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一百六十八章 多了800万亩良田

微光公司,惠农网的团队办公室里,同样被摆满了各种嘉禾特色的绿植。

郭阳来到这里时,一群穿着格子衬衫的程序员正忙着最后的调试。

头发越发稀少的曲升,还在忙着最后的沟通,手里的诺基亚就一直没有放下来过。

等一切就绪后,

网站正式上线。

惠农网是全国性的b2b线上交易平台,经过再三考量,由于德农农资超市的最后两三公里依然没有打通。

只能暂时性放弃b2c业务,专注于b2b,大件物流这块天禾还是能搞定的。

上线后,郭阳立马借助办公电脑登录了网页页面。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调整修改,整个网站已经变得简洁明了。

虽然很多功能还不能使用,但这依然是一个较为完善的农产品产销联盟。

通过建设农产品买卖的线上基础措施,重构农产品流通网络。

让农产品突破传统流通模式的限制,直达全国市场。

同时,双向布局农产品主产区和大型农批市场,促进供需的精准对接和交易。

快速缩减供应链链路,减少中间环节和信息不对称。

收取的服务费也聊胜于无,未来几年内都还要靠集团公司维持输血。

郭阳上下拨动着页面。

最上面是水果、蔬菜、肉禽蛋奶、农副加工、粮油米面、种子种苗、苗木草等分类选项。

往下是今日采购,以及采购数据,目前都还是零。

接着是热门供应,具体的蔬菜水果品种,农资农机,每一个分类都有推荐的供应商;

然后是行业资讯;

农技学堂。

现在都还是一片空白,但农技专家那面却出现了人选。

热门专家、专家回答,热门文章。

郭阳点开专家页面,按照省市和行业又进行了分类。

仔细看了下,

入驻的都是各个县级农业农村局的专家,基本上就有高级农艺师证书,这些应该都是天禾种业邀请来的资源。

同时也有一些高校的教授,郭阳就看到了导师翁立新的身影。

惊呼声不断传来。

“有人下采购单子了。”

“又来了。”

“增加的速度还可以…”

曲升问道:“还没有人报价,采购还没成交呢!”

“靠,快看注册用户成交量!”

“怎么这么多?”

“破万了…”

“还在涨,这推广有这么好做?”

豫省。

富农合作社的办公室里,天禾的技术员教导着合作社理事长邓知如何在网上注册、下单。

邓知有点不耐烦,不过连着两年都靠天玉1号挣了钱,也只能配合试一下。

“小段,我直接找你们的经销商买种子不是同样一回事,何必搞这么麻烦呢?”

小段笑了笑,说道:“邓总,这是集团的创新尝试呢?”

“不会用电脑,我感觉还更麻烦了呢!”

“这你可以慢慢学,也不难,在这上面除了买农资,你还可以对比全国各地的市场行情。”

“同时遇到难题,还可以直接询问专家,也可以看看文章,和同行进行交流。”

小段一边说,一边在网页上操纵着。

“邓知,这次要买多少种子?”

合作社有7500亩地,邓知想了想,说:“天麦1号20万斤,天玉1号2.6万斤。”

“这么大的单子在网络上靠谱不?”

“靠谱,天禾的种子其实最终还是天禾公司体系内接单发货。”

说话间,小段就把采购单子打了出去,等着别人报价。

刷新页面后,又看了另一条采购信息。

“邓总,这里有条长期收购干玉米的信息,你看一看有没有兴趣?要不要报价?”

“每天收购2000吨,可以打电话联系。”

邓知好奇的凑近看了起来,讶然的张开了嘴巴,还真有人啊!

“直接联系采购商?”

“那不是,联系的是网站这边,双方达成交易了,由嘉禾负责配送,然后收取一定的配送服务费。”

邓知大概明白了网站的运营模式,但依然有点犹豫。

小段看他这模样,笑道:“服务费很便宜,比你自己谈肯定划算。”

邓知想了想,“合作社暂时不缺钱,玉米粮想过一段时间再卖。”

小段也理解,新粮出来这段时间,一般是粮价低谷期,现在玉米行情又好,惜售是常态。

这时,合作社的种子订单也有了报价,是天禾接下的。

邓知这才放下心来。

买种子这事儿,只要天禾弄妥了,那就肯定没啥问题。

小段说道:“有专家发文章了,【玉米的种植管理以及锈病的防治】。”

“锈病?”

邓知眼前一亮,“那我得看看专家怎么写的。”

同样的场景陆续发生在全国各地。

借着秋收期,

惠农网的用户数量时刻都在上涨着。

京城。

整個惠农网都沉浸在亢奋的情绪之中,实在是注册用户增涨的速度太快了。

这在电子商务领域绝对是名列前茅的,何况还是农业领域。

幸好惠农网准备的时间长。

才没出现差错。

郭阳也跟着查看了会儿后台数据。

其实对他来说没什么好惊讶的,这是理所应当的。

用户多是嘉禾体系内的,体系外的用户数量还有待开发。

没一会,郭阳就又回到了专门给他留的办公室。

惠农网现在的管理有点割裂,惠农网、微光公司、天禾种业三者搅合在一起。

已经快有点理不清了。

而且互联网团队,创业心思重,跳槽、挖角的情况严重,这是潜在的隐患。

郭阳研究了下惠农网的核心管理团队,一共四人。

除了负责软件系统建设的曲升外,另外三人都是后续找猎头挖来的。

姜宇,拥有多年光合作用催化剂、马铃薯育种等农业项目经验。

张文,专注三农领业多年,同时又有互联网行业的经验,主导过多个农业项目。

罗永泽,互联网资深人士,在互联网b2b领域有多年从业经验,曾负责阿里巴巴b2b业务多条运营产品线。

看起来都不是一些安分的主,很难保证原始团队的稳定性。

互联网创业给原始团队股份是普遍的现象。

惠农网不可能这么做。

仓储物流体系是天禾的,甚至连用户都是嘉禾拉来的,凭什么给股份?

郭阳独自琢磨了一会儿。

嘉禾已经搭建起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惠农网不会去走互联网烧钱的那条路。

传统互联网创业那一套用到农业领域来是行不通的。

嘉禾暂时也能支撑惠农网的运转。

思来想去,普惠性质的在职分红计划依然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惠农网前几年很难盈利,所以激励制度不能根据利润来,而是要有一套独立的激励体系。

微光公司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办公区的面积一扩再扩,已经租下了三层写字楼。

郭阳出了门,扭身一转就来到了隔壁杨成的办公室。

随后又找来张文和曲升,姜宇和罗永泽都不在公司,而是开发大客户去了。

张文个子不高,穿一身灰色的西装,是惠农三农领域里最懂农业运作的。

两人进来时,郭阳已经和杨成聊了一会儿。

“坐下谈。”

杨成也给两人倒下一杯茶水。

郭阳说道:“现在看,惠农网上线的效果还不错。”

张文也笑道:“按现在的趋势,今天注册用户很轻松就能突破20万,一周内突破100万不成问题。”

郭阳说道:“但现在基本都是嘉禾体系内的用户,对外的还是太少了。”

张文默然,这确实是目前的现实,嘉禾的客户群体太大了。

让惠农这群混迹电子商务行业的人震撼不已

天禾种业的种植户遍布各大玉米产区,种植户、经销商、加工企业。

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即使排除那些不懂电脑的老农,那些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确实具备这种基础的。

同时,种植户对天玉1号的依赖性很强,更多时候还是卖方市场。

丰凯农机也差不多如此,其经销和售后服务团队同样具备广泛的能量。

此外,苜禾、全王也有一定的客户基础。

用几大优质产品已经拥有了的客户体系,才撑起了现有的流量。

让初期最难的推广工作变得异常的简单,同时也弱化了现有团队的存在感。

郭阳沉声道:“现在的要点是抓紧依托平台优势,深入下沉农村产地和市场销地,提供网货开发、品牌打造、产销对接、仓储物流及标准化供应链建设等服务,帮助农产品加速品牌化的过程。”

“简单点说,甘谷的辣椒,晋江的胡萝卜,民勤的蜜瓜这些都能打造成区域公用品牌。”

“农特产品子品牌也可以。”

张文略微有点吃惊,没想到老板对农产品品牌和供应链也这么了解。

不过想到天禾种业那强大的仓储物流体系,好像也不奇怪。

农产品品牌?

张文很快就有了主意,开口说道:“嘉禾的雪面粉也可以吧,现在雪面粉在客户群体里的反响很好。”

杨成也跟着说道:“对对对!雪面粉可以!”

天麦1号做成的面粉口感细腻,带着淡淡的麦香,制成面食后让人回味无穷。

今年夏收,全国天麦1号春小麦播种面积约1000万亩,产量约400万吨。

嘉禾在五原的面粉工厂日处理能力1000吨,年处理能量不到40万吨。

新的工厂还没投入使用。

但优质小麦任何时候都不缺乏销路,其余省市的小麦品质上也能过得去。

价格依然比普通小麦高两到三成。

郭阳想了想,从夏收结束以来,嘉禾雪面粉一直就保持着不错的销量。

提价虽然受限。

但按现在的趋势,面粉加工厂全力运转一天,营收约480万,毛利120万。

下半年开工5个月,毛利就能达到1.8亿元。

事实上,天麦1号太火,推广得太快,反而影响了工厂的盈利能力。

不然,毛利至少还能上提五六成,甚至是翻个番。

郭阳开口说道:“雪面粉可以按五原的区域性品牌进行推。”

“但其实对这种成名的品牌,惠农网的吸引力不大,我们的目标更应该放在产品滞销区、偏远地区……”

张文说道:“偏僻地区交通条件太困难了。”

郭阳挑了挑眉,说道:“没看新闻吗?村村通公路工程已经开始大规模实施了。”

“下沉市场未来是个很重要的市场。”

由于错过了对阿里和京东的投资,郭阳心里一直是有所遗憾的。

惠农网虽然是从b2b开始,

但随着村村通公路的完善,德农农资超市铺遍主要全国主要的乡镇集市。

b2c业务肯定会拓展。

除了农业,其它领域也会拓展,而届时某种程度上对标的就是拼多多了。

“好,那我接下来就主抓地区品牌培育。”张文犹豫了下,还是点头应道,公司是老板的公司,亏得再多,那也是老板的钱。

郭阳又侧身看向曲升,说道:“公司的绩效方案,参照传统互联网的模式修改一下。”

“效率提起来,该加班就加班。”

穿着格子衬衫的曲升,摸了摸光滑的脑门,暗自想着,又要掉头发咯!

除了具体的运营事务外,郭阳还对惠农网现有的股权结构进行了调整。

刚好农业部今明两天有一个临时的会议,让郭阳又多了一天时间。

惠农网会独立出来,成立单独的公司,由嘉禾进行控股,天禾、苜禾、丰凯、全王分别持有一定的股权。

调整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毕竟农发集团还持有天禾种业5%的股份。

但通过电话会议,也基本确定了基本的架构。

核心高管团队依然是曲升、姜宇、张文、罗永泽四人,各自的分工也更加的明确。

同时惠农的仓储物流也要逐渐从天禾的体系中剥离出来。

其实还是一套班子,

但惠农要给天禾支付费用。

这也给惠农网的融资留了余地,毕竟电商平台真要烧钱,那也是个天量数字。

几天前。

北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

孟山都某处基地。

陈云鹏已经廋了下来,装作不经意间蹲下系鞋带,然后悄然从土壤里挖出几颗种子。

随后不动声色的起身,双手插兜,若无其事。

不过出基地时,却被早已通过监控留意到异常的安保人员拦了下来。

一番搜索后,

几粒最新研发的转基因玉米种子被搜了出来。

孟山都公司的研发负责人雷利安·比顿神色不善的盯着陈云鹏。

“我是那么的信任你,陈,带你来我们保密程度最高的基地,你却做出这种事。”

“这是我们最新的抗玉米螟的种子,伱是不是想要这种基因?”

“现在,你被捕了!”

美利坚,华盛顿特区马萨诸塞大道1号,这里是美农业部驻地。

近半年时间。

全美各地的苜蓿农场主频繁通过媒体发布信息、接受采访、发表文章。

“华夏人抢了我们苜蓿市场。”

“往年我们可以向海外出口三四百万吨优质苜蓿,赚取10亿美元的收益,如今这个数据甚至一半不到。”

“我的农场快撑不下去了,也许我该申请破产保护。”

“甚至华夏沿海的苜蓿还想低价倾销到北美来。”

“他们的苜蓿根本就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政府应该进行反倾销调查…”

媒体声势浩大!

一条条新闻扰动着当局的神经。

甚至各地的苜蓿行业协会还组织了数十位农场主,集体寻求政策支持、农业补贴……

当局调查后,

决定提高苜蓿的行业补贴,并持续向其它国际苜蓿市场宣传诋毁大洋对岸的的苜蓿存在质量隐患。

并提出倾销申诉。

国内,农业部。

“从1995年至今,国际上成员国反倾销立案,近3000起,其中涉及我们的500起。”

“连续12年居首位。”

“要平常心对待,以后得摩擦只会更严峻,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不必大惊小怪。”

听林部这语气,郭阳就知道,突然而来的针对对国内的影响不大。

国内企业尤其喜欢内卷。

经常导致对外出口的农产品价格很低,很容易就引起纠纷。

今年推行的苜禾1号改良盐碱地鼓励,让滨海盐碱地开荒多了800万亩牧草。

这么大的面积,产个几百上千万吨的牧草很轻松。

沿海出口也方便。

自然有很多企业盯上了海外市场。

郭阳笑道:“那也值了,明年就多了800万亩良田。”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