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 201 地方包围城市之7000万订单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201 地方包围城市之7000万订单

作者:葫芦村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12 21:11: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低,有点高。”

谢威哭笑不得,“都在一个城市里,我怕到时候哈城市政府知道了,找咱们麻烦。”

“怕个屁,等搞好了,都好几年了,他们即使知道了,指不定早就不知道调到哪里去了。”

刘德宝安慰着谢威。

“这里是哈城,黑省省会。市里升到省上,依然在哈城啊。”

谢威提醒两人。

他并不想把价格卖那么高。

八十年代,中国通讯市场七国八制的时代,国产交换机都是小容量,根本就没法跟国际产品竞争,所以价格很高。

全国经济从改革开放后,就一直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不少资金投入到了通讯网络这种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上。

价格低一些,也能给国家节省大量经费。

“这你不用管。即使我们报700一线,折算成美元,也不过才467刀,只有目前鬼子要价的三分之一……价格高一些,回收的经费多一些,你们搞研究的经费也就充足一些。”

张鸣秋也开口了。

谢威默然点头。

也懒得提醒二位,邮电局修机房什么的,也是需要钱的。

新的程控交换机,总不能还如同之前的交换机那样,直接搞个房间就摆里面吧?

“两位领导,你们知道目前福州邮电局跟富士通的谈判情况不?”

虽然是凌晨四点过,谢威现在睡意全无。

两人醉酒后醒来,全身无力,却又不想就这样睡下去,几人就这样一直聊到了天亮。

“这么大的工程,咱们得多长时间才能搞定?而且总局跟各个分局交换机房所需要的大容量交换机怎么解决?”

一大早,改变了行程的王征跟罗诚就到了谢威这边,见三人虽然满脸疲惫,精神却亢奋,也不知道聊什么。

知道情况后不等王征兴奋,罗诚就皱着眉头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罗诚的话警醒了还没来得及高兴的王征,他当即说出了自己的疑虑:

“既然要打造样板工程,供其他客户参考,可现在咱们只有小容量交换机,连分局的机房都不行,只能用于各个单位……”

只能用于各个单位的机房。

整个哈市下面一共十个分局,可不是按照平均分,每个分局20台小容量交换机就能解决问题的。

需要把所有的交换机纳入一个系统。

没法建成自动控制的电话通讯网路,还带客户来看什么?

“一会儿召集项目核心人员开会,大家讨论一下。”

谢威其实是有方案的。

不过那个方案会使用太多交换机,在能耗等方面都没有任何优势,不到万不得已,他并不想把哈市电话网络全部用256门的小容量交换机组网。

成本肯定会比进口的低,但是也把自己的劣势展露了出来。

“即使全部使用256门交换机,可以满足全市通话网络的需求……”

黄慧勤提议道,“我们的交换机完全可以组网。”

“不行,容量太小,浪费太多,需要占用个太大的地方了。而且,一旦我们更大容量的2000门交换机研发成功,就需要替换,实在是太麻烦了。任何单位都不会愿意给钱的。”

孟坤作为黄慧勤的导师,直接提出了反对意见。

“短时间内,大家都已经看到了项目计划书各方面的要求,2000门程控交换机很难在短期内研究出来。我们人手本来就不足……”

路广亮开口反驳着孟坤。

在他看来,已经有了256门的小容量交换机,完全是可以通过对哈市电话通讯系统的升级进一步来培养队伍,熟悉技术。

“跟哈城邮电局的合作,不只是我们帮着建设电话交换网络,哈城邮电局会给团队提供一部分技术人员。”

刘德宝听到人手不足,开口表示。

听到这话,知道内情的谢威不由诧异地看向了张鸣秋。

平时很低调的儒雅代校长,完全是高级知识分子的代表。

没想到却如此生猛。

把邮电局领导开了瓢,这还让人家不仅给项目,还得给人?

“另外,李校长在邮电部跟电子工业部要了30名计算机跟通讯相关的青年技术人员,这两周会陆续到来。人的方面,不用担心。”

张鸣秋瞧见谢威神色怪异地看自己,回应了一个淡淡的笑容,旋即说出了一个让谢威更意外的消息。

李瑞不是被处理了?

还能在外面折腾不说,还跑到邮电部跟电子工业部要到项目最缺的人员。

“邮电部给的人,不会又是……”

路广亮刚开口,就发现孟坤跟黄慧勤都盯着自己,急忙尴尬地解释,“孟教授、小黄同志,我不是说你们。”

“那你就是说我喽~”

罗诚一脸不爽,可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这话终究没说出来。

还好,谢威是个值得信任的好同志,知道自己的技术水平差,在项目中混很容易就露馅,到时候不只是自己丢人,家里也会跟着丢脸,让自己去校企办。

用很短的时间,混成一个处级干部,不香嘛。

这点指桑骂槐的话,还是没法击穿罗诚的脸皮的。

“不会,这次是李校长亲自拿着档案选的人。”

张鸣秋再次看了一眼谢威。

显然,他知道些什么。

确实,听到张鸣秋说李瑞还在外面到处要人什么的,谢威心里算是明白了李瑞用自己的政治前途给自己上的什么课:虽然说胡乱搞项目这事情让学校财务陷入了危机,但这也算不得原则上的问题。一旦找人背锅,那才是真正犯了无法挽回的错误。

这不,李老头还在打劫电子工业部跟邮电部呢。

这怕是要升职?

即使不升职,肯定也是平调,要不然,李老头能去要到人?

还是自己亲自拿着档案选人?

“即使人手充足、经费充足,2000门程控交换机短时间内也无法搞出来,这个只能用到各分局。而哈市邮电总局,不说万门程控交换机,至少也得5000门程控交换机。”

256门程控交换机测试没有问题后,项目团队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并没有一步一步地前进,先搞500门再搞1000门,而是直接向2000门程控交换机发起了挑战。

2000门程控交换机,控制线路的数量是256门的8倍,涉及到的数据处理等问题,不只是8倍。

还必须优化处理程序,甚至对作为核心处理器的芯片运算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以先把总体交换机网络方案搞出来,按照需求设计所需要的大容量的交换机。256门的程控交换机,确实也只适合一些事业单位使用。甚至,大型一些的单位,这交换机都有些不够。谢威同志不是一直在强调,咱们不能只考虑眼前,还得考虑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话普及到每一户……各地邮政支局的机房,至少也得500门甚至千门的交换机。”

于国峰提出了自己看法。

“就目前情况来看,哪里需要这么大的容量!”

路广亮很保守,“要是按照如此方案,整个电话交换网络,多少年也搞不定!”

“搞不定难道就不搞了?”

孟坤毫不犹豫地反驳了回去。

眼见会议变成了吵架场所,谢威知道再不开口,就真吵起来了。

2000门交换机,是他强行要求上马的。

“诸位,咱们搞技术产品开发,不能只局限于眼前。国家经济在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也会跟着经济发展而提升。现在看起来增长的不多,甚至很多失去了国家计划订单的单位连工资都发不起……如果技术只考虑眼前,还怎么跟比我们多发展了上百年的对手竞争?”

谢威的话,让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到了他身上。

“我们应该考虑到电话进入每一户时候对交换技术的需求!”

对于电话普及到每一户,在座的大部分人都是不相信的。

先不说一部电话2000的初装费,仅仅是每个月9块钱的月租,对于人月均工资30~40的普通家庭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普通人家,平常有什么重要事情,拍电报赶不上时间,还有公用电话不是?

再说了,大城市还有传呼业务的:打电话到当地的邮电局,如果不需要跟受话人通话,只需要把信息传达,直接告诉邮电局的工作人员,会有人帮着上门把消息送到,这就是所谓的“传”;叫人来接电话,叫“呼”。

双职工家庭,初装费也需要两个人两年不吃不喝!

装上又如何?

普通人平时根本就没有多少用电话的机会。

不过,倒也没人在这个时候反驳谢威的意见。

“谢威,如果我们拿不出方案,哈城市的交换系统项目,我们怕是难以承接。”

于国峰提醒谢威。

必须得有方案,还必须是能说服哈市政府跟邮电局的方案。

“哈市邮电局现在也没有充足的经费,全面更换整个交换机系统不现实,按照刘书记跟张校长说的,哈市电话网络需要建设十万户的容量,每线700块,仅仅是交换机就需要7000万。另外,新增加的程控交换机,虽然可以兼容原来各种形制的老式交换机,可机房已经不合适,也需要重新修建机房……整个工程投入需要上亿……”

说到这里,谢威停顿了一下,观察着众人的反应。

见没人提出反对意见,也没谁对700块一线提出质疑,便继续说道:“先利用我们的程控交换机帮着哈市电话网路扩容,先用我们的交换机把各个支局的交换系统更换……”

听完谢威的方案,众人顿时愕然。

各地邮电局的电话交换系统,不都是先从上往下?

谢威倒好!

先从下往上。

“谢威,哈城邮电局不会同意吧?”

“是啊,总局的机房是市内所有通讯的中转站,那里才是最繁忙的。”

“这样的方案,别说邮电局不同意,市里也不会同意……”

众人纷纷表示反对。

好钢得用到刀刃上。

现在哈城邮电总局的接续中心本来就繁忙无比,有资金肯定要先提升总局的通话的续接能力,各地支局只是小小的中继站,投资再多,对总局机房的电话续接能力也没有提升。

等众人纷纷把意见表达出来,一直到没人说话,谢威才开口:“我明白大家的担忧。大家想想,如果各地分局跟支局都使用程控交换机,中转过程就只剩下总局……多出来的接线员、设备,就可以搬到总局机房进行扩容……等我们大型程控交换机开发出来,再替换总局机房里的老旧设备……”

谢威的提议,顿时让所有人明白了他的想法。

按照他的方案,哈城先更换各个小地方节点的交换机,如此一来,整个网络就剩下各分局跟总局的续接中心。

多出来的人手跟设备刚好可以分担各分局跟总局的压力。

“如此一来,不管个地方增加多少线路,总局跟分局跟着增加就行,等到大型交换机研发出来,也可以根据需求考虑分局跟总局的扩容……总局只要更换,整个系统全部更换完成,不仅可以节省资金,也能有效缓解线路紧张的问题。”

孟坤在听谢威讲完后,第一个支持谢威的提议。

如此一来,前提投入不需要太多,哈城的电话网路通话质量跟效率都会大幅度提升。

同时也能满足新开户的电话用户需求。

“这算是地方包围城市……”

谢威笑着说道。

“邮电局那边会同意吗?”

路广亮担忧地问道。

“为什么不同意?不仅节省了经费,也满足了需求,甚至让他们可以放开电话线路的开通,筹集经费!”

张鸣秋平静地说道。

“可我们怎么搞?搞成这样,怎么让其他地方的邮电局参观?”

罗诚却担忧了起来。

全国各地的邮电局,都需要升级电话通讯系统。

人家都希望搞核心的节点呢。

“先搞个样板出来,看看效果。我们学校的人工交换系统直接更换成我们的程控交换机。”

张鸣秋看了看谢威,开口说道,“学校这点钱,还是拿得出来的。”

······

文敏办公室。

酒醒过来的文敏跟王成两人上班第一时间就碰头了。

昨天张鸣秋跟刘德宝请客的事情即使喝多了记不得,也有人提醒他们。

“几千万的经费啊!全部靠贷款,先不说省里跟国家计委是否会批准,咱们怎么还这贷款?”

抽着烟的王成一脸愁容。

“寻求日本的贷款是没了可能了。要不然……”

文敏喷出一口烟雾,叹了口气。

昨天张鸣秋用酒瓶拍金效廉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就因为金效廉说让小鬼子帮着发展来赎罪的话……

双方都没错。

邮电局没钱,却又继续对电话交换网络进行升级跟扩容。

“交换网络不扩容,邮电局就没法给新用户开户收取初装费回本;不给新用户开户,又没钱扩容。难呐~”

王成叹了口气,一手夹着烟,一手抓着头发。

文敏也头大。

都同意张鸣秋的要求把项目交给学校校企办,这事情要是不成,以张鸣秋那比李瑞还阴险的性格,怕是最终要闹到上级去。

“文书记,王市长,张鸣秋太过分了!咱们项目不能给他们!”

脑袋上裹着纱布的金效廉并没有在医院休病假,怎么想都想不通。

自己被张鸣秋拍了一酒瓶,还得答应把项目给他们。

邮电局能有上面的拨款也行啊。

就靠着市政府返给邮电局的城市维护中的电话附加费,哪够?

目前哈市收取的这方面费用,每年不到90万。

一次性贷款几千万甚至上亿,市政府返的费用,都不够偿还贷款利息。

“效廉同志,都到了这种程度,咱们反悔能有用?李瑞现在还没有正式调离学校呢。”

王成提醒金效廉。

都怪金效廉说漏嘴,要不然怎么至于如此?

“可他们都是小容量的交换机啊!根本就不符合总局跟各分局机房……”

金效廉急了,“没有日本的,咱们也可以寻求其他国家的……听说,目前不少国际巨头都在跟福州邮电局接触……”

“其他国家会给贷款?”

文敏皱起了眉头,“金局长,如同张鸣秋同志所说,即使外国公司愿意提供贷款,那也是有很高利息的。同时,我们使用了外国的设备,国内开发的单位就失去了这部分的市场。哈工大不只是为国家建设、国防建设培养人才的,也承担着不少技术开发……”

“……”

金效廉不知道文敏哪里来的这么大火气。

自己也没说什么啊。

是市政府能拿出钱,还是邮电局能拿出钱?

“咱们必须支持哈工大的发展!”

文敏表态了。

“可咱们没钱啊!”

金效廉忍着脑袋上伤口的疼痛,咬牙说道。

“等他们提出方案吧,咱们尽量筹集经费……”

王成看了一眼金效廉,旋即问文敏,“往省里的报告怎么弄?”

“得等学校拿出方案,不然咱们怎么写这报告?”

文敏苦着脸说道。

没有方案就想问上级要钱?

别说国家计委跟财政部,怕是省里都不会同意的。

经费问题并没有让文敏等人为难太久,张鸣秋跟刘德宝两人第二天就带来了方案。

“谁想出来这么天才的主意?这下咱们根本就不需要打报告申请项目经费!自己就能逐步筹集经费更换全市电话交换机系统啊!”

文敏看完,大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