而且,厂里自己设计出了一款先进的存储芯片,只要解决了质量问题,未来前景很大。

“按目前状况,你能确保今年14厂不会亏损?”

杜启航的话,让曹忠脸上浮现出尴尬。

没法回答。

虽然有国内最先进的光刻机,甚至在各个工序厂里一直组织技术攻关,希望提升生产质量。

可一直收效胜微。

到现在,几十万的研发经费投入进去,先进芯片的良品率依然没有得到丝毫提升。

集成电路制造,太多工序了。

任何一道工序都有可能会影响到生产质量。

14厂显然没有能力解决所有工序的技术问题。

“局里下属单位不包括元器件厂,无线电厂都40多家。不少单位需要资金进行技术升级。部里没有足够资金,沪市政府也没有多少资金投入……哈工大是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学校可以充实厂里的技术力量,也能解决升级需要的经费……”

大学本就是人才培养单位。

拥有不弱的科研实力。

无论沪市市政府还是仪表局,把一个技术发展跟不上市场需求、即将亏损的企业丢给其他单位,还有可能探索出一条新的合作道路,谁会反对?

哈工大这条路走通了,市政府多了税收,多了就业岗位。

仪表局多甚至可以把其他急需资金跟技术升级的工厂拿出来,跟国内其他有资金、有技术的学校合作。

以此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集群。

何乐而不为?

“你到局里负责这方面工作。以后能给的便利,还是多给一些。另外,我已经从其他厂里抽调了十多名中青年技术骨干,都是之前哈工大毕业的。你明天把他们送到14厂吧,正好跟那边的负责人熟悉熟悉。”

“啊?”

曹忠不可思议地看着杜启航,不明白这是什么操作。

厂里领导干部都调走是局里的安排。

现在又给他们调集一批中青年骨干?

······

第二天,于国峰亲自到火车站接人。

看到吴涛跟另外两名校企办的工作人员双眼布满血丝,满脸油光,头发一缕一缕的,憔悴至极。

本想埋怨他们来得太晚的于国峰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于主任,这段时间辛苦您了。”

吴涛一脸歉意。

校企办的事情,让于国峰这个搞技术的系主任在这边搞这么长时间。

“你们才辛苦!这次是情况紧急,才需要带这么庞大的现金过来,走吧,咱们先上车,厂里的人还在等你们呢。”

于国峰带着几人直接往一旁的车子走去。

几人的憔悴,明显是因为随身携带20万巨款而不敢休息。

14厂的情况如何,吴涛跟另外两名校企办的工作人员并不清楚。

在往厂里去的车上,于国峰向他们做了介绍。

“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抽调走了?后面怎么管理?”

吴涛得知情况后,傻眼了。

谢威给了方案,可没说连中层干部都没了啊!

真按照谢威的方案去执行,能行?

“我们就三个人,厂里情况不知道,各种供应商也不熟悉啊……”

“我只是财务人员……”

另外两人也是头大不已。

工作怎么搞下去?

“各部门相关工作人员都在。跟供应商联系的业务员也在岗,管理方面得看校企办如何安排。今天先把工资给大家发放了,厂里的人都在等着钱过年。”

于国峰默默地叹了口气。

很快,吉普车到了14厂。

厂里通知下午发放工资,不少职工上午就在厂里等着了。

对于新接手工厂的哈工大,了解的人不多。

学校什么实力都不清楚。

“于主任,财务科留的有人吧?”

三十多岁的财务人员询问于国峰。

他没想到,刚调到校企办没几天,就遇到这样的事情。

“除了财务科长调走,出纳跟会计都在,钱会计,一会儿我带你去财务科,之前的账务也得清算……”

钱会计听后,不由用拇指跟中指按着两边的太阳穴。

头大!

“诸位,这位是钱为民会计。近期他将负责厂里财务科全面工作,大家相互熟悉一下。”

进了财务科,于国峰直接把钱为民介绍给原本14厂财务科的几人。

“啪~”

钱为民把手中旅行包放到办公桌上。

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下,“哗~”地一声拉开拉链,露出里面一捆捆大团结。

这笔钱,还是谢建国带到从蓉城带到学校的。

“各位,厂里的情况我还不熟悉,但是该给干部职工发放的工资、奖金,一分不能少,一天不能拖。这里是20万,麻烦大家跟我一起清点、入账,直接根据厂里工资表,把工资跟过年的奖金发放给各部门会计……”

财务科几人听到钱为民如此安排,就知道对方不是什么都不懂。

也没有谁在这时候为难钱为民。

20万现金在面前,足够让钱为民暂时拥有发言权。

所有资金需要清点入账,然后再根据各部门的人员把资金分出来,下午交给各部门、车间会计,由他们发放。

而吴涛在没有任何休息的情况下,就进入了厂部会议室。

会议室里,级别最高的是车间副主任。

其他都是班组长或各科室代表。

“诸位,技术科由副总工覃秋华同志担任科长,兼任总工一职;党支部书记,将会在年后由学校派出。目前厂里管理人员空缺,请大家通知下去,明天上午8点召开全厂干部职工大会。会议主要内容:公开竞选代理厂长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如果没人参加竞选,将会优先从厂里选拔,不足的再由学校派遣。”

“哗~”

吴涛的话刚说完,会议室里一片哗然。

所有人都不可以思议地看着吴涛。

厂里领导干部不由上级主管部门指派,直接由全厂选拔?

这是真的要让工人当家?

覃秋华听到这话眉头拧到了一起。

瞎搞!

管理人员跟技术人员,一直都严格按照升迁制度。

不仅关系到工资待遇,也关系到单位的管理制度。

如果有工人得到其他人支持,岂不是可以直接跳跃很多级,摇身一变成为中层管理干部?

一旦这样实施,非得乱套不可!

“我希望大家回去把消息通知到每一个人,不管在座的还是最普通的职工,哪怕是清洁工,只要愿意参加竞选,并且得到全厂的支持,都能成为代理厂长!散会!”

“轰~”

吴涛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原本还不大的窃窃私语,瞬间变得菜市场那样嘈杂。

这种消息,对众人的冲击实在太大。

吴涛并没有在会议室里过多停留,没有寻常负责人那样大篇幅介绍上级主管单位的情况,说一些冠冕堂皇的官场话。

没有开口展望未来。

连对厂里的要求都没提。

从进入会议室到离开,整个过程不超过五分钟。

他自己的自我介绍都没做。

“吴涛,学校怎么想的?这样搞下去,会乱套的!”

覃秋华快步追上吴涛,黑着脸拉着吴涛询问,“全国都没有这样的先例,建国开始就遵循的各种制度……”

覃秋华目光紧紧地盯着吴涛,他希望吴涛能告诉自己,是他自己瞎搞。

“覃总,这是学校的安排。咱们作为改革试点,自然不能按照常规的来……要不然,如何担负得起试点?”

吴涛心中也很无奈。

谢威只是告诉他,直接从厂里基层提拔管理人员,从管理人员中采取竞选的方式让愿意担任厂长职务的人主动站出来,以此来调动全厂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结果,到这边,整个厂中高层管理人员全部都被调走。

应该从这些人中诞生的厂长,基础都没了。

无奈之下,吴涛就直接发挥自己的想象,索性就让全厂干部职工中选拔。

“要是普通工人竞选厂长成功呢?”

覃秋华咬牙问吴涛。

“那就先由他担任代理厂长呗。如果不能胜任,再换人。”

“……”

覃秋华万万没想到,学校派来的负责人,会如此不负责。

“你这样干,学校知道吗?”

“知道啊!学校的安排。”

谢威说的,校长都要听,这应该能算是学校的安排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