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错天下 > 第一百五十二章 眼中的异样

错天下 第一百五十二章 眼中的异样

作者:十三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28: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五安看了看满天的乌云,心下有些着急;令人通知杨讼师等人,将公审提前到辰时。

不知是孙知县下了苦功夫,还是百姓本来就感兴趣,反正第五安准备开审的时候,县衙门前已经是人山人海。

静女见第五安在偌大的黑漆大案后面正襟危坐,忍不住掩嘴偷笑;她不清楚公审是什么,只是感觉画面有些滑稽。

古醉、黄忠等人则是兴致勃勃,或蹲或坐,圈在人群的最前沿,说是维持什么庭审秩序。

张信本感觉无趣,但看到此时的场面,竟也来了兴致,大声喝令军卒抬来椅子;本想搭在黑漆大案后与第五安排坐,但被后者委婉劝到了右侧稽子君那张小木桌后面。

稍倾,五花大绑的鲍余被两名军卒押上来,然后扑通给按跪在地上。

第五安瞟了瞟围观百姓,皱眉道:“诸位听着,燕王帐下城管军最讲律法,凡是未经审判,都不能将人犯视作犯人。来人,给鲍余松绑,再拿凳子让他坐着。”

围观百姓嗡然私语。

第五安心中得意,拿起惊堂木在案上一敲,朗声说道:“诸位请安静,今日由曲阳县衙公审鲍余,先由公诉人发表起诉意见。”

孙思抄着双手站在人群中,微微摇头,暗道:“气势不够、毫无官威……那不是张将军和稽将军吗?他们和鲍余能有什么过节?”

稽子君面前有厚厚一摞满是手印的诉纸,那是昨日数百军卒走街串巷的收获;此时张信哗啦啦地翻着,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听得第五安让发表意见,他啪地一巴掌拍在桌上,怒道:“恶人鲍余,罪该至死!”

场间一静。

稽子君瞧着第五安面色涨红,赶紧将诉纸夺过来,笑道:“军团长,我来,我来。”清咳几声,道:“人犯鲍余,涉嫌第一项罪名,乃是趁人之危、霸占民女。”

“洪武二十八年正月初十,城南方成病逝,鲍余借其妻方柳氏五两纹银,用于安葬方成。原本说好次年还本,不想鲍余隔月便催帐,最后硬是逼迫方柳氏将其年方十五的女儿给他为妾方罢……”

稽子君说完一挥手,一名军卒便将一妇人带至场间,他看着妇人问道:“方柳氏,我刚才说的是不是实情?”

方柳氏弱弱应了一声。

稽子君再一挥手,又有军卒将两名妇人领来,又道:“这两位分是秦于氏、李张氏,都是方柳氏的邻居,你们说说,我刚才说的是不是实情?”

二妇人点头。

稽子君侧向第五安,扬了扬手中的几张诉纸,道:“审判长,现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人犯鲍余言而无信,不仅不恤方柳氏丧夫之痛,还趁她困难之际强纳其女,已然触犯大明律法。”

第五安面色不改,心中暗赞:“到底是稽兄,昨日交待几句,现在便说得像模像样!”侧头说道:“人犯鲍余,你对公诉人说的事实有何异议?”

张信看向稽子君,无奈道:“已然这般清楚,怎么还要问人犯?”待稽子君低声回了“宣传”两个字后,只得更加无奈地闭上了嘴。

与此同时,鲍余腾地站起了身,道:“将军,我冤枉啊!”

杨讼师示意鲍余坐下,上前道:“这位公诉人伶牙俐齿,杨某好生佩服,但却容不得他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张信霍地起身,厉声道:“来人!将这油嘴滑舌的东西给我拖下去!”

杨讼师面色一白。

第五安清咳几声,道:“站着的这位公诉人,你先坐下……嗯,请注意法庭纪律,不能打断对方发言。”

张信有点懵,坐下后低声道:“政委今儿是怎么了?”

稽子君低声道:“军团长有所不知,政委说了公审必须要有程序,不管哪一边,都有说话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知道城管军是讲道理的,才能更加拥护燕王。”想了想又道:“军团长别担心,政委心中有数。”

张信啧了一声,摇头道:“我不担心他,我担心军饷……”

第五安冲杨讼师露出了微笑,道:“辩护人请继续。”

杨讼师瞟了瞟张信,暗道:“这两位将军不会是故意唱红黑脸吧?我这下可是骑虎难下了。”

第五安瞧得分明,说道:“杨讼师,我早已说明,你在公审过程中说的每一句话都免责,千万不要有顾虑。当然,你也不要进行人身攻击,大家都要**庭纪律嘛。”

杨讼师暗道:“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我也顾不上那许多,不然以后谁还雇我?”当下清清嗓子,道:“但凡曲阳城人,有谁不知鲍大家素来慈悲为怀?当年方成死了,方柳氏也向不少人家借过银子,可有谁借给她?”

“没有!只有鲍大家,他听下人说起此事,立刻起了恻隐之心,着人主动给方柳氏送了五两银子过去,让方家了了后事。至于何时还银,双方并未约定,又哪里有隔月催帐之说?”

“将军……审判长,我想强调的是借银和纳妾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事情。借银是鲍大家仁慈,嫁女是方柳氏自愿。现在方柳氏倒打一耙,要么是诬陷,要么是受人指使,其心可诛啊!”

…………

夜已深,但易十三仍然没有歇息。或许是天气过于闷热,他心头颇有些烦躁,便出了房门透透气。

不知不觉,望台在前。

李景隆不在的时候,易十三总会有意无意地会到这里来;只有这个时候,他才会放飞自己的心情。

这是一种很复杂的心情,更是一种无法向人诉说的心情。

他可以肯定,这个世上除了他自己,绝对没有人会像他那样迫切地想拥有千军万马;不仅仅是为了驰骋缰场的豪情和快意,还有实现梦想的执念。

哪怕是师父习坎。

虽然习坎是师父,虽然他救了自己性命,虽然自己的身世都是他亲口所说,但易十三还是肯定,师父并不了解自己的心到底有多么迫切。

这个执念有些深,这个梦有些远。

但易十三坚信自己一定会完成。

十三的名字是自己取的,目的就是为了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洪武十三年;而姓自然也不是真姓易,真姓是胡,姓易只是取其改变之意。

改变,是他的目的。

本以为遇着李景隆,会让自己离这个目的越来越近;甚至为了这样,他自觉已经忍辱负重。

但李景隆还是让他失望了。

深深的失望。

说好的超人军并没有,说好的百户所并没有,否则,自己此时至少可以统率三千人马,而不是领着三十余人缩在曹国公府。

望台后面是李景隆在寝所,虽然知道他不在,但易十三还是克制不住,缓缓地踱了过去,远远地看着。

眼中的一切都不属于自己,但如果没有洪武十三年,自己拥有的应该不逊于眼中看到的一切。

这并不是妄想,因为在废丞相之前,左相是百官之首;虽然爵不如公,但手中实权又岂是区区曹国公所能相比?

而改变这一切的,正是朝廷。或者说,是代表朝廷的那个人。

那个人已经死去,但他的后人尚在,他的江山尚在;而自己要做的,便是要将那个人的后人除去,给他的山河换个颜色。

此为以牙还牙!

正自出神,易十三忽地觉得眼中有些异样;眼中是一扇窗牖,远远的、露着缝的窗牖。

那是李景隆的寝所。

李景隆已然北征,而黄林檎尚在。

同样是因为今夜闷热,黄林檎睡下后终是忍不住,又起来沐浴;叫黄莺儿熄了灯,然后静静地躺在桶里,感受着被水浸泡的舒适。

这种舒适让人荡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