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2章 新年(过渡章节,可以不订阅哈!)

二月十日,农历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

九泉城区大雾笼罩,漫天雾气白如,轻如絮,动如烟,车流、人群在雾中若隐若现。

而到了乡下,依然冷冷清清,积雪落地便消失不见。

河口村的大棚,摆放齐整的育苗盘里,天椒1号螺丝椒的种子已经萌发,嫩芽翠绿欲滴,根茎粗壮,生命力极其旺盛。

其出芽率更是无限趋近于100%,让一众技术人员分外惊喜。

温室大棚一头的薄膜敞开着,冷冽的寒风吹过,但棚里依旧暖和。

浓眉大眼的男子将经过催芽露白的种子分发给工人,脚上的手工鞋早已沾满了泥土。

“我还是一次制种常规的甜椒种子,这赤红1号还真是稀奇。”

另一男子检查着苗床的的平整和紧实度,哂笑着。

“这次你不疑神疑鬼了?当初天椒1号播种育苗得时候,你可是敢和严总拍板子的。”

“就天椒1号那出芽率和长势,我脸差点被打肿了,不信你摸摸。”

浓眉男子将油头垢面的脑袋凑了过去,双手悬在半空,兑了硼酸的清水从指头低下。

那人连连摆手,“滚滚滚!思春了就让婶子们给伱介绍媳妇。”

干活的工人们也笑了起来。

“不过说真的,不用分父本和母本,还真有点不习惯。”

“现在基本都是杂交制种,这种常规种子确实少见了,好多公司都还等着看我们笑话了,到时果实率不高就难了。”

“难说,公司投入了这么多资金,肯定是有把握的。”

“那到时候怎么防盗、防留种呢?”

郭阳走马观似的巡察着辣甜椒制种基地,像雄狮兢兢业业的巡视着领地。

从棚外路过,也没有惊动两名技术员。

天禾的常规制种方式在公司内外都引起了众多讨论。

大多数都不看好、不理解。

沙洲种业和其它制种公司虎视眈眈的盯着这里,一旦有风吹草动,随时准备来撬制种基地。

市里种子管理站的技术专家也多次前来,几度怀疑天禾制的是假种子。

好在种子的审定资料齐全。

但也传了出去,市里做蔬菜制种的企业、技术人员都听说了这事,传闻越来越多。

常规育种,假种子,种子结实率不高,农户留种怎么办……

很多人都等着看笑话

郭阳抖了抖身子,室外的温度依然在零下,呼出的白气轻飘荡着。

与此同时。

兰市的育苗基地也开始了育苗;九泉的良繁基地在积极的备耕备种;三万亩辣甜椒示范基地也在和政府、农户签订订单协议。

农机服务团队也新添了旋耕机、播种基、覆膜机等各类机器,张伟忙着在各处寻找订单。

盐碱地里,覆盖的积雪已消融。因为降雪少,今年不少地方都在发射火箭炮人工增雪。

压实的机耕道上,一辆皮卡驶过,扬起漫天尘土。

向天山双手揣在军大衣里,稀疏的苜蓿苗层层掠过,有的姿态昂扬,也有秃了斑的,露出板结的土地。

“改土的时候还是太急了,土壤肥力不均,苗子长势差距一下就出来了,预计大部分今年都只能刈割1茬。”

“原本就没打算收,收多少都是赚的。”

“30cm以下的土壤没改良,今年盐分就会上涌,后面更难。”

郭阳想着上涨了两点的自然能量,气笑道。

“老向啊老向,刚过完年你就说些丧气话,给你的红包白发了?不要就退给我!”

向天山眼眉一挑,“已经用完了。”

“看你那小气的模样。”

顿了顿,“等五六月初期的时候,长势不好的苜蓿就直接还田吧,然后重新播种。”

向天山想起了苜禾1号,寒风凛冽,但苜禾1号却迎风舞动,像海洋一样泛起波涛,让他一度怀疑是不是春天到了。

可牛棚里的牛都还没发情啊!

“苜禾1号种子田产不了那么多种子。”

“有多少种多少,剩下的继续种普通苜蓿。”

“还找辉煌买种子?”

郭阳嘴角上扬,“等7月收获种子时,辉煌说不定已经易主了。”

又去苜禾1号种子田看了圈,喂了喂牛,郭阳又马不停蹄的回了民勤。

……

从武威进入民勤,沿路都是大面积的耕地,开春后便会种上各种瓜果蔬菜。

红崖山水库已经调来了黄河水,污水已经稀释。

水库的生态治理工程被苜禾农牧承接了下来,开春就会在库区周围的沙漠里用麦草固沙,种植梭梭、红杨、沙枣。

等到了石羊河下游,沙尘陡然多了起来。

也发现了几个植树治沙项目,有政府的,也有民间公益机构的。

远远望去,连起来的方格子,就像是一张巨网,将沙漠锁住。仔细去看,草方格里种的是柠条、棒、梭梭等植物。

河流尾闾的青土湖附近,大面积的盐碱地裸露,白的一片,看起来像雪。

郭阳想道,“等水来了,将来青土湖附近也可以种上苜禾1号。”

腾格里沙漠,扎子沟一带。

沙海农牧已经拿下了这片绿洲边缘的戈壁和沙漠70年的承包权,面积约6.3万亩。

头戴棒球帽,脚穿沙漠靴的郭阳缓步爬上沙丘,旁边跟着陆汉斌和一个又黑又瘦的男子。

沙漠松软,一脚踩下去,便陷进去三五厘米。

郭阳指了指远处绿洲边缘浅浅的沙化土地,表面上还有些植被。

这里计划建设日光温室,利用丰富的光热资源建设发展果蔬产业。

“潘工,多久能把这片沙丘推平?”

潘章成,三十三岁,毕业于技校驾驶专业,原是某国企的沙漠推土机手。

常年奋战在沙漠油田开发最前线,先后驾驶过各种沙漠机器。在被称作“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是最艰苦、最能考验人的职业。

为了把这人挖过来,郭阳先是出了高薪,又特意从美利坚进口了价值三百多万元的沙漠推土机,并了1点自然能量进行改造。

潘章成琢磨了片刻。

“十台推土机的话,至少得干1个月。”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