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三百七十章 高丰公司刘亚烈(感谢大佬们的投票!)

通过改变种植模式来提高单产,加速推广,这对郭阳来说不难。

但对普通的技术人员来说,贸然改变种植模式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

照本宣科才是常态。

他也不清楚前世火龙果产业是怎么突围的,但现在嘉禾必须得先改变。

郭阳问:“对了,刚才提到的高丰公司,他们的火龙果品种也是玫瑰蜜香吗?”

“有一部分是。”黄恩回道:“高丰是02年就开始建园,03年出苗,05年市场上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火龙果,但08年的雪灾让高丰的园子损失惨重,火龙果树一棵棵死去。

那时刘亚烈才找到了这里,引进了一批玫瑰蜜香。”

说起那场雪灾,黄恩和纪会兵依然心有余悸。

还好那时嘉禾做了充足的准备,灌水覆草,搭棚覆膜,一番折腾才保下了树。

那次防冻防灾恰好也是董事长格外强调的指示。

所以,两人对于郭阳提出的两项新技术的探索,抵触心理并不强。

郭阳说:“高丰的果园是在钦州吧,来都来了,我也去那边转一转。”

钦州是平陆运河的重要节点,也是后续麻风树能源林发展的重要基地。

在找到火龙果推广慢的原因后,他也没有耽搁,直接就往南出发。

这等风风火火的速度,让瞿阳有点讶然,“问题这就解决了?”

“解决了。”

“这么快啊。”

“不然呢,这种事只要勘破迷雾,处理起来就很简单。”

简单吗?

对种植基地的人来说,这是困扰了好几年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火龙果亩产量都不高,亩产2000斤已经算是高产。

而刚才老板在基地停留的时间绝对不超过15分钟。

“老板,你如果搞研究,绝对也是这个。”瞿阳比了比大拇指。

“我也一直在做育种,明天再去趟南繁吧。”郭阳呵呵笑道,其实他更愿意每天和土地打交道。

火龙果基地。

黄恩望着离去的车队,有些出神,“老纪,董事长说的种植方法真能增产吗?”

“单双联排模式和夜间补光,从火龙果的生物特性上说得通,增产没问题,具体就看能增产多少。”

这技术浅显易懂,会者不难,也就是一层窗户纸的问题。

十来分钟的时间,纪会兵已经认可了这两样技术。

“董事长还真是让人出乎意料。”

黄恩点了点头,“感觉比我还更懂种植管理。”

纪会兵瞥了他一眼,心想,别说你了,就连我这个在果业摸滚打爬几十年的老油条,也一时惊为天人。

只见了一面,郭阳就给基地的人留下了一个深刻印象:懂行!

汽车绕了一段路过后,才到了平塘江口,这是平陆运河的起点。

运河沿线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有丘陵山地,也有河谷平原。

葱绿的果树层出不穷。

时而在丘陵山地上也能看到麻风树的种植痕迹,麻风树苗圃外也停满了来运苗的货车。

更引人注意的是,沿线多了不少冲着能源林来投资的企业。

各种正在进行土地整理的工地上停满了各种各样的工程机械,阵势不小。

颇有资本下乡的味道。

一路没有停留的到了陆屋镇。

这里是进入钦江干流的节点,顺着干流南下就能抵达北部湾钦州港。

过了陆屋,没过多久,就看到了一个位于半山坡的火龙果园。

依然是单株种植的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让每株火龙果都能获得足够的阳光、养分和生长空间,是生产高品质火龙果的不二法宝。

单株产量也很高。

但密度太低,一亩只有400~500株,总体产量有限,同时单株种植会大幅增加土地和劳动力成本。

加大了火龙果的推广难度,让其难以走向千家万户。

而单联排一亩能达到800株,双联排能达到2200株,总产量的差距巨大。

刘亚烈,一个马来西亚人,其是第一个将红心火龙果带到国内的人。

也应该是在国内商业化种植火龙果的第一人。

郭阳在园区入口处见到了刘亚烈。

只见其身形单薄,个子不高,穿着一件黑色薄外套,身边还站着一个穿着黑红斑点状衣服的中年妇人。

“刘总,冒昧来访,多有打扰。”

“郭总这话就客气了,欢迎还来不及呢,嘉禾的玫瑰蜜香可是难得一见的极品品种,极其受市场喜欢。”

刘亚烈笑了笑,跟着介绍了其太太钱雨。

钱雨笑道:“郭总,玫瑰蜜香是我吃过最好的火龙果。”

“哈哈,谢谢。”

“郭总,你可能不知,我非常喜欢吃火龙果,各地的火龙果都品尝过,玫瑰蜜香的口感最好最出众。”

钱雨赞不绝口,两口子的普通话也说得很好,比本地人的方言普通话听起来顺耳多了。

郭阳道:“你谬赞了。”

“这可是肺腑之言。”刘亚烈说:“郭总,你可能不知道,我原来在马来是从事油棕种植和棕油生产的,规模也不小。

那时我太太就特别喜欢吃火龙果,但在马来西亚,能买到的都是进口的白肉火龙果,口感非常不好。

所以,我就给我太太说,我种给你吃吧。”

钱雨附和道:“刚开始以为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没想到他那么认真。又是查资料,又是引种,还真让他在马来试种起来了。”

两人有秀恩爱的嫌疑,让郭阳心里有点发酸,早知道就把林可青带上了。

“怎么不继续在马来种呢?”

“马来西亚的土地不适合规模化种植火龙果,那时候,大概只能满足我太太的胃口。”

刘亚烈说:“火龙果是欧洲人眼中‘口服的化妆品’,枝条和朵也有诸多价值,但国内却大部分是进口,全国能吃上火龙果的人还不到3%,市场潜力巨大。

于是考察后,就来钦州投资建园,历尽磨难,才从最初的400亩,拓展到现在的8500亩。”

钱雨拉了拉刘亚烈肩膀,“哎呀,尽扯这些,赶紧带郭总进屋坐,尝尝果子。”

“对,你看我,郭总,快请。”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

郭阳一边走,一边打量着果园的布局。

和嘉禾的果园铺满浅浅的绿肥不同,高丰的基地打理得一尘不染,果园里看不到草的身影。

但其它方面又都很符合绿色有机的生产方法,想必也走的高端路线。“郭总,别看果子丑,但味道一级棒。”

刘亚烈拿出几个相貌平平的果实,切开,露出血红的果肉,很是诱人。

郭阳接过一小半,剥开外皮,轻咬了一口,入口即化,清甜涌心。

“不错。”

“和嘉禾的口感还是有不小差距,卖相也没嘉禾的好。”

郭阳沉吟了下,“高丰其实也可以试试生草栽培,刘总看过嘉禾的园子吧?”

“看过,生草栽培优缺点都很明显,高丰暂时还没这打算。”

刘亚烈有点不以为然,在他想来,嘉禾的火龙果口感更好,主要原因还是在品种上,和生草栽培有一定关系,但缺点大于优点。

以桂省的气候条件,想控制好杂草生长,耗费的时间太长,再说,草太多,虫害也就更多。

果子卖相不好,就是因为被虫啃了。

郭阳也不再多说,高丰公司的确追求品质,但又没追求极致品质,商人本质显露无疑。

不过刘亚烈确实对火龙果的推广做出了贡献。

就高丰这种卖相一般的果子,基地反而越做越大,第一步市场开拓就是一道槛。

据刘亚烈说,其产果的第一年,就因为卖相不好,市场没有销量,而积压了五六吨果子。

最后只能壮士断腕,将五六吨果子免费赠送给商户品尝。

在他焦急万分的计算要亏多少时,奇迹发生了,火龙果优质的口感征服了客户,订单纷至沓来。

“所以,羡慕嘉禾啊。”

刘亚烈沉吟道:“不仅口感一绝,果子也种的漂亮,不愁市场销路。”

郭阳笑道:“高丰也可以,嘉禾的生物农药也一直对外开放。”

“我还是觉得不用农药为好。”

“呃……”

郭阳明白了,但反而更不得劲,从聊天中得知,刘亚烈也是农学出身,但依然对生物农药持有偏见。

羡慕归羡慕,但就是要标榜与众不同,一丁点和农药相关的都不用。

其实绝大多数消费者应该都对农药有偏见,即使是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就不是农药了?

一句话就能让人无法反驳。

然而,消费者在买果时,又会用脚投票,更倾向于卖相好的果子,有多少人喜欢吃被虫咬过了的果子?

郭阳说:“那也可以试试天敌昆虫。”

“嗯,今年会试试。”

言外之意就是此前没用过,郭阳突然感觉基层推广的难度并不小。

天敌昆虫的销量其实也不低。

但从报表上看,只能看到一堆冷冰冰的数字。

数据的结果是好的,不过放大到全国市场,依然是‘冷门’领域。

聊到最后,郭阳也提了提嘉禾即将探索的新技术:单联排种植和夜间补光。

刘亚烈不是很感兴趣,称这和品质路线不搭。

离开果园上了车后,听了一路的瞿阳吐槽道:“这高丰公司估计要走下坡路,往上比不过嘉禾,往下以后也可能挡不住低价产品的冲击。”

“你猜刘亚烈为什么会坚持?”

“因为过往他成功了。”

“所以种植业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郭阳笑道:“关键是要找准路,坚持下去。”

其实他挺佩服刘亚烈,把路给蹚出来了,和嘉禾的理念不同,也只是因为利益。

嘉禾对大型果园基地没有兴趣,又累风险又高,不如卖苗,前期利润高,后期细水长流。

现如今黄恩等人对玫瑰蜜香的定价是12元/株,一亩400~500株,能收入4800~6000元。

一旦单双联排种植模式推广开,即使单价下降,利润也更为可观。

说好听点,也能让更多的人品尝到火龙果的滋味。

汽车抵达了钦州湾,港湾里停满了货运船。

郭阳去嘉禾的码头看了看,还在建设中,泊位的吨位有点大,在集团内部也有不少人诟病。

因为去年嘉禾国际的谷物调运量没达到预期,只有1000万吨,其中大半还是阿根廷罗萨里奥港贡献的。

国内贸易量肉眼可见的下滑。

今年国内的休耕面积再次扩大,等北部湾的泊位建设好后,可能还要去揽业务。

“这次港口投资可能要栽了。”

“老板也不是神,不可能一点错误不犯。”

“当初提过建议,唉,可惜喽。”

类似这样的议论声,在嘉禾内部并不少,比如当初持反对意见的高德等人。

夕阳映衬着海平面,霞光漫天,郭阳看着建设中的码头怔怔出神。

“其实老板不用在意,去年大豆也全面自给了,再差也不可能有去年差了。”瞿阳说。

“你是会安慰人的。”

“那不然去洗脚按摩?”

郭阳没好气的的说:“以前也没见你这么积极,现在是专门来挑事吗?”

“以前你也不去啊,现在有伴了,就试试,试试,哎哎,别打……别打,以后不嘴贱了。”

郭阳也就玩笑似的拍了两下。

他也知道瞿阳是在逗乐,纯粹乐子人,但这事挺严肃的。

林可青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现在关注他的人可不少。

尤其嘉禾今年营收达到了两千亿,超过了国粮集团。

在互联网企业业绩还没大爆炸的年代,嘉禾这个成绩极其耀眼。

这还没有把微光纳入在内。

所以,明里暗里不知道有多少只眼睛在盯着他,总之一切还是走正道,做个正经人。

玩闹了一阵,郭阳问:“南繁基地你要去吗?”

“不去了。”瞿阳沉吟道:“春耕马上到,今年要加把劲,不能再走下坡路了。”

“焕发第二春吗?”

“哈哈,这个说法好,天禾今年就是要焕发第二春!”

郭阳笑道:“我看是你瞿阳想要第二春。”

“这可不兴说,8个老婆已经够多了,再传下去,那群孙子得传成16个。”

瞿阳摆了摆手,说:“我是说真的,我有预感,天禾今年一定能止住颓势,甚至再创新高!”

国内是存量市场,海外时间短,又没有种子商店的加持,郭阳一时有点讶然瞿阳的自信。

“行,我拭目以待。”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