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一百零六回 混水摸鱼

我本三国一路人 第一百零六回 混水摸鱼

作者:水瓶座·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28: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建安九年的五月底,夷州小城。

陆风和陆雨已经将满百日,俩小家伙白白胖胖、健健康康;而右北平的田畴那头要搬到夷州来的人口还剩六千左右,用不着再把所有的船只都集中起来进行大搬运,陆仁和糜贞就把其中跑长江水道的船只抽调了出来组建商队……随着这些事情的完成,意味着陆仁就快要再一次的前往荆州。

而上一次的右北平船队归还的时候,带回来了一些曹操兵临邺城城下的消息。陆仁根据这些消息和一些相关的史料仔细的分析了一下,得出的结论是袁尚要完蛋了。虽然说这样的结论并不怎么令陆仁感到意外,但仍然是小小的吃惊了一下。因为对比一下原有的进程,曹操攻克邺城的时间提前了约有三个多月。再仔细一想,很有可能是当初自己呆在曹操那里的时候做过的一些事引发出了点蝴蝶效应才弄出这样的结果。

不过对此陆仁也没有再去想得太多,因为陆仁清楚曹操虽然拿下了袁氏的大本营邺城,但仍然要花上一段时间去稳定整个北方。即便是曹操在这件事上会有所犹豫,只要郭嘉还在曹操的身边,就一定会向曹操分析清楚稳固北方地盘这件事的重要性与利害关系,然后曹操就会按照郭嘉的提议,把稳固北方地盘的事做到底。而反应到陆仁这里,则意味着陆仁还有一大段可以混水摸鱼的时间。

话说到现在为止,陆仁的鱼摸回来的还真的不少。建安九年正月开春的时候,夷州小城作过一次人口统计,当时的数字是两万三千左右。可是在完成了四次对右北平那边的人口搬运之后,夷州小城的人口一子就暴涨到五万左右,而这还没算上田畴留在身边作为战斗力的三千精壮和六千多还没有运到夷州来的流民。

本来田畴的徐无山坞堡是三万出点头的人口数量,就算是全部送到夷州来,夷州小城的人口也就是五万出点头。但有一条。由于北方的战乱时局而产生了大量的逃难流民,其中就有一部份逃到了右北平这一带,然后被田畴所收拢再转手送去了夷州,所以现在的人口数字比最初诂计的要多了一些。不过总的来说,这种情况却也在陆仁的预料之中。而依照现在的这种局势发展下去,不出意外的话到建年九年的上半年结束,夷州小城的人口数字应该能够超过六万。

六万的人口要搁现代可能是很不够看,但在那个时代已经是一个大县的规模。这里不妨这样设想一下,就是按五口之家的标准为一户来算,夷州小城现在都已经有了过万户的户籍。当然最重要的是随着相对来说还算是大量的人口的增加。陆仁的手头上就有不少的事情可以正式的启动了。

人口和经济方面的发展趋势良好,陆仁自然而然的就开始打起了人才方面的主意。好歹混了这么多年,陆仁很清楚虽然眼下自己手边的这几只小猫还算够用,但随着夷州小城的进一步发展,人才方面肯定会出现越来越大的缺口。现在要是不尽快的作好准备,将来只怕会麻烦不断,而这也是陆仁执意的要再去往荆州的主要目的。而在眼下,陆仁当然是要把他的爪子先伸向就呆在他身边的某个人……

“元直,一个人傻坐在这里想什么呢?”

正坐在高台上眺望着景色的徐庶见陆仁来到了身边。赶紧向陆仁施礼道:“没什么,就是在这里看一看景色而已。”

陆仁把一葫芦果酒递给了徐庶,自己也在这高台上环视了一下周边,随即笑而问道:“一转眼你随我来到夷州就是半年多的时间。现在你觉得这夷州在我的治理之下发展得如何?”

徐庶也跟着环视了一眼,轻叹道:“旧日里闻听得兄长诸多事迹之时,庶还颇有些不信,但在今时今日。庶方知兄长果然不负国士之名。”

“国士?”

陆仁心中暗笑,心说要不要后面再加个“无双”?不过细想起来,自己很多时候倒的确是挺像“国士无双”的……意思是像十三么的牌型那样九不搭八。再摇摇头自嘲的一笑。陆仁开始向徐庶试探了起来:“元直在我这里住得还习惯吗?”

徐庶连连点头。其实说真的,在夷州的这半年,可能是徐庶这十几年来过得最舒服的一段时间了。要知道徐庶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因为杀人而亡命江湖,那种流亡的日子自然是很不好过;后来在流亡了几年之后成熟了不少,转而拜入水镜先生的门下学习,真要说白了也无非就是想寻求一个正儿八经的出头门路,但那一时期的徐庶可没少遭受过旁人的冷眼相待。

在这种情况之下,徐庶其实比谁都渴望着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重视。偏巧在这个时候心怀鬼胎的陆仁找到了徐庶,不但给予了徐庶足够的尊重与重视,还解决了徐庶长久以来心里最为挂念的事情……徐庶这货可以说什么都不担心,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家老娘的生活如何。

而这个问题陆仁当初还在许昌当官的时候就顺手帮徐庶解决了,只不过当时的陆仁可并没有打过徐庶的主意,只是纯粹的在出于对徐庶这样的人物其遭遇的同情之心之下顺手安排了一下而已,也可以说陆仁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当初顺手做的一件事,在日后会有着其相关的作用。

总之,徐庶在安心的跟着陆仁来到夷州之后,陆仁这家伙对徐庶肯定是灰常不错的。其实这个时候的徐庶并没有正式的加入陆仁集团,眼下也仅仅是属于客卿的性质。而陆仁时不时的会找徐庶商量商量事情,征求一下徐庶的意见,这便让有心想做事出头的徐庶感觉到自己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同时在另一方面,徐庶也确实是对夷州的良好发展颇为动心,经常会设想着自己如果在这里能做些什么的事。用现代的话说,徐庶这时就是已经有了向陆仁集团求职的意愿,只是徐庶的心中总归是还有着一些顾虑,至少是他不知道这个口该如何去向陆仁开。

而在陆仁这里,陆仁不是不想向徐庶开口,而是陆仁也同样的不敢轻易开口。毕竟别看现在的夷州小城是有些风生水起,可真要论起来,陆仁的身份和地位也是非常尴尬的。首先在实力方面就不说了,陆仁目前就这么一个县的水平,能入得了谁的法眼?

别拿刘备说事,原本徐庶投奔刘备的时候,刘备的实力是很差,差到都不见得能和现在的陆仁相比较,但问题是刘备的背后有刘表这么个大后台在顶着,可陆仁的背后有后台吗?

其次那年头的士子都希望能有自己的政治地位,这也是陆仁目前没办法给予的东西,要不然陆仁哪会一直在动着向汉庭求取官职的心思?

有这两大因素在,就造成了陆仁不敢轻易向徐庶开口的局面。陆仁现在的心思就是不开口可能还好点,至少还可以利用朋友的身份把徐庶拖在夷州,并且让徐庶以客卿的身份帮着出出主意什么的。可真要是开了口,万一引起了徐庶的反感和戒心,那岂不是前功尽弃的说?

所以所以,陆仁在不敢开口的情况下,只能是动起了歪脑筋,准备从别的地方下手。好在陆仁现在还真有能够对徐庶下手的招数:

“元直啊,你有多少年没有回过家,看望过令堂与令弟了?”

徐庶的神色当时就黯然了下来。徐庶杀人逃亡的事情是发生在中平年间(公元184至188),而现在已经是建安九年(公元204),这都十六、七年了,当初那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现在都已经是三十多岁的人。而在这十几年中,徐庶根本就没有回过颍川老家。早先是作为逃犯不敢回去,后来由于颖川是战乱纷杂的地带,徐庶想回也实在是回不去。

陆仁这时就再一次的试探道:“你如果觉得我这夷州小城还算安宁平静,可以长居于此的话,不如找个机会把令堂与令弟都接到这里来定居,不知元直意下如何?”

这句话让徐庶的目光顿时就为之一亮。徐庶可是个出了名的大孝子,现在有机会能好好的奉养老娘,徐庶当然会求之不得。而且前面也说了,徐庶心中已经有了向陆仁求职入伙的意愿,只是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与理由去向陆仁开这个口。但如果是把自家老娘给接到夷州来的话,自己在要奉养老娘的情况下,当然就有了要在夷州这里找份事做的合理借口。这么一算下来,这件事对徐庶来说可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但是徐庶的目光却又马上黯淡了下来,犹豫道:“不瞒兄长,庶也早有此意。只是母亲与舍弟远在许都,兄长又因为当初逃离曹营之故……”

陆仁这时心中是松下了口气,心说我就怕你不肯把你家老娘给接到夷州来好不好?至于如何行动这一类的事,相比之下都只是细枝末节而已。说得不客气点,自己当初在许昌的日子还能是白混的不成?另外可别忘了,徐庶的老娘现在混生活的单位,就是陆仁当初一手操持起来的抚幼义舍……

ps: (感冒还没好,本来这两更是想在12日凌晨写完上传,可是一睡下去就起不来了。醒来之后码字,准备106-109一口气码出来再睡觉。不出意外的话,108和109会在13日的凌晨两三点钟发出来,然后周日睡到下午起来,晚上再去上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