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最强军火之王 > 第498章 根源

最强军火之王 第498章 根源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28: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惊喜归惊喜,但是穆罕默德没有丧失理智。

不可否认,华夏在现代化建设上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用“空前绝后”来形容也毫不过分。

空前嘛,自然不用多说。

从建国算起,也就七十来年,而从改革开放算起,才四十年出头,这个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国家,就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工业国,在抗战与内战的废墟上建起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在历史上,肯定是绝无仅有。

说绝后,那也差不多。

至少从目前的全球局势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复制华夏创造的现代化奇迹,连模仿都办不到。

在人口规模上,跟华夏同级别的只有一个国家,也就是几年之内就将在人口数量上超越华夏的印度。

只不过,要想真正的超越华夏,哪怕只是追上华夏,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别的不说,印度的文盲率高达百分之六十!

在接受了教育的另外百分之四十的印度人当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五接受了高等教育,其他的几乎都只有小学文化,也就只是能够看书读报。

华夏呢?

在去年,华夏的大学招生规模达到了950万,高等教育比例高达百分之四十!

即便另外的百分之六十,也接受了初中以上的教育,而且很多掌握了专业技能,具备成为熟练技术工人的能力。

其实,印度连语言与文字都没有做到统一。

虽然印地语与英语为官方语言,但是大部分邦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结果就是,印度的大部分学生得学习三门语言!

这不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吗?

花那么多的时间学习语言,有多少时间用来学习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等知识?

要知道,语言只是交流工具,对提高生产力没有帮助。

说句不好听的话,印度至今都没有普及公共厕所!

一个连厕所都建不好的国家,凭什么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

用社会与历史学家的话来说,印度与华夏的至少有两千年。

为什么?

因为印度缺少一个像秦始皇那样的历史伟人!

要知道,在沦落为英国的殖民地之后,印度才真正实现了统一,而在此之前,没有一个王朝统一整个印度。

现在的印度,更像是一个用英国人的遗产建立起来的邦联制国家。

此外,在文化上的差距,那就更加明显了。

不可否认,在近代,华夏确实很落后,而且保受西方列强的凌辱,甚至被曾经的学生揍得遍体鳞伤。

只是,在此之前呢?

从秦汉开始,两千多年来,华夏有多少时间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可以说,在有史记载的两千多年里,华夏在绝大部分时候就是全球最强大的国家,是整个东方世界的霸主。

在汉唐时期,华夏就是当今的美国。

由历史所早就的文化,让华夏人,也就是炎黄子孙坚定不移的相信,只要齐心协力,只要奋发图强,华夏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必然是在将来的某一天成为这颗星球上最强大的民族。

印度呢?

在网络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依然被来自奴隶社会的,极端愚昧与野蛮的种姓观念所束缚。

更要命的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不但没有将其当问题看待,还以自己所拥有的高贵种姓而沾沾自喜。

受这种文化控制的民族,能够发展壮大吗?

别说半个世纪,就算给印度几百年,也未必能够超越华夏。

问题是,华夏的成功经验能复制吗?

或者说,其他国家能够用华夏的发展方式进行现代化建设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华夏能够成功,有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一是历史文化,二是数量众多的人口,三是基本国情。

三者,缺一个都不行。

显然,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国家,也就只有华夏。

前两者都很容易理解,而第三个因素往往被人忽略。

为什么?

早在几十年前,就有西方的学者预测,华夏最多能够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然后就会像巴西那样,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实际情况呢?

去年,华夏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预计最快在2024年,最迟在2027年就能迈过12000美元大关。

按照联合国给出的标准,这是中等收入的上限。

超过这个水准,就进入了准发达国家行列。

事实上,“中等收入陷阱”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或者说是西方经济学的命题,根本不能用在华夏身上。

产生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是什么?

说得直接一点,其实就是西方国家炫耀的民主体制。

当一个国家初步实现工业化,开始向发达国家行列进军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来自自身。

简单的说,就是能否继续稳定的发展下去。

如果在这个时候出了问题,就会调入中等收入陷阱。

出什么问题呢?

这就是,当一个国家的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国民对生活品质的需求就会显著提高,也就必然会在与生产无关的领域投入更多资源,从而对投资,也就是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造成冲击。

其实,这跟西欧的发达国家向福利型社会转型差不多。

在西方的民主体制下,制订国家发展战略的领导人必须考虑选民的感受,用政策来争取选民的支持,也就得向选民妥协。

可惜的是,民众的选择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别忘了,决定选票的是人头,而不是个人的远见卓识。

每个人都想过上安逸的生活,最好不用劳动就能富足美满,而这却是现实中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至少不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因此国家的领袖必须有清楚认识,也就不能为民意所驱使。

可惜,在西方的民主体制下,这种情况却不可避免。

当然,说了这么多,穆罕默德王储最为关心的,还是华夏的经验是否管用,以及华夏有没有能力帮助沙特走上现代化的道路,让沙特摆脱对石油的依赖,让沙特成为一个真正的工业强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