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最强军火之王 > 第446章 哈立德扬威

最强军火之王 第446章 哈立德扬威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28: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十辆主战坦克不算多,加上三十辆步兵战车也极为有限,不过三十辆主战坦克上一字排开,后面跟着三十辆步兵战车,从防线后方与侧翼发起冲锋,那场面绝对震撼,攻击力也无庸质疑。

关键不是有多少坦克与战车,而是进攻方向。

只是一个突击,就冲破了叛军设在塞马沃东面的防线,严格说来其实就是一条由简易工事构成的防御阵地。

首先开火的不是“哈立德”主战坦克,是BMP-3步兵战车。

对付叛军的简易防御工事,比如机枪堡垒,BMP-3的100毫米火炮就足够了,用不着使用坦克炮。

此外,“哈立德”主战坦克的备弹量并不多,只有39发。

考虑到可能遭遇叛军主力,特别是装甲部队,每辆“哈立德”携带25枚穿甲弹,4枚炮射导弹与10枚多用途高爆弹,因此在遇到威胁不大的目标时,就得交给在后面跟随的步兵战车。

冲破叛军的防线,装甲营继续向西挺进。

准确说,应该是得到加强的装甲营。

因为坦克本来就不多,步兵战车也很少,所以王栋把机械化步兵营的坦克连与一个战车连编入突击部队。

只有集中起来使用的装甲部队,才能发挥出最强的战斗力。

也就在这个时候,A-5PG机群赶到,开始轰炸塞马沃南面的叛军。

30余架A-5PG分成了八个编队,轮番在装甲集群前方大约三千米外投弹,用炸弹为装甲集群开路。

集中轰炸,主要是为了对付叛军的步兵。

因为推进速度实在是太快,所以搭乘BMP-3的步兵没办法下车作战,也就无法为坦克提供掩护。

此外,现在是夜间,未必能及时发现叛军的反坦克小组。

所幸,叛军没有多少单兵反坦克导弹,而且在遭到突然袭击之后,也不可能立即把反坦克小组过来派过来。

轰炸持续了大约十分钟,所有A-5PG用光了炸弹。

这时,装甲突击集群才遇到真正的对手。

叛军的一个坦克连从城区杀出来,打头的是六辆M1A1主战坦克,后面还有八辆M2A3步兵战车。

这次,首先开火的依然是BMP-3。

在差不多4000米的距离上,十多辆BMP-3率先投入战斗,使用的是主炮,打出去的却不是炮弹。

是炮射导弹!

每辆BMP-3有六枚9M117型炮射导弹,比正常配置多了三枚,专门用来对付叛军的步兵战车。

这些炮射导弹是跟BMP-3一同出售给阿联酋的,后来一同赠送给了沙特,再转手送到了巴基斯坦军队手上,只是其中一些来自乌克兰,是巴基斯坦从乌克兰采购T-80U时得到的意外收获。

9M117不足以摧毁主战坦克,不过对付步兵战车,那是绰绰有余。

关键就是射程,以及炮弹的飞行速度。

在4000米的最大射程上,9M117的平均飞行速度高达每秒300米,比M2A3的“陶”式反坦克导弹快得多。

至于射程,两种导弹旗鼓相当。

更快的飞行速度,意味着在同时开火的情况下,BMP-3能先击毁M2A3,让M2A3发射的“陶”式导弹失控。

十六辆BMP-3都是停车开火,而且是在极限距离上开火。

显然,叛军根本没有想到对方会首先攻击步兵战车,而不是冲在前面的主战坦克。

9M117的单发命中率为百分之八十,同时用两枚导弹对付一个目标,总体命中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六。

八辆M2A3无一幸免,至少有五辆被两枚导弹击中。

接下来,才轮到双方主战坦克登场。

在大约3000米的距离上,叛军的M1A1首先开火。

显然,叛军很有信心,觉得M829A1穿甲弹肯定能够在这个距离上打穿那些看上去有点像T系列坦克的“哈立德”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

如果打中了,肯定能打穿。

很简单,云龙只设法搞到了新式穿甲弹与炮射导弹,而反应装甲还在运输途中,遥控武器站则没有获得渠道。

主要就是,弹药可以空运,而每套重达六吨的反应装甲只能海运。

可惜的是,M1A1打出的穿甲弹没有一发命中“哈立德”主战坦克。

3000米的交战距离,对M1A1来说还是太远了一点,何况现在是夜间,而M1A1的红外成像仪本买就不怎么样。

当年,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的M1A1在夜战中,甚至得依靠M2A3寻找目标。

关键就是,M1A1的红外成像仪的最大探测距离只有1500米,而M2A3为了把反坦克导弹的射程优势发挥出来,配备的红外夜视仪要稍微好一点,理想情况下的最大探测距离达到了2500米。

虽然叛军的这些M1A1改进过,但是红外夜视仪依然不够理想。

距离缩短到2500米,“哈立德”才向叛军的M1A1开火。

这个距离,对“哈立德”来说也有点远,几乎是极限交战距离。

只是,30对8,数量优势能够弥补命中率的不足。

至于穿甲弹的威力,根本不是问题。

虽然云龙搞来的长杆钨芯穿甲弹比不上华夏自用的型号,但是肯定比巴基斯坦之前提供的好得多。

在2500米的距离上,这种穿甲弹至少能够打穿600毫米厚的均质装甲。

叛军的M1A1,炮塔与车体正面应对穿甲弹的防护强度最多相当于550毫米均质装甲。

转眼之间,至少有六辆M1A1被穿甲弹击中。

剩下两辆M1A1的坦克手丧失了战斗的勇气,立即释放了烟幕,同时向后倒车,试图退回市区。

显然,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烟幕弹都是朝前方投射,因此在发射烟幕弹之后,应该继续前进进入烟幕区,而不是倒车后退。

几秒钟后,随着八辆“哈立德”再次开火,那两辆M1A1被成了燃烧的废铁。

第一次交战,“哈立德”就完胜M1A1。

当然,不是说“哈立德”更先进,比M1A1还要强大,关键是坦克手,特别是坦克车长的发挥。

30辆“哈立德”的车长都是行动人员,而且都有驾驶坦克作战的经验。

因为人手实在不够,所以驾驶员与炮长都是伊拉克军人,不过都接受了长达半个月的高强度训练。

此外,数量优势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遇到的是30辆M1A1,这场战斗肯定不会如此轻松,更不可能一面倒,必然会有不少“哈立德”损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