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 126 公平?这年头,哪里来的绝对公平?

“扩招?招聘多少人?”

“咱们业务部的人员,是准备招牌,可怎么招,也没有一个章程跟可以借鉴的。你之前提出的招聘来就可以直接去开发市场,是想多了……”

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而王征,说得更多。

他去花都考察过市场,跟谢威在一起的时间也更长,自然清楚谢威的想法。

谢威的意思是想从外面寻找可以直接招聘到就能用的人才。

全国都缺人才,这种哪里找?

“从知青中公开招聘吧,考试!”

谢威想了想,咬牙说道。

公开招聘,这可能会出现问题,哈城没有工作的返城青年不少,而一个工作岗位,涉及到很多东西,这年头的工作,可都是铁饭碗!

而目前学校相关下属企业的招聘名额不会太多。

到时候……

“公开招聘?到时候怕是会出问题,咱们需要的人员数量很少,整个城市待业的青年跟返城知青,都是以万计数的!目前咱们还没放出消息,每天我跟王征两人都不敢出现在办公室,哪里一直都有无数能找到各种关系跟咱们扯上联系的人等着……”

吴涛听到谢威的提议,顿时要哭了。

这几天,听到火柴厂要转变经营方向,招聘固定工人,就有无数人找到关系来找两人。

不管是吴涛还是王征,都不敢到校企办的办公室出现。

“关系户不用理会,咱们现在能给的岗位不多,直接通过公开考试招聘……”

谢威很清楚目前一个工作岗位对普通人的吸引力。

只要是工人干部家庭,谁没点关系?

学校校企办入手火柴厂,火柴厂跟街道办的关系户得照顾,学校干部职工家属得照顾,就连其他一些系统的人,同样不能不照顾。

他在红光厂五年的时间,来到这个世界也是将近一年,自然清楚一个工作岗位的重要性。

谢建国为了让他获得岗位,不惜让自己变成残疾呢。

“可是……”

吴涛看着谢威,愁眉不展地想要解释,“很多人,咱们都没法拒绝……”

“咱们是招单纯的工人么?公开考试、招牌,这是最公平的方式,谁都没法说什么。而且我们也不用去应对各个关系户!”

谢威眉头一挑,直接打断了吴涛的话。

吴涛还想说什么,一旁的王征却用眼神让他不要提出来。

看着谢威,当即说道:“谢威,你的提议是没问题的,可现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咱们出什么样的题……总不能,直接以高中基础知识为基础出题吧?”

“是啊,目前距离高考的时间也不是太长了,有能力考上的,都在准备参加高考……即使一些有能力参加高考的人为了有个保底,这种人也是不多的。”

吴涛急忙补充。

两人都是眼巴巴地看着谢威。

之前谢威就提过,直接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招聘。

考试,在学校的人,无论教职员工还是学生,谁都不陌生。

可用人单位进行招聘的考试,怎么考?

根本就没有先例!

“这有啥?”

谢威无语地看着两人,“公司招聘考试跟学校入学考试、高考都不同,只是为了筛选人才。当然,学校学习的各种知识只是基础,而我们不考这些基础,咱们直接根据厂里的工作情况设计考试内容,比如,厂里如果出现什么安全责任事故,咱们用这为题,让参加的考生对具体事例进行分析,什么原因导致,如何改进等……”

面对谢威这连思考都没有就说出来的方案,两人都是一脸懵逼地看着他。

不知道怎么操作。

真要这么搞,怕是几千人参加考试,都不会有多少能及格的。

“两位,我想问问,咱们各个厂的管理人员、销售人员,有眉目么?”

“没有!”

面对谢威的询问,两人都是忙不迭地摇头。

到目前为止,别说各个厂的管理跟业务人员,连最基础的管理人员都没有校企办培养的。

14厂那边同样也是如此。

“校企办要想全面控制这些下属企业,只是给钱是不够的。尤其基层的管理人员,更需要校企办自己培养人才……”

说到这里,谢威的脸上满是严肃。

没办法。

两人在之前是一点基础跟经验都没有,他们自己都是被赶鸭子上架的。

“如果指望高校毕业分配,作为人才培养的大学,最多只能留下少量学生留校,从其他学校分毕业生,不太靠谱……哈工大是理工科院校,学校一直都是以培养军工领域的工程师为己任……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学校没有相关专业,我们能做的,就是自己培养……”

此刻,谢威再次化身为老师。

给两人介绍如何在人才供应不充足的年代培养校企办需要的各方面的人员。

“谢威,你的意思,这次不只是招聘卫生巾厂的人员,而是连校企办下属单位管理人员、业务人员等都进行招聘?”

吴涛也不知道自己理解是否正确。

他感觉谢威就是这么个意思。

“只是部分。”

看着吴涛,谢威平静地回答,“在目前谁都得罪不起的时候,岗位紧张,我们招聘的人员数额跟需要安置工作的人员数目上是矛盾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咱们优先选择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人员。你们要记住,我们招聘的不不只是工厂的工人,更是招聘未来校企办下属单位的基层管理干部、业务人员……”

谢威详细地把自己提出通过考试进行招聘的方案向两人做了详细介绍。

这跟入学考试、高考都不同。

高考考的是各科基础知识,而招工考试不同,需要招聘的人员都得有一定的基础。

学校各科的基础知识不管基础多好,没用。

作为管理人员,只需要了解接触知识;业务人员,需要了解详细点,可那都是产品的特性、市场竞争力。

“谢威,这样会不会不太公平?”

吴涛听完,皱着眉头,满脸担忧地看着谢威。

在他看来,这样的考试,没有任何公平可言。

只要之前接触过业务或是管理,做题就会比较轻松,一旦没哟接触过,如何回答都不知道!

“公平?呵!”

谢威直接嗤之以鼻,“吴主任,如果要论公平,你觉得你能在这里跟我讨论这问题?”

“……”

吴涛咬牙看着谢威。

杀人诛心呐!

谢威这混蛋,怕是知道自己的情况。

“这世界上,永远不存在绝对公平的事情!公平只是相对的……虽然这对参加考试的人员来说,谈不上公平可言。毕竟很多东西他们在当知青的时候,根本接触不到……如果我们只追求这方面的公平,那么,对于一直都在努力的人,公平么?”

谢威的话,让两人神色复杂。

谁都没有再说出反驳的话语。

“还有,校企办的业务不可能仅仅局限在目前的几个项目中。以后会有更多项目,用人怎么办?考试题都会根据管理、业务等领域来设计……即使安排在工人岗位的,也是作为人才储备的……至于他们是否努力学习,是否争取,就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校企办只是给一个机会而已!”

谢威的话,很难听。

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这是最符合市场竞争机制的。

校企办要发展,大量基层业务员、基层管理人员,都是需要直接由校企办掌控。

指望其他学校分配毕业生?

做梦!

“还有,你们得清楚,没有参加高考或是没有考上大学的,虽然跟复习时间、得到的资源等也有很大关系,不可否认否认的是,有能力考上大学的,不会参加我们的招工考试……”

谢威这话更是难听。

可事实就是如此:有能力考上大学,或是觉得自己有机会的,没有几个人会放弃,不管多苦、多难。

考上大学,就成了国家干部。

大学里,学校发放的助学金、饭菜补贴不能让人吃多好,却不会让人挨饿。

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国家单位,成为国家干部,端上铁饭碗。

但凡有机会,谁愿意去当工人?

听到谢威的这番说辞,两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后什么都没说。

“行了。这事情就这样定了,你们去找一些跟业务、管理相关的问题,我这也出一些题,到时候再综合一下……至于技术员,咱们不需要从招工名额中选拔!”

哈工大作为国内工程师摇篮,培养的都是国家重点项目的工程师。

目前校企办的几个小业务所需的技术人员,一方面有参加项目的各专业同学跟老师负责,另外就是通过生产过程去发现最基础的那些主动学习、愿意努力的人提拔。

所以,谢威不需要从招工人员中选拔技术人员。

选拔出来的,能跟在高考中厮杀出来,并且以自残式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老三届大学生相比么?

选择参加招工考试的,终究是被高考淘汰了的人员。

甚至,很多因为平时不学习,在知道恢复高考后依然没有付出足够的精力去应对,这些人,已经不符合市场部的需求;参加高考,尤其是两次高考都没考上的,谢威不否认有各种原因造成,但是他也觉得这些人都是死读书、不懂变迁的。

两人听了谢威提出来的方案后,根本就没有办法提出任何反对意见。

他们也拿不准。

无奈之下,只能又去找李瑞。

“谢威怎么说,就怎么干就行了!之前我就说过,校企办一切以他为主!我觉得他的理由没有任何问题!”

面对把详细情况做了介绍的两人,李瑞虚眯着眼看着他们,满脸不爽。

这特么的又不是什么大事!

至于拿来让自己闹心?

“校长,一旦公布,到时候……”

吴涛终究曾经担任过李校长的助力,在王征低着头不吭声的时候,主动提出自己的担忧。

哪知道,他还没说完,就被李瑞粗暴地打断了:“能有什么问题?吴涛,我之前就警告过你,不要想着哪头都讨好!你作为校企办的负责人,对校企办的未来发展,都没有一点规划?”

“……”

吴涛懵逼了。

自己能有什么规划?

当校企办主任,是李校长强行塞给自己的。

自己还是宁愿担任校长助理。

毕竟,校长助理跟自己现在这个校企办主任平级,工作更加轻松,不用承担太多压力,更不要需要各种出差受罪。

关键工资还特么的拿一样的!

王征看着一脸懵逼的吴涛,果断选择什么话都不说。

自己心中有什么想法不重要。

校长这是不分青红皂白就完全信任谢威呢。

以后,还是老老实实地按照谢威说的去干就好。

他跟吴涛不同,原本受教育程度就不是很高,仅仅高中没毕业,如果不是杜国旺,他现在还在边境牧羊呢。

“怎么?你有什么意见?”

李瑞看着王征嘴唇动了动,不满地问他。

“校长,我没有任何意见……杜主任让我去校企办的时候就告诫我,多看,多听,多想,少说……谢威在进入大学前不仅拥有五年的工作经验,更是熟悉市场……”

尼玛!

听到王征的话,吴涛满脸不可思议地看着他。

闹呢!

这狗曰的之前可是给自己说谢威的提议如何如何不合理,这会儿却说谢威说的,都是正确的!

狗!

实在是太狗了。

以后还能愉快地共事么?

在李校长跟吴涛、王征两人扯淡时,谢威并没有急着回去,而是跑去学校新给无人机项目划拨的办公室找了南航过来的冯秉义教授。

他需要详细了解长空一号无人机的技术性能跟情况。

相比他原本的时代,机器狗满地走,无人机以高性能、低成本为空军选择的标准时代,这年头无人机没法比。

更重要的是谢威需要通过冯教授了解空军的真实需求。

就只给了200万的经费呢!

要搞出跟几十年后那种滞空时间动不动都是几十个小时、航程都是以千公里计算的无人机,别说200万,2亿都不够啊。

“你小子啊!当初不是说报考哈军工么?”

冯教授看到谢威的第一眼,就一脸笑容。

“……”

顿时就把谢威给整不会了。

冯教授认识自己?

闹呢!

南航的教授,跟蓉城有毛关系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