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310章 “女中魁首戴凤莲”

1978合成系文豪 第310章 “女中魁首戴凤莲”

作者:好想吃薯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2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于今天沙汀忽然提出的疑问,江弦可以说是早有准备。

毕竟在另一时空中,《红高粱》这篇自发表以后,争议一直都很大。

人红是非多,书火了想碰瓷的也不少。

最有名的一桩事就是毛星火起诉莫言,说《红高粱》“美化”日军。

听说过《红高粱》的人很多,但看过这本的人却很少。

毛星火断章取义,抽丝剥茧,指出文中一段。

“马上的日本人都坐得端正,腰挺直,头微仰。一张张脸都被阳光照得白花花的,分不清鼻子眼睛.”

他说这段描写让人感觉日军形象庄重威严,犹如光芒照耀的天使。

这就误导了很多没看过这篇的读者。

再加上莫言这个作家本身就负面消息缠身,于是很多读者更加坚定了这种判断。

《红高粱》,美化日军!

排除上下文的内容本身,就客观的来看这一段描述。

这一段描写之中,日军哪里有半分“天使”的模样。

只是写一群日军骑在马上,脸被光照的白花花的,可以说这场面真是凶狠,但若是说这是光芒照耀的天使,那岂不是纯属臆想。

而且这又不是什么抗日笑话集,写的也不是日军落荒而逃的场面。

有了毛星火这件事给江弦的印象,他在的写作过程中,虽然没删掉那些有争议的部分,但对一切有可能引起争议的内容都仔细斟酌过,所以沙汀提出疑问以后,他第一时间就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有人可能要问了。

你江弦是不是贱?

你都知道有争议了,那删掉不就好了?

那江弦也有话说啊。

有争议就得删?

那有争议的海了去了。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早恋,宣扬色情和**。

《水浒传》丑化女性、歌颂滥杀无辜。

《三国演义》歪曲历史。

《西游记》就更吓人了,直接把佛道两门骂了一遍。

国外呢。

陀翁的《罪与罚》主角是个杀人犯。

托翁的百年神作《安娜卡列尼娜》更是存在巨大争议,女主角安娜这名少妇出轨,她的丈夫发现奸情以后直言道:

“你们可以继续偷情,但不允许露出马脚。”

所以说,如果按照后世的“三观审查”标准,不管是四大名著也好,世界文学经典也好,所有大众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没一个合格的。

就特么连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都有饱含争议的部分

——涉嫌违反交规!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有其争议部分在的,这令人争议和讨论的部分就是这篇的文学价值。

所以不能因为有争议就删,那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本末倒置了,文学作品也就失去了它的精彩。

在认可了江弦的观点以后,张洁又提出:“戴凤莲这个女性写的很好。”

《红高粱》这篇,主题是抗日,但戴凤莲骇人听闻的经历却最出圈

——跟她的杀夫仇人在高粱地里野合!

简单这么一提,可能很多人都会批判这个戴凤莲不守妇道。

可真正看完其中的内容,才会明白她是一个怎样传奇的女人。

戴凤莲从小盼望着一个识文解字,眉清目秀,知冷知热的男人,渴望躺在一个伟岸的男人怀抱里缓解焦虑,消除孤寂。

但命运没有给她那样的机会,父母为了换取一头骡子,将她许配给麻风病人单扁郎。

她没有自怨自弃,她向命运发起了反抗。

虽说是一个乡间妇人,但戴凤莲的身上具有温热、丰腴、泼辣、果敢等等的女性美。

她敢爱敢恨,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爱情。

所以她毅然地与名义上的杀夫仇人而实为救命恩人的余占鳌结合。

在戴凤莲身上写出了一种女性形象向男性的转变。

她有男性的理性,男性的强悍,以及男性的叛逆。

她不像后世的田园女权一样,要求这个、要求那个。

他就像一名雄强的男人,面对命运的不公,面对封建礼教,她要靠自己来为自己争取。

后来为了支持抗日,戴凤莲让唯一的儿子去战场,最后的结局是她自己也玉颜埋没高粱地。

在那样一个封建保守、女性意识受到压制的年代,戴凤莲怎么算不上一个了不起的奇女子?

这是一位真正的女中豪杰,女性中的男性。

所以在里给她写了定场诗:

“女中魁首戴凤莲,花容月貌巧机关,调来铁耙摆连环,挡住鬼子不能前。”

当然了,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

戴凤莲同样有一些人性的漏洞,她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同样是要批判的。

毕竟文学作品的很多角色都是很复杂的,是值得探讨的,不是一句话就能概括完全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出江弦预料,很快就有嘉宾认为不应该写戴凤莲的野合,这样写还是太大胆。

“这三观不正!”

江弦就好像那个舌战群儒的诸葛亮,马上搬出解释的说辞: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16岁被家里安排嫁给大自己20岁的高官为妻,过上了乏味的无性婚姻,于是出轨。

《包法利夫人》故事内核也近乎相似,都是寂寞少妇出轨走向毁灭。

这些都是享誉世界的名著,他们能这样写,我为什么不能这样子写呢?

我个人有个重要的观点,不一定对。

文学作品内容可以三观不正,甚至作家的性格、私生活也可以不正,但一个作家他创作的态度一定要三观正。

就像托尔斯泰创作《安娜卡列尼娜》的时候,他在嘲讽安娜吗?

陀翁写《罪与罚》的时候,他在猎奇杀人犯心理吗?

阅读这些作品,我是能真切地感受到作家背后的态度,那是一种巨大的真诚与悲悯。

包括我们的**《金瓶梅》,这是最三观不正的集大成之作。

但是阅读的时候,也能从中体会到,人这一生被各种**驱使,就像走兽一样,是很苦的。”

一席话说完,会议室鸦雀无声,所有人脸上都浮现出思索与认同之色。

王濛略带玩味的笑笑,带着玩笑意味小声的讥讽:

“巧舌如簧。”    研讨会开的异常的久,可当结束的时候,每个人都觉得自己颇有收获,不虚此行,也打开了更多对《红高粱》这篇进行解构的新视角。

江弦一位位感谢到场的嘉宾,今天能参加《红高粱》的研讨会,都是对他的欣赏和给面子。

“陀爷。”

轮到李陀的时候,江弦喊住他,笑着道:“晚上去我家里喝点?他们酒量都一般,就伱酒量和我相当。”

“算了吧。”

李陀摆摆手拒绝了他的盛情相邀,“我现在满脑袋都是灵感,还着急要回家给你这篇《红高粱》写文学评论呢。”

“那还真是可惜。”

李陀笑笑,“回头吧,回头我一定去。

你放心,你这酒我一定要喝上,《红高粱》这么多字,《人民文学》肯定没少给你稿酬。”

“我挣点钱容易么?”

“嘿,必须宰宰你小子。

我刚才都问崔道怡了,这回这篇《红高粱》也是给你全文刊发,我猜就算不给你发专号,估计篇幅也能占个大半本。”

江弦无奈笑着和李陀道别。

的确如李陀所说,这次《红高粱》在《人民文学》上依旧是全文刊发。

《红高粱》这篇13.8万字,勉强算得上是一部长篇。

注意,还有一部叫《红高粱家族》,那是莫言后来写的以《红高粱》为首篇的系列,字数更多,内容也更多。

至于江弦这次合成的,就只有《红高粱》这一篇。

“江弦,看来这回你又要给文坛带来一次更大的震撼了。”王濛笑着说。

“王老师,您过奖了。”江弦自谦说。

“丰腴、鲜活、生生不息、挺拔坚韧、野性自由。”

王濛掰着手指头,感叹道:“这个戴凤莲写的有魅力,凡是高粱生长的的品格品性,这个女人身上都有。”

说罢,他拍了拍江弦肩膀。

“你这篇真好,你写到了一种堪称顶尖的高度,看好的时候感觉是很明显的,打到我的劲儿贯穿了全篇。”

王濛的这番褒奖说的都是心里实话,在今天这场研讨会上,更进一步了解《红高粱》这篇以后,他可以下定论的说,江弦的文学水平已经又踏上了一个新的层次、新的高度。

他问:“你这篇写了多久?”

“大概14天吧。”江弦回答说。

“14天?!”

王濛一脸的不可思议的看着江弦。

特妈的,写东西这么快?!

王濛不知道,江弦这个14天已经很慢了,原作者莫言写《红高粱》只用了一个星期。

平均一天一万多字,这个速度连网文作家都得流泪,写文学的作家得喊这玩意儿是妖孽。

不过这还不算莫言最吓人的记录。

最吓人的是他写《丰乳肥臀》这部50万字的只用了43天。

什么概念呢?《白鹿原》也是一部50万字的长篇,而作者陈忠实写《白鹿原》花费了整整6年。

后来余华曾经说过,莫言的这部《丰乳肥臀》一发出去,骂声一片,都说你这43天写了50万字,你写什么呢?你肯定是瞎写。

莫言一听害怕了,赶紧编了个借口,跟人家说:“我构思就花了40年。”

实际上,什么构思了40年,就只用了43天。

“江弦,还有件事情。”王濛拉着江弦,去到一个僻静的角落。

“王老师,有什么事儿啊?”

王濛严肃道:“前段时间,光未然同志找我谈了几个小时的话。”

“光老找您?”江弦精神一振,隐约猜到什么,不过没有说破,静静等着王濛自己讲。

“光老认为,《人民文学》的办刊质量在下降,他说看了82年第四期上的十一篇短篇,认为《人民文学》到了一个该改版的时候了,这个刊物生命力不够强了。”

“《人民文学》质量下降.”

这一点,江弦觉得是《人民文学》这部刊物始终存在的问题。

虽然顶着皇家刊物的皇冠,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人民文学》注定是束手束脚,在选稿上不能像《收获》《十月》这些杂志一样百花齐放。

“光老身兼中作协党组书记之职,不过他觉得自己工作繁忙,加上年事已高,身体欠佳,兼任主编不是长久之计。”

王濛抽出支烟递给江弦,“他和我提出,想邀请我主持《人民文学》。”

“哟,这是大事儿啊!”江弦激动起来。

“光老想调两个人,一个是我,另一个是蒋子龙同志。”

“哎呦,有你们二位,那《人民文学》岂不是如虎添翼,质量一期超过一期。”江弦放着彩虹屁,不过心里明镜一样知道,最后只有王濛被调了过去,蒋子龙借调事没有成功,天津那边并不放他。

理由呢,光未然日记里也写过,因为周洋的事情,天津要给他摆脸色。

“害,我还没决定去不去。”王濛笑了笑。

他很清楚,如果去主持《人民文学》这部刊物,未来很难再继续他的创作事业。

“去啊。”江弦诚恳的说,“王濛老师,您的编辑才能,在《京城文学》的时候我就能看出来了,有你主持《京城文学》,这部刊物的面貌都和以前不同了。”

“那是大家共同的功劳。”

王濛笑着自谦一句,随后看向江弦,“光老不光提了调我去《人民文学》担任主编的事情,他还提出,想对《人民文学》的编委会进行重组。”

“重组编委会?这可是一件大事儿。”

“嗯,光老这次的决心很大。”

王濛点头道:“重组编委会,我接手《人民文学》也会顺利一些。

毕竟我在《人民文学》没有什么熟人,要做工作,恐怕很难以施展开,或者说要熟悉一段时间以后,工作才能做的顺利一点。

不过总的来说,还是身边要有几个熟悉的同志。”

说着,他看向江弦,眼神炙热。

“江弦,你愿不愿意跟我一块儿调去《人民文学》?”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