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我在六朝传道 > 第四百五十三章 初心

我在六朝传道 第四百五十三章 初心

作者:日日生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4 20:32:34 来源:小说旗

鬼市毁了,但是还没有完全毁。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地方太大了,牵涉的李渔也太广了。

经过调查,鬼市内果然有很多大宋豪强的参与,是他们的聚宝盆。

李渔选择除恶务尽,把这些豪强的人杀光,没收所有的店铺财产。

反正大宋已经够乱了,现在手里就是百十万禁军还有汴梁这个城池,所谓虱子多了不痒痒。

而且你用怀柔的手段,别人未必领情,反倒觉得你软弱可欺,这个时候肯定会拥兵自重。

岳飞深以为然,配合李渔清缴鬼市,左慈他们耗费十几天研究出的地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场清缴持续了一个月,还没有彻底把鬼市扫干净,李渔直接发动汴梁禁军,开始把鬼市填筑。

汴梁的地底,不需要一个城下之城,因为汴河本就是四通八达,水系纵横,若是有人施法,将汴梁给淹了都不稀奇。

为了填住鬼市,李渔一口气指使人拆了赵佶时候修建的十几个园林,然后把其中的木材制作弓箭、铁器制作兵刃盔甲,各种珍禽异兽对外拍卖,赚了不少钱。

就在他忙里忙外的时候,汴梁的一处宅子内,气氛有些悲壮。

“头儿,你这次去,什么时候能回来?”

时迁笑着环视一圈,说道:“运气好过些日子就回来,和你们一道吃酒,运气不好...弟兄们就各自散了,潜回大唐吧。”

房中八个人,都是六扇门的精英,能在六扇门混成精英,每一个都有过人之处。

但是此刻,他们都对这个长官敬重不已,他为了大唐,竟然肯去清溪洞卧底。

清溪洞在外界传的十分邪乎,简直遍地是毒虫,明教中更是全员恶人。

这是因为大宋和东吴几次战败,在清溪洞吃了亏,几十万人撤出来,当然不会说一句好话。

其实清溪洞虽然毒虫遍地,但是明教却有办法不受其害,甚至还能利用它们杀伤敌人。

而明教的人虽然对外狠,其实内部颇为团结友爱,上至方腊下到普通信徒,都受教义影响,很讲义气。

时迁当然不知道这些,他朝后挥了挥手,迈步走出大门。

紧了紧腰带,时迁最后朝着正经门方向看了一眼,便毅然转头离开。

他没有告诉师父,因为他知道,以李渔的性格,八成不同意他前往。

“我时迁前半生都在偷,如同阴沟老鼠,人人喊打,是师父教我本事,让我不用再靠偷盗过活,我便为师父再偷一回。”

---

正经门里,李渔盘膝而坐。

这几天和鬼市纠缠,让他身心俱疲,一有空就跑来炼丹房,以炼丹作为休息的手段。

炼丹房内的道童们,很久没见掌教了,本来都叽叽喳喳聊天,一看他进来全都安静下来。

李渔没精力管他们,落座之后,开始炼丹。

他每次炼丹,都能很快全身心投入进去,这实在是一个很好的休息方法。

当初林灵素在神霄宫整天炼丹,李渔还表示不理解,现在终于明白了他的快乐。

就在他的第一炉凝碧丹要出炉的时候,香菱快步走了进来,说道:“师父,有人用飞鹤传书,送到了你的小楼。”

李渔接过来一看,笑道:“是你师哥。”

他展开信,一看顿时吓了一跳,时迁又去做卧底了,这次是被大唐派去清溪洞卧底。

李渔眉头一皱,暗道:他怎么不通知我就去了,这件事未必没有转圜的余地,我只需放出一个烟雾弹,就能让大唐收回成命,继续让时迁在汴梁监视自己。

他在汴梁,竟然不和自己商量就做出了决定,这完全不符合时迁的行事风格。

李渔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他心底有些紧张,自己的大徒弟不会是被人胁迫了吧。

李渔长舒一口气,捏了一个纸鹤,对着他低语几声,然后伸手吹了口气。

纸鹤振翅而去,往南边飞去。

这纸鹤是给朱武的,让他在江南道最好是提前拦住时迁,然后问清楚缘由。

实在不行,就接他回正经门安心修炼,不让他继续在大唐扮演双面间谍了。

香菱在一旁看李渔表情凝重,歪着头小心翼翼地问道:“师父,没事吧?”

李渔心里很挂念,但是摇了摇头,说道:“没什么事。”

“哦。”

李渔看着憨憨的香菱,笑道:“你最近有没有长进?”

香菱有些不好意思,低声道:“有的。”

“哦?”李渔一下精神了些,坐直了身子,问道:“都有什么长进,让师父看看。”

香菱低着头道:“师父在后山种的竹子,以前能砍三次,现在能砍五次了。”

那黑竹是李渔用木灵之力凝聚的,砍断之后很快就会重生,为的是锻炼香菱的体魄。

看来她也算是用功了,这么短的时间,就能砍断五根。

李渔点头道:“不错,这凝碧丹你拿去,跟你的几个师兄弟、师姐妹分一分,将来遇水可以避水,潜入海底都没事。”

香菱抱着葫芦,对着李渔微微一弯腰,然后就走了出去。

李渔脸上的笑意慢慢消失,长长叹了口气,时迁到底是怎么回事?

香菱走出炼丹炉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宝钗,她们两个关系很好,宝钗又时常照顾她。

李渔不在的时候,宝钗只要有了什么领悟,都会率先与香菱分享。

她拿着葫芦,走到宝钗的院子,翘着脚在窗户上看了看。

“鬼鬼祟祟,看什么呢。”宝钗笑着说道。

香菱笑吟吟地进来,说道:“师父刚炼的凝碧丹,让我给你拿来,吃了之后便不怕水了。”

宝钗喜上眉梢,两颊微微一红,从葫芦取出一粒。

两个人看了半天,只见丹药里好像有水波荡漾,香菱不由得称奇道:“好厉害。”

“你吃了么?”宝钗问道。

“还没呢。”

宝钗把丹药放到香菱嘴边,自己又拈了一个,小姐妹两个一起吞了。

这丹药入口即化,然后浑身有一股奇妙的感觉,酥融暖暖,十分熨帖。

宝钗服用了之后,马上叫香菱和她一道,打坐消化,引导那股灵力遍布四肢百骸。

等到她们完全吸收了,宝钗说道:“他让你送给师姐妹,师兄弟,你怎么只给我一个,仔细他又该训你了”

香菱赶紧站起身来,问道:“你不陪我去么?”

“他是让你去送的,又没说让我去,我要是去了,倒显得借他的东西来要情分似的,别人嘴上不说,心里肯定不痛快。”

香菱笑道:“就你想的多,我就不信还有这种人。”

说完她就抱着葫芦,往各个院子里去。

秦可卿和琼英又在磨胭脂,香菱进来之后,被两个人按住,涂得花枝招展,才笑着放她离开。

香菱偷偷照了照镜子,心里竟然有一丝喜悦,但是她板着脸道:“下次有这种事,再不给你们了。”

琼英吃吃地笑道:“谁稀罕你给,我自己去要。”

香菱朝着她们做了个鬼脸,继续往前走,给张三丰送了一颗。

张三丰笑着收下了,但是他没有服用,因为这东西对他已经没啥用处了。

以张三丰的修为,上天入海,如同探囊取物。

“师弟,师父昨儿个教我的法术,我还有个地方不懂,一会可以来请教你么?”香菱怯生生地问道。

张三丰疑惑道:“你怎么不去问师父?”

“我怕他凶我。”

张三丰忍俊不禁,道:“你问吧。”

“一会的,我先把丹药送完。”

张三丰好心提醒道:“潘姑娘那里就不用去了,这枚丹药她用不上。”

“哦。”

香菱走在路上,抱着一个葫芦,最后来到了林黛玉的院子。

她推门进去,林黛玉手里握着两个斧头,正在修炼。

看到香菱进来,小黛玉脸一红,赶紧把法宝收了起来。

“黛玉,我师父让给你们送凝碧丹来了。”

黛玉喜滋滋上前,看到葫芦早就打开了,不禁眼睛一动,问道:“是大家都有,还是专门给我的。”

“大家都有。”香菱是个实诚人,说道:“别人都拿了,你快些也吃一粒,师父说吃完可以避水。”

“我就知道,不是人家挑剩下的,也轮不到我。”

香菱愣住了,说道:“谁让你住的远了。”

“院子也是一样,别人挑剩下的,才轮到我来住!”

“谁让你来的晚呢。”

林黛玉被这个呆萌娇憨的香菱气笑了,本来还嘟着嘴,这时候又上来和香菱打闹。

---

汴梁,皇城。

刘伯温正在讲治国之道,薛宝琴听得津津有味,赵福金听得昏昏欲睡。

刘伯温也不以为意,继续说道:“五十年前,有一场旷世大战,不可一世的汉王朝就此分崩离析。你们可知道,以汉之强,为何顷刻之间覆亡。”

薛宝琴说道:“因为董卓,他倒行逆施,大逆不道。”

刘伯温笑道:“董卓不过是西凉一武将,他哪有这个本事。”

“因为十常侍,他们祸乱朝堂,打压忠良,是最坏的人。”

刘伯温摇头道:“大汉之败,不在朝臣,不在武将,在皇帝!”

说道皇帝两个字的时候,刘伯温加重了语气,福金一下被吓醒了,她抹了抹嘴角的口水津,道:“皇帝怎么了?”

“任何一个王朝的覆灭,责任都在皇帝,因为皇帝口含天宪,手握王爵,若是励精图治,朝野岂会满是董卓十常侍之流。”

“先生说的对,朕一定励精图治。”

“在梦里么?”刘伯温没好气地问道。

赵福金也不着恼,她嘿嘿一笑,说道:“梦里想好了,在付诸行动。”

刘伯温继续说道:“皇帝,是人族之主,手握亿兆生灵,乃是四海之尊。若是稍有心术不正,则会有无数人因之受害,反之则功德无量。大唐李世民有一句话,当作为所有帝王的警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赵福金使劲点了点头,说道:“朕一定当个好皇帝。”

刘伯温笑着摇了摇头,不置可否,他见识过很好的皇帝,也见识过极差的皇帝。

几十年前,英雄辈出、各逞奇能的央土大战爆发时,他风华正茂,在其中叱咤风云。

后来天下英雄在巨鹿斩五爪金龙,大汉正式灭亡,六朝并立的格局形成。

象征着大汉皇权的龙族,地位也不再那么尊崇,龙族没落之后,人族也渐渐地像神佛低头了。

如今的六朝,百姓臣子对皇帝的尊崇,慢慢被神佛超越取代,让刘伯温十分痛心。

他心里未尝不想教出一个千古一帝来,但是眼前的小女娃...还是算了吧。

牝鸡司晨,怎么可能会是好事。而且这女皇帝,怎么看都不像是个靠谱的皇帝,颇有乃父之风。

他看着宫外,说道:“正经门的掌教李渔,正在和岳飞一道,彻底捣毁鬼市,把汴梁的地下填满,这是一个极有魄力的举动。”

刘伯温点头道:“我佩服他,或许这件事由我来决断,我没有他果决。”

赵福金一听有人夸李渔,比夸她自己还高兴,赶紧道:“没错,李渔哥哥最厉害了。”

鬼市牵涉的利益面太广了,一般的政客会去想平衡各方势力,努力得罪最少的人,避开一些无法触碰的权贵。

但是李渔不一样,他直接快刀斩乱麻,不问背景不论来路,直接就是一刀切。

这种看似莽撞的做法,实际上是最好手段,可是这种锐气,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

刘伯温不禁想起了一个人,曾经他也是这么果决,把所有贪官全部处死,不留一点余地。

自己曾经劝过他,但是他的眼神坚毅,目光如炬,心硬如铁。

不管是曾经并肩作战的生死弟兄,还是立下赫赫功劳的勋戚权贵,只要想骑到百姓头上盘剥吸髓,他就会挥下自己的屠刀。

不管文人如何诋毁,不论官员如何反对,都改变不了他的作风。

几十年的风雨过去,当初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回顾这几十年的变化,再去看六朝的状况,刘伯温心底已经改变了初衷。

他,才是对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