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最强军火之王 > 第450章 钢铁碰撞

最强军火之王 第450章 钢铁碰撞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28: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凌晨四点,王栋下达了命令,不是突围,也不是进攻,而是原地待命。

别说基层官兵,连十四名代理旅长都是万分不解。

政府军已经固守了三天,守下去就能让叛军撤退?

此外,政府军已被叛军打散,以连排为单位分散在各个地点,不管接下来做什么,都应该把部队集中起来。

只是,所有官兵都能感受到,在零点左右的那轮轰炸后,叛军明显害怕了。

在很多战线上,叛军已经开始后撤,主动放弃了之前用巨大的牺牲占领的建筑物,有的地方甚至是大踏步后退。

王栋不是不知道得让部队集中起来,只是因为夜间的第三次轰炸即将到来。

四点十分,30多架JF-17返回战场。

这是当晚出动的第三次!

按照王栋的安排,如果得突围,这些战斗机将为突围部队开路,也就是重点轰炸突围方向上的叛军。

因为不需要突围,所以调整了任务。

30多架JF-17携带的依然是小直径炸弹,继续在侦察兵引导下,轰炸分散在城区里的叛军。

如果让政府军在这个时候集中,很有可能造成完全可以避免的误伤。

因为叛军已经开始撤退,而且更加分散,所以第三轮轰炸持续了一个半小时。

最后一批四架JF-17还把炸弹全都投到了城区外面,很简单,这四架战斗机已经在塞马沃上空徘徊了一个小时,如果再不返航,就飞不回去了,而且带弹飞行阻力更大,会消耗更多的燃油,也就得投掉炸弹。

轰炸结束时,天色已经微微放亮。

经过一整夜的激战,准确说是两轮高强度精确轰炸,政府军稳住了阵脚,收复了一些被叛军占领的城区。

天亮后,跟随王栋进入塞马沃的机械化步兵营控制了东部城区的主干道。

去纳西里耶的公路已经打通,随时可以突围。

只不过,王栋在黎明时收到的不全是好消息。

在城郊向西突击的装甲集群遭到重创!

大概在夜间十点左右,装甲集群遇到了第二支叛军的装甲部队,有14辆M1A1与至少20辆M2A3。

激战近半个小时,摧毁了所有叛军的主战坦克。

只是,有6辆“哈立德”被叛军坦克摧毁,还有5辆BMP-3步兵战车中弹,包括4名担任坦克车长的行动人员在内的17名官兵阵亡,38名官兵受了重伤,而且以搭乘战车的步兵为主。

这场战斗,充分暴露出了“哈立德”防护上的缺陷。

说白了,就是装甲太薄。

至少有1辆“哈立德”是在超过3000米的距离上被M1A1打出的M829A1击毁,而且三名坦克兵全部阵亡!

能够隔着这么远打中“哈立德”,那肯定是运气。

问题是,把贫铀弹芯换成了钨芯的M829A1,在3000米射程上最多能打穿450毫米厚的均质装甲。

也就是说,“哈立德”车体正面的等效防护厚度还不到450毫米。

显然,这只是第二代主战坦克的水准。

要知道,即便是防护能力最差的第三代主战坦克,也就是“猴版”T-90S,车体正面的等效防护厚度都在500毫米以上,而以防护见长的西方坦克均超过550毫米,一些变态的主战坦克,比如“挑战者”2甚至达到了650毫米,“梅卡瓦”4因为动力舱牵制,某些部位甚至相当于700毫米。

只不过,“哈立德”本来就是二代车体加上三代炮塔的二代半主战坦克。

此外,源自T-72的自动装弹机存在极为巨大的安全隐患。

那辆“哈立德”被一枚穿甲弹彻底摧毁,三名坦克手全部阵亡,就是因为储存在车体里的炮弹发生了殉爆。

如果采用炮塔尾部隔离弹仓,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

因为王栋还没有掌握政府军的控制权,所以装甲集群没有停下,继续向西突击。

只是,降低了突击速度,而且让乘车步兵全部下车。

不是说需要步兵为坦克提供掩护,而是避免给步兵战车陪葬。

开始,有30多名步兵因为搭乘的步兵战车中弹而受伤!

凌晨一点半左右,第三次装甲战打响。

这次,遇到的是政府军的主力,整整一个装甲营,24辆M1A1与30辆M2A3,还有数百名步兵。

激战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从4000米打到不足500米。

对现代坦克来说,500米的交战距离,跟步兵拼刺刀差不多。

这场战斗,掌握主动权的是叛军。

可以说,从战斗开始到战斗结束,叛军始终掌握着优势,装甲集群更多的是在跟叛军耗时间。

“哈立德”的防护问题暴露得更加彻底。

在最初的十五分钟内,就有7辆“哈立德”被2500米外的叛军摧毁,其中4辆是被反坦克导弹击毁。

这个距离,“哈立德”对M1A1的威胁非常小。

主要是打不准!

结果就是,“哈立德”不得不使用炮射导弹,也就得停车开炮,而且要在导弹命中之后才能继续行进。

被摧毁的7辆“哈立德”全是在停车后中弹。

可见,在坦克对坦克的战斗中,由坦克炮发射的炮射导弹没有多少战术价值,甚至可以说是累赘。

其实,只要距离缩短到2500米以内,车长只会使用穿甲弹,不会考虑炮射导弹。

随着交战距离缩短,“哈立德”的坦克炮开始发威。

当然,车长的素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接下来的近一个小时的战斗中,“哈立德”取得了12比18的交换比,而且摧毁的全是M1A1。

在都能摧毁对方的情况下,决定胜负的是车长的临场发挥。

可惜的是,“哈立德”的备弹量仅有39发。

打到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多少炮弹可用了。

如果每辆坦克能够多携带几发炮弹,哪怕只是5发,装甲集群都有可能摧毁叛军的所有主战坦克。

只是,没有如果。

最后关头,12架A-5PG及时赶到。

耗光了炮弹的5辆“哈立德”趁机撤出战场,留在后方的步兵也抓紧机会,把伤员全都救了回来。

最终,只剩下了5辆“哈立德”与7辆BMP-3,而且全都用光了炮弹。

三场战斗,装甲集群阵亡了17名坦克车长,42名坦克兵,48名战车乘员与63名乘车步兵,还有上百名官兵受了重伤;而取得的战果是,击毁38辆M1A1,27辆M2A3,毙伤叛军近800人。

其实,最大战果是让叛军始终没能堵上包围圈东面的缺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