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三百四十三回 琐事重重

我本三国一路人 第三百四十三回 琐事重重

作者:水瓶座·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28: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汉景帝时改称太农令,至汉武帝的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为三公之下的九卿之一。两汉时期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只是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渐渐分散,变得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不过在陆仁现在所处的时间点上,大司农一职的职权范围仍然是很广的。

荀彧感慨的说陆仁只要好好干、认真的干,大司农一职早晚会是陆仁的囊中之物,却不知道陆仁在心里连连摇头,因为陆仁这是转抄了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再适当的加上了一些现代化学知识在里面而已。按陆仁的说法,他要是没记错的话,矿盐在现代是属于工业用盐,一般是不能作为食用盐的,不过在古代这个物资相对贫乏的时代就将就将就吧。

不过荀彧的注意力似乎并没有在手抄本所记载的制盐工艺上,而是翻来覆去的细看这两本纸制手抄本的质地,爱不释手的道:“义浩,这纸是你那纸坊自家出产的吧?其实我族中也有人懂得如何造纸,但是造出来的纸比起你的这种雪纸实在是相差甚远。”

蔡伦改良造纸工艺并且制出良纸是在公元105年左右,而稍迟一些就进入了东汉的衰败期,再加上蔡伦是宫庭内员,也就是宦官,知识的传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这改良了的造纸术还没有来得及真正的普及下去就天下大乱了。

而天下一乱,百姓们民不聊生,肚子都吃不饱的,谁又会有心思去造纸?毕竟在当时的情况下,造纸是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因此直到三国末期,文字的载体仍是以竹简、字帛为主。造纸业真正发展起来那还是三分归晋以后的事。

却见荀彧爱惜的抚摸着这两本手抄本,轻叹道:“好纸啊……义浩,我一向不向人求取何物,但今天仍然忍不住想在你这里破一破例。其实也不是白要你的,你那里出产的这种雪纸。能不能便宜一点再多卖点给我?”

陆仁笑道:“这个好说。其实这种雪纸在试制的时候成本自然是要高一些的,不过坊中的工匠熟练之后成本下降了不少,而且产量亦提升了许多。多了不敢说,但荀公你去买的话。多卖个两百幅给你不成问题。”

荀彧表示满意的轻轻点头,又问道:“你那时怎么会想起来造纸的?”

陆仁再笑:“那时昭姬初嫁于我,我没点婚聘之礼给她也说不过去,可是金珠之类的东西又未免太俗了一些,她也不见得会喜欢。偶然间听她说起修补简椟很累、很烦琐。我就想起了纸册之便。

“再说荀公你也知道我一有闲暇就会把自己所知之事编写成籍以求能流传于世,而竹椟这样的东西的确太过笨重,且文字载量有限,绘制图样什么的还多有不便。反观纸张轻便,书写便捷,装订成册的话文字载量亦大。我既然知道怎么弄,手边又有弄出来的条件,那不弄出来干什么?

“这雪纸造出来之后,昭姬一直在帮我较验、转抄各类文献,等再过一阵昭姬转抄好了其它文献我会再送来这里。到时还请荀公另行命人抄录并择人而授。”

荀彧是尚书令,主管的是天子的奏章及出纳,而图书秘籍的掌管本来应该是兰台属官御史中丞的事。不过因为御史中丞尚缺,所以暂时由荀彧这个现时点真正的内政大管家代行。听了这些话,荀彧点头微笑道:“此举到不失为利国利民之计。而昭姬在你身边帮你整理典籍,到也可说是才有所用矣!且有昭姬在家助你,你亦可以安心……”

陆仁笑着接上话道:“有昭姬帮我处理这些琐碎且烦心之事,我可以安心任职为官。”

荀彧点头称是,陆仁心中则在暗道:“行了!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嘿嘿,以前是想写完整却没条件写完整。现在则是故意的不写完整,关键的部份只口授给蔡琰,让蔡琰牢记在心,这样的话就只有蔡琰能补充完整我事先留下来的文献资料。

“到我闪人之后。曹操想富国强兵就不得不重视蔡琰,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蔡琰可是接上了我的班。如此一来,不管是谁想动蔡琰的话就得考虑考虑他有没有那个份量,担不担得起这个责任!哎呀,我说蔡大美女啊。我对你已经够好了吧?连以后的事都帮你安排好了。等我走了之后,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想到这里陆仁便笑了笑,接着按自己事先安排好的步骤往下实施:“荀公,一开始你不是问我举荐阿诚和阿信是不是别有他意吗?其实我是考虑到有很多事单凭我一个人是顾不过来的,得向其他的郡县推广,像之前鸡鸭牛羊的大量圈养……”

荀彧摆手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但你这小子这一手是以公为名而询私情。不过话又说回来,那俩小子跟你跟得最久,你身上的本事他们的确是学了不少……说起来你那小小的萌村,好东西还真是不少!大量的牛羊鸡鸭供给许都已逾一年,许都因此而肉食价平,而百姓得肉食为补皆身强体壮获益良多,我现在都在打算把你萌县所行之事向其他郡县推广,因此也的确很需要像那俩小子那样艺从于你的人来实施。”

陆仁大点其头道:“正是如此。荀公,我此举不会惹人非议吧?”

荀彧道:“非议肯定是会有些的,不过你既然是在为百姓谋福,这些许的非议又何必挂在心上?远了不说……”

说着荀彧晃了晃手中的纸制手抄本道:“我现在就很希望你能把这造纸术在完善之后再形成规模,取代笨重的竹简与昂贵的绢帛。想天下已大乱多时,至今民间贼盗盛行,皆因教化不足之故。如今许都方宁,且百姓渐渐富足,正是大行教化之时,而此物看似寻常,但对教化百姓令之从善的帮助那可是非常之大的。”

陆仁心说行啊!你荀彧想得可真远!荀“眼力”果然名副其实。

————————————————————

却说陆仁从荀彧那里离开之后就回了府。而在回来之后,陆仁就在书房里发起了呆。

虽然在荀彧那里谈了不少的公事,但那都不是陆仁真正的目的,或者说只是陆仁明面上摆出来的样子而已。说白了,陆仁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小职员,在上司和顶头上司的面前显一显做事勤快,免得被上司和顶头上司炒鱿鱼。别人被炒鱿鱼最多是卷铺盖回家,自己万一真把某人给惹火了却是得卷铺盖逃命。

陆仁真正的目的是从荀彧那里打听一下刘备目前的状况,因为刘备接下来的动作,可直接关系到陆仁这里的安排。往大了说,糜贞在徐州那里正在准备第二次南下夷州的事;往小了说,陆仁对貂婵有承诺,承诺过把貂婵和吕玲绮送到夷州去。

这些事如果是在平时可能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在现在的这个时间点上,却着实让陆仁头痛不已。如果按原有的历史,袁术是死在盛暑的时节,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在五、六月左右,最迟不会超过八月,以这个时间点稍加推算,可以得出刘备自许昌出逃的时间不会超过五月,可现在陆仁所处的时间点已经是四月初了。

这么说吧,刘备逃出许昌再占据徐州,基本上可以肯定的事。而刘备一到徐州就肯定会与曹操作对,连带着当然会切断与曹操之间的往来,那么陆仁与糜贞之间的联系就断了。而与糜贞之间的联系一断,就意味着夷州的那条线也会跟着断掉。

刘备到了徐州肯定要招兵买马对抗曹操,糜竺又是刘备的铁杆支持者,到时候会不会把糜贞准备二次夷州之行的人力财力物力全部抽空再交给刘备?至少在陆仁看来这可是很有可能的事。而夷州是陆仁留给身边的这些人的一个退路,怎么可以这样被断掉?

因此,陆仁目前想出来的比较好的办法是在刘备逃到徐州之前就派人赶往徐州,让糜贞以最快的速度把第二次的船队发送出去。这样在人、钱、物送出了海之后,糜竺就算是再有想法也只能干瞪眼。

本来派个人去通知一下糜贞也不算什么事,可陆仁这个时候却又想起了对貂婵的承诺。徐州方面的事,由于有个刘备在这里面搅了一下,糜贞那头最好是尽快出发,那连带着貂婵这里当然也是马上动身前往徐州,随第二次的船队到夷州去的好。因为这一次的船队,好歹还能掌控在陆仁的计划之中,可下一次的船队到什么时候才能弄起来,那可就真叫天晓得了。

刘备占据徐州的那段时间里,糜贞的船队肯定是不能回徐州的,不然一回来就多半会被刘备与糜竺给“征召”了去,真要是那样的话再想弄起来就难了。可如果是想等到曹操把刘备摆平之后再来弄……按原有的历史,曹操东征徐州摆平刘备是在建安五年的正月,但那时就已经到了陆仁可以穿回去的时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