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一百零五章 反应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一百零五章 反应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19: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每发一张照片,韩杰松都感觉到绿色在延伸,希望在升腾。

可惜网站过于简陋,点进去后赫然八个大字:保卫家园,守土有责,下面则是一个留言板。

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网页,访问量却很高。

当一张张照片还在慢吞吞的上传时,就已经有人在他发的主题下留言。

“【一棵松树】你这是真回去了?”

“这照片?是真的?太震撼了吧!”

“迎风而立,向阳而生,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这梭梭长得真好,突然之间更想回去栽树了。”

韩杰松的网名就是一棵松树,看到网页上的一条条留言,他趁上传的间隙写道。

“实际上,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很遥远,也很残酷,我看了人家的治沙方式才真的认识到了差距。”

“我看难度也不大啊,那梭梭长得多好,青葱翠绿,一看就充满了希望。”

“这成活率和状态一看就是管护得好。”

“以前家里的长辈去栽梭梭,都是从老梭梭树上撇下来的树栽子,能不能活全凭造化。”

“我觉得我们也能行。”

“几张照片就看得我心潮澎湃,等明年春,我要从武威开车过去栽树。”

“羡慕离得这么近。”

韩杰松看到不断冒出的留言,网友的轻松诙谐与脑海中那艰苦卓绝的鏖战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没再去管留言,而是精挑细选的将每一张有代表性的照片发了上去。

一棵棵梭梭树蓬勃生长,花棒、柠条、沙拐枣等沙生植物牢牢扒住土地,望不到边的绿色把金黄色的沙漠覆盖起来。

戴着头巾的妇女在给梭梭树浇水,其身后跟着两人摆弄水管,再后面是远眺看上去依然很高大的水车。

扎好的草方格静静地归附在沙漠上‘我自岿然不动’,狂傲肆虐的风沙在他面前变得安分守己。

男人背负起用绳索捆绑好的草秸秆,女人拿着铁锹铁犁,提着暖瓶腰食。

从未见过的沙障机将麦草快速而轻松的压进沙子里。

温室里,露天苗圃上,育满了各色的沙生种苗。

一辆辆印着沙海农牧的皮卡满载着各种物资穿梭在沙路中……

网友的留言也越来越多,QQ群里也早就炸了锅,得知消息的都涌入了这个小网站。

“致敬!沙漠变绿洲家园。”

“征服沙漠的壮举,只是读来就令人振奋不已!”

“默默无名的付出和守护者,树都长这么大了,我居然才知道。”

“当我们还在踌躇不前的时候,有人已经让沙漠披上了绿装。”

“等植被恢复了,以后沙漠能不能土壤化啊?”

“不能,栽梭梭、红柳只能固沙,要想沙土化、土化,必须足够的水,沙和土就会慢慢的分开,只要雨水多,慢慢的沙土里面的土就会浮到表面,沙子就会沉淀到土下面。”

“能种果树就好了。”

“等地下水涵养好了也是有可能的。”

“沙海农牧是何方神圣啊?”

“看这治沙架势,那么多的机器车辆设备,还有人工,投入很大啊!”

“@一棵松树,大佬,沙海农牧是哪来的老板投资的,有知道的吗?”

“今天和治沙工人聊了几句,老板好像也是民勤的。”

“啥?民勤的?”

“?”

“我靠,哪里来的大佬?”

小小的网页上热闹非凡,吸引了各地民勤人的注意。

魔都的一个小区里。

已过而立之年的刘午情绪翻滚,以致于打字时连连出错,好不容易才将想说的话发出去。

“我还记得,小时候,冬春季节沙尘黄土经常漫天飞扬,刮得天昏地暗。

我跟着护林员父亲抗上树苗、橛子,背上粮食和水壶,翻越松软的沙头,在沙窝里找湿地、栽苗子、插橛子,一干就是一整天。

看着父亲嘴唇都裂开了血口子,也毫无怨言,我在心底许下一个愿望:一定要让栽下的树苗长大。

树苗确实长大了,但最后又被人砍了当柴烧。

于是我听了家里人的话: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外面的学校,以后就不要回来了。

我考学到了魔都,似乎把家里的门一锁,就逃离了民勤。

但我知道,总有一种声音在召唤我,总得为家乡做点什么,否则我将无家无归,成为生态难民。”

“呜呜呜……朋友,别整这么煽情。”

“我想小时候的柴湾了,那时候好多野鸡小鸟,沙漠里也还有黄羊狐狸和狼的踪迹。”

“@一棵松树,搞吧,你和涛哥把志愿者协会建起来,我们自个儿凑钱,再去网络上、社会上募捐,每年都去栽一两次树。”

“@一棵松树,保卫家园,从种下第一棵树开始。”

“@一棵松树,我要带上我女儿,一代人接一代人,民勤不会消亡。”

一棵松树:“我们的力量太渺小了。”

“怕个卵!”

“你意气风发的把工作辞了,就是为了说这句话???”

“沙海农牧怎么了?他们能做,我们就不能做?指不定沙海现在也在苦苦支撑,正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援呢!”

“那个,我刚刚查了,沙海农牧好像是嘉禾集团旗下的子公司。”

“???”

“卧艹,这么说嘉禾的老板也是民勤的?”

“难怪这么财大气粗!”

“这位老乡有点**!嘉禾的新闻近段时间有点多啊!”

“沙海在奋战,沙海的老板是民勤人,我们也是,我们没那么多钱,但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手段动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使之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对,这就好比一滴水容易蒸发,现在,我们将这滴水融入了大海。”

韩杰松将所有的照片上传完后,又浏览了一遍主题,才在网站写道。

“志愿者协会的栽树活动会发起的,但我想明天先去找找沙海农牧。”

“都可以,只要能栽树就可以。”

“一定参加!”

当晚,韩杰松上传的照片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站友们将其转发到各个平台上、QQ群里。

前两年,《无水的绿洲》节目以及其它媒体们将民勤推上了风口浪尖,各路环保组织和社会人士都注意到了这里的生态危机。

但更多的是在网络和媒体上打口水仗,无谓指责,真正有行动的组织却还没有。

所以,拯救民勤网今晚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沙海农牧也走入了社会大众的眼中。

深夜,郭阳迷糊糊的躺在了床上。

晚上在酒宴上和民勤的父母官谈笑风生,各部门几乎是换着花样的在夸沙海和嘉禾。

从最初的生态移民,压沙栽树,黄河调水,渗漏的河道修复等等开始,把沙海夸出了花。

不忘社会责任,造福当地群众,在广袤而贫瘠的荒漠不懈努力,给沙漠带来了大片绿色。

尤其是水利部门的负责人,2003年红崖山水库干涸,污水横流,死鱼无数,他的上一任直接调岗了。

但自他任职后,沙海每年支付的天量水费,让红崖山水库没再干枯过。

给他挣了面子。

最后实在没得夸了,各部门又把苜禾摆上了餐桌。

郭阳回忆着。

地方并不是单纯的夸,而是想沙海把湖区后的盐碱荒滩荒漠也拿下来。

当时沙海考虑到这是弃耕地,移民再跑回来绝对是大麻烦,就没拿,而是沿青土湖沙区进行划分,一路往前一头扎进了扎子沟一带的沙窝。

但现在问题来了,青土湖沙区甚至更深入的沙窝都郁郁葱葱的,靠近城镇的地方却还是盐碱荒漠。

假如大领导要去看沙海的梭梭林……

想想都头皮发麻。

所以地方想把包袱甩给沙海。

郭阳自然是拖着。

弃耕地也已经盐碱化和荒漠化了,那经营产权该怎么算?

按沙漠来?

没一个明确的回复,沙海不敢接。

反正十一五规划马上要出了,防沙治沙肯定是重点,有了国家级别的政策文件支撑,沙海才有底气。

但郭阳也给了地方面子,安排人工捡拾下废旧地膜、垃圾,做做表面功夫。

只是大领导的行程难以揣测,说不定临时不来了,也完全是有可能的。

清晨,微风带着沙漠植物的清新,吹醒了睡意朦胧的郭阳。

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撩几把清水洗了洗已晒得有些黝黑的脸,瘦削的脸上挂上了些肉。

郭阳感觉自己又帅了分。

到公司时,陆汉斌等人早已去了沙漠里,沙漠边缘的作息通常是5点就要起床,赶早去压沙。

坐在电脑前,才浏览了一会儿新闻,郭阳感觉就要出事。

看着网站上挂着的照片,分明是沙海的梭梭林,一拉评论和跟帖,郭阳自动忽略了一溜水赞扬的。

兰市、武威想来民勤看看的人不少,外地的也有,也许还有已经出发了的媒体,恰好又临近国庆……

在郭阳的推测里,大领导最可能国庆来,毕竟节日到艰苦地区慰问是传统。

但看现在这架势,如果出于安全考虑,行程可能会取消。

郭阳一时不知该干嘛了。

找人问问?

那不是害人吗!

“任我是三千年的成长……”电话铃声响了起来。

郭阳接听了两分钟,神情逐渐的舒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