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 123 说服领导如此容易?不!是领导早就有了想法

“劳动力成本降低下来,市场就得重新洗牌?”

郑部长眉头拧到了一起,满脸严肃地看着谢威,提醒他,“谢威同志,全世界劳动力便宜的国家跟地区很多,整个第三世界的劳动力成本都不高。现在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就因为劳动力便宜。”

从六十年代末期开始,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江,因为西方劳动力成本高企,南棒跟新加坡两个小国加上台湾、香江地区,在政治稳定,人力成本低廉的情况下,大力发展转口贸易,经济迅速腾飞。

被誉为亚洲四小龙。

“相对他们,国内的成本更低!”

谢威没有丝毫退缩。

目光直愣愣地盯着郑部长。

“他们不受巴统禁运的影响!”

郑部长在这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是国内最大的借鉴。

“确实,不过全世界工业生产,高精尖端只是一部分,大部分常规技术设备跟装备都不受禁运影响。更重要的是,亚洲四小龙加起来,都没法跟咱们比,咱们不仅拥有丰富的资源,更拥有庞大规模的廉价产业工人!”

丰富的矿产资源、规模庞大的廉价熟练产业工人,是改革开放早期最主要的竞争优势。

甚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规模庞大的廉价熟练产业工人,都是国产的主要竞争力。

随着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国内竞争力最强的就是完整的产业配套——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

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国内的人工工资水平比起亚洲除了那几个小发达国家,成本也算是比较高了,国际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开始向着周边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

结果,其他国家因为产业配套跟不上,最终那些转移出去的代工厂,又不得不转回来。

后来是如何发展的,谢威比郑部长清楚。

此刻,满脸自信的他,让郑部长都疑惑不已,不明白他的自信源于什么地方。

“可是……”

“领导,既然是改革开放,在没有经验可以给我们借鉴的情况下,一切都只是摸着石头过河。投资有风险,没有人能保证投资就必须盈利。我唯一能保证的就是学校校企办会尽力去适应国际市场,赚取利润,这不仅关系到学校经费来源,也关系到改革试点。”

谢威一脸严肃地看着郑部长。

即使能保证盈利,他也不会在领导面前拍着胸脯保证,虽然这可能比他尚未干事就先保证有好的结果效果要差很多。

没有绝对靠谱的人才,所有人都没有经验,谢威也不可能所有精力都放到这上面。

自然不会保证。

“三百万港币,太多了。虽然你们有信心,可并不能保证结果,部里最多能支持100万港币……”

郑部长沉默了好一阵,目光一直紧紧盯着谢威,希望从他的表情反应上看出一些东西。

奈何,谢威比李瑞的心理素质好好。

也许谢威是真的有信心吧!

郑部长是如此认为的,想到之前李瑞提出的300万港币,肯定是不能给的,也许只要不到100万,李瑞就会漫天要价300万。

100万港币!

不是说这年头项目跟经费都不好要?

谢威自己提出100万港币,郑部长直接就给了……

什么300万不能给,谢威疑惑地看向李瑞,只见后者一脸淡淡的笑容,轻微点头示意,谢威顿时明白李校长是开口要了300万港币。

漫天要价,落地还钱么!

虽然无法理解,可他也不反对。

这年头从上级要经费本就不容易,更不要说涉及到本就稀缺的外汇。

见谢威不吭声,郑部长以为谢威是嫌钱少,当即开口解释:“目前国内很多技术跟设备需要从国外引进,以此来缩短跟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尤其是一些关键的基础设施。这一百万港币相对成立一个公司来说不多,可你们无法保证一定能盈利……”

郑部长这话,已经透露出他对校企办这个方案的重视与支持。

100万,在人均工资不到40块每个月的79年,绝对是一边巨额经费。

何况还是稀缺的外汇?

软妹币,国内可以自己印刷,外汇不行。

“部长,100万港币相对我们的需求确实少了一些,不过也能搭起框架了。我对学校在这方面的运作有信心,我相信,最多一年时间就会有答案啊!至少不会让这百万港币的投资打水漂。”

100万,已经是谢威预期中最高的数额。

在他看来,100万港币就已经是考虑到跟上级讨价还价,能给50万港币就已经足够了。

一个小型公司,在一开始有50万、100万的注册资金,就非常不错了。

听到谢威的回答,李校长偷偷竖起了大拇指。

年轻人,有前途!

不愧是自己看重的人,忽悠领导,都说得是勉为其难,不想跟上级更大压力一样。

“对了,谢威同志,你对空军把改进长空一号靶机项目交给你们学校,有什么想法?”

郑部长没有说是否批给学校校企办这100万港币的外汇,转而询问谢威关于长空一号无人靶机的改进项目。

“领导,这是两码事!”

李校长一听这话,顿时急了。

郑部长这话看似说得随意,却让经验丰富的李校长意识到这里面的陷阱。

显然,郑部长是准备把无人靶机的改进项目跟这些捆绑在一起,一旦谢威回答得不让他满意,自然也就不会再给这100万港币的外汇批条签字。

谢威终究太年轻,没跟这些精明的高级领导们打过交道,不知道里面的陷阱。

“什么两码事?李瑞同志,我这询问谢威同志!”

郑部长眉头一挑,满脸不爽地瞪了李校长一眼。

看着这场景,谢威默默地叹了口气。

能位居高层的领导,没有一个是好忽悠的。

他也知道自己的回答关系到郑部长是否支持校企办在香江设立公司的事情,看起来两者毫无关联,仅仅凭借郑部长在李校长来之前就对校企办的项目有了详细了解,唯独不知道的就是刚刚搞出来的卫生巾,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校长,其实改进长空一号无人靶机,在目前对于学校来说,并不是太难……”

谢威想了想,才开口说道。

“哦?详细说说。”

谢威的回答,让郑部长有些意外。

换成别人,即使有信心、有把握,也不会如同谢威这样回答的。

“长空一号无人机,在动力系统跟气动布局方面,短时间可以不需要进行改进,空军需要的是在自动控制以及遥控方面进行改进,以期让无人机在空中更加灵活,更大限度地发挥空空导弹、防空导弹的作用跟性能……”

对于这点,谢威还是了解得非常清楚的。

长空一号靶机,是目前国内最为成熟的无人机靶机,滞空时间短、在空中自动飞行不够灵活。

而要让无人靶机在空中更加灵活,不只是需要在自动控制程序上下功夫,连控制系统跟传感器等方面,也是需要努力的。

“其实,学校有跟三机部合作的战机前沿技术预研项目,尤其是操纵系统,跟改进长空一号无人靶机的项目就不冲突,甚至可以通过无人靶机对技术进行验证。”

见郑部长没吭声,谢威也不知道是否说服了对方。

只能继续开口。

在他的时代,国内的无人机技术,可以说是独步全球。

不只是技术先进,成本更是低得令人发指。

而谢威恰恰又是自动控制领域中创业的人员,谈到这些技术,谢威说起来自然就是滔滔不绝,连考虑都不需要。

“我们七机部主要负责航天方面,导弹、火箭属于我们的业务范畴。无人机也好,战机也罢,那是属于三机部的业务范畴……”

郑部长一脸平静地提醒谢威。

一旁的李瑞深知这话里面的陷阱,还不等开口,就被郑部长给瞪了一眼,知道自己开口反而会出现反作用,只能讪讪地看着谢威。

希望谢威能意识到话里的陷阱。

“领导,三机部跟七机部的分工明确,但是很多技术都是通用的。无论如何,各个机械工业部,都是属于国家的!之所以如此分工,国家是希望按照各自负责的领域,可以进一步提升技术……”

谢威的回答,李校长差点拍起巴掌高升狂呼。

回答几乎是满分。

各部门分工不同,大家都是为了技术快速进步,提升国防实力。

“无人机的控制技术,航天领域其实也是需要的,无论是导弹还是火箭,发射出去后,除了遥控,就靠着内部的自动控制系统……”

没吃过猪肉,还是见过猪跑的。

谢威很清楚,航空航天领域的很多技术都是通用的。

“不错!”

郑部长最后,只是丢下了这两个字。

是否给那100万港币,完全是闭口不提。

“我这里事情还多,你们先回招待所,我晚点跟部里其他领导沟通一下,再找你们……”

郑部长下达了逐客令。

一直到离开,谢威都还处于懵逼状态。

“校长,郑部长这是啥意思?就这样问了几句,啥都不说啊。”

离开部里回招待所的路上,谢威问李瑞。

他心中有推测,可时代不同,不敢用几十年后领导干部的心思来衡量这年头的领导干部。

李瑞一脸笑意,“能有啥意思,考核你呗!”

“……”

李校长的话,让谢威愕然地看着他。

考核自己?

考核啥?

“不只是考核你的政治觉悟,还考核你的专业知识水平……给哈哈,小子,你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放心吧,香江开设公司的外汇,已经有了。”

看着一脸兴奋的李瑞,谢威满脸疑惑。

这就有了?

郑部长不是说要跟部里其他领导讨论?

“你小子!好歹是整个七机部的负责人,即使召开讨论会议,只是100万港币的经费呢!”

经过李瑞如此解释,谢威顿时就明白了。

确实妥了。

领导不反对,那可就意味着支持。

难不成让领导主动开口说支持?

到时候真的出现意外,这一百万港币亏了……

果然,如同李瑞猜测的那样,第三天,部里就有人找两人,告诉他们,在香江设立公司的事情,部里原则上同意,100万港币的启动经费,很快就会划拨到学校的账户上。

“看吧,之前不反对,现在已经是原则上同意了。”

李瑞一脸兴奋地看着谢威,“还是你小子比我说话管用,果然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

李校长的话,让谢威不知道如何接话。

个人山头注意是要不得的。

“你别用那眼神,换成我自己来,即使部里同意,也会费尽心思。而你解释,部里如此容易就同意,其实都在于你之前做出的成绩。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咱们部里已经有了试点,而且试点的成绩还不错……”

李瑞的解释,顿时让谢威明白了问题所在。

校企办的成绩!

在国家尚未出台政策之前,他就忽悠李校长跑到部里要政策才有了校企办,而校企办到目前,各个项目带来的利润并不高,却也算是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有成绩,自然好说了。

“那1200万经费是因为校企办来的,这次要100万港币到香江开设公司,也是因为校企办这个试点……你不用有压力,即使钱全部亏完,上级也不会有什么意见。改革,难免失败的。”

我有个屁的压力!

看着李校长眉飞色舞,谢威反而不知道如何接话了。

自己会有压力么?

掌握着未来几十年国际市场的发展方向,在这年头只是开设国际贸易公司,完全是老天追着喂饭。

不赚钱,天理难容。

“吴主任他们去香江考察市场的事情?”

想到这年头出国各种手续非常不容易,谢威提醒李瑞,应该趁着机会,把这些事情一起办了。

上级领导开口,会少跑很多弯路。

“你去之前我就提过,领导连问都没问,应该是已经有了考虑,咱们直接回去,让吴涛跟王征两人做好去香江的准备工作就好。”

说到这里,李瑞看了看谢威,脸上的惋惜一闪而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