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错天下 > 第九十章 动员和感化

错天下 第九十章 动员和感化

作者:十三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28: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次日,朱高煦让阿札失里率一万精骑返泰宁卫,自己则与宁王一道,率着两万泰宁铁骑、三万宁王府护卫和一万五千都使司军卒,以及一众原大宁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官员,浩浩汤汤地向松亭关而去。

由于非军职人员众多,仅宁王家眷便占乘了数十辆马车,是以队伍的行军速度偏慢,第三日下午方至松亭关。

第五安本欲先行返回北平,但被朱高煦劝住,只得与任建建、古醉等人骑行在队伍前列,随大军一道而行。

松亭关守将卜万已经获悉北平起兵的消息,正自严防死守。远远见着数万宁王大军,心中颇有些惊讶,以为宁王将要开拔北平平息燕王之乱。

卜万却是不知朱高煦早有布置,其令第五安等人亦是换上宁王府护卫甲衫,拥簇着宁王行在最前列,而十五神甲则紧紧伴随着宁王世子等人的马车旁边。

宁王朱权自亲手写了清君侧的靖难檄文后,便知晓自己已然上了燕王的船,况且数十家眷被朱高煦挟持,于是再无二心,便配合朱高煦之计,诱卜万开门。

第五安身后三十余名豪杰再次显示了远超普通军卒的身手,等卜万出关迎接宁王之际,以讯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擒下。

是以,朱高煦轻易夺了松亭关,不仅再增一万五千兵力,更让北平后方完全安定,成为北平的强大屏障。

七月初九午时,大军抵至北平城。

闻得这个消息,最高兴的是两个人。一个是静女,一个是燕王朱棣。

静女的高兴自然是源于几日不见如隔秋兮的思念,那得等到夜深人静且虽然不住一屋但总觉得会影响到她练功的徐妙锦歇息之后,才能在黑暗中羞涩地表现出来,故不多提。

朱棣却是亲至安贞门相迎,见着朱权便抱头痛哭,说是自己如何的不容易,如何的无奈,以及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等等。

用了半个时辰与兄弟叙感情,用了四个时辰把兄弟的兵马进行整编,朱棣终于长舒口气。

自七月初四起兵后,朱棣势如破竹攻降通州、蓟州、遵化、密云、居庸关诸地,除去镇守各地军卒,此时留置北平的兵力已达七万之众。

虽是如此,但南面是朝廷,背后是大宁,朱棣仍是时刻警惕,不敢放松一分。眼下不仅后方稳定,又得宁王八万之兵,且以骑兵居多,朱棣自然心花怒放。

是夜,燕王府灯火通明,朱棣招众将同宴,名为给宁王朱权洗尘接风。席间数十人,个个热情澎湃、斗志激昂,唯有两人略有些不自然。

一个当然是朱权。

虽说朱棣开场便说明他是宴间的主角,但他心知肚明这只是一个名头而已。知道自己说话没有一点分量,却不得不附着朱棣不停地谈笑风生,又得与众将交杯换盏,心中颇有些身不由已的难受。

二则是第五安。

能够入进厅中宴席的人,无不是张玉、朱能、张信这些朱棣中意的大将,或者道衍这种燕府的重要谋臣。他自知什么都不是,显然应当与古醉、任建建等人一起,无奈朱高煦死活要将他拉进来。虽然朱棣也笑着客气了几句,但他总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

以战事在急为由,朱棣只允众人饮酒三杯,且是敬向宁王,其后便再无酒饮。对此第五安毫不奇怪,因为他已听出眼前场面名为宴请,实则是下一步军事行动的布置会议。

先时朱棣已宣令将十五万人马整编为左、右、中、前、后五军,其亲领中军五万,朱高煦领左军两万、张玉领右军两万、谭渊领前军两万、王真领后军两万,而世子朱高炽领军两万镇守北平。

此时听众将议及何日挥军南下,朱棣摆摆手,说道:“怀来未破之前,暂不宜南下。只是怀来由宋忠守着,倒有些让我为难。”

谭渊是朱棣旧将,其人彪悍嗜杀,拍着胸脯说道:“殿下放心,我率军前往,两日之内必将怀来攻下。”

张玉是前元降将,多善谋略,摇头道:“不可,怀来三万军卒皆是我燕王府护卫,两相厮杀终是不妥。”

谭渊道:“你是将他们视作兄弟,他们却未必这样想。听说宋忠治军甚严,说不得那些人已经服了宋忠、叛了燕王。”

朱棣示意众人安静,道:“自初四起兵已有五日,怀来必然已知北平情形。然至今日都没有任何动静,且由细作探知,怀来城防甚严,想来宋忠确实领兵有方。但是,我仍然想再试一试,看看我燕府出去的好儿郎们,是否还认我这个燕王。你们议一议此事。”

此话一出,席间数十人纷纷私语,交换着个人观点和主意。

朱高煦忽然大声说道:“第五兄弟,你认为当如何?”

第五安虽然列席,但一无官职二无爵位,更没有领兵,当然居于末席末位。而朱高煦则近于朱棣,与第五安几乎是一头一尾的位置。

这一声喊出,宴间顿时一静,数十双眼睛齐齐向第五安看来。

第五安正觉无所事事,突闻朱高煦问自己,又见众人观注,心中想也未想便道:“动员感化素来是我党……燕王曾经用过的方法,当日一番陈词便让北平军民齐心,我想…….对怀来也应当如此。”

第五安的不自然,唯道衍略略能体会。他现在坚定地认为大师兄还是原来的大师兄,其才略自然不弱于朱棣手下任何能将。但感觉朱棣对第五安仍是不太感兴趣,而自己似乎又不便强于向朱棣推荐,心中颇有些为难。

此时听第五安如是说,虽然一时不明白他的策略,但重在对大师兄的信任,亦是大声说道:“此言甚善!”

朱棣觉得第五安此言颇合自己心意,又听道衍说甚善,心道:“莫非太师已与他师兄有所合计?”于是笑道:“第五公子可否再说细一些?”

第五安清咳几声,脑中紧急思索,道:“既然怀来军卒都是燕王府护卫,则其家眷定然在北平。所谓动员,则是对其家人讲明道理,把他们集中起来,让们到阵前喊话。所谓感化,则是通过家人喊话,让怀来军卒不再抵抗,主动回到燕王帐下。”

这个方法第五安也不知道是出自记忆里的哪一块,或许是某个电视上演的剿匪画面也不一定。但他觉得这个方法至少是一个少死人的方法,所以还是说了出来。

席间众人听后却反应强烈,多有否定之人。

朱棣心道:“两军交战,实不宜让妇孺上前线,不过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成与不成总归是他的主意……”笑道:“既然第五公子深思熟虑,便试上一试。张玉、谭渊部紧随其后,保证百姓安全。”

谭渊等人颇不以为然,但既然朱棣下令,也便只有应下。回头想过,便明白朱棣的真实意思。

试一试又不要钱,感化不成,立改强攻。

第五安说完之后才开始细想此事到底行不行得通,对朱棣等人所议之事并未上心。等宴毕后,他便匆匆而出,欲去寻着古醉等人商量。

不想朱高煦跟来,笑道:“第五兄弟,你是怎么想到那个法子的?”

第五安实话实说:“谈不上法子,就是想着能不能少死些无辜的人而已。”

朱高煦沉默了半晌,道:“打仗总是要死人的。”

第五安笑了笑,道:“这个我已想明白,就是说说罢了,不然我也不会随你来北平,更不会在燕王府中住下。”

朱高煦点点头,忽然问道:“第五兄弟,你有没有想过将来……或者说以后吧,我们的子孙会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道?”

第五安暗自一怔,又不由自主地看了看朱高煦,见其问得甚是认真,便说道:“想过,而且我应该比别人想得多一些。”脑中自动闪出一些男人留辫子、倭国入侵的画面,又道:“我希望我的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富强、安定的……大明朝。”

朱高煦长叹一声,道:“我也是这样想的。”

第五安似乎受到朱高煦的情绪感染,亦是长叹一声,道:“所以,我希望燕王能够成功啊。”

见朱高煦直直盯着自己,第五安心下微惊,解释道:“我的意思是那样的话,战争就可以早些结束……”

朱高煦笑道:“我明白。第五兄弟,你认为决定战争胜败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第五安想了想,道:“士气。”

朱高煦摇摇头,笑道:“我觉得是火器。如果火器的威力足够强大,凭你多少人、多高的士气,都只有灰飞烟灭的结局。对了,我改良的大型统炮虽然数量不多,但威力远远强过宝源局所制的统炮,所以我对胜利充满信心。”

第五安心中一动,忍不住看向朱高煦,突然大声说道:“你是明非!”

这是一句六百年后的蜀川话,却是他觉得朱高煦的话甚是奇怪,而话中更显露出热兵器称雄的观点,便再度想到那个生死不知的明非,是以出言试探。

朱高煦一脸纳闷,道:“你喊叫什么?”

第五安定定地看着朱高煦的眼睛,确认其并无异常,便讪笑道:“一句仙语而已,就是……燕王必胜的意思。”

朱高煦笑道:“没错,燕王必胜!”

二人再闲聊片刻便各自散去,第五安寻着古醉等人交换感化怀来军卒的事情,静女和想得美喜重逢以及与易囝囝一见便熟等等细事便不多提。

次日,朱棣将怀来军卒的家人统计出来,共计六千余人。等朱棣训示完毕,第五安又稍稍作些布置。

第三日卯时,第五安、古醉等人率六千百姓于前,张玉、谭渊各率两万军卒于后,向怀来进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