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错天下 > 第九十四章 皇上在骂人

错天下 第九十四章 皇上在骂人

作者:十三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28: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奉天殿内黑压压一片人头,一溜大臣都垂首跪着。

如果能同时看到他们的脸,那一定很有趣。因为不管文臣还是武将,脸上都是清一色的懵相。

满朝大臣都懵了。

不是因为今日朝议没有在殿门前进行,却被罕见地诏进了奉天殿内导致群臣发懵,而是因为皇上正在干的这事儿让所有大臣很意外,很震憾。

骂人。

一向温和的皇上正在很有气势地骂人。

不过在骂人之前,他仍然很温和地说了一句话,于是就削去了朱棣、朱权两位亲王的宗籍。也就是说从先前开始,这个世上再没有燕王棣、宁王权,只有庶人棣、庶人权。

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抬头平视,目光落在殿门外的某一处屋脊上的淡白天空,仿佛在自言自语。

说完这句话之后,他突然将目光对准了殿下的一帮臣子,张嘴就是接连三声蠢货,声色俱厉地让所有人扑通一声便跪了下去。

不想这一跪便是半个时辰,而且他仍然没有让任何人起身的意思。

“蠢货!高巍,你不是说对朱棣要采取怀柔之策吗?我给了他那么多次机会让他来京师,不是怀柔吗?可他来了吗?他领这个情吗?”

“你!徐增寿,我的左都督,你不是说他与先帝同气、位极人臣吗?你不是说他不会反吗?结果呢?一帮蠢货!”

朱允炆在龙椅前面走来走去,早已面红脖子粗,眼睛瞪得溜圆。虽然形象与奉天殿的肃穆庄重不太相符,但气势却如天降龙威。

高巍跪得腰酸,心中有些委屈:“当初建议在京师附近重新给燕……庶人棣封地的又不止我一个人,为何现在只盯着我不放?”

徐增寿面无表情,心中却有些怨气:“秘密擒燕又不是我的主意,你自己搞砸了,怪我咯?”不过想想自己早已作出的决定,心里又平衡了些,甚至有些庆幸自己到底选择了站在北方。

黄子澄、齐泰、徐辉祖等重臣跪在前面,感受到的龙威最为强烈,大气都不敢出。后面官职低的则是眼观鼻、鼻观心,想着天塌下来还有高个儿顶着,便任由皇上的声音在耳边旋绕。

“兵部干什么吃的?都督府有什么用?各地卫所都是摆设吗?初六,通州归附,初八,蓟州沦陷,同日遵化、密云归附……这给闹着玩儿有什么区别?都是蠢货!”

“还有那宋忠……徐辉祖,是你荐的人呐!你们荐人之前能不能好好想一想,这人能不能堪当重任?诸如谢贵、张昺,特别是张信……”

朱允炆狠狠吸了口气,把心中恶气压下。记起张信是黄子澄推荐的,他到底还是觉得不宜在朝臣面前指责自己先生。

但黄子澄早已面红耳赤,脑袋扑通一声抵在地上,颤声道:“臣有罪!”

众臣像线牵着的木偶一般,齐齐跟着黄子澄弯腰叩拜,将头抵于地上,口中都道自己有罪。不过,有不有罪从声音听不出来,但看着姿势倒像是趁机活动一下发酸的腰。

李景隆不是活动腰,甚至没有感觉到腰酸。并且,他不但叩了下去,还没有腹诽这个他曾经认为人年轻、一根筋、好忽悠的皇上娃娃。

因为曾经毕竟是曾经,今日的皇上给他的感觉是震惊。

他自幼便与朱允炆相识,近几年更是在皇宫里打转,但他真心觉得自己突然不认识这个皇上娃娃。

或者说,他认识的皇上或许一直就不是真的皇上。

这种威严爆发的压迫感是装不出来的,反而是平素里那种人畜无害的温和可以伪装。而且话里话外隐隐可以感觉,皇上娃娃并不是一根筋,而仅仅是平素里看着像一根筋。

意识到这一层,李景隆背心有些发凉。

但是,真正让李景隆冷汗泌出的则是那一条军情。

不是通州归附,不是蓟州沦陷;不是张信意想不到的告密,不是宋忠莫名其妙的死于街头,而是宁王朱权。

李景隆记得非常清楚,历史上记载朱棣在击败耿炳文之后才去突袭大宁,时间应当是在八月间,但现在却是起兵之时便将朱权挟持到了北平,提前获取了大宁的数万兵马。

为什么会这样?

李景隆没有时间细想,因为皇上终于说了平身,于是忍着膝盖和脚踝的酸麻站了起来。

朱允炆不再骂人了,面色便恢复了一丝温和,说道:“事已至此,众卿说说,平伐北平当以何人为将?”

朝堂上一片寂静。

朱允炆面上更加温和一些,说道:“众卿但说无妨。”

站在奉天殿最末端的吏部员外郎龙套经过内心的激荡,以及确定前面的大人物暂时不会发表意见后,于是横跨数步,执笏而道:“陛下,臣以为长兴侯可担当此任。”

此话之后,朝堂上仍是一片寂静,而众臣内心有些激荡。

黄子澄暗松口气,心道:“幸好还有长兴侯啊!不过,这个员外郎此时逆流而上,若非有胆有识,便是心有大志,当得小心对待啊。”

徐增寿暗道:“龙套?难怪一直是个小小的员外郎,太没眼界了,此时是你说话的时候吗?”

齐泰暗道:“此人平素不显山不露水,却是未想到竟有如此心胸,看来不可小觑啊。只是,长兴侯其人……”

李景隆则稍稍有些意外:“历史不是被改变了吗,怎么还会是长兴侯耿炳文出战?不过……这倒真是件好事,至少可以看看宁王之事会不会影响到历史的大趋势。”

朱允炆嗯了一声,道:“可还有人选?”看着一众低着脑袋的大臣,最后将目光停留在李景隆身上,略略一顿,却又有些疲惫地向左侧拂了拂手。

龙椅左侧立着和术,其人本是太祖皇帝的宦臣,侍奉太祖皇帝三十余年,更是看着朱允炆长大。朱允炆自记事起便识得这个年纪足够当爷爷的人,自是无比信任,所以登基以后便直接用了他。

对于朱允炆并不明显的手势,和术完全心领神会,眼神里闪过一丝怜爱,拖长了声音说道:“此事再议,退朝。”然后又道:“黄先生、齐尚书、曹国公请留步。”

待朝臣退尽,朱允炆歪坐在龙椅里,说道:“景隆,你以为耿炳文如何?”

自听到龙套推荐耿炳文后,李景隆渐渐恢复了平静和自信,甚至暗暗对自己先前那种反应和表现甚是不耻。

就算你有脾气如何?就算你有心机有如何?

然并卵!

李景隆暗道:“我李九江又不是那个草包李景隆,堂堂穿越者还能被你收拾了?龙套不错,至少不算是个跑龙套的,他能把耿炳文推出来,倒是帮了我一个大忙。”

见朱允炆相问,李景隆故作思量状,半晌说道:“长兴侯随先帝征战多年,功勋卓著。虽然年事渐高,却仍有廉颇之勇,臣以为可矣。”

朱允炆看向黄子澄,后者赶紧道:“国公所言甚是!庶人棣早年曾受长兴侯教习,自当该遵晚辈之礼。此番长兴侯北去,庶人棣或不战自退。”

朱允炆点点头,又看向齐泰,后者略略思考,道:“陛下,臣以为……曹国公可矣。”

李景隆闻言暗惊,朱允炆则顿时一喜。

二人心情不同,原由却是一样,皆是因为“仙梦”。

李景隆不再多提,只因宁王之事让其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怀疑,需要些时间来捋清思路。

朱允炆所喜,则是因为近几年对李景隆仙梦奇缘的信任。

太久以前的事亦不提,只说朱棣起兵反叛一事,李景隆事前便已经给朱允炆肯定的回答。

所以朱棣起兵北平并没有让朱允炆意外,但此等事情毕竟是关乎江山社稷的大事,必须要让群臣感受到压力,要认真对待。

当然,怀来、蓟州等地失陷得如此的快,还是让他有些生气。

朱允炆知道生气其实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但他必须要生气。这不仅是对群臣的一种警示震摄,更是一种铺垫,为他接下来与李景隆谈话做的铺垫。

他想李景隆尽快去平复了北平。

之所以如此做,源于李景隆说过,在仙梦中他并没有直接领兵平叛。

这怎么得行?

朱允炆可不愿掌握先知之能的李景隆居于幕后,更不放心将关乎江山社稷安危的大事交于其他人手中。

不过既然是仙梦奇事,总不能直接下旨让李景隆逆仙而行,须得慢慢说动他,让他想办法借先知之便而平棣庶之乱。

此时听得齐泰将李景隆推出来,朱允炆自然甚喜,道:“齐尚书,你是认为国公比长兴侯更为适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