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三百一十章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三百一十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19: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农民日报和人民网又相继报道了轮作休耕后,意味着这一项政策是真的就此提上日程。

农业需要休息。

农民日报还特意引用了一句农谚,“一年苜蓿三年田,再种三年用不完”。

并例举了已经在天南海北发芽的苜禾1号。

如今,许多并不适合发展苜蓿牧草的多雨区也有人引进了苜禾1号的二三代种。

这种种子便宜,也能产出一些效益,除了这,人们还看重轮作苜禾1号的效益。

肥田,改善盐碱,疏松土壤,轮作轮种,防虫防病……

另外,也和苜禾农牧明确了不会追究苜禾1号自留种的权益有不少关系。

自留种的产量和质量相比商业种都退化了不少,不会影响到苜禾的基本盘。

两家官媒的下场直接带动了一波主流媒体的报道,反应在金融市场上,则是以种子和种植为主业的股票大幅下挫,而农产品则迎来了一波小幅反弹。

休耕一时有后来压上,反超红旗河工程的趋势。

同时能源林也得到了关注,对嘉禾‘能源作物时代已经到来’的判断同样褒贬不一。

有媒体直接反驳了生物能源林项目,认为嘉禾只是单纯的想卖苗子。

随后陇省日报就直接贴出了各地大规模种植文冠果树的照片,那叫一个漫山遍野。

能源林再度被各地摆到了桌面上进行审视。

因为一篇文稿,已经有不少研究机构决定再次投入力量跟进,不论是生物能源,还是红旗河工程,只要能成一个都能博取莫大的关注。

八月下旬,日头正热,金塔的番茄种植户们迎来了丰收。

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种植户们正忙着挑选、采摘、装筐、打包、装车,忙得不亦乐乎。

郭阳笑着问秦立军,“领导,看了半天了,有何感想?”

“产业不成体系。”

一上来,秦立军就一反常态的抨击了番茄产业的发展,金塔番茄由来已久,但却还停留在各自为战的层次。

“规模小、人工采摘占比高、加工不成气候……”秦立军看了看郭阳,说:“也就品种这块勉强能看。”

郭阳说:“领导不必这么刻意。”

“不,我专门了解过,不只是番茄,辖区内的农业情况我都了解过。”秦立军目光坚定,问道:“郭总对番茄感兴趣。”

其实嘉禾除了番茄种子,在种植基地和农机上也做了努力,只是可能效果没达到预期。

郭阳想了想,说:“主要是对手不争气,在这一块业务上留了机会。”

秦立军眼睛一亮,“愿闻其详。”

郭阳说:“世界最适合种植番茄的区域分布在北纬40°左右,三大黄金产区:疆省、蒙省河套地区,老美加州河谷,地中海沿岸,这三大主产区也占据了全球番茄加工总量的70%。”

“金塔也在北纬40°上。”秦立军说道,随即又疑惑了,“但国内加工番茄消费量并不高,主要还是出口。”

郭阳笑道:“所以才是机会啊!”

秦立军:“你认为国内市场能开发出来?”

“有很大的潜力可挖。”郭阳也只是有一定的把握,“但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培育。”

这次下乡,郭阳本没有定目标,但看到番茄收获的场景后,便想来看看。

屯河股份一直是国内番茄加工的龙头,在世纪初是德隆系的三驾马车之一,经营业绩一直很好。

随后在德隆系崩塌之际陷入了混乱,被国粮重组后也连续亏损。

如今国粮屯河的心思全放在了糖业,以及还在盈利的水泥业务上,番茄业务相比前几年,也只是稍好。

另外,国粮原本在河套地区就有独立的番茄公司,和屯河番茄是竞争关系。

相当于,国粮占据了疆省和河套的主要番茄黄金产区,但业务不仅没整合,还在内部撕逼。

另外的竞争对手也不成大气。

这就给嘉禾留下了机会。

国内是没有食用加工番茄的消费习惯,但这是可以培养的,尤其是小孩。

十几年后的幼儿,很多都极其喜欢番茄酱等产品。

而且那时国内屯河番茄几乎无处不在,线上终端市场搞得如火如荼。

但更多的场景来自下游产品市场,海底捞的番茄火锅,李锦记的番茄麻辣烫,亨氏的番茄酱,味好美、圣伦等等国内知名品牌都是屯河的客户。

番茄也可能是唯一一个加工品风味和营养物质都比鲜品更好的农产品。

番茄炒蛋、番茄汤、番茄牛腩,这些用番茄罐头做出来也更为浓郁,也更省事。

另外,番茄罐头都是自然成熟的番茄,而市面上的番茄大都是大棚催熟的。

但这些都不是郭阳对番茄制品感兴趣的最终理由。

卖种子才是王道。

天禾的加工番茄种在疆省和河套两地的推广并没有多大的效果。

加工发展不起来,种植业也赚不到钱,种植户对更换品种的兴致不高。

这是天禾总结的理由。

不管是不是,郭阳都决定信了,等屯河整合发力,都不知是多少年过后了,必须鞭策一下国粮。

了解了情况,秦立军来了兴趣,说:“郭总,搞吧!”

郭阳点了点头,“本就有此意。”

等摸清了番茄种植基地的情况,竟已到了下午。

好在白昼时间长,两人又去黄泥堡、下河清、明花乡等地方转了转,虽然叶片寥寥无几,但一棵棵文冠果树依然是这片地区的希望。

……

下乡又成了郭阳这几天的主旋律,因为秋收要到了,丰收的场景总是令人喜悦。

辣椒、啤酒花、油葵、玉米、小麦、大豆、蔬菜、海鲜、水稻……不知不觉间,嘉禾的产品都如此丰富了。

戈壁上的沙棘也再一次黄了。

这令郭阳有些恍惚,仿佛棘小白爆火还是一瞬间的事。

从总部大厦前的广场下了车,郭阳眺望了眼屋顶农场,有一片阶梯的高粱红了,在夕阳下晃动,颇为耀眼。

两道人影小跑了过来。

“郭总,你还真是难找啊,上次还说指点菁菁园艺呢,结果一跑就是好几个月没影。”

马璐的语气里不自觉的就带上了点幽怨,园艺工程和房地产,菁菁园艺刚踏上这一步,就遇上了金融危机。

如果不是关键时刻接到了嘉禾的职工小区项目,又有嘉禾总部的绿化工程支撑,可能苗圃已经倒了。

郭阳想起了两人,问:“这片红高粱你们设计的,挺不错。”

马璐又好像没那么气了。

“郭总今天有时间去我们苗圃看看吗?”

“这段时间忙,下次吧。”郭阳笑道:“对了,你们的店铺上蔚来田间了吧,过段时间有个大促销活动,你们要参加吗?产品得打五折促销。”

“报名了。”

郭阳问:“菁菁园艺有鲜切花业务吗?”

“有,但没有在网上开展。”

郭阳笑道:“尝试一下呗。”

马璐的眼神里带着疑惑,网上卖鲜花,限制条件同样太大,“不了吧,菁菁园艺的体量太小。”

郭阳沉思着点了点头,鲜花电商的确又是个苦生意。

“你们在蔚来田间的销量怎么样?”

“挺好的。”马璐说:“我们的老客户基本都转化了过来,蔚来田间的引流也有效果。”

“那就好,下次聊。”郭阳又提醒道:“记得要走出西北。”

“肯定的,嘉禾走到哪儿,菁菁园艺就走到哪儿。”马璐志气高昂,看着要走的郭阳,邀请道:“郭总,你一定要来菁菁园艺看看啊!”

郭阳头也不回的摆了摆手,“下次一定。”

又是这句话。

马璐一肚子不满,去不了就别吊着人啊!

——

这天一早,郭阳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屯河番茄答应参与这次的活动。

视频会议上,郭阳问道:“是哪位勇士去谈下来的?”

“张文。”

一伙人都看向了长期负责品牌营销的张文,后者说道:“其实我也就提了下,屯河的营销总监就立马同意了,速度之快,也超出了我的想象。”

与会的人都有些惊讶。

电商这一块很多企业都还很陌生,农企更为甚之,即使是嘉禾,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才拉过来十几个品牌。

最最最重要的是,国粮有我买网了呀!

张文说:“我事后想了想,可能和金融危机有关,出口市场消费又不景气,现在又是番茄的成熟期,屯河没得选择,只能多尝试。”

众人都还挺认同这个原因。

曲升说道:“金融危机确实有利于邀请商家,但目前同意参与促销的品牌依然只有三十多个,还多是农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度可能不太够。”

“不少了。”郭阳说:“蔚来田间的优势就是在农产品上,其它只能当个添头。”

曲升说:“但长期下去,可能其它行业的商家会出现流失。”

郭阳想了想,“暂时也没其它办法,先把这一次促销活动搞好,我的目标是至少农产品和食品第一电商平台的名声要打出去,要全民皆知,至于其它行业,实在不行最后再砍掉。”

第一次总是艰难的,郭阳想阿里的第一次双十一也肯定没有那么顺利。

相比之下,嘉禾有些自营品牌是自动加入了促销阵营的。

“主抓农产品。”郭阳说道:“只要搞好了,牛奶、大米、鸡蛋、饮料、羊肉、牛肉、苹果、香蕉、食用油、辣椒酱……甚至地瓜,一天都可能卖出个几万单。”

“惠农网最大的优势就是深入了各个县城,哪个地区有什么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产品,惠农网都了解一二。”

经过郭阳这么一说,很多人就打开了思路。

沉吟了下,张文说:“目前,惠农至少接触了1500多款优质农产品,另外今年这种经济状况下,国内也并不缺少滞销的农产品。”

郭阳笑道:“你看,这不就有了吗?”

曲升也说道:“的确,只要其中有一部分参与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这些农民大都不懂电商。”

“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工作了。”罗永泽说道。

罗永泽是惠农网最初的四人之一,曾负责阿里巴巴B2B业务多条运营产品线。

如今也主抓惠农网的B2B业务,同时也是代卖业务的负责人。

罗永泽说:“现在惠农在几个主要城市都有仓库,大型批发市场也都有据点和代卖员,可以挑一些低价、便宜和高性价比的农产品,由代卖团队负责全程组织电销。

比如大荔冬枣、三门青蟹、周至猕猴桃、蒙自石榴、昭通苹果等等。”

这时,张文发出了感慨,“周至猕猴桃是真便宜,而且口感不差的。”

众人拾柴火焰高,随着讨论的深入,蔚来田间双十一促销的产品线备选是越来越多。

从优质优价,到高性价比,各个层次的产品都有了备选。

在农产品之外,也不是完全放弃,化妆品和食品母婴是肯定有品牌参与,家化和嘉禾为代表。

家装家纺、服饰、鞋包则随缘。

确定了的也要及时备货。

有了商品支撑后,剩下的就是营销宣传了,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惠农网的四位主要高管团队,曲升、姜宇、张文、罗永泽,除了姜宇是完全做农业研究外,其他三人都有互联网和营销方面的经验。

张文更是身经百战,农产品品牌打造和营销经验丰富,也熟悉产地。

在几人的主导下,有关蔚来田间的宣传早就拉开了声势,双十一活动宣发也已经备好。

惠农网和蔚来田间站内,准备了一系列持续的预热活动,不断给消费者制造期待感。

参与活动的商家也打上了活动的标志,部分商家也承诺了会跟进宣传。

在站外的宣传也没落下,传统媒介一个也没放。

各大卫视、甚至中央台都有活动宣传广告,公交站牌及期刊也不甘示弱,分众传媒的楼宇电梯广告也已经购买。

网络平台也没放过,就连还没上线的微博也在这群人的计划之中。

郭阳听完汇报,感觉他好像都没什么可说的了。

想了好一会儿,郭阳最终说起了消费体验。

“网站一定要稳,别掉链子。”

“然后农产品要注意品质和包装,售后及时发货,最好再弄一个限定退货功能,这个你们把握。”

曲升几人连连点头,也没说这是下一个议题,刚才老板明明找不到说的了。

停顿了一下,郭阳又说道:“活动上我又想到一点,可以在当天设置一个吸引人的环节。

比如‘顶’自己喜欢的品牌,然后获得狂欢节现金红包,或者顶满多少个品牌就可以免单。”

郭阳感觉自己在宣传上终于有了参与感。

实在是他在互联网这块乏善可陈,很多东西都是一知半解。

但这一块是不能放弃的。

国内未来的电商氛围太浓厚了,农产品电销也水涨船高,一场促销和直播卖几万单就和玩似的。

没有强力的线上销售,在国内可能就称不上是全产业链模式。

国粮的我买网最终也拉胯了,但别人是含着金钥匙出身的亲儿子,有各种垄断特权。

嘉禾如果像国粮一样频频在终端产品上出错,再大的家业也经不住败。

一场会议下来,让郭阳体会到了跨行的不容易。

同时也再度产生了让惠农网加快融资的念头,有了投资机构的参与会不会好一些?

郭阳打心底不愿意相信这点。

而且现在融资的时机确实不是很好。

不仅是金融危机,国粮的我买网也已经正式上线,郭阳去体验了一下,这时候的感觉还是不错的。

相比一些小电商平台,有天然的品类优势,上线之初就达到了1000余种产品。

从精品大米、饼干、蛋糕到绿色健康、美容养颜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食品类。

另外,还打出了全球采购这个口号,这点是蔚来田间所不具备的。

另外,国粮对这个平台也极其重视。

在百度上,只要打出关键词‘国粮’,排在首位的就是我买网。

在近年国内的主流专业购物网站纷纷向综合网购平台转型的趋势下,国粮却依然雄心勃勃地向垂直网站进军,其信心和目的不言而喻。

我买网的存在对同样主要聚焦于B2C的蔚来田间是一个威胁。

即使郭阳知道这最终是一个失败品,但从现在的势头来看,他确实对蔚来田间有影响。

不过想起‘屯河番茄’参与了蔚来田间的促销,郭阳就有点想乐。

屯河番茄继续默默无闻还好,一旦火了,我买网不是被啪啪打脸了吗!

想到这里,郭阳又乐了。

“老板,想什么呢,这么开心,我在门外就听见你笑声了。”谢时杰和祁子文敲门从门外从了进来。

郭阳说了说屯河的事,于是两人也乐了。

“国粮这内部山头有点严重啊!”谢时杰揶揄道:“我认为蔚来田间有必要推一下屯河番茄。”

“你忒损。”

祁子文最近一直在跟踪蔚来田间和五亩换大奔的事,对内情比较熟。

“国粮河套番茄公司是亲儿子,屯河更像半路回家的私生子,人家两兄弟打架,看戏就成了呗。”

谢时杰:“你也没好到哪儿去。”

郭阳:“……”

他真没想到祁子文还有这一面,平时在他面前都本本分分的,今天怎么有点跳脱。

郭阳眼神不善的看了看谢时杰,“你别把人给我带坏了。”

“他还用我带?”

郭阳莫名的又看了看祁子文,让后者心里一紧,赶紧汇报工作。

“老板,有不少UP主在五亩换大奔上传视频,像微光的屋顶农场反响就挺不错,但有离职员工问农创项目什么时候推荐。”

郭阳问:“视频拍摄小组出发了?”

“下午的航班,晚上就能到凉山西仓。”

郭阳沉吟道:“那等会儿我联系老向,让他晚上准备一下,明天开始录。”

思考过后,农创项目的推荐人郭阳最终决定让向天山来,刚好向天山也有意。

用他的话说就是这有利于他以后搞农业项目申报。

推荐项目也不完全靠郭阳的记忆,毕竟记忆是有限的,农创也不是靠品种就行了,和人也有大关系。

这个官方推荐的账户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成功。

但每个项目有一部分个体脱颖而出,再有最拔尖的几个实现五亩换大奔,就达成了目的。

五亩换大奔也并不容易,意味着一亩地的收入要在10万元以上。

这已经足够抓人眼球了。

五亩换大奔在嘉禾内部名气不小,谢时杰这半年来一直在疏勒河一带活动,但对这个项目早有所耳闻。

“老板打算推什么项目?”

“我为什么要告诉你?”郭阳笑道:“难道你也想去创业,那我倒是可以提前告诉你。”

谢时杰顿时头摇得和拨浪鼓似的。

“苜禾农牧今年很稳,高端牧草和苜蓿种子市场份额稳中有升,出口也开始反弹了。”

“这是应该的。”郭阳并不觉得意外,“疏勒河那边进度怎么样了?”

“今年丰水期来水明显增多了,休耕效果很明显。”谢时杰笑道:“河流沿岸绿了不少。”

“绿了不少?就每个数据啥的?”

谢时杰说:“不知啊,生态数据都在牛虎林那,苜禾农牧只是协助。”

郭阳想象了下绿意笼罩的疏勒河,可惜想象不出来,还是要亲眼所见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变化。

他瞪了谢时杰一眼,苜禾农牧是他安排过去协助生态治理的,嘉禾生态原本就是苜禾农牧为班底。

可一句‘绿了不少’,这像是哪门子的工作汇报。

好在苜禾农牧稳住了,各项数据谢时杰也是手到擒来。

苜蓿种子收入有所下滑,但其它牧草种子、牧草加工、高端牧草、服务等环节收入提升明显,两相抵消后还有增加。

否则他非得训一训谢时杰。

谢时杰说:“我看了老板在农经的稿子,打算去西南岩溶山区考察一下。”

郭阳想了下,“针雀草?”

“嗯。”谢时杰说:“那边石漠化严重,此前就有传针雀草在那边表现不错,但一直没形成体系,想去看看能不能形成一条产业。”

“还有谁要去?”

“翁教授也去。”

郭阳点头,那就没问题了,针雀草的确适合石漠化地区,“其它草种也可以做些尝试。”

谢时杰笑道:“放心,一切有翁教授,他想的比谁都周全。”

郭阳问:“老师最近怎么样?”

谢时杰说:“好得很叻,爬坡上坎,高原河谷,就没有他老不能去的地方,一刻都停不下来。”

郭阳深有感触,他们这师徒莫名有点合拍,都停不下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