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 112 两发两中让部队领导激动?不藏着掖着的谢威泼冰水了

“晚上打靶会不会太麻烦?”

谢威问基地负责人。

歼-7的雷达并不先进,航电系统也落后,并不具备太强夜间作战能力。

根据谢威的了解,歼-7全天候型号是歼-7III。

“歼-7改进雷达系统后,夜战能力得到了部分提升,这段时间也进行过部分夜间试验;长空一号机翼增加了曳光管跟拉烟装置,有红外增强翼尖吊舱,机尾携带了4枚海鹰-1号红外曳光弹……”

负责人看着不远处几名穿着军装正进行起飞前检查工作的红色长空一号,向谢威介绍着,“空军需要拥有夜战能力的战机,在航电系统跟雷达系统无法提供更强的夜间作战能力时,只能从武器系统上想办法……如此明显的红外信号……”

说到最后,看向了一旁已经从汽车上吊装下来,正在开箱的两枚也不知道能不能算是霹雳-4空空导弹样弹。

能在夜晚完成打靶,即使歼-7的航电跟雷达系统不行,空军也能拥有部分夜战能力。

比目前夜间基本上没有战斗力要靠谱不少。

五爷跟六爷晚上飞到空中,雷达能探测到敌人也没用,没有配套的导弹使用。

靠机炮么?

还没等敌人进入射程,就已经被敌人当成靶子用导弹给击落了。

谢威明白了。

“谢威,你先去吃点东西,休息一会儿。打靶时间暂定凌晨4点。”

赖桂昌从一旁走了过来,对谢威说道。

谢威看着周围忙碌的人群,这会儿自己没什么事情可干。

导弹跟战机等检查完成就会装上一旁的歼-7试验机,到预计时间,会直接升空,通过地面雷达检测上空的靶机、战机、导弹的各种参数。

“那我先去休息一会儿。”

谢威开口说道。

“食堂给你们准备了晚饭,我们还需要做很多检查工作,今晚上就不陪你们了。”

很快就有人过来带着谢威等人去了旁边不远处一排低矮的房屋。

在这排房屋最右侧,是食堂。

食堂只准备了一个菜:酸菜猪肉炖粉条。

肉比较腥,加入了酸菜后,吃起来味道也不算太差,重要的是油水十足。

从学校出发,一天都没热乎的进肚,谢威用食堂的洋瓷碗盛了一碗菜,就着两个馒头吃得满头大汗。

也不管吃了就睡是否会长胖,让坐了快24小时车而腰酸背痛的身体摊在单人行军床上,腿都已经浮肿了。

出发时学校没让带被子等,这意味着在基地待的时间不会很长。

要不然,有搪瓷盆,打点热水烫个脚,会舒服很多。

这年头的试验条件一点都没法跟几十年后比。

试验基地的被子泛着酸臭味,疲惫的谢威很快进入了梦乡。

凌晨三点。

谢威被于国峰叫了起来。

到之前卸货的仓库,一枚样弹已经挂载在歼-7试验机左侧翼根处的武器挂点上。

歼-7试验机的地勤人员正在进行着起飞前的检查。

“大家一晚上都没睡?”

谢威见赖桂昌等人脸上泛着油光,神情满是疲惫,问道。

“就怕出问题,多做了几遍检查,战机的发射系统也进行了几次测试,得确保测试过程没有问题。”

赖桂昌向谢威解释着,“而且这次不只是歼-7要做夜间试验,上面的雷达也需要进行一些测试……”

“……”

谢威不知道如何接话。

测试本身就急,204火控雷达也没有完成设计定型;连打靶的导弹,没有太多地面实验。

虽然对导弹的控制系统跟制导系统非常有信心,可发射平台、靶机等,还是夜间环境,谢威心中不由没底了。

时间一分分过去。

3:20,地勤把挂载着导弹的歼-7试验机推出了机库,停在跑道上。

3:30,年龄40左右的飞行员登上了战机驾驶舱,进行起飞前的例行检查。

谢威等人被带到旁边一排房屋内,桌子上摆着两排整齐的无线电监测设备,还有几台11寸左右黑白显示器。

此刻,黑白显示器已经亮起,屏幕上不停地闪烁着点点雪花。

“防空雷达?”

谢威小声地问身边的赖桂昌。

怎么看,都觉得这跟几十年后的指挥中心差距太大了,连监测设备都显得是那么落后。

也不知道这些监测设备是否能监测到位。

“对。这是空军一处秘密测试基地,不仅装备了314丙型中程预警雷达,同时也装备了406乙型米波雷达,这些雷达不仅能对周围空域目标进行详细监测,也能对周围300公里空域警戒……”

谢威并不知道雷达安装在哪里。

对于雷达的技术也不熟悉。

听到赖桂昌的介绍,知道这处测试基地在国内已经属于先进。

可看着那体积庞大,显示屏上满是雪花点的雷达显示屏,也不好发表意见。

毕竟,对谢威来说,更熟悉有源相控阵的技术。

他甚至都不知道赖桂昌介绍的雷达属于第几代的雷达技术。

第一代,非相参两坐标雷达,在国际上,从有防空雷达开始一直到50年代末期;

第二代,全相参三坐标雷达,属于六十年代初期到80年代末期的主力防空雷达;而全相参雷达的各个脉冲之间的载波相位关系是确定的,这种确定性是提取多普勒信息的基础。

第三代,全固态三坐标雷达,从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后期,属于发达国家主力防空雷达,国内应该还没有技术的。

第四代就已经是相控阵雷达了,一直到谢威离开那个世界,相控阵雷达依然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

即使原本有过了解,加上在学校为了忽悠611、612以及14所的专业大佬们,谢威恶补了不少关于雷达的理论知识,依然不了解详细技术。

三坐标雷达,谢威也仅仅是因为当年接触到,了解过基本原理。

这种雷达又叫一维电扫描雷达:在水平方向(方位角)上机械扫描,垂直方向(高低角)上进行电扫描,从而获得目标的距离、方向和高度信息。

雷达探测到的各种信息直接利用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反馈到显示屏上,让雷达员能清楚知道目标的各种参数,甚至可以直接跟地面防空火力系统组网,利用计算机系统自动对目标进行锁定。

眼前的监控雷达的显示屏上是没有这些数据的。

谢威怕自己又说秃噜嘴,果断地选择了闭嘴。

不能越走越远。

空军连个增强红外探测功能的导弹就直接不顾试验流程,样弹搞出来就打靶;要是谢威说三坐标雷达可以更快搞出来,那还得了!

“准备释放靶机!”

两边亮着指示灯的跑道上,助推发射小车上的红色长空一号已经做好起飞前准备,安静地停在起飞线。

“跑道已清空!”

“起飞前检查已完成!”

“……”

“起飞!”

随着命令下达,在长空一号不远处的遥控操作人员,直接通过点火按钮,让长空一号发动机成功点火。

发动机尾部喷出橘红色的火焰,巨大的推力带动小车沿着跑道快速向前滑行。

速度越来越快。

速度达到275千米/小时时,飞机已经得到足够的升力,发射车上冷气作动筒推开固定无人机与发射车的推力销,长空一号机头斜指夜空,快速起飞。

发射车依然在向前快速滑行。

一侧遥控人员通过无线电指令信号远程控制着发射车抛出制动伞,开始遥控刹车工作。

在靶机升空后,发射车很快停了下来。

地面有专门的人员前去回收,清空跑道。

“探测到了!”

很快,原本只有雪花的雷达显示屏上就出现了代表靶机的红色信号。

靶机在升空爬升到一定高度后,就按照内部程序进行飞行,以预定空域为中心绕圈子。

“试验机准备起飞!”

“轰~”

歼-7发动机尾部喷口喷出火焰后,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很快就控制着这架搭载着204雷达的试验机在黑暗中跃入了空中。

“报告,已经发现目标,高度15500,速度870,距离22……”

“靶机组,自动控制转遥控!”

按照预设程序飞行的靶机,在空中的飞行轨迹就变得飘忽起来,高度忽上忽下,转向动作等等都多了起来。

在不同雷达显示屏上,各种参数都被忠实反映出来。

“报告,已经锁定!”

在试验机跟无人机还有17公里距离时,试验机就锁定了无人机。

霹雳-4被动红外制导型最大射程只有8公里,比起半主动雷达制导的18公里也不明显。

改进后,射程增加了不少,可为了稳妥,这次夜间测试不会在太远距离发射导弹。

“靶机组,机动动作大一些!”

“空中,拉近距离!”

原本轨迹就已经飘忽的无人机在地面遥控人员的控制下,开始更快地上下左右进行各种无人机能做出的常规机动动作规避战机。

试验机在快速靠近。

很快距离就被拉到了8公里范围内。

“靠近一些再发射!”

在飞行员请求开火时,地面做出了指示。

“5公里范围内发射!”

空中歼-7试验机显示的跟地面看到的有很大区别,试验机一直保持着对靶机的锁定,不管无人机如何机动。

战机雷达锁定,在没有半主动或是主动制导的导弹下,没有太大意义。

原本的霹雳-4别看体型巨大,弹径190毫米,弹长3250毫米,在固体导弹燃料推进剂的燃烧效率不够,电子零部件体积庞大、性能落后的情况下,制导舱跟内部计算机组就占据很大比例的情况下,射程高不到哪里去。

所以被动红外型理论射程8公里。

半主动雷达制导型理论射程18公里。

眼前这个,赖桂昌没告诉过谢威,但是肯定达不到18公里的射程的。

“不需要这么近的射击距离吧?”

谢威看了一眼旁边的赖桂昌,小声问道。

5公里,被动红外性能都展示不出来。

赖桂昌看了一眼周围,所有人目光都盯着显示屏,没人注意,才小声说道:“先命中目标才能再考虑其他。只有两枚样弹,这样的机会,也不会多,一架靶机七八十万,要是第一发都出了问题,部队可没有那么容易提供靶机了。”

“……”

谢威还能说什么?

“导弹发射了!”

一名雷达兵在试验机发射导弹后,看到屏幕上又出现一个信号源,惊呼一声。

“靶机组,加大机动动作,规避导弹!”

代表靶机的信号快速变化着高度、轨迹。

代表着导弹的信号,从发射后,就一直快速跟着靶机的变化而变化。

5公里距离发射的导弹,在仅仅12秒后,信号就消失在了雷达屏幕上。

与之同时消失的,还有代表靶机的信号。

远处夜空中,一团火光闪现后很快恢复了黑暗。

“命中了!”

雷达监测室里众人兴奋地跳了起来。

黑暗状况下,导弹能准确命中目标,这就意味着即使空军战机雷达性能不佳,也拥有了一定的夜战作战能力。

“这下咱们空军真的有了夜间作战的能力了!”

“即使升空,也不用靠着雷达,逼着眼睛开炮……”

“晚上也不用再只能干看着……”

雷达员们兴奋地跳着,咆哮着……

“把数据整理一下,等飞行员回来,开会进行分析讨论。”

负责人脸上的笑容溢于言表,等众人兴奋了一会儿后,才吩咐。

经费有限,只打了一枚样弹无法证实红外制导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下午还得打一发测试。

不过目前,是一个好的开始。

虽然5公里的射程有些近。

比机炮的射程远多了。

“这款导弹采用新的红外探测器,根据理论计算,探测距离可达14公里左右,下午可以试试在这个范围发射。”

赖桂昌的话,更是让负责人欣喜。

不过,他的笑容刚浮现就僵硬住了。

“赖教授,即使探测距离得到了提升,内部导航等系统所占的比重太大,推进剂不一定能支持这么远的距离,而且导弹还需要不断地机动……”

“内部使用了更先进的芯片,计算机组不仅性能更强,重量也降低了很多,推进剂增加了大约7公斤……”

赖桂昌小声地解释着。

谢威一直默默地听着。

从雷达反馈的各种数据来看,晚上打靶的这枚样弹性能没发挥出来。

三米多长的导弹,在近距空空导弹的射程范围内命中目标,啥都不能代表。

“今天是除夕,大家好好休息,下午继续。相关人员到会议室……”

谢威不是相关人员。

赖桂昌也没让他跟着一起去。

把谢威拉到了一边,赖教授小声地交代:“这次打靶的各种参数,一会儿我会给于国峰一份,你看看,到时候有些什么想法先考虑一下,下午会有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

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不等诧异的谢威表达意见,赖桂昌已经转身走了。

“谢威,这次不只是关系到学校的技术是否能对国防产生巨大作用,也关系到后续研发经费,很大的一笔经费!你有什么想法,可别藏着掖着。”

很快,于国峰就把手写的各种参数递给了谢威。

包括歼-7雷达显示的数据。

“别藏着掖着?”

谢威神色怪异地看着于国峰,他怕自己敞开了说,吓到他们。

上午十一点,一支全部由吉普车组成的车队进入基地,让谢威意识到凌晨的测试结果很重要。

车队里,好几名干部头发都已经花白!

整个车队的平均年龄起码在40以上。

下午打靶即将开始前,两架军绿色涂装的直-5直接降落到了起飞跑道最后面的位置。

直-5直升机内下来的人,同样穿着四个兜的军装、为首的头发花白。

“这架势不得了啊!”

看到正在寒暄的大佬们,谢威咋舌不已。

“沈城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亲自前来!要不是离首都太远,来的级别会更高。谢威,一会儿打靶完,你做好汇报工作的准备。”

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赖桂昌,小声提醒谢威。

“啊?”

不等他问出来,已经在跑道上做好准备的又一架长空一号尾部发动机喷口喷出火焰,在助推车的辅助下,快速升空。

靶机很快就变成一个小点,只有不算太大的轰鸣声传来。

那架经过了检修、加完油的歼-7再一次携带着一枚样弹跃上了天空。

歼-7上天后没有飞远,一直在众人目光所及范围内盘旋。

部队的大佬们纷纷举着望远镜盯着空中目标。

当靶机出现在视线范围后,谢威明白了测试基地的意图。

“直接在上空打啊!唉,要有个望远镜……”

还没说完,旁边就有人递过来一个63式军用望远镜。

谢威举着望远镜,没有去搜寻歼-7的位置,而是盯着无人机。

很快,导弹又被发射。

这一次,发射距离是12公里。

一开始,望远镜根本无法把导弹跟无人机都收在眼中。

为了避免出现意外,作为靶子的长空一号没有迅速拉升或俯冲飞远,一直等导弹距离它只有几百米、望远镜内可以清楚看到靶机跟导弹尾焰后,才开始快速拉升。

长空一号爬升的瞬间,导弹就做出了反应,迅速向上。

当长空一号以最大攻角向下俯冲时,原本还斜着向上的导弹同样迅速做出了反应。

空中,导弹尾焰划过的区域留下的轨迹,能清楚地看到导弹的机动动作。

“轰~”

一团绚丽的烟花,在测试场上空,当着军代处跟空军首长们的面绽放。

“好!”

好几位领导兴奋地拍着大腿叫了起来,举着望远镜的手根本不愿意放下。

“这下空军手里有刀了!”

“必须加大这种被动红外技术的研究投入,争取让霹雳-2有更强的战斗力,同时也能让另外的项目加快进度……”

“这种导弹,可以先生产一批用于进一步试验。”

部队的领导们兴奋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一直以来,空军的战机性能不行,配套的武器更是不行。

霹雳-2的射程只有7公里,同样是采用被动红外制导,却因为电子系统跟探测器等性能原因,脱靶现象很严重。

而之前仿制K-5的霹雳-1,早就已经落后了。

“首长们,这只是一款用于验证技术的样弹,用于测试红外制导系统!”

熊岳山听到领导们的话,知道不得不站出来泼冷水。

空军急切需要装备先进的空空导弹,可眼前的样弹,只解决了脱靶。

晚上5公里距离命中目标,就让空军十多名大佬直接跑到测试基地,就可以看出急切。

“先去会议室里吧。”

一名带头的领导跟赖桂昌小声交流后,开口说道。

说是会议室,其实就是谢威等人到达时候卸货的库房。

试验的歼-7静静地停在库房一侧,已经找不到长空一号无人机跟样弹的踪迹,在中间区域,被整齐摆放了几排马扎。

前面木架子上立着一块黑板。

基地负责人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回报,连飞行员也汇报了打靶过程。

而到了最后,介绍导弹的时候,赖桂昌直接让谢威去。

“……这次测试虽然很完美,初步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是这两次的打靶,根本没有让这种新的红外制导技术的真正性能展现出来……”

谢威这不是为了吸引目光。

实话实说,却引得不少部队的领导怒目而视。

他知道部队急切需要先进的空空导弹,可他不能不负责任地让部队装备没有经过完全测试的技术。

部队很穷。

钱更不能浪费。

“说说理由。”

为首的领导沉声对谢威说道。

“长空一号无人机还不够灵活,虽然属于高亚音速飞机,在最大速度2.2马赫的空空导弹面前,机动动作非常被动……”

“之前的硫化铅对红外辐射敏感不够,根据理论计算,锑化铟红外探测器的最大探测距离在15公里范围,经过了计算机优化后,被探测到的红外信号会被放大……但是这也不是万无一失,一旦靶机装备了红外诱饵弹,在导弹锁定时释放红外诱饵弹,目前这种技术很容易受到干扰,从而导致导弹在撞到红外诱饵弹区域而提前引爆……”

“什么?”

听到这话,部队的领导们顿时惊了。

甚至有人腾地一下站起来,“这么说来,这种技术依然没法使用?”

谢威一脸无奈地点了点头,随后看向于国峰,是他让自己为了经费,别藏着掖着的。

眼前部队大佬们的反应,让谢威有些始料不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