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错天下 > 第九十二章 到底是鸡肋

错天下 第九十二章 到底是鸡肋

作者:十三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28: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置身在人海中,第五安很感慨,甚至有些激动,但脑子里却十分不合适宜地冒出群众演员一词。

城内涌出的军卒和身后赶鸭般扑上前的百姓,擤鼻涕抹眼泪、相拥相泣的场面,多么像拍电影啊。

而电影里都会有反派,眼前这部电影的反派在哪里?

第五安看向城楼,见上面仍然是些欣喜若狂的群众演员,又见城门被堵得死死的,便与古醉等人打声招乎,让其配合张玉、谭渊作些后续事宜,自己则穿过人群寻得一处军卒较少的城墙段掠了上去。

三万军卒可真不少!

第五安站在城垛上,眼睛看到的尽是人。城楼上的正往下涌,城内正往城门口涌,乱纷纷一片好不热闹。

但第五安没心思看热闹,他顺着鳞次栉比的屋脊看去,见西方远远闪过一道人影,瞬时又没于重重屋脊之下,于是从城楼跨到对面房顶,向西边追去。

…………

自摆脱蜂蚁般的军卒到此时,不过几息时间而已,宋忠心中由震怒到懊恼,最后归复了平静。

怀来固可贵,军功价更高。若为性命顾,两者皆可抛。

再者,放眼整个北平周边,自己镇守的怀来是最后一个丢失的,想来包括魏国公在内的所有大人物都不会对自己太过严苛。

不过,怀来既然落于叛军之手,当务之急自然是离开此地。毕竟,一切都是浮云,唯有性命是实实在在的。

掠至城中,房顶下面两侧街道上正向城东狂奔的军卒渐渐稀少。

掠至城西,街道上已空无一人。

此处的军卒早已跑得干净,而百姓则被城中莫名其妙但声势骇人的军卒异动吓得闭门不出。

宋忠掠下,向着数十步外的城墙走去。

再走过二十余步街道、四十余步空旷地,便是怀来的西城墙。越过城墙,自己便是空中鸟、水中鱼。

还有十步便可以走出街道,但宋忠停了下来。因为他看到房檐的阴影旁边,有一道静静的人影。

未时的太阳很烈,阳光下形成的房檐阴影便很黑,像是墨汁一般。那道人影也如墨汁一样黑,清晰地显示出有些异样的轮廓,更像是一名身着黑袍的人。

宋忠的瞳孔微微收缩。

他确定无论是普通军卒,还是城中百姓,没有谁会在七月的未时用帽子将自己的头罩起来。而更重要的是,他确定自己有些心悸,像是羚羊突然遇着一只正在等待猎物的豹子。

这时,黑袍动了,从左侧房檐旁边移到了街口的正中。

宋忠面色复杂,沉声道:“是你?”

…………

第五安掠至城中,那道身影却不见了踪影。过得片刻,又见其从更西边的一处房檐冒出。

第五安疾掠而去,在房顶之间飘忽前行,几息之后便看到西城墙在眼前。而这时,那道身影竟然再度消失。

慢慢踱至房顶边缘,第五安眼光从四十步余外的城墙上扫过,仍然没有发现那道身影。不经意低头,他不禁微微一怔,然后纵身掠下去。

在街道尽头处,躺着一个身着银色铁钉布甲、赤色战裙的中年武将,正是宋忠。

第五安迅速地查探一番,确定四周并无异常之人,便再次返身看着宋忠,皱眉不语。

宋忠咽喉上有一道寸许长的齐整伤口,仍自汩汩冒血,显然是才被人杀死,而且是用剑或匕首类兵器直刺而亡。但其身上再无其他伤口,并且周围亦没有打斗痕迹,则说明他是被人一招毙命。

第五安不仅疑惑,而且诧异。

他记得出逃京师那夜,宋忠面对朱高煦那样威力的一刀亦仅是败落下去,而不至于丧命。

那么杀宋忠的人武功到底有多高?又为什么要杀宋忠?

………….

攻伐怀来的队伍还没返回北平,但消息已传到朱棣耳中。

朱棣有些哭笑不得,但看着道衍太师闪亮的眼睛,只好赞叹道:“太师,你这位大师兄果然是奇才啊,不仅没损一兵一卒,还把我三万好男儿尽数带回。哈哈。只是,他非我帐下,倒不宜赏军功啊。”

这番话说出来,再想到凭添三万大军,朱棣倒是真的乐了,又将第五安着着实实地夸奖一番。

道衍暗自松口气,笑道:“殿下万勿如此说,大师兄绝对不是贪念功劳之人,况且他也说了,他不过是借用殿下的法子而已。”

朱棣哈哈大笑,又道:“对了,太师的二师兄在哪里,我此时想见上一见。”

道衍有些为难,道:“二师兄行踪飘忽,今日我竟没见着人在哪里。”

朱棣起兵之前大量招募身手异常的能人,实是为快速控制北平作准备。如今既得北平,将与朝廷正面作战,倒是不认为这少部分人能有什么重要作用。

当初道衍推荐第五安和任建建的时候,朱棣仍然为拿下北平而考虑。现在见第五安虽然算得上能人,但领兵打仗的本事与手下张玉等大将相比,差距实在有些大。依理推之,也便认为任建建这样的细作多半亦是平平之辈。

总之,在此时的朱棣心中,无论是大师兄还是二师兄,实则可有可无。

但道衍不一样。

一则朱棣知道其忠心,并且种种谋断亦是稳健周详;二则粮草辎重多半靠其筹措组织,实为三军之基础。

听得道衍如此说,朱棣自然不会让他感觉为难,一笑带过便罢。

至夜,张玉、谭渊率军返北平。

朱棣亲自犒慰军卒,临末回府时远远瞧着军营外侧灯火下的一群人,脸上的笑意瞬时敛了起来。

目前麾下十数万大军,虽然绝大多数来自宁王府和朝廷,但都是正规军队。军卒均为黑、褐齐腰甲,战裙亦仅有赤、青两色,整体看来还是整齐威严。

此时数十人,不仅身着各色平民服饰,且衣衫多有不整,还旁若无人地大声说笑,实在是不成样子。

道衍看得清楚,说道:“殿下,那是大师兄和他们一帮好友,都是武林人氏。二师兄好像也在,要不要见见?”

朱棣面露恍然,眉头也舒展开去,心里却暗道:“如此人等,见之何用?还有那第五安,他既不入军,又不离去,到底有何所图?”口中笑道:“今日便不见了。太师,他日待我挥军南下,还有劳大师兄、二师兄与你一起守着北平啊。”

道衍没有直接回应这个问题,而是微微一笑,道:“殿下,如果南下,我们最该担忧的是什么?”

朱棣笑道:“太师当日便已指出,我岂敢相忘?南下深入,最忧者莫过于三面甚至四面受敌。不过,我们已商议由煦儿殿后游击,以保护我大军后方及侧翼安全。太师,此时为何说起这事?”

道衍笑道:“实在是此事过于重要,不得不多想一些。殿下,我们一旦过得黄河,高阳郡王便需防守左、右、后三方数百里,恐有遗漏啊。”

朱棣道:“此则已然议过,当是多派哨军,四处逡巡游弋……太师是何意,可请直说。”

道衍清咳数声,道:“殿下,其实我大师兄不乏谋略,处事亦是极为冷静稳重,二师兄则是消息极为灵通,倒可以与郡王一道完成此任。”

朱棣心中了然,暗道:“太师既然提出,我当不能拒绝。况且,他们总共不过数十人,只需将其视作一纵哨队即可。”口中笑道:“如此甚好,还是太师考虑周全。”

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人一直随在朱棣、道衍身后,他们知道父王与太师说话的时候,自己不宜开口。

但此时朱高煦说话了,他笑道:“父王,我去给第五兄弟说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