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错天下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平鏖战(九)

错天下 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平鏖战(九)

作者:十三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28: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渡过白河,便可直取郑村坝。而飞雪中的白河早已冰结,似乎谈不上这个渡字,而只需一阵疾驰便可。

朱棣下令全军疾驰。

知子莫如其父,他在短短的时间内判定朱高煦并不是凭空消失,而是连夜拔营,西去援救北平。

若是换作他人,他必然大怒,定要降罪于其破坏自己的计划。但对于朱高煦,他首先想到的是安危。

现在的朱高煦,无论是谋略还是勇武,都让朱棣满意得无法挑剔。而朱高煦表现出来的所有优秀,又让他觉得那多么像是年轻时的自己。

在这种血脉传承和自己生命延续的情感面前,朱棣不由自主地将燕王身份换成了父亲,并理解了自己最满意的这个儿子的意图:

应该是他不认同自已拖垮郑村坝设伏南军的计划,同时认为北平的实际情形比所有军情报告的都更要危急,只好弃军令而擅自行动。

此则正是朱棣担心所在,朱高煦两万骑兵连夜开拔、绕道西进两百余里,等冲入李景隆数十万大军中后,必定已是疲惫之师。

朱棣相信自己对战局的判断,但为了儿子的安危,他愿意将计划稍作调整。

无非是将时间提前一些。

冬天的白河其实不能叫做河,百步宽的河面早已是厚厚的冰层,和两岸陆地一样都覆盖着厚厚的积雪。

应该叫一片平坦的雪地。

先锋谭渊部率先冲上白河上那片雪地。

作为跟随朱棣多年的大将,他亦知道的朱高煦对于朱棣的重要;在空旷的雪地里,轻骑兵、步兵阵不需要排成窄窄的纵列,他令军卒横铺数百步齐头并进,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冲击郑村坝。

冲击郑村坝的南军伏兵。

谭渊知道自己这支两万军卒便是一支箭头,要准确射进南军的伏击圈;与此同时,左右十里外的张玉部、张真部会同时冲击南军两翼;待双方混战一片时,朱棣会亲率十万大军作最后的掩杀。

这是朱棣的谋略。

在这个谋略中,谭渊很清楚自己这支箭头的作用,一则是暴露南军的伏设位置和兵力,二是与张玉、张真配合,将南军死死拖在郑村坝。

而这支箭头确实很快。

片刻之后,谭渊与数千轻骑兵已经冲过白河,身后一万五千余步兵也全部冲进白河上那片雪地。

而就在此时,谭渊听到了冬日惊雷,然后看到前方雪地尽头腾起一片烟痕,伴随着由远及近的破空之声。

谭渊心中陡惊,凭着多年作战经验,他知道被铳炮袭击;同样是凭着多年作战经验,他猛勒马缰,扭头大呼:“散开!”

但铳弹实在太快,在他喊声结束的瞬间,已有上百发落在白河上面。

听着身后的爆炸声和惨呼声,谭渊心中大急,知道有不少的步兵会因这上百发的铳弹受伤、死亡。

但随后的情形超出了谭渊多年作战经验的范围。

铳弹爆炸过后,白河上并未安静下来,反而是一声接着一声地继续发出震耳欲聋到揪心的闷响。

闷响并不是说音量不大,而是巨大的声响从厚厚的包裹物中透出。所以,这些闷响绝对不是已经炸开的铳弹造成,更像是大地本身发生了爆炸。

谭渊看到白河上下两里范围的积雪冲天而起,形成一道高高的白墙;而在这道白墙形成的同时,里面又会连续发出闷响,然后便是无数碗口、脚盆大小的冰块如鱼跃般飞起。

刹那间,他满眼都是雪白的雪、晶莹的冰、鲜红的血,以及数不清的断脚残臂。纷纷飞扬在两丈高的空中,然后陆续下落,溅出大小不一的水花。

白河重新变成了河。

青得略显发黑的河水出现在谭渊眼中,而河水上面密密麻麻漂浮着、扑腾着黑色的棉甲、红色的战裙,以及生物体内那些花花绿绿的残缺脏腑。

从听到雪地远处的惊雷声到此时,谭渊被憋在胸中的一口浊气都还没有喘出来;而眼前变化更是没有半分停顿,在持续的爆炸声中,冲天而起的积雪像春笋冒出般形成一片密集的雪柱,长着眼睛似的向河岸两边疾速漫开。

谭渊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两腿猛夹,想让坐下那匹已显狂燥的战马赶紧向前冲出,避开从河里蔓延过来的、如妖邪般的无数雪柱。

战马堪堪冲出两步,谭渊便听到了人生中最后一道声音,那是在自己马蹄下发出的爆炸声;也看到人生中最后一个画面,那是白雪夹着黑泥迎面射来的画面。

………….

朱棣冲得也很疾,在白河水重现天日的刹那间,他已冲到距离河边不足五十步的距离。

眼前的遽变让朱棣坐下战马惊嘶扬蹄,而戎马一生的他竟然被重重摔在了雪地里。

身后的军卒被眼前情形唬得没了魂,怔过之后便拼命向后退;十万人的兵阵绵延数里,前后军卒不可避免地堵在一处。

漫上河岸的冲天雪柱速度奇快,瞬时在军卒阵中炸开;不断有人死去,不断有人倒地。

朱棣倒在雪地里,但眨眼便飞了起来——被马和单臂夹着腾身而起。

马和并未搞清眼前发生了什么事,但看到和感觉到了伤及性命的危险,于是奋力向后狂掠。

乾元宗易道功法的地阶和人阶实力相差极大,但地阶的身手他让借助军卒的肩头、脑袋飞掠还是不难;而且,飞掠的速度到底超过身后那些持续的闷响。

掠出近三百步后,马和听到身后终于安静下来,于是将面无表情的朱棣放了下来。

与此同时,乱轰轰的兵阵也随着身后的安静而安静。

朱棣仍是面无表情,大步向前走去;军卒纷纷让出道来,等其过后又慢慢合拢一处。

朱棣站到了兵阵前端,虚起了双眼。

河东岸一百多步范围内已是黑红杂乱的一片狼藉,倒地雪地上的军卒身上还冒着黑烟,偶尔会有雪水与火星的碰撞。

白河里一片安静,甚至连一声惨呼都没有;两里范围内是占据八成的死尸和残存两成的冰块;两里外仍是厚厚的积雪,上面布满着长达数十步歪斜凌厉的裂缝。

河西岸亦是黑白相杂的凌乱,其中零零散散有三百余骑燕兵,在原地无声地打着转,不知是被吓丢了魂,还是被震聋了耳。

朱棣示意马和找来战马,翻身而上。

毫无征兆的,甚至是莫名其妙的,谭渊的两万大军就此覆没,自己的兵阵也瞬时折损一万人有余,但他脸上看不出任何惊惧、愤怒、泄气、消极等神色。

他将猩红长毛披风解下,再一刀划为两片,然后沉声道:“随我去斩下李景隆的头颅,替兄弟们报仇!”

…………

白河西边的雪地尽头,都督陈晖将右手轻轻划下。

令卒将旗帜一挥,黑压压一片人马便向白茫茫的雪地东面滑动,像是巨大白布上一滴滚动的墨珠。

这滴墨珠是十五万大军。

陈晖在激动的同时,也对李景隆大将军心存感谢。

感谢大将军匪夷所思的地雷阵,感谢大将军给予自己的这份军功。当然,所有的感谢都可以归于一处,感谢大将军细到毫巅的策谋。

郑村坝确实有兵,但不是伏兵;真正的伏兵,便是自己屯在白河西侧五里处的这支队伍。

郑村坝不过是多造了几个灶,多搭了几顶帐篷,朱棣便中了大将军的计。白河的伏兵确实因隐蔽藏身而受了些严寒摧残,但能打朱棣一个措手不及,显然是值得的。

看到白河的战况,陈晖更加肯定。

等哨军报上敌情,陈晖再次叹道:“不费一兵一卒便暂敌三万余,大将军真乃神人也!”

偏将刘云提醒道:“据雪中痕迹看,朱棣应当是兵发两路,沿河而去。”

陈晖轻笑一声:“他的辎重一行还留在东岸,显然已成惊弓之鸟,亡命溃逃罢了。我们且东去袭击他的辎重,彻底断了他的粮草后给吧。”

刘云领命欲行,却又停下马来。

同时,陈晖也微微皱起了眉头。

应当溃散的燕军,出现在白河西岸南北两侧的雪地远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