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铁血贞观 > 第一百九十八章:朝堂

铁血贞观 第一百九十八章:朝堂

作者:半纸文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28: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除夕将至了,长安城里一如往年一般的热闹,年关之前所有人也都放下了繁杂的琐事,忙碌了一年之后,不管是农人,商人,还是朝堂上的士人,冶金街闲暇了下来。

偶尔走亲访友,联系人脉,或是北上一壶好酒半斤卤肉,在自家院子里自斟自饮,怡然自得一翻,偶尔一些忙碌的,也大都是朝堂上的机要,整理账目,首位城池,但大抵也都轻松了不少。

皇城之中,初时的忙碌也渐渐透着一些欢喜,李承乾在长安连战连捷的消息一早就穿了回来,倒也让不少人欢喜,肆叶护的事情若是没有意外,也应当没有太大的变动,已是那些关心他的大抵也都放下心来。

然后便是三十几两马车的礼物,还有二十几封家书,李二的,长孙的,弟妹的,叔叔伯伯的,红颜知己的,亦如往年那般,周道而细腻,让人心里不自觉变得温暖。

夜晚的冷意席卷而来时,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正在不同的地方发酵出不同的气息。

李承乾对于西域或者是吐谷浑的谋划,由这些谋划引发的一系列变动,却也是一种令大唐兴奋的事情,但若是说这件事情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件幸事,却也真没有太大的可能。

甘露殿中,燃烧的灯烛围绕起了一片温暖的气息,太监、侍卫、仕女们守在周围,但夜色里,偶尔响起一些谈笑的声音。

李二的心情最近还是很好的,很长孙相对坐在榻上,两人手中都拿着一封书信,各自看着,偶尔抬头看上一眼对方,说些信里的大致内容。

“嚯,三个月内平定西域……承乾对于战场的把控,却是让人刮目相看。”

过得许久,长孙才抬起头轻轻看了他一眼,转而将手中的书信放下。等了一阵才道:“便是如此优秀,不也是常被人诟病?他一国太子,终归还是要仁义一些的好,杀戮太盛,有伤天和。”

前半句是在给自家儿子鸣不平,后半句却是又在唠叨李承乾不该上战场的事,李二闻言抬头看了一眼,却也不反驳。

皇后与他感情颇深,却知道这些话也只能点到为止。果然,话语说完,李二微微的展了展眉,片刻之后,又露出苦笑来。

“太子可不就是让人诟病的,有诟病,就说明还不完美,若是连别人的话都听不得,怕是要以为我昏庸了。这满朝文武,岑文本、李纲、褚遂良、丘行恭、杨师道……都是为国尽忠过的,虽然这些日子上传下跳,但若是说他们还有二心,却也是决计不可能的……”

他将书信放下,却是有长声叹了口气。皇后沉默以对,不好接话:“这些……臣妾懂得也不多……”

“不懂?不懂也便就不懂吧,那孩子自己能解决的事情就叫他自己去解决。这些事……无论如何都应该经历——”李二拿起边上的几块印玺,放在灯下看着,“回头给你多打几幅金步摇,三十多国的玉玺,算是开了眼界了……”

他无奈的摇头苦笑,心中却是不胜欢喜。

西域诸国,对于这个雄心壮志的帝王来说,却也是一个彰显自己大唐天子威仪的好地方。

这种雄心壮志的目的也并不单纯,毕竟这皇位来的不正当,千古骂名的事情他不想去背,所幸就来个功过相抵,当然,过大于过更好。

只是渐渐的,他发现这种滋味很好,享受着百姓的敬佩,享受着诸国的仰慕,渐渐的,这种感觉也从当初的不单纯,变成了如今的单纯的开始享受这种征服的快感。

而他的儿子,却也是也如同他一般有着这种强烈的愿望,在当年李二还是王爷的时候,就已经很明显的表现了出来。

作为一个皇帝,他知道一个皇帝需要背负的是什么,诟病也好,攻叙也好,甚至于一些亲人的背叛也好,这都是他必须要经历的。

然而他渐渐的感觉到,这个孩子,并不甘心接受这种经历,反而想去努力的解决,这对于李二苦心孤诣的教导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虽然有些不尽如人意,但就在他外拼死征战,几个小的甚至连毛都没长的孩子,跟一些不知所谓的大臣,便开始迫不及待了起来,所有人都不认为一个十二岁的稚童,会覆灭一个古老的国度

但就在所有人都准备看李承乾笑话的时候,他的成绩还是给他长了脸。

阴差阳错之下覆灭了西域,大唐也等到了好的时机去进攻吐谷浑。

他不止覆灭了一个国度,而是三十几个国度,然后呢?这些人又开始说戾气太重,只知杀戮,实非良人之选。

这原本是欲擒故纵了,在李承乾还在西域的时候,他就给了那些人无数希望,包括对于王子文那个贱人的原谅。

后来的一切果然也都如他设想的那般,对与这种所有的一切都在掌控中的感觉,他非常高兴。

而对于一朝得志张扬跋扈的那些蠢人,李二心中并不喜欢,但至少在李承乾没有接受完自己设计的挫折的时候,也不会主动的去解决什么。

一面是这个国度一代雄主的梦想,一面是对于未来继承人的栽培,李二可谓是将实事把握的炉火纯青,朝堂众臣之间的制衡,国国之间的制衡,这些帝王之术,他一直很精通。

至于吐谷浑的事情,虽然难办,但还没有难办到真的处理不了的地步。

这样的想法令他在李承乾提出覆灭吐谷浑的时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奇袭西域,也正是对吐谷浑战争中不可估量的一环。

然而计谋终归还是计谋,巨大的问题还是要将他拉回现实中来。

如果吐蕃拿了东西之后不会出兵怎么办,如果突厥人临阵倒戈怎么办,如果李靖这边忽然失败怎么办?如果西域没有按着计划拿到手怎么办,太多的缺点弱点结合在一起,成了那些大臣一直在思考,并且致力于解决的问题,踏错一步,李承乾以后的位置会变得相当尴尬。

李承乾三万兵马奇袭高昌那段日子里,最初的那段时间,他还是有些纠结的。毕竟国家又能打仗的将军,有猛将,有智将,你不用,反而让一国太子冒险西进,而且还给他那么大的权利。

对于李承乾,朝臣们大多都抱着宽容且心上的态度,但对于有些事情是有共识的,那就是:年纪太小,不管是战场上的经验,还是对于大局的把控,要管理整个西域的军正大全,并不容易。同时,有些别有用心的大臣也看到了尉迟恭等人是如何晋升的,有样学样,干掉了李承乾,自己所支持的力量才能上位,理智上来说,打都会把宝压在李恪李泰身上,只是这两人不知怎的,不管众人如何感化,就是装傻充愣,相对于他们的愚蠢来说,李愔似乎也是一个很好的对象,只是这小子虽然答应,但却总有一中不踏实的感觉。

但事实证明,李泰跟李恪真的很傻,你看在他们这些人的运营之下,李愔跟李佑地位这不就节节上升了起来?

李承乾在远处不知生死,觉得李承乾已经失势的人也开始变得倍加自信了起来,但对于李恪跟李泰,他们不爽,就只有一种办法解决:当初你不从我,如今我就给你看看我们的实力,众臣不事二主,这次你们栽了。

当诸位大臣将矛头开始指向李泰跟李恪的时候,李二这边,不得不认真地考虑这件事了。

玩的好像有些脱线了,李愔到时无所谓,大杨妃跟皇后的感情一直不错,小愔这边自然没多大关系,只是李佑这边……

表面看起来还如同以前一样老实,正常的每日读书习武,并没有多大变化。

但李二并非傻子,至少他可以听清楚这些大臣的某些画外音,他看出来,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恭等人都对于那股新兴力量的抵触,至于其余的一众大臣,那些原来摇摆的,渐渐也有了重新观望的架势!

如同玩笑一般,李承乾那边成败暂且还没有定论,这边一大半的太子所属已经投敌了,即便是李承乾真的成功,还有几个敢往上凑的?按着李承乾的性子若是知道这些,那些人还能重新接纳的了?

他于是在长安城发出了密旨,通知李承乾,如果可以的话,即便是人在江湖之外,也要维系一下朝中长辈,这话说的隐晦,李承乾自然也听得懂,只是这礼物回来的时候,着实让李二气的心里直骂娘。

对于一些亲近的长辈,李承乾不吝钱财,不吝感情的一一拜年,甚至于:“劳烦各位叔伯深深将“拜钱”存好,来日承乾回家,定会上门一一收取。”的话都写了,至于那些墙头草,他确实搭理都没想搭理,甚至于李佑那边……阴妃到是没什么,书信,礼物如往年一样,可李佑却没有那么幸运了,只得了一封书信,心上也只有渐渐单单的一句话。

“等我回来收拾你!”

最近这段时间的党争,自己默默支持了不少反对的声音,那些王爷党的影响力越来越高,长孙无忌他们都要避开锋芒。本就是艰难道自己都没有把握完成的事情,在给他增加些难度,是不是有些不近情理了?

他想着这些那些事情,不由得苦笑了起来,转而微微叹了口气,权衡一番,狠下心来,打击还是要做的,朝堂之事,却不失为锻炼的一种手段。只是回若是这次他挺了过来,以后还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得到他?

种种心路,种种考虑,即便在这相濡以沫的妻子面前,也是有的能说,有的不能。

到得最后,也只能化作一声苦笑摇头,身为天子,委实是高处不胜寒,自己苦心经营,不也都是给他铺路么?这个孩子,终究还是要经历那些事情的……1701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