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165章 老头儿的稿子

1978合成系文豪 第165章 老头儿的稿子

作者:好想吃薯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2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四叔说赢了你一万块,心里不安呐。”

“小意思,不如我们再来赌球,赌这两个球。”]

“江弦同志,你写什么呢?”王安忆不知何时凑到了江弦身旁。

他不动声色的把稿子遮遮。

这是他闲来无事,写着准备拿给《故事会》捞金的新故事。

“安忆同志,有事么?”

“你有时间吗?我想请伱帮我看看这篇意识流的稿子.”王安忆不大好意思道。

江弦接过她手里的稿子,题目叫《小院琐记》。

江弦端起杯子喝一口水,哐的放下。

这篇不起眼的,正如它的题目一样不起眼。

但江弦还真知道它。

不为别的,朱琳演过,而且演的就是这的女主角,桑桑。

拍摄阵容那叫一个豪华,导演田壮壮、谢晓晶、张建亚和崔小芹,摄影组是张艺谋、侯咏、吕乐和张会军。

为啥这么牛逼呢?

因为这是田壮壮的毕业作品。

这个阵容,堪称北影学院78级毕业作业拍摄的“黄金组合”。

就改编自这篇不起眼的。

翌日。

江弦把这份薄薄的稿子递给王安忆,“我帮你圈了些问题出来。”

对于改稿子这事儿,江弦比写都熟练,他现在当半个编辑没有任何问题。

王安忆一看自己那份稿子,眼就有点花。

这是稿子?这不是一幅画?

再凑近一看,才发现是这张纸带颜色的面积,跟素描似得,快把纸张本身的白色给覆盖住了。

她本身的写作,就喜欢把字写的特别小,又特别喜欢在修改途中乱画符号,手稿本来就难以识别,江弦又加以三种颜色涂抹。

她现在甚至看不清原文。

“这里为什么要改?”她努力拿笔尖指出一处,江弦把那里的“五角钱”圈住,还打了个问号。

“五角钱太多了。”

江弦一脸平淡的解释:“你这里写,贫困代表老姜夫妇两口子为5角钱吵架,想表达只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让两个人拌嘴,但5角钱分明是一件天大的事儿,5分钱还差不多。”

“.”

王安忆又忿忿不平的问了几处,江弦总是能说出他的理由。

到后面都激动的气都急了,结果江弦忽然来一句,“安忆同志,你这篇稿子我约定了。”

“啊?”

“你赶快改好,回头我帮你发在《京城文艺》上面。”江弦直接以一种不容反驳的口吻安排好了这件事。

王安忆愣了半天,“你去《京城文艺》当编辑了?”

江弦淡然一笑,不置可否。

他太喜欢让别人猜了。

他这马上上任编委了,总得拿点成绩出来。

一篇《小园琐事》,不够。

没上课。

他坐18路,往甘家口去了一趟。

阜成路南有几栋楼,其中几栋是新X社的宿舍。

手上还提了十个鸡蛋,按着听来的地址,找到一幢楼,上到四楼,敲开门。

开门的是个精神抖擞的老太太,抱着门扇看他一眼。

“我们家不换鸡蛋、我们家不换鸡蛋。”

“我不是换鸡蛋的。”江弦赶紧把门扒住。

这会儿好些个京城郊区的农民,都喜欢拿自家产的鸡蛋,挨家挨户敲门,用鸡蛋换粮票。

“我找汪曾祺。”

“汪曾祺?”施松卿放他进门儿了。

江弦搁下鸡蛋,打量一眼四周,拢共两间屋子,三十平米大小。

贼挤。

听说汪曾祺一家五口全住这屋,只有小屋有个桌子,汪曾祺他女儿上晚班前得睡一觉,汪曾祺就写不了东西,在外面急的转圈,跟只下蛋鸡似的。

“老头上玉渊潭遛弯儿了,你坐会儿,快回来了。”施松卿说。

施松卿是汪曾祺的爱人,是新X社的记者,对外部特稿组,英文贼溜。

俩人正说着话呢,汪曾祺就进来了,看着江弦,两眼一亮。

“哟,江弦先生!”

“生分了、生分了。”江弦满脸失望,“以前喊人家江师弟,现在喊人家江弦先生。”

汪曾祺咧着嘴,“这不是确实好久没见了,你怎么来了?”

“有个作品集准备出版,我来请你给我写篇序。”江弦诚挚道。

汪曾祺一听,小狂那劲儿又上来了,“一篇序有什么可写的,不写。”

“汪曾祺,江弦同志还给你拿了十个鸡蛋。”施松卿在一旁呲得。

老头儿不说话了,“十个鸡蛋.那我还是写一写吧。”

江弦奔着蹭饭来的,汪曾祺也乐意给他炫耀一波厨艺,当即下厨做饭,家里没啥菜,除了鸡蛋,就只有老黄瓜、拉秧的西红柿、茄子、冬瓜之类。

汪曾祺干脆拿茄子剁馅儿,包起了饺子。

江弦跟施松卿在一旁打下手。

“听说施松卿同志是管对外报道?”

施松卿还没说话,汪曾祺小狂起来,脖子一梗,“什么对外报道,就是写点儿中医中药养生的英文特稿,洋鬼子哪看这个。”

施松卿瞪他一眼,“你住我们单位房子,还看不起我们单位,你连个房子都没有,你嘚瑟什么。”

“.”他嘟囔两嘴,不说话了,包饺砸。

江弦这会儿接着打听,“施松卿同志有什么给海外刊物供稿的渠道么?”

他这不是空口无凭。

汪曾祺有篇《京城人的遛鸟》,这篇散文怎么来的?施松卿想写个遛鸟的稿件给国外刊物供稿,她又不懂,就让汪曾祺给他介绍。

汪曾祺说:什么破稿子,我不写。

施松卿说:你连个房子都没有,你牛个屁,不写你给我滚。

汪曾祺便写了《京城人的遛鸟》。

“怎么了,你是想给海外的杂志社供稿?”施松卿好奇起来。

“我有这个想法。”

合成《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可不止给了一份中文译稿,还给了一份英译稿,要是不利用一下,也太浪费了。

他学学林语堂先生,稿费挣一份中文的,再挣一份英文的。

和施松卿简单聊了聊此事,老夫妇俩对江弦还会写英文稿的事儿惊讶不已。

“我那会儿学俄文学不会,我就学英语了。”江弦解释说,“谁能想到现在英语反而成主流了。”

这顿茄子馅的饺子没吃成。

老头儿引以为傲的厨艺砸了锅,一锅全是破皮饺子,成了片汤,皮是皮,馅儿是馅儿。

“汪师兄,我还真以为你特会做饭呢。”江弦傻了眼。

“这、这纯意外。”汪曾祺脸上挂不住,“我上次吃这茄子馅饺子弄挺好的,肯定是你们擀的皮儿不行。”

“拉倒吧你。”施松卿不客气道,“包饺子包不好,还怪皮儿擀的不行。”

“就是,拉不出屎你能怪地心引力么。”

“江师弟,你这比喻,哈哈哈。”

仨人只好就喝了这锅片儿汤,汤儿倒还挺香。

江弦吸溜吸溜喝完,掏出手绢擦了擦嘴,才露出真正面目。

“汪师兄,听说你最近写了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