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错天下 > 第十一章 皇太孙之忧

错天下 第十一章 皇太孙之忧

作者:十三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28: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京师,黄宅。

太学东卿黄子澄心中甚喜,一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况且此朋友是一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高人。二则浩荡龙恩披及,皇上亲谕自己与兵部左侍郎诸人尽心辅佐皇太孙殿下,甚是风光体面。

黄子澄看向身边一位清瘦老道,心情愉悦地暗自感概:“果然高手在民间啊!爱女患病多日不愈,就连殿下恩赐御医都瞧不好,不想他轻易便能医治。”口中笑道:“莫病道长妙手回春,实乃杏林高手,湜感激不尽。”

老道不是别人,正是乾元宗二师父莫病。两年前机缘巧合与齐泰瞧了头痛奇症,被齐泰赞为神人。他本仙游各处,只是收到徒儿消息而知悉本宗大弟子第五安近日到京师附近,遂想顺道来瞧瞧。

莫病对易道功法无甚兴趣,却对易医之理情有独钟,常借唐时孙思邈不知易何以言太医之语来反劝大师兄第五元贞,让其勿担心、勿操心、勿闹心。

借本宗易理之精,莫病在医道上颇有建树,闻名江湖。唯一让其感觉不安或不解的却是本门大弟子的病症,自己竟然瞧不出个所以然来。

前些时日听徒儿说起大师兄让第五安下山的原委,莫病觉得多与人说说话、打打交道的法子实在既无易理又无医理,但基于关心且并好奇,便想瞧瞧两月余来第五安的病症是否真的有所缓解。

今日入得京师,被齐泰下人瞧见后汇报给齐泰,齐泰赶紧请莫病入宅,道是太学东卿黄子澄爱女染恙,万请施手援治云云。

莫病虽对寻常病症无甚兴趣,却有医者之德,既受请则不便推却,又想着弟子初入江湖,多识些官家人也是好的,以后多少或能受些照顾。

黄子澄爱女黄林檎诊为少阴病,腹胀多呕,吸气少而呼气多,甚为险危。莫病瞧过,知其经脉淤结而至药物难以见效,是以用内力、针炙给其通身经脉疏通一番,立时见好,再开几剂药方调养便是。

实不甚难。

见黄子澄致谢,莫病呵呵一笑,说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老道倒是有一事……”

正值此,黄宅下人通报齐泰已至,黄子澄感激齐泰推荐莫病之情,赶紧出厅迎进来,说道:“左侍郎大恩!莫病道长果真神人也,小女自觉已大好。”

齐泰还礼道:“黄侍读客气!”又向莫病致礼言谢。

莫病暗道:“安儿发病时曾说过一只羊也是放,一群羊仍是放,甚是有理。此事说与他两个总比一个强。”笑道:“些许小事,何足言谢?倒是老道有一事相烦。”

自古医者居中流,可谓不卑不显;而神医则举世罕遇,颇受人尊崇。莫病不仅医术高明如神,且有易道功法修身,自有一派清瘦矍铄的神仙风骨。黄、齐二人见他如此一说,赶紧表态愿闻其详、力所能及则定当尽力云云。

莫病道:“老道有一徒,复姓第五,单名一个安字,近日游历至京师……亦或沿海一域。虽年已十八,却是第一次下山,且行为举止……嗯,有些异于常人。老道担心他不谙世俗,或不晓礼法而犯了官事,故而烦请二位多多指点。”

黄子澄心道:“朝廷规制森严,确是稍有不慎便会触反。如果是寻常小事,我卖与他个人情也无妨,若是触及严刑重罪之事,我自然有天子犯法与民同罪的道理来应对。”当下笑道:“道长神仙一般的人物,弟子自然与常人不同,哪里犯得了官事?倘或真有冤屈,我定当全力保他清白。”

齐泰所想与黄子澄无差,点头道:“正是,平素着衫戴巾、言谈举止皆小心些便罢,想来无碍。或若真有不测,我亦尽力为道长讨得一个公道。”

莫病甚喜,又将第五安身形相貌细细说与黄、齐二人。黄子澄当即唤来下人吩咐,着其平日里留意某位身形衣衫如何、年纪相貌如何之人,但凡有事俱及时向其报之等等。

莫病到底想去遇着第五安,遂闲谈数语后便决然告辞。黄、齐二人苦留不得,只好将其送出门去。

既罢,黄子澄再与齐泰见礼道:“多谢左侍郎向小女荐得如此神医,当该我上门致谢,岂敢劳烦你亲自前来。”

齐泰笑道:“黄侍读不必客气,我昔日亦是蒙汉中教授方孝儒先生推荐方能认识莫病道长,实不敢居功。只是,令爱病遇良医固然可喜,可此事到底是家宅小事,你我朝臣,当有大忧……”

黄子澄见齐泰话说半句,心下会意,转身将齐泰请至书房,遣开下人、仔细闭上房门。

齐泰暗自称赞黄子澄谨慎,现今锦衣卫明着虽受压制,但像他与黄子澄这般朝臣自然明白锦衣卫不可能真正被废止,万事小心总是不会错。

待黄子澄坐定,齐泰说道:“黄侍读可知我忧?”

黄子澄略略想过,说道:“自前些日出宫以来,我日日惶恐、战战兢兢,唯恐有负圣恩,想必左侍郎心中所忧与我无差罢?”

齐泰哈哈一笑,低声道:“知我者,黄侍读也!”

原来,朱元璋本是立朱标为皇太子,不想朱标早逝,固而继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因年事渐高,近来自感身体大不如前,便开始考虑不防之事,遂着朝中几位忠心大臣辅佐朱允炆。

黄子澄身为朱允炆侍读先生,本就一心为朱允炆谋想,毕竟他日即帝位后对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只是思量数日却无良策,不何如何去巩固朱允炆储君之位。现见齐泰如此上心,自然心下极喜。

念及此,黄子澄笑道:“左侍郎若是不怪罪,以后非在朝上则无需官职相称,大家其心如一,终究不要太见外才好。”

齐泰早存了与黄子澄交好的心思,此时见其如此一说,便道:“子澄所言极是!”

黄子澄闻言大喜,与齐泰相视而笑。二人再度拱手互赞一番,顺嘴一通子乎者也地欢言交心。

过得一盏茶功夫,黄子澄收起笑容,说道:“尚礼可知殿下之忧?”

齐泰略思,低声说道:“此皆明眼之事,殿下所忧者莫过于诸叔藩王。如今燕、周、代、湘、岷诸王均是拥兵自重,尤以燕王为首。”

黄子澄不置可否,微微点头道:“尚礼以为曹公国李景隆其人如何?”

齐泰面露不屑,说道:“其父忠勇,其人亦喜兵法军略,然不免有赵括之嫌,难堪大用。”

黄子澄道:“如是两年以前,尚礼所言自然不差。可今非昔比,那李景隆直如脱胎换骨一般,才学见识均举世罕闻。依他所言却是曾有奇遇,蒙得仙人指点。”

齐泰道:“竟有这般奇事?”

黄子澄道:“殿下与之相谈,我多有在侧。其人不仅会说仙语,更会写得天书,其音其字与我世间大相径庭。”

齐泰道:“此不足以为奇,凡外邦异族所言所书均与我朝不同。”

黄子澄道:“自然不仅于此。既受仙人指点,李景隆竟获先知之能,诸如秦王征番、南丹蛮叛、冯胜受诛等事,无一不准。甚至诏诸土司立儒学和鲜朝、暹罗入贡此等碎事亦与其言不差。”

齐泰道:“果真如此?此前我也偶有听闻,却不及子澄说得这般详细。只是这仙怪之事,到底有些勉强。”

黄子澄叹道:“我等致学孔圣,自不该言乱力怪神。然则此人竟不是装怪扮神,却是极有奇思妙想。殿下每每与之相谈后,都会感叹收益良多。诸如甚……改革开放、提高……生产力,领导……全球等等,不尽其详。”

齐泰道:“却不知何意?”

黄子澄面上微热,说道:“惭愧,我亦一概不知。其时倒是私下问过,他却说天机不可泄露。殿下到底神武,竟似深谙其意,是以方有去年请求皇上修改大明律法之举。”

齐泰怔了半晌,叹道:“真神人也……莫非他对燕王之患有不同见地?”

黄子澄道:“正是。他向殿下进言道燕王如鹰,箭矢难及其高远。周、代、湘、岷诸王则为其羽翼,如能去之,则其自然束手就擒。”

齐泰沉默不语,半晌方道:“此等要事当由殿下亲自定夺,我等既有辅佐之责,眼下之要务则是为殿下巩固储君之位。”

黄子澄道:“尚礼所言有理,却不知有何良策?”

齐泰道:“殿下至孝,深得皇上之心,唯不喜欢殿下温和无争,略乏王者之气。再者,朝中文臣武将其心难测,或待时以观,或暗中寄望藩王。依我之见,我等当未雨绸缪,一则多与众臣联络交心,一则为殿下觅下功业以搏皇上欢心。”

黄子澄道:“联络众臣,我责无旁贷。然则功业却不易得,总不成让殿下亲征蛮夷罢?”

齐泰道:“殿下身份何其尊贵,自然不宜以身试险。以我愚见,招揽贤士方为上策。皇上素恨倭贼祸乱,现已颁擒获倭贼升赏格,激发军卒杀倭之心。如能将杀倭之能者招至幕下,必得皇上欢心,岂非正是功业?”

黄子澄道:“此谋甚善,却有一虑。但凡军卒将士皆归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其间人脉错综难清,更有图军难辩之虞。我听闻民间义士甚多,甚至杀倭之力不逊于沿海各地卫所,倒不如在这些人士中挑出勇谋兼俱者而招之。”

齐泰抚掌笑道:“子澄大谋!”

黄子澄谦逊道:“实乃尚礼良策!”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