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197章 被薅了?

1978合成系文豪 第197章 被薅了?

作者:好想吃薯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2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么多钱呐?”朱琳吃了一惊。

给国外投稿子赚到了外汇,别说是她,就哪怕放到后世,也有九成的人从没听说过这种事情。

她好奇的望向江弦,“两万多美元,换成人民币是多少钱?”

1980年的平均汇率,大概1美元=1.5人民币。

没错,就是这么低。

改开初期,为了推动出口,上面降低了人民币汇率,以便换取足够外汇用于进口设备。

江弦这两万多美元,换算过来,其实也就是3万多人民币。

“那你岂不是三个万元户了?!”

万元户这个词现在太火了,去年《人民X报》上一篇《靠辛勤劳动过上富裕生活》,把养猪户“黄新文”捧上神坛,也彻底打响“万元户”这个词。

黄新文的名字一夜之间就红遍全国,《人民X报》管他叫“农民企业家”,他成为了“第一个万元户”,也是“先富起来的人”,他的名字和后世马芸啥的差不多,是这个时代全国著名的金融大亨。

他去哪里开会、分享经验,当地干部都要列队欢迎,甚至要打上标语“欢迎万元户代表!”

全国的粉丝都会给他写信,询问他如何靠着养猪发家致富的,全国的记者都去他家采访。

形容黄新文有多富裕时,新X社的记者说:他们家院里有足足两个厕所!

黄新文表示,他们家虽然没几口人,但两个厕所可以避免早上起来争厕所,毕竟他这个万元户,从早到晚都很忙。

想象力不足以想象出“万元户”富裕程度的人民,一下就有了画面:

1个万元户=2个厕所。

江弦如今是3个万元户,这么一算,那也是6个厕所的水平!

他们家拢共才4口人,带上朱琳算5口,一人蹲一个厕所都够了。

翌日,江弦先回到家拿上户口本,又找街道开上证明。

完事儿去趟北影厂,找张光北和朱时茂俩人过来站场子,他俩都当过兵,虽然是文艺兵,但人高马大的,肯定比葛尤、陈佩斯强。

江弦吩咐他俩带把家伙什,而后直奔银行。

这会儿汇款都是先给一张单子,再拿着单子上银行里面办理,江弦把手上单子交过去,戴着大袖套的柜台员工接过单据扫了一眼,“美国汇来的啊。”

“嗯。”

她再看一眼,忍不住揉揉眼睛,定睛一瞧这排数字,吓了一跳。

这么多0,太恐怖了!

还有这么多1,太凶残了!

看着这数目,柜台员工都不敢接着往下办了。

这会儿海外的亲友给侨眷汇款,那顶多就是几百,撑死几千。

你这几万美元是什么意思啊?

海外的亲友不过了?还是你也被富婆选中了?

这事情太蹊跷,怎么会有这么大一笔数目,这会儿又没什么人搞什么跨国贸易。

“伱这外汇来源是”

“《纽约客》,我给他们写稿子。”

“写稿子?”

柜台员工将信将疑,“请您稍等一下。”

“好的。”江弦答应一声。

张光北见状,有点儿紧张,“江弦同志,不会出事儿吧?”

“没事儿,就是数目太大了些。”江弦一脸平静的回答。

“江编剧,您到底取多少钱啊?”朱时茂也忍不住感到好奇。

这都要惊动银行干部了,这得是多大一笔钱?想到此处,朱时茂紧张的握了握腰间的大榔头。

仨人正说话间,就来了一干部,面带微笑把江弦请去小屋里喝茶。

“这位同志,您这钱是”

“是我给国外的杂刊写稿子赚的。”

“写稿子能赚这么多?!”

干部吃了一惊,另一边儿还坐了俩工作人员,核对江弦提供的资料。

简单的问了些问题,江弦对答如流,银行的人也不是傻子,态度自然是和和气气,走正常流程。

依次核对过他的证件、资料,确认过没有问题,这位干部露出一抹歉色,递过双手:“麻烦您了,我们这也是工作所需,希望您能理解。”

江弦和他握了握,“没事,你们也是为国家安全负责嘛,都不容易。”

“太感谢您的配合了。”银行干部颇为感动。

话说这年头,有个强制结汇的规矩。

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中国人、外国侨民和无国籍人,收到由外国和港澳等地区汇入的外汇,必须结售给中国银行。

也就是说江弦这两万的美元,一美分的外汇都留不下。

当然了,国家也知道这会打击华侨带回外汇的积极性,所以会按照官方汇率牌价,配给侨汇券来进行补偿。

侨汇券算是外汇券的前身,它起源于计划经济刚开始的时期。

那时候国家严格管制外汇,美钞、英镑、港币.邮到国内,等同于废纸一张。

海外华侨邮寄外币回来没有用处,只好将饼干、罐头、黄油等各种实物寄往国内。但对于国家来说,这些实物的意义不大,而且国家也需要大量外币进行国际贸易。

在这种情况下,华侨事务委员会决定发行侨汇券。

有了侨汇券,就能到华侨商店购买生活必需品,或是紧俏的高档商品。

这方面和外汇券相似,不过侨汇券又有不同。

外汇券类似货币,侨汇券则是需要与人民币现金共同使用的票证,是一种物资供应凭证。

它是一张大大的票证集合,各省不一,上面附有粮票、布票、棉票、付食品购买券、工业品购买券等各种票证,有些省的侨汇券还印有肥皂票、煤票、油票这些个稀有票证。

除去购货券,其他东西用什么票,就剪下来那一块儿,再付钱,一次性就得用完,可以少买,不能多买。

这会儿京城的侨汇券,由京城商业局印刷,一共有付食品购买券、购物券、粮票、油票四种票证。

工作人员给江弦清点了一下,他这两万多美元,能配给3吨多的粮票,一千五百多钱油,还有六千多张购货券,三千多张付食券。

“同志,侨汇券是有期限的吧?”江弦确认道。

“当然是有的。”

银行干部和江弦解释:“一般的使用期限是一年或者两年。”

“一年或者两年?你们给我这么多的粮票、油票,我一年、两年哪能用得完,这我得怎么吃啊?”江弦皱眉道。

一个水稻产区每个劳动力的年配给是600斤粮票。

以这个标准,他一个人敞开了吃,这么多粮票都够他吃十年的,更何况他每个月本就有粮票配给。

“您这个问题确实比较少见。”

因为侨汇券是票证集合,统一发行,每张侨汇券上配额都是固定好的,所以不存在在哪里多配、哪里少配。

几位银行干部快速的商量了下,派出个年纪最大的,谄笑道:

“鉴于您为国家争取了这么多的外汇,又是京城作协的理事,今后还有可能继续为国外杂志撰写稿件,侨汇券上的日期,我们银行可以先不填写,希望同志您今后还能继续为国家创汇。”

“呃”

这是薅他薅上瘾了?

侨汇券上的日期和工业票那些一样,都是需要填写的,不填的话,想多会儿用就多会儿填,也就意味着不会过期。

隆福寺这家银行这也不是胡来,因为这会儿各个单位都有创汇任务要完成,就连出租车都得创汇你敢信?出租师傅每天都得完成外汇任务,司机被逼得那叫一个急。

王硕就在里写过,那会儿出租车司机为了完成创汇任务,除非是支付外汇券,不然不拉散客。

所以碰上江弦这样的优质客户,很有潜力继续贡献大量外汇,银行当然要给予最大程度的优待。

一篇稿子三万,一年写个三四篇,十万的任务都解决了!

“很少见有这么大笔外汇,还是靠稿费挣来的,感谢您为国家四化建设所做的付出。”

“过期的问题您不用担心了,今后您继续努力写稿子。”

虽说不填写日期,就不用担心过期,不过江弦可知道,侨汇券这玩意实际上还是有个使用期限。

因为到了九十年代,侨汇券和外汇券基本就被废止了,剩余的价值就是收藏价值。

他倒也不得了便宜还卖乖,这玩意儿用不掉,他私下处理掉也可以嘛。

就甭说侨汇券,粮票、油票那可都是紧俏东西,三十斤粮票,找京郊农民换鸡蛋都能换十个呢。

把账户上的钱存好,江弦那两万多美元稿费,合算下来就是三万多的人民币,带上之前的积蓄,他账户上现在足足四万多块钱。

装了一挎包的侨汇券,江弦小心翼翼的搂着,在张光北和朱时茂俩人的掩护下快速离开。

“江弦同志,您这是弄了多少钱?”张光北看着江弦那鼓鼓囊囊的挎包,眼睛都看直了。

“财不露白,先回我家。”江弦小声叮嘱。

隆福寺离景山东胡同也不远,仨人没一会儿就到了他家院子,这才放下心来。

张光北先是在院儿里溜达一圈,左右张望一眼,暗暗为这五百多平的院子吃惊,回到屋里,又看着那摞了一桌子的侨汇券。

双膝一软。

他算是明白,为啥谢晋那么大的导演,都在江弦面前客客气气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