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303章 绿色的军装里也有五彩的心灵

“学生们还真是热情啊。”江弦嘀咕一句。

在热烈的掌声中,他鼓着掌站起身,和台下的学生、老师们打个招呼。

在一片坐席里扫了扫,江弦熟悉的面孔比较少,燕大校园里和他关系最近的是梁左、王小平这些人,如今他们这一届燕大的学子已经毕业,离开了燕大校园。

这年头的大学生是香饽饽,毕业以后不用找工作,都是包分配。

燕大的毕业生那就更值钱,概括一下那就是人中龙凤。

梁左直接进入了教育部,国家级单位,端上了人人羡慕的铁饭碗。

王小平则是被分配进人文社,在这座殿堂级的出版社内,与国内顶尖级的翻译家、诗人、作家共同工作,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不过她心不在人文社里。

江弦知道她还惦记着新世界的大门,惦记着大洋彼岸的漂亮国。

随着掌声渐渐停歇,燕京大学的那位校领导重新开口。

“现在就请江弦同志,为我们报告扣林山前线英雄事迹。”

这话一出,礼堂内的气氛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朝着江弦的方向看去,等待着他开口讲话。

江弦步伐不紧不慢地走到舞台中央,眼神豪迈慷慨,端出一种宏伟气势。

他面对着拿起话筒,中气十足,道:

“各位领导、同志们、青年朋友们,我不是战斗英雄,也不是功臣模范,只是一个在前线和战士们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的普通人。”

“今天,领导和同学们,从繁忙的工作中、学习中抽出时间来,听我做这场报告,这是对法卡前线的干部战士们的理解、关怀和鼓励!”

台下哗啦啦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种主旋律的话放到后世,可能学生们已经开始犯困了,毕竟总是那么一套,耳朵都听出茧子了。

但在这年头不一样这种话相当受用,这个时代就是要表达出这样一种态度,营造出这样一种氛围。

所以江弦这么一番话说完,台下的学生们仍是聚精会神的盯着他看,等待着他接下来报告的内容。

“今天,我讲的题目叫《理解万岁》,一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扣林山前线的概况,第二部分,介绍战士们的喜怒哀乐。”

“扣林山位于云南的边境,主要由三个高地组成,它和其他三座大山一起形成一座天然的屏障,把我们国家的大门锁住,下面呢,我给大家介绍这四座山。”

朱虹在台下静静听着,江弦的报告总体严肃,但伴随着风趣,始终插入笑语调侃,打破冷冰冰的庄重气氛。

比如他在介绍这四座山的时候,就举起自己的左手,以互动的方式给同学们做比喻。

“现在,我手面朝你们那边是中国,我手面朝我们这边就是敌人那里。”

“我小指这座山就是扣林山、无名指这座山叫老山、中指这座山叫八里河东山、食指这座山是者阴山。”

这个比喻深入浅出、生动形象,朱虹眼前一下就有了画面,四座此起彼伏的大山连在一块儿,将祖国的领土牢牢的包围住。

“具体的战斗我就不去给大家讲了,我只给大家说说现在是怎么回事。”

“扣林山在去年已经被我们收复,牢牢的控制在手里了。”

“这一年的时间里,敌人的反扑不断,大小反扑两百多次,炮弹打了两万多发。”

“最危急的一次,是师一级的反扑”

江弦把从郭明孝那里听来的拖尸体的事情说了出来。

他讲的绘声绘色、逻辑清晰,随着他的讲述,学生们也仿佛亲临了扣林山的战场。

听到敌人背着行军锅过来,气焰嚣张,忍不住攥紧拳头。

听到敌人背着行军锅落荒而逃,又振奋鼓舞,欢呼鼓掌。

“扣林山的战士们和我说,这一生一世,最让他们自豪的,就是看着自己的敌人,打着白旗来收尸!”

台下的学生们听到这里,想象着那样的场景,无一不动容振奋,又自发的鼓起掌来。

掌声如同潮水,汹涌澎湃,气势磅礴。

朱虹和殷秋瑾两个女学生,这会儿也激动地浑身颤抖,两个人从没这样动容和兴奋过。

陈荒煤鼓着掌,看到一旁的季羡林朝他侧过头,连忙凑了过去。

“江弦这场报告,是融入了个人经验和思考的啊!”

陈荒煤点点头,“不错,正是因为他报告的内容人性化,这才能引起这么多学生们的共鸣和思考。”

江弦喝一口水润了润嗓子,这会儿说话的时候已经有点干涩疼痛了。

他是真不知道,蔡朝东是如何做到在全国各地一连做了两百五十多场《理解万岁》的报告的,还始终保持着热情饱满的状态。

不说别的,嗓子就很难顶住这样的强度啊。

他蔡朝东又不是五月天。

五月天最多的一年演唱会都只开了68场。

“下面我讲第二部分,战士们的喜怒哀乐。”

“我们和战士基本上是同龄人,我相信同学们也更想了解战士们在前线的生活情况和思想情况。”

“我去了几次最前沿的阵地,和战士们都有交流。”

“在接触中,我能感受到,我们的这些战士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当我收到命令,前往前线的时候,我还在昆明。”

“昆明歌舞升平,但是一到麻栗坡,气氛瞬间不一样了。”

“上上下下都是军车,车上拉着伪装网,车里面是弹药、部队,战士们戴着钢盔、打着绑腿、抱着枪,或是歪倒,或是斜靠”

伴随着江弦的讲述,战斗的气息扑面而来,同学们心里又跟着紧张起来。

不过江弦的讲述很快又变得亲切幽默。

“那块儿的路都是土,战士们身上全都是灰,也分不清谁是谁,只有两个眼睛在动,一闪一闪的。”

“哈哈哈哈。”

台下的学生又哄笑起来。

江弦又讲了几个在前线碰到的事迹。

他说自己去扣林山阵地的时候,听说会直接暴露在敌人的枪口底下,紧张的光顾着抱紧头上的钢盔。

可是在扣林山前线见到战士们的时候,发现他们居然还在下象棋。

“我戴着钢盔,热的满脑门汗,他们反倒光着膀子,身上连件儿衣服都不穿,还有个战士在吹口琴。”

“我说,你还吹口琴啊。”

“小战士以为我是干部,赶紧给我敬礼,说全排就这么一把口琴,他们轮着吹一吹,也是解解闷,消消愁。”

“小战士说完话,就带着我们钻进坑道,我进去一看。”

“好家伙。”

“里面是个坑道俱乐部!”“没什么东西,就挂了几本小人书,挂了几本《大众电影》,还有像是《中国青年》、《人民文学》这些杂志,我看了眼日期,还是81年的,早就过时了。”

“小战士说这还是几个中学生给他们寄的慰问品,在这里可值钱了。”

“慢慢的,我和小战士也互相熟悉身份了,还和一些个战士聊上了天,我说前段时间我让茅台酒厂给你们送茅台酒,你们喝到了吗。”

“战士们说喝了,一个劲儿的谢我,小战士告诉我,他们全排一共分了三壶茅台酒,他喝了几口,味道是比‘气死茅台’好一些呐。”

听到“气死茅台”这个词儿,台下的学生们好些个学生都会心的笑了起来。

不知情的人,也很快在别人的讲解下知道这件轶事的内幕。

大家哄笑的同时,江弦口中的战士也就有了人情味,变得亲近可爱了起来。

“我在这个坑道,还看到一个阵地专栏,上面是一些纸烟壳、包子弹的纸、包干粮的纸,写了一些诗,画了一些小图画钉在上面。

战士们没有面浆,也没有钉子,他们用子弹当钉子,一发一发的按在上面。

坑道中间还用竹子编了个小桌子,上面用罐头筒栽了两盆花。”

“什么花呢?”

“一盆是兰花,另一盆也是兰花。”

“哈哈哈哈。”台下的学生们再一次的笑了起来。

“和战士们聊到最后,大家都熟了,我写过《花环》,战士们都和我特别亲近,于是跟我谈起了心,甚至发起了牢骚。

有个战士说,他是79年结的婚,他的爱人考上大学了,这时候已经怀了7个月的小孩,就给战士写了一封信:我要去读书上大学,小孩准备处理掉。

战士给她回了一封信,说他是小学文凭,但是支持她去好好的读大学。

小孩引产了,爱人去上了大学,战士每个月给她寄30块生活费。

刚去读书的时候,爱人给战士每月写信五六篇,信里讲不完的情话。

过一段时间,变成两三篇了。

再往后,剩几个字了。

最后呢,还保持着一点联系,因为每个月还有三十块钱。

我对战士说,你也太傻了吧,从这个来信中你该感觉一点问题了吧?

战士说,我还是感到问题了,但我就是想,她基础差,可能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了。

后来放假,战士回来探亲,一见面就吵架,她开口闭口骂:‘你们这些傻瓜,当兵把你们当傻了,不懂得感情,现在都80年代了,你知道现代化的生活该怎么过吗?’

战士很无奈,日子不就是一天天过吗?

可是心中还有一丝丝的希望,觉得一年回家一个月,对不起爱人,从早到晚家务事抢着干。

别人都说他是模范丈夫了,可是她还嫌弃他不够模范。

最后发现一封信,知道里面的秘密了。

原来他爱人早就跟她老师好上了。

这件事没有得到解决,战士接到了参战命令,上前线了。

他就是背着这样沉重的包袱,战斗在这个最前沿阵地。

所以那天,他给我发了这些牢骚。

可是阵地上这样的事情,根本不止这一件呐,排长听大家都给我发牢骚,给我说:

江作家,你别怪大家,大家发牢骚是信任你。

我们的战士好的很,打起仗来没有一个往后退。

我们在这个生死前线上天天接受考验,谁都不怕,有任务的时候战士们都争着上。

但是战士内心的痛苦没多少人知道,也没多少人理解,我也是这样,想起这些事情也不想干了。

但是祖国信任我,人民信任我,把最前沿阵地交给我了,一个排三十几个战士在我手里边,我知道我该怎么干,我一定对得起祖国!对得起这些战士的父母亲们!我在一天,阵地绝不会丢掉一寸土地!”

江弦讲这些血肉之躯的喜怒哀乐,讲“忍辱负重”的老排长,也讲酷似“小姑娘”的新战士,讲战士得不到理解的苦恼,讲一双绣花鞋垫给战士带来的力量.

台下的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一会儿笑,一会儿哭,到最后脸上时刻挂着泪珠,好些人的袖子、胸前的衣衫,都被自己的泪水打湿了。

江弦喝一口水,润了润嗓子。

“在前线,战士们把祖国、母亲、人民统统用‘妈妈’这个词替代了,因此,一唱到有妈妈字眼的歌就特且动情。

有一次,我在一个阵地上看到一位小战士满脸硝烟,聚精会神地用松球雕刻一只小鸟,小鸟做得非常逼真。

我问他:‘你在阵地上雕这只小鸟干什么?’

他说:‘我要让它飞回去,给我的妈妈报个平安!’

同学们、同志们,我们的战士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无私无畏,奔赴疆场,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

他们为祖国争了光,为人民立了功,值得我们尊敬,热爱。

可是,他们也有困难和苦恼,也有不满与悲伤,他们也渴望被人理解。

对祖国,对人民,他们没有苛求,至少希望能够了解他们,理解他们,懂得他们赤诚的心。

希望后方的我们,能够懂得这些同龄人在前线流血牺牲所蕴含的精神实质,能够知道,在这些绿色的军装里也有一颗五彩的心灵!”

报告结束,上千人的礼堂内已经哭倒了一大片,很多人仍无法从江弦报告中的那些故事里完全抽离。

朱虹抹着眼眶,使着劲儿的鼓掌,坐在她身旁的殷秋瑾眼中也闪着泪光。

“太感人了,我才知道我们过安稳日子有多不容易。”

“前线的同志们太不容易了,我们回头也给他们寄些杂志吧。”

“我还要给他们写信.”

殷秋瑾话音未落,礼堂内便响起一阵呼喊,也不知是谁带的头,但很快有大批大批的学生响应,他们纷纷在位子上站起,振臂高呼。

“理解万岁!”

“理解万岁!”

“理解万岁!”

“.”

理解万岁的口号就这样在礼堂的上空不断盘旋,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满载着激动和感动,眼中闪烁着泪光。

这样轰轰烈烈呐喊一直持续了超过两分钟的时间,每当声音回落,就马上有饱满、真挚的声音继续呼喊,让“理解万岁”的呐喊如潮汐一般再次涌上来。

台上,燕京大学的校领导以及中作协组成的报告团,每个人都站起来为江弦鼓掌。

这场报告情感真切、语言朴实,非常的真诚,也非常的真实。

“不愧是写出《花环》的作家!”

“好啊,真好,太能引起共鸣了!”

“这样一场报告哪够?应该再多组织几场,让全校的师生都过来听!”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