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二百零三章 进度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二百零三章 进度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19: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马塔迪的水果种植园,郭阳心里已经有了些大概思路。

香蕉、菠萝、番木瓜、芒果、油梨……这些都是世界贸易市场上主要的热带水果。

其中香蕉又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

不过竞争也异常激烈。

占据市场优势最大的就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其次是东南亚。

非洲虽然很多国家都将香蕉当做主粮之一,但无论是单产、总产还是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都很低。

而香蕉又能很快投产。

借助马塔迪高温多湿的气候优势,从种下幼苗开始,10个月后就能开始第一批收获。

无疑是收回投资最快的品种之一。

而有机香蕉目前的市场份额并不高,但潜力却很大,尤其是新世纪之初,美利坚、欧共体、岛国等颁布了各自的有机认证标准。

世界各国的表针不同,质量和安全标准也很苛刻,想要公平贸易非常困难。

但也带来了机会。

‘有机’是一个生产过程概念而不是产品本身的概念。

嘉禾在刚果(金)的水果生产基地,瞄准的首要市场就是欧美,这也是最大的热带水果和有机产品进口市场。

生产者、出口商、进口商都必须接受相关认证机构按欧盟程序的认证。

而其中病虫害的防治、农药的使用又是极为相关的一环。

热带水果本来就多病虫害,香蕉尤其如此,至少有15种比较常见的病虫害。

化学农药的使用较为厉害。

使用茶麸粉、除虫菊素、鱼藤酮、烟碱、大蒜素、印楝素等欧盟认可的生物源农药,就极为的关键。

同时还需要生物、农业、物理等综合防治手段相结合。

嘉禾的苦橐草和苦橐藤素也要尽快进行这方面的认证,获得国际上的认可,这又将是一个新的重要补充。

不仅是香蕉,嘉禾的其它热带水果也将致力于有机种植。

郭阳躺在床上,思绪却已经飘回了国内。

在有机认证这方面,集团内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比如说河西乳业的牛奶和奶粉等产品就通过了国内的有机认证,目前正在寻求国外的认证。

还有和九三粮油合作的有机大豆种植基地,东北的大豆基地也是通过了国际有机认证

这些都能为刚果(金)的果园有机认证提供一些助力。

或许集团该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关注世界各主要消费国的农产品进口政策,免得各子公司重复操作。

郭阳将这事记在心里。

注意力很快又回到了种子商店上。

植物源农药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其它的就需要落在抗病虫害、高产的品种培育上。

五种热带水果,2.5万公顷,平均每种面积就是7.5万亩。

以及200万亩油棕。

品种郭阳也都定好了。

剩下的就是玉米、木薯、小麦、水稻这四种粮食,还需要进一步斟酌。

郭阳缓缓的睡了过去。

次日一早,郭阳就率先给余秦去了电话,沟通除虫菊相关事宜,国内在云南有相关产业。

全王需进行除虫菊酯产品的开发。

随后郭阳又联系了宁小婧,交待了有机产品认证事宜。

并且要成立新部门,关注主要进口国的非关税壁垒,研究应对策略,方便各类产品进入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

等这些都做完后,时间也还早,郭阳便浏览了一会儿国际新闻。

好巧不巧的看到了关于生物能源的报道。

有分析称, 2006年,美国投入4200万吨玉米生产乙醇。

按照全球平均食品消费水平计算,足可以满足1.35亿人口整整一年的食品消耗。

还真是炒作不止啊!

同时,也看到了国内的海关统计数据,我国的玉米、小麦出口量在这两個月都有不少的上升。

《粮油市场报》、《种子周刊》等媒体也发布了一些分析。

“国内玉米消费市场需求旺盛,玉米精深加工领域越来越广,饲料需求也居高不下。”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长迅速,耕地非粮化现象严重,威胁国内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成本高于国际,但国内粮食价格已逐渐和国际市场趋平,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东北农民粮食积压,有价无市……”

国内舆论环境还是老样子,强调粮食安全,但粮价的涨幅比国外差远了。

以玉米为例,国际市场一年多的时间已经98美元/吨,涨到187美元/吨,国内玉米只是从0.48元/斤,涨到了0.72.

两者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再加上国内这时还没取消粮食出口退税政策,越往后,出口只会越来越多。

郭阳想了想昨天试探着和林部说的‘在舆论上打配合’。

林部虽然把他赶了出来。

但其实粮食方面的政策定力也是稳住了,只等下半年或者明年年初鱼儿咬钩了。

也有其它要考量的因素,比如2007年全球粮食增产……

嘉禾想在非洲搞事,但良种的推广没那么简单,还要有配套的种植模式。

结合这两年的气候条件,郭阳认为减产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了解完动态,郭阳还想试试能不能登录惠农网,不过这时候罗修、余洪海等人也洗漱完了,便一起去吃早饭。

“要在内罗毕玩几天吗?”余洪海边啃着面包说道:“这边的景点还挺多的。”

郭阳想了想,说道:“等等看,如果能跟着林部去其它东非国家考察,这趟就真没白来了。”

只是一个肯尼亚,就给了他这么多惊喜,其它几个国家肯定也有很多潜力可以挖。

“那我们要跟着去吗?”余洪海问。

“我跟着老板。”罗修说道。

郭阳说道:“老余和野兔可以在内罗毕多呆几天,或者去达累斯萨拉姆也行。”

“达累斯萨拉姆这两天热得慌?”

“你去过?”

“丰凯在那里有经销商。”

达累斯萨拉姆是坦桑尼亚的前首都,也是东非著名的港口城市,郭阳倒也不算太过意外。

余洪海继续说道:“除了达累斯萨拉姆,开普敦、开罗、拉各斯、阿尔及尔等也都有丰凯的经销商或者办事处。”

郭阳点了点头,东非、南非、北非、西非、地东海沿岸,基本上覆盖住了非洲大陆。

只是太过于分散。

“还是差人啊!”郭阳盯着余洪海,说道:“招人这件事你得抓紧了,尤其是刚果(金),可以从国内调一批,但大多数还是要本土化。”

“太难了。”余洪海说道:“只能去卢本巴希大学看看。”

“嗯,多从学校想想办法。”

“还有安全问题。”

“我打算成立个安保公司。”

“这…这可得不少钱。”余洪海有点惊讶,农业赚的可都是辛苦钱,就算是矿业公司,在安保上投入也不高。

“钱不是事。”

如果单纯只是为了钱,兴许郭阳根本不会考虑来刚果(金),换个安全的国家不香吗?

余洪海沉吟了下,说道:“那招人也是个问题,罗修你有那么多的战友吗?”

“没有。”

野兔也说道:“而且很多退伍兵出国也有限制,必须得满足一定时限要求。”

郭阳笑道:“全国那么多人退伍兵,总能招到人,罗修,你原来那个安保公司是不是有培训任务?”

“有。”

郭阳想了想,说到:“那这事情你先去沟通,有没有合作可能,最好是能入股。”

“好。”

“尽快吧,早点派人过来。”

一边聊,几人也迅速的吃了早饭,正要走时,林部秘书走了过来。

“郭老板,林部让你一起去考察。”

“嘿,早等着了。”

这一行,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南苏丹……除了吉布提、索马里等局势不稳的国家,整个东非都快跑了个遍。

这也让郭阳对这些地区的农业有了个整体了解。

贫困是主旋律。

主粮是玉米、木薯和马铃薯,但单产也是低得可怜。

除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偏低,土地退化、土壤贫瘠、病虫害严重、缺少化肥、干旱等因素常年困扰着这一地区。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让这一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具有2~3倍的潜力。

这为种子、农药、肥料、农业设备等都提供了投资机会。

而且埃塞、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政府也在逐渐放开投资政策,土地和税收上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

一个既充满挑战,又存在巨大机遇的市场。

也是未来国家战略重点实施区域,目前已陆续有援非专家来到这里。

某种程度上,东非国家和我国西北内陆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都面临水资源的问题。

不同的是,东非国家水资源其实很丰富,内陆湖众多,遍布各地,只是利用率极其的低,只有不到5%。

同时又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才导致了这里农业发展艰难。

但国内西北地区的很多种植技术,只需稍微调整下,就很适合东非的情况。

这就是嘉禾的优势了。

天禾的技服人员,能很快的适应这里的农业环境“怎么样?不虚此行吧!”林部笑看着郭阳。

“跟着领导涨见识了。”

“你看到了东非农业的上层建筑,另几位调查了农村的基层情况,剩下的就要靠嘉禾自己了。”

“放心吧,领导。”

郭阳信心满满。

这趟考察持续了10几天,嘉禾粮油的粮食也即将到达马塔迪。

和林部告别后,郭阳一行便径直回了马塔迪。

这里是刚果(金)最大的港口,万吨海轮可通达,因港口上游河道有瀑布群存在,海船不能直达金沙萨。

当郭阳等人抵达港口时。

一艘标有“cosco”醒目标志的船舶已经停靠在了泊位里。

来自华夏远洋集团的散货船。

装载有5万多吨玉米,同时还携带了一些小型机械和零件,以及天禾的种子。

港口里就有仓储,这批玉米也会先存储在港口。

有四万吨都是用于和刚果(金)政府换取13.5万公顷土地的许可证。

另外一万吨则用于换取埃迪酋长提供的原木。

陈燕秋是新加坡人,现任嘉禾粮油的国际粮食贸易总监,精通英语、西班牙语和法语。

曾在四大粮商之首的嘉吉公司有15年的从业经历,从粮食分析师,一路做到了部门经理。

前不久才被嘉禾高薪挖了过来。

郭阳对其有很深的印象。

此次是嘉禾粮油的第一笔粮食贸易,又涉及到木材进口,陈燕秋就亲自跟了过来。

郭阳看着那巨大的远洋运输船,不禁好奇的问道:

“燃油涨了,运价也涨了吧?”

“没涨。”陈燕秋摇了摇头,说道:“运费比前两年还降了一些。”

“哦?”郭阳来了兴致,以后嘉禾少不了要和仓储物流打交道,“详细说说。”

陈燕秋想了一会儿,

“2004年是国际航运业难得的高峰期,各国都纷纷投资航运市场,新船供应不求,各种船只疯涨。”

“然而随着06年造船周期的结束,市场竞争反而加剧,相互压价,抢夺货源……”

郭阳瞬间联想到了金融危机,未来两年航运业肯定也将很惨淡。

“懂远洋航运吗?”

“了解一些,嘉吉有这方面的业务。”

郭阳后知后觉:“哦,嘉吉好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粮食仓储物流。”

“是的,他们现在有500多艘远洋运粮船,陆地运输车队规模应该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陈燕秋讶然的说道:“嘉禾也要进入航运业吗?”

“得看有没有适合收购或者合作的目标标的。”郭阳也很坦诚。

嘉吉由粮食仓储业务起家,庞大的运输能量和完善的物流网络才是嘉吉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轮金融危机中,嘉吉粮食、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贸易都将为其带来巨大的收益。

“嗯……这两年肯定有机会。”陈燕秋笑了笑,意味生长,“刚好公司能借此大赚一笔。”

“哈哈哈…陈总监很懂啊!”

“这是大趋势,除非这世界粮食大增产。”

“不愧是粮食分析师!”

趁着卸粮的功夫,郭阳几人又去看了看港口的木材。

埃迪酋长在马塔迪拥有一座锯木厂,原本就储备了一些原木。

这些天,又通过河流、铁路和公路从赤道省运来了一批珍贵的木材。

都是上好的梨木。

由于海南黄梨木的炒作,一些老料每斤价格达1.8万~2.2万元,折合每吨数千万元。

而非洲梨木相对价格较低,但运到国内每吨也有数十万元。

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除了粮食换的梨木,陈燕秋还迅速通过当地的政府关系,收购了一些原木,远洋船又满载了后,才返航。

不过,埃迪酋长的1万吨玉米就没那么好运输。

郭阳只能带领团队迅速和刚果(金)政府完成了土地和粮食的交易。

马塔迪就有刚果(金)最大的面粉厂,相比埃迪酋长,政府的玉米大部份都会加工成面粉再对外销售。

等政府的玉米出库,嘉禾在单独储存一批,剩下的直接交给埃迪就完事。

郭阳的目光就回到了土地上。

首先是组织框架的搭建,三个项目,至少能划分成二三十个种植园,甚至更多。

每个项目的负责人,种植园的园长和技术负责人,每个种植园还要配备技术员,财务……

前期至少需要从国内招聘两三百号人。

其余的种植园经理,以及其它中层、基层管理岗位,则全部选择本土化。

无论是从国内招聘,还是本土化进程,都会异常的艰难。

在会议上。

郭阳给众人说道:“可以分编号,到位了一个种植园的班组就开建一个。”

除了团队,剩下的就是大型农机和工程机械,园区道路、排水沟、土地平整、沟渠。

这方面就得丰凯农机和东和农机服务,不过这个板块余洪海熟。

剩下的重点就是种子和种苗。

这一块,主要由天禾种业牵头,和热科院、旱作中心合作,建立香蕉和油棕等果树组培工厂化育苗厂房、果树育苗圃、育种基地。

这也是目前唯一能开展的建设工作。

一处长满杂草的荒郊野地。

草房上马,平地起家,几栋状似面包的新房子立在平地上。

‘面包房’不过15平米,很简陋,不过对新招聘的黑人员工来说,有房子就不错了。

还只有黑人管理员有这待遇。

在房子的不远处,则是正在开垦的荒地,不过土地积水、杂草、凹凸不平严重,只有简易工具的黑工开垦效率极低。

而在马塔迪、金沙萨附近的一些城镇和农村,嘉禾也派出了专人在收购油棕、野生香蕉等果实。

李义和邓鸣科两位专家这段时间也四处奔波。

郭阳再次见到两人时,只看到了黑黢黢的脸,粗糙的皮肤,全身上下都是被蚊虫叮咬留下的伤疤。

险些没有认出来。

见到这种场景,郭阳也心有不忍,他把这件事情搞得有点复杂了。

当即就回到金沙萨和马塔迪两处新租的种子仓库,将各种种子都给培育了出来。

香蕉、菠萝、芒果、油梨、番木瓜;

玉米、木薯、水稻、小麦;

油棕。

一共10个品种。

现在自然能量多了,郭阳也没在这方面吝啬,培育的都是一些有竞争力的品种。

消耗了1523点自然能量。

其中最高的是香蕉和油棕,分别用掉了311和336点。

香蕉主要突出品质和病虫害抗性,主要冲击高端有机农产品市场。

油棕则看重棕榈油产量,以及生物柴油转化量,同时也兼顾了一些抗性特征。

其它品种,也是同样的逻辑。

热带水果注重品质;

粮食作物注重产量和适应性,全部都是大品种,主打一个东边不亮西边亮。

除了这些,国内已有的蔬菜和粮食品种,也都将到非洲来试试水。

等把所有种子都培育好后,郭阳直接把还在各地调研农场、走访树农的李义和邓鸣科抓了回来。

两人近期都已被晒得头晕眼。

郭阳说道:“邓老叻,你可是嘉禾找来的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出事了可怎么办?”

“还没那么脆弱。”邓鸣科摆了摆手,“现在当务之急是把种子准备好,等组培工厂和苗圃一建好就能动起来。”

“种子已经从国内运过来了。”

“油棕和果树呢?”

“都有。”

见两人不信,郭阳也不多说,直接把两人带到了仓库。

邓鸣科和李义两人看着那分门别类的种子,都愣在了当场。

“不是说好要自己培育吗?”

“两条腿走路嘛。”郭阳笑了笑,说道:“这些种子也还不够看。”

邓鸣科说道:“那后面就得看小李的了,胚苗规模化繁育技术可是他的专长。”

“哦?一年能生产多少苗。”

“一条生产线能100万株油棕苗。”李义说道:“只是在刚果(金)缺人缺设备缺材料,投资可能会有点高。”

“这我来想办法。”

郭阳沉吟了会儿,说道:“这样吧,我马上要回国,需要哪些东西,整理个详细的清单给我,回头就发来。”

“郭总要回国了?”

“嗯,目前局面已经打开了,国内还有一大堆事,得赶紧回去。”郭阳说道。

“那行,我们争取今天就把清单拿出来。”

“ok。”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