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 114 大过年的!你三机部的人不过年?

“首长,学校哪能有什么别的心思!都是根据技术发展以及现实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啊!”

赖桂昌尴尬地笑着解释。

“是么?怎么我感觉你们学校逮着机会在各种变相地要钱呢?”

“真不是。目前导弹测试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是因为更换了红外探测器材料跟先进芯片的运用。红外材料跟先进芯片都是才运用上的,并没有进行太多研究……”

于国峰急忙站了起来。

是自己让谢威不要藏着掖着的,怪不得其他人。

得帮着谢威说话。

14厂的芯片生产质量大幅度提升,产能比原来增加了几十倍。

生产线要升级需要经费,如果厂子有订单,就不用校企办出钱,学校还能获得经费。

而部队,是他们选中的第一个客户。

“锑化铟这种红外探测器材料之前就有研究,没有这么大作用吧?”

有了解红外制导技术的首长皱着眉头看着于国峰,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于国峰对红外制导技术不了解,也不清楚材料特性。

不过,前阵时间跟精力都在两枚样弹上,也不算特别陌生。

尤其是这两枚导弹性能提升的根本原因在于HZ80芯片的运用。

“相对来说,数据处理能力更强的芯片对性能提升作用更大。红外探测器在接收到红外辐射信号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也需要对信号进行放大……内部设定的参数向整个控制系统下达新的命令等,都是通过内部计算机系统……”

红外制导技术不了解,内部的控制系统于国峰是擅长的。

不然,如何设计、优化控制程序?

“芯片?”

“对!为了提升各种武器装备自动化水平,学校电子工程跟计算机等单位联合研制。一共集成8000个晶体管,跟专门用于弹道计算等的专用芯片不同,这是一款通用芯片……”

于国峰把HZ80的详细性能向空军大佬们进行了介绍。

要从空军兜里掏钱,得让领导们知道这款芯片的强大作用。

尤其是对目前空军装备的提升。

“其他导弹也可以用这种芯片进行性能提升?”

“雷达拥有了这种芯片,可以对空中信号做出更准确判断?”

“使用这种芯片后,霹雳-2的命中率能提升多少?”

了解到详细情况后,众多大佬们纷纷问出了自己关心的东西。

却没任何人询问价格。

“各位首长,使用后性能能提升多少,没有经过试验谁都不清楚。至少,提升两倍以上的数据处理能力是没问题的。14厂的情况比较特殊……”

通过跟谢威的交谈,于国峰知道14的发展关键之处。

得告诉部队大佬们,14厂属于以市场为向导的改革试点,部队要订购用于其他单位研究,就必须先给钱!

“你直接说得先交定金下订单呗。于主任,14厂归属学校,钱是给学校还是给厂里?芯片价格多少?”

一直没说话的熊岳山问出了关键问题。

直接谈价格,下订单,所有人都不适应。

可于国峰做了解释,人家是改革的试点单位,部队也得支持才行。

空军需要多少,目前没法做出决定。

这次的试验,需要向上级汇报后,由上级开会讨论,再根据各种各种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最终才能决定是否需要,需要多少。

而价格,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条件。

“目前刚开始设计出来,还在进行小批量试制,成本比较高,每一块得800块……”

价格是谢威说的。

14厂生产的HZ80芯片,成本压缩到800块以内,还会随着产量的提升、合格率进一步提升而让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

相对部队之前不计成本的生产方式,800块一块的价格,甚至不到成本价。

当时谢威说出这价格时,于国峰都震惊了。

“很多单位的研究对先进芯片的需求很迫切,可经费并不充足。只有让更多单位研究,芯片用途更广泛,技术才会发展更快。随着需求增加,产量也会跟着增加,质量提升,成本会进一步下降……”

谢威当初是如此回答于国峰的。

使用单位多了,市场需求更大,14厂才能发展更快。

如果是出口市场,谢威卖8000刀一块,都会嫌价格太过低廉。

“这么便宜?比之前的没提升多少性能?”

熊岳山不敢相信这价格。

800块!

部队各种需要芯片的项目,先进一点的国产集成电路,成本最便宜都得好几千。

从特别渠道搞到的国外先进芯片,价格更高。

“两倍以上吧。”

于国峰说得很保守。

可这回答依然让所有人大佬眼睛都瞪大了。

“……即使采用了新工艺跟材料,生产制造成本其实比800更高。不过,为了支持兄弟单位的研究,为国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学校承受部分成本……”

于国峰的解释,让众多大佬们满脸赞许地不停点头。

哈工大是七机部下属,空军装备以三机部为主,空军跟三机部联系更紧密,即使对方要更高的价格,也是可以理解。

他们没有。

理由就只有一个了:为了国防!

会议持续了不短的时间,一直到外面天完全黑透。

当天晚上,由于是除夕,基地又来了这么多领导干部,食堂虽然只提供了四菜一汤,却非常丰盛:酸菜猪肉炖粉条、干烧带鱼、土豆炒午餐肉、豆腐炖鱼外加黄花菜蛋花汤。

主食是好几种馅儿的饺子。

尤其是萝卜羊肉馅儿的饺子,更是让人赞不绝口。

让谢威意外的是,众多部队领导在场,大过年的,居然谁都没喝酒。

一顿年夜晚,持续不到二十分钟就结束了。

“今晚上就走?”

吃完饭,没等消完食,赖桂昌就找到谢威,告诉他今晚上连夜赶回学校。

“今天除夕啊!”

“除夕怎么了?咱们过年,敌人又不过年,国际上技术比我们先进那么多,要是再不抓紧时间,差距会越来越大……空军方面的意思是让学校继续研究,经费得等他们向上级汇报后再看看能提供多少……”

赖桂昌知道谢威很疲惫,想好好休息一番。

昨天到这边,各种准备工作做好已经很晚。

凌晨三点又起来,中途也没有多少时间休息。

“在这边也休息不好,回去了去澡堂搓个澡,好好睡一觉才舒服!”

“学校继续搞就继续搞呗,跟我也没什么关系啊。”

谢威不解地看着赖桂昌,心中顿时有了不好的预感。

“你得参加。”

“我还有一堆的课程要学习……”

“拉倒吧,你真以为你的情况我们不知道?你们实验班是本硕连读,专业也没具体细分……”

看着双眼布满血丝,满脸疲惫的赖桂昌亢奋的精神,谢威嘴角动了动,终究还是没再反驳。

实验班是从整个年纪筛选的基础最好的学生。

未来怎么发展,连谢威等人都不清楚。

甚至,他们学的一些东西比现在学校的研究生都还复杂一些。

“你也别沮丧,部队给了200块HZ80芯片订单,按800块的价格,年后会先把钱汇给14厂,不过得在三个月内完成交付。这趟也算没白来,16万不多,却是一个好的开始。”

回去的路上,于国峰见谢威一脸不高兴,告诉他一个好消息:14厂的芯片,有了第一笔订单。

部队给的订单都是用于研究。

一旦有了研究结果,无论是进一步研究跟投入生产,需求都会大幅度上升。

算是非常好的开头了。

“三个月?部队瞧不上14厂的生产能力?”

谢威无语地说道。

年前于国峰在那边,七十多块芯片,也不到十天的时间,这还是刚开始小批量的试生产。

“你得考虑其他厂的生产情况。还有,14厂使用的光刻胶能稳定提升良品率,对14厂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就像红光厂一样……”

不患寡而患不均。

过氟烷基化物的配方跟工艺,是谢威搞出来的,目前在学校。

其他又需求的单位不一定愿意给钱从校企办手里采购生产工艺跟配方。

需要使用过氟烷基化物的单位,能量比红光厂的兄弟单位强得多。

“过氟烷基化物咱们根据需求供应,谁能说什么?这种不需要支付技术使用费,还得让14厂那边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把工艺提供给相关单位。”

“???”

听到谢威说其他单位如果需要过氟烷基化物不需要支付使用费,甚至还主动提供先进工艺,于国峰以为自己听错了。

不可思议地看着谢威。

这还是自己认识的那个什么都要钱的谢威?

“光靠14厂一家肯定不行。电子工业部已经准备引进彩电生产线,从消费电子入手发展国内电子产业,提升电子技术基础!都已经开放了,国外的芯片很快就会进来的……”

谢威叹了口气。

芯片不同于其他,在自动化、计算机等领域实在是太过关键。

国际最先进的芯片,因为巴统的存在,是不会向国内提供的。

低端芯片,国外不会限制。

国际上生产规模大、技术先进,成本更低。

大量廉价的低端芯片进入国内市场,会快速占领市场,让国内集成电路厂家得不到技术升级的经费,更得不到新技术的研发经费。

“这倒也是。咱们这样想,别人不一定会如此。”

“尽力就好。集成电路的发展需要庞大的配套,不是一两家单位能支撑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利用学校技术研发能力跟手里的工厂带动其他工厂跟其他学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让他们主动给学校的产业配套……”

“可能?”

于国峰瞪大了眼睛,苦笑着看着谢威。

年轻人,总是太过理想化。

校企合作、科研院所跟企业合作,属于双赢。

实力强的企业有自己的技术研发部门,研发经费不够,很难选择跟其他单位合作。

实力不强的,技术升级的费用都没有。

“可能的。只要有了成功的先例,看到了前景,很多单位会主动的。改革开放呢!有人摸着石头过了河,其他人只要跟着过河就好。目前,学校跟红光厂、花都油脂化工厂以及14厂的合作,也算是比较成功。全国的大学跟科研院所不少。寻找企业合作总比向上级要经费容易吧?”

于国峰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新中国成立后,所有研发单位都是根据上级安排进行;企业生产也是根据生产计划展开。

以市场为向导,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

要想从研发系统就开始把思维转变过来,根本不是谢威一个人短时间可以解决的。

“红光厂真没问题?”

于国峰见谢威提起学校跟几个单位的合作,担忧地问谢威。

徐昌帅回来,红光厂的情况,学校相关领导都已经了解。

校企办的几个合作项目,没有一个能让人放心的。

红光厂产品被兄弟单位仿制,陷入了价格战的旋涡;花都油脂化工厂内部不稳定;14厂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生产线升级需要大笔经费,产品市场前景不明。

最关键的核心材料生产技术跟工艺,谢威要求掌握在校企办,目前,连生产都还没开始。

“应该没问题的……”

谢威也不确定。

车里的聊天戛然而止。

除了212吉普车发动机的轰鸣,再也没有其他声音。

蓉城。

谢建国家里。

八仙桌上摆了满满一桌子菜。

腊肉、香肠,炖腊猪蹄,红烧鱼,红烧肉等,都是两个孩子爱吃的。

原本的四口之家,在大过年的就夫妻两人。

从饭菜上桌后,刘梅一直都是看一眼丰盛的年夜饭,就抹一会儿眼泪;谢建国不停地喝酒,不时偷偷打量妻子,也不敢开口。

“好不容易日子好过了,过年可以让两孩子可劲儿地把肉吃够!现在倒好,一个孩子都没在家,也不知道两孩子在东北那冰天雪地里能不能吃饱……”

刘梅一边抹眼泪,一边抱怨着。

谢建国不敢开口接话。

一开口,就会让刘梅情绪更激动。

儿子说好放寒假带谢柔回来,哪曾想,过年前一天他才收到谢威拍的电报,说学校的试验忙,没空回来。

儿子不回来,又不放心谢柔一个小女孩自己一个人坐几千公里的车……

一直到刘梅忙着张罗了满满一桌孩子爱吃的,谢建国才给刘梅说两孩子都不回来。

当时刘梅差点暴走。

“建国,要不还是让谢柔在蓉城上大学?”

看着平时舍不得吃才攒下来的一大桌肉,刘梅心中没来由地又是一阵酸楚,“距离太远,孩子回来过年都赶不上……”

谢建国没法解释,只能含糊地说道,“谢柔不同意怎么办?”

“她敢!她要是不同意,我腿都给她打断!哪有孩子去上大学就不回家了?他们是去学习啊!又不是去劳改!哪个学校的学生放假不回家?为什么他哈工大的学生回不了家?家里又不差那点车费钱!”

刘梅对哈工大已经有了怨气。

看着桌上没动的饭菜,又想起之前每年过年两个孩子争抢着桌上不多的肉时那欢乐场景,眼泪又如同断线的珠子,不停掉落。

谢建国看到这,更不敢吭声。

同时也在琢磨,儿子在学校事情多,以后大学的假期,真的能回来么?

关键谢柔那个小没良心的,怕是……

偷偷打量了刘梅一眼,谢建国终究不敢给她说实话。

杜国旺家。

此刻气氛热烈。

知道自己不会死的谢柔又恢复了往日的状态,吃饱喝足后,也不管是大年三十,抱着课本在学习。

微积分已经学完。

工程概论等枯燥得让人抓耳挠腮的专业基础课,她学得津津有味。

杜国旺等人在一旁喝酒聊天,也没能让她分心分毫。

“谢柔,别光顾着学习,今天过年,别看书了。”

杜国旺看着一旁抱着厚厚专业基础课的谢柔,一脸心痛。

“我刚才已经休息了。我哥说得趁学专业课前多学基础课,以后学专业课就没那么难了。”

谢柔脑袋都没抬。

听到这话,杜国旺果断地选择了闭嘴。

哪怕他是系主任,在这些问题也难以跟谢柔交流。

学校的专业课难不难,他一个系主任难道还没有谢威一个刚入学的学生清楚么?

可他不敢反驳。

实验班的新学习的课程设置将会更加变态,杜主任都不知道那是不是为了专业课来打基础……

“国旺,学校真不让谢威出国?”

梁红斌跟杜国旺碰了一下搪瓷盅,喝了一口酒后,才开口问道,“他是目前本科阶段最合适出去的,年龄也不大,国外各方面基础理论比国内先进不少……”

“不是学校不让他出去,上面的意思。他自己也没有出去的心思。”

杜国旺叹了口气。

“有机会,还是该让他出去看看的……”

“以他目前的情况,出去反而不是好事。”

杜国旺想了想,说道。

“也是!”

梁红斌愣了一下,好一阵才反应过来,明白了杜国旺的意思:谢威在学校各个项目都有参与,一旦出国,即使在国外学到更多高深的专业知识,回来又得从头开始。

“校长的意思,谢威将来走管理路线,不是单纯的技术研发。以后如果有必要,应该会安排他出去。现在出去会影响发展,尤其目前他已经跟部队的项目接触。要不然,你觉得这次让他去干什么?先跟部队的混个脸熟。”

说到这,杜国旺就一脸幽怨。

他去蓉城把谢威接过来的。

为了谢威,他跟于国峰等人就差撸袖子动手了。

谢威也没让他失望,提供一片论文,让机电系有了两个项目,进度还非常快。

问题是目前谢威根本就没有时间跟精力投入到机电系的项目中。

亏得他做好了培养谢威接班的各种准备,奈何……

“学校的那些项目,不都是理论研究?”

梁红玲看了一眼谢柔,不解地问杜国旺。

“有些理论研究,比什么都重要。李瑞那老家伙出去,你以为他能不炫耀?谢威主持设计的芯片,重要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部里给的1200万经费,实际上有一半是给集成电路项目的,只不过李瑞那老家伙不要脸……”

杜国旺默默地叹了口气。

“什么?这事情你能忍?”

梁红斌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杜国旺。

在谢威的事情上,杜国旺一直都是坚定不移地支持着谢威的。

“怎么就不能忍?李瑞给了机电系200万,给得太多了,我怎么拒绝?”

“……”

梁家兄妹两都是不可思议地看着杜国旺,仿佛不认识他一样。

学校。

即使是除夕夜,校长李瑞的办公室依然亮着灯。

在学校食堂跟依然留在学校的学生、601跟611等单位借调到学校的科研人员一起吃了年夜饭。

有项目的人员继续投入到了工作中,年轻的教师跟学生们还在学校大礼堂里搞文艺演出。

李瑞没有陪着师生。

没有回家的他,这次不是因为被爱人赶出家门,而是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学校出现了几位不速之客。

连带着,袁振越都没法回家陪爱人孩子吃年夜饭!

“各位,大过年的,你们不在家里跟家人团圆,跑到咱们这冰天雪地的地方受冻,不值当,不值当啊!”

看着办公室里正襟危坐的几个年龄比自己还小一些的人,李瑞满脸不高兴。

“李校长,咱们的来意你也清楚,他留在学校,对他来说不是好事。在我们那才更适合他的成长。”

为首的中年人见李瑞一直都插科打诨,根本就不进入正题,满脸的苦涩。

“谁说的?他在你们那,能主持项目吗?”

李瑞眉头一挑。

“现在不能。他还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跟培养……”

“那不就得了?咱们学校才是培养人的地方!我说几位,你们三机部的这么干,你们吕部长知道么?”

李瑞满脸嫌弃,丝毫不给对方面子。

“这不重要……”

“各位,大过年的,乞丐家里也有个自己的年,赶紧找地方过年去吧,我就不留你们了。想要人,麻烦你们让三机部相关部门向七机部发函,部里如果同意,会给我们下文件的……时间不早了,我得回去陪家人过年了……”

说完,也不管对面几人的反应,直接起身送客。

“李校长,你这样,不怕我们把601、611等单位的人调回去吗?”

见李瑞如此态度,一名三十出头的阴沉着脸看着李瑞。

“你在威胁我?”

本就态度不好的李瑞,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