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卷三 第两百零三回 西域惊变(四)

江陵那边发回来的电文,荀彧也已经反复的看了好几遍了,脸上的神色更是说不出的难看。沉默了片刻,荀彧向陆仁问道:“义浩,你看刘备会不会答应这些西域联军?”

陆仁这头人还火着,说话的声音自然是非常的难听:“我哪知道?我只知道西域联军的事跟我没有任何的关系,但在此基础上,刘备却专门的来了信问我,只能说明刘备这家伙对西域联军的那些提议动了心。”

荀彧道:“能不动心吗?刘备虽然占据了蜀中、汉中,但要论及国力、军力,比起曹孟德仍然是相差甚远。若是按诸葛孔明的隆中之策,他们也是需要在蜀中静待时机才能进指长安。若是拿下了长安,进而据有武关、潼关这等险要据守,实际上就等于是拥有了半壁江山,如此便足矣与曹孟德争衡。只是若按常理,曹孟德的便宜又哪里是那么好占的?十年八年的刘备能不能等到这个机会都是未知之数。现在突然出现了一个这样的机会,而且还可以借助西域联军那十余万的兵力,换作是我,只怕都不愿轻易的放弃。”

陆仁勉强的让自己冷静了一些,接着又看了看传回到手里的电文,沉吟道:“刘备这家伙应该没那么笨吧?再怎么说他也是一世枭雄,应该很清楚如果把凉州的西部划给西域联军,那就等于是把西凉、武威、天水、安定这几座西防关键的城镇让给了西域联军,如此一来他即便是拿下了长安,长安的西面也只会无险可守。一但这些西域联军再有所异动,别说长安不会落在他刘备的手里,搞不好他连小命都会丢在长安。”

顿了顿,陆仁的眉头也是越皱越紧:“更重要的是长安这等重要的地方一失,这些西域联军就等于是有了个较为稳定的立足点,进可以染指中原,退也可以占去长安以西那大片大片的肥沃土地。若是再与羌、匈奴各部联合,进一步的把脚跟给站稳,那么……”

荀彧指了指陆仁手中的电报:“刘备应该就是想到了这些,所以才会马上写信来问西域联军是不是出自义浩你的手笔。”

陆仁这会儿都气乐了:“关我屁事啊!我再笨再不济,也不会做这种引狼入室的事吧?”

荀彧走到了陆仁的桌案前,手指更是很不客气的敲起了陆仁的桌面:“所以所以,义浩你要马上回信告知刘备,告诉他西域联军与你并无半点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你要在信中警告刘备千万不要想着什么借西域兵马去攻打长安的事,因为刘备一但心生贪念继而引狼入室的话,中原的局势将会一发而不可收拾。”

偏偏这也是陆仁最担心的事。因为陆仁根据史料来判断,刘备恰恰就是在拿下了汉中之后,自信心开始过份的膨胀,接着就连出昏招,好几件事都做得有些急功近利。像关羽对荆北地区的攻击,刘备就没有及时的阻止或是作出什么相应的安排……当然这也与关羽的刚愎自用,搞得刘备有点反应不过来有着不小的关系,而这里面的问题很多,这里就不扯了。

另外在关羽死后,刘备对孙权的攻击所导致的彝林兵败,也同样是刘备昏了头的一个体现,虽然这里面同样也有着多方面的问题,但陆仁相信如果是前期的那个自信心还没有膨胀的刘备,也断然不会忍耐不住。

总之,陆仁现在就是担心刘备这会儿会因为自信心膨胀的缘故而经受不住现在就有可能拿下长安的这个诱惑,毕竟这个事看起来那可是有着非常大的利益。而站在如此之大的利益诱惑的面前,陆仁对刘备所作出的书面警告又真的能起什么作用?

想到这些,陆仁就赶紧的措了措辞,向荀彧说出了这方面的担忧。荀彧听完之后也皱起了眉,最后轻叹了口气向陆仁道:“看来不止是曹孟德那边,对刘备这边你也得有点动静才行了。”

陆仁摆摆手道:“荀公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老实说,这几天里让人莫名其妙又惊愕万分的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我陆仁本身又不是什么善于谋略之人,所以这会儿我的脑子早就乱成一团了,策略什么的都想不出来。”

荀彧的目光飘向了边壁上的地图,微笑中又轻叹了口气:“我那大我六岁的侄子今年也都六十出头了。本来是想让他在南中那边过着舒心的日子安心养老,可现在却是不得不让他也动弹动弹。义浩,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荀彧都说得这么明白了,陆仁哪能不明白荀彧的意思?事实上,陆仁早年间把手伸到了南中那边,本来就有在必要的时候对刘备方面进行威慑与牵制的用意,只不过这几天接二连三收到的消息整得陆仁的脑子乱如浆糊,一下子没想到南中那边去罢了。现在被荀彧这么一提醒,陆仁自然是马上就反应了过来。

顺便说一句,陆仁对南中那边手伸得比较早,到现在都快十年了。而且由于陆仁对南中那边一直是采取软刀子的策略,使得以孟获、祝融为首的南中各部对陆仁都心悦诚服。那种关系陆仁不敢说自己是他们的主公,但怎么说也有那么几分部族联盟的盟主的意思。如果有什么事情要调动孟获这些人,陆仁也完全能够调动得了。

再退一步来说,现在陆仁的目的只是要孟获他们带人过来帮着摇旗呐喊和虚张声势,会不会真的打起来相信以荀攸的本事完全能够把握得住,所以对这方面陆仁还是比较放心的。

当下陆仁也不废话,马上就让荀彧起草要发往江陵和南中这两个地方的电文……且不说文笔什么的陆仁本身就不怎么样,只说这会儿吧,荀彧的脑子可比陆仁清楚得多,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会比陆仁写的要条理更加清楚。再说得难听点,陆仁可不想因为一些文字上的失误而造成恶劣的结果。这种看起来搞笑的事情,历史上可不是没有发生过。

荀彧在那边提笔写字,陆仁这时却也在渐渐的冷静下来。再望了几眼壁上的地图,陆仁的眼睛眯了眯,随即自己也坐了下来提笔写信。不过陆仁的这封信是准备写给诸葛亮的,因为陆仁觉得在这个时候,刘备阵营里最清醒的人可能就是诸葛亮,最重要的是诸葛亮在很多地方与荀彧颇为相似,确切的说就是这二位都一样的有想中兴汉室的理想,所以陆仁相信诸葛亮从大局出发,一定会马上写信去劝阻刘备。

同样的,陆仁也想到单纯的以书面形式去警告刘备或诸葛亮可能没太大的用处,因为诸葛亮可有一个“若法孝直在,必不教主公东行”的时间段,说白了就是刘备对诸葛亮并不如后世之人所想的那么完全信任,不一定就能劝住刘备的说。所以陆仁觉得还得帮诸葛亮加点码,而这个码嘛……这个到好解决,南中那边的动静或许还吓不到刘备,但在荆州这边,陆仁如果表现出一点偏向于孙权、周瑜那边的意思,陆仁还就不相信刘备会不头上冒汗。

就这样没过多久,几封信都发了出去。到了江陵等地,陆仁安排在那边的情报部门自然有办法去解决后面的事,用不着陆仁多操心,所以陆仁的目光又一次的望回了地图。不知怎么的,陆仁的心头总是有着一份隐隐约约的不安,因为西域联军的这次行动其时间点也把握得太好了,好到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别的不说,只说所谓的西域三十六国那都是些什么样的国家?说得好听点是国家,可说得难听点就是一堆的零散部族好不好?这样的一堆部族性国家,好像也没理由会那么容易就联合起来吧?更何况他们不但联合了,不但搬出了火炮,他们的出兵准备工作又是怎么完成的?难道还真的跟游牧民族一样,这里喊声去打劫了,所有部族的人就都跟着出来?以陆仁混了这么多年,对那些游牧民族行事作风的了解,也绝对就没有那么简单轻松吧?据说是十多万的大军啊,光是一路上的吃喝拉撒都够呛,更别说他们还带着大量的武器装备,这也不符合游牧民牧的行事作风好不好?

想到了这些,陆仁就感觉这所谓的西域三十六国的联军,应该是有一个能把他们都联合起来的主心骨才对。可是要搞定这西域三十六国……

一念之间,陆仁的手指点在了地图上的贵霜那里,心中便暗自惊呼:“难道真的是贵霜在里面捣鬼?算算时间,这会儿正好是中亚的这个贵霜帝国最为强盛的时期,与西域三十六国离得也比较近,再以贵霜的国力,对西域三十六国玩点什么威逼利诱的事不是什么难事。另一方面,贵霜与安息之间的关系不错,属于那种虽然有点小磨擦,但却不会有大争端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贵霜不可能往西边发展,想扩大地盘的话东边会比较容易,正好这时的大汉对西域的控制力度已经低得不能再低……”

想到这里,陆仁到是想起了另一件事,就是之前安息的商队抵达夷州,与陆仁进行石油贸易谈判的事。当时安息的使者说起过安息的摄政女王重用了流落到安息的汉人士子的事,陆仁当时到也没怎么在意,认为不过是华夏的一些沧海遗珠罢了。而且安息离了那么远,应该也影响不到华夏这边才行。可是现在回想起来,陆仁的头上却又见了点汗:

“是了,千万不能小看这些沧海遗珠!这些人是从华夏这边过去的,而能够得到卡丝伊莉的重用,并且那么快就帮卡丝伊莉稳固了政权的人,肯定不是什么等闲之辈。这样的人,以其本身对华夏局势的了解,会作出相应的分析,同时再把握住一些局势,那么……安息的摄政女王会重用,贵霜又会不会是同样的重用了一些这样的人?而且贵霜如果是早就想打华夏的主意的话,也会比安息更加的重用这些人才对。可恶!一直以来对安息和贵霜所作的情报工作都不够!不然这时候我哪会这样一头雾水?到底是哪个孙子给贵霜出的这个主意!?被我抓到了的话非扒了你的皮不可!”

心里这么想着,人却是无可奈何。而眼下能做的,就是马上把陈依依给叫了来,让陈依依安排商队马上前往贵霜和安息,以贸易为名加强对安息和贵霜的情报收集力度。

————————————————————

且不提陆仁在夷州那里干着急,目光再转回到长安这边吧。

刘备和老曹之间的汉中争夺战到这个时候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而到了这个时候,长安的老曹、汉中的刘备,以及在凉州西部的西域联军,形成了一个三方对恃的局面。

老曹是在积极而紧张的进行着战备,刘备是在汉中犹豫的观望,至于西域联军……这些家伙是在烧杀抢掠!

本来嘛,西域联军都不是什么富裕人家,组成了这样的联军,差不多可以说是谁都没指望着就真的能占据大汉的西域地区,那么到了地头上还不是第一时间就先发财再说?

而这个时候就出了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是在正常情况下,其军需补给是肯定支撑不了太久时间的,一般闹腾一下就撤了。但现在由于他们在拥有火炮这等攻城利器的前题下,很轻松的就攻破了凉州的几座重镇,导致老曹屯积在凉州一带的军需很多都落入了西域联军的手中,这就让这些西域联军有了可以在凉州一带长时间滞留的本钱。

这里就要重点说一句了,当时的长安以西的地区可是一片沃野,老曹在击破马超、韩遂之后更是马上就在凉州地区大力的推广屯田制,后来诸葛亮在五丈原的时候不也是在这一带屯田种粮,想省去蜀中的运粮之难吗?总之,在老曹的安排下,数年下来凉州这边存粮丰足。本来这些都是老曹安排下的朔边将士的军粮,可是现在……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